公交车燃爆事件机理分析及演练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8231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交车燃爆事件机理分析及演练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公交车燃爆事件机理分析及演练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公交车燃爆事件机理分析及演练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公交车燃爆事件机理分析及演练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公交车燃爆事件机理分析及演练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交车燃爆事件机理分析及演练设计.docx

《公交车燃爆事件机理分析及演练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交车燃爆事件机理分析及演练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交车燃爆事件机理分析及演练设计.docx

公交车燃爆事件机理分析及演练设计

公交车燃爆事件机理分析及演练设计

解玉宾张小兵1

(1.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河南焦作454003)

摘要:

公交车燃爆事故因伤亡惨重、影响恶劣成为城市应急管理者工作的新挑战。

为厘清公交车燃爆事件救援的核心任务,本文首先从专业性机理出发,分析了公交车燃爆事件的类型与特征,然后分析了公交车燃爆事件的发生机理,提出了公交车燃爆事件的四种基本发展模式,总结了转化、蔓延、衍生和耦合等4种演化途径。

关键词:

燃爆事件;机理;演练;应急管理

 

Mechanismanalysisofbusburningexplosionaccidentanddesignofexercise

XIEYu-bin1ZHANGXiao-bing1

(1.EmergencyManagementSchool,HenanPolytechnicUniversity,Jiaozuo454003,China)

Abstract:

Busexplosionaccidentcasualties,badinfluencehasbecomeanewchallengeofcityemergencymanagementwork.Inordertoclarifythebusburningcoretaskexplosionrelief,thispaperfromtheprofessionalprinciple,typesandcharacteristicsofthebusburningexplosionincidentanalysis,andthenanalyzestheoccurrencemechanismofthebusexplosionevent,abusburningfourbasicdevelopmentmodelofexplosionisproposed,summarizesthetransformation,spread,derivativeandcoupling4kindsofevolutionpath,andonthebasisofconstructingthebusexplosionaccidentemergencydrillssituationandoptimizationmeasures.

Keywords:

explosionaccident;Mechanism;exercise;emergencymanagement

1引言

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以公共汽车、电车占主体,承担了城市80%以上的客运量[1]。

公交车燃爆事件的出现,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城市公交公共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到2014年,我国先后发生了15起典型的公交车燃爆事件(见表1),这些事件一共造成了132人死亡,298人受伤。

表12005—2014年典型公交车燃爆事件[2-3]

Tab.1typicalbusexplosioneventsin2005-2014

编号

事件

时间

地点

事故原因

事故后果

1

福州8.8公交车纵火案

2005年8月8日

福州市东街口

人为引爆自制炸弹

2人死亡,30人受伤

2

上海842公交车燃爆事件

2008年5月5日

上海市842路公交车

人为引燃易燃物

3人死亡,3人轻伤,9人重伤

3

昆明7.21公交车爆炸案

2008年7月21日

昆明市54路公交车

人为引爆自制炸弹

2人死亡,14人受伤

4

成都6.5公交车纵火案

2009年6月5日

成都市9路公交车

人为汽油纵火

27人死亡,74人受伤

5

长沙“7.21”机场大巴纵火案

2010年7月21日

长沙机场人巴

人为汽油纵火

2人死亡,3人重伤,11人轻伤

6

杭州151公交车自燃事件

2010年7月21日

杭州151公交车

自燃

成功自救,无人员伤亡

7

河南新乡公交自燃事件

2011年3月28日

801路公交车

自燃

成功自救,无人员伤亡

8

北京9路公交车纵火案

2012年7月28日

北京市9路公交车

人为引燃易燃物

无人员伤亡

9

厦门6.7公交车纵火案

2013年6月7日

厦门BRT公交车

人为汽油纵火

87人死亡,34人受伤

10

贵阳227公交车纵火案

2014年2月27日

贵阳市237路公交车

人为汽油纵火

6人死亡,35人受伤

11

泸州208公交车自燃事件

2014年2月28日

泸州208公交车

自燃

50多名学生撤离,无人员伤亡

12

杭州7.5公交车纵火案

2014年7月5日

杭州市7路公交车

人为引燃易燃液体

32人受伤

13

长沙7.11公交车纵火案

2014年7月11日

长沙市7路公交车

人为引燃易燃液体

2名乘客受轻伤

14

广州7.15公交车爆炸案

2014年7月15日

广州301路公交车

人为引燃易燃物

2人死亡,32人受伤

15

山东龙口8.20公交车纵火案

2014年8月20日

龙口市1路公交车

人为汽油纵火

1人死亡,19人受伤

接连发生的公交车燃爆事件,暴露出我国在城市公交安全防范和日常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隐患和漏洞,使得城市公共交通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城市公共交通的安全运行成为各地政府及交通、消防等部门重点关注的工作之一。

然而,目前各地采取的措施均为治标不治本之策,只是关注事故发生之后的处置与应对,未从机理层面对公交车燃爆事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

这种“重处置、轻预防”的应对理念,难以形成长效机制以维护城市公交系统的安全运行。

因此,如何从理论层面深入分析当前的各类公交车燃爆事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保障城市公交交通安全,值得深入地探讨与研究。

为了解决目前公交车燃爆事件应对领域相关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本文主要在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公交车燃爆事件本身内在机理进行分析,从专业性机理和一般性机理两个角度对公交车燃爆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过程进行具体的研究,旨在进一步梳理公交车燃爆事件救援的核心任务,为应急措施的实施和方案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2公交车燃爆事件的类型与特征

2.1公交车燃爆事件常见类型分析

根据公交车燃爆事件的原因进行分类,公交车燃爆事件可以分为自燃、人为不慎失火、恶性燃爆等三大类。

公交车自燃主要是因公交车硬件设施出现故常,如电气线路故障、机械故障、油路系统故障、排气系统故障等引起的局部能量聚集引燃易燃物所引起的火灾。

人为不慎失火主要是乘客在车里吸烟时火柴蒂、烟头处理不当引发的公交车火灾。

在公交车行驶时,由于负压作用和向前行驶时气流流动惯性,使驾驶室后部形成涡流,很容易将抛出的烟头卷入公交车槽箱内,引燃可燃物起火[4]。

公交车恶性燃爆事件指人为蓄意引燃可燃物或爆炸物。

火灾犯罪嫌疑人携带汽油、煤油、酒精、油漆稀料、黄磷等可燃液体和固体[5]或爆炸物乘坐公交车并引燃引爆引发恶性事故。

此类火灾多为B类和A类火灾,其可燃物质引发的火灾在几秒钟内就可迅速变成大火,造成严重的后果;因国家对爆炸物管理比较严格,犯罪嫌疑人所携带的爆炸物多为自制炸弹。

2.2公交车燃爆事件的特征分析

1)初期难察觉,火势蔓延快。

公交车厢空间相对封闭且狭小,存在大量易燃可燃物质,致火因素多,起火后火势蔓延快,一辆车从产生明火到完全烧毁仅需4~5分钟[6]。

2)毒烟形成快,乘客逃离难。

公共交通车辆大多为封闭窗体,火灾发生时,车内人员无法逃脱,以厦门BRT公交车纵火案为例,即使车辆备有安全锤等破窗工具,在拥挤的车厢内,惊慌的乘客也难以正确操作器材破窗逃生。

车内人员密度较大,起火后各种易燃可燃物质迅速燃烧,产生大量夹杂有毒物质的浓烟,并迅速蔓延至整个车厢。

有毒气体会导致乘客窒息甚至死亡;燃烧区温度高,乘客易烧伤、烫伤;浓烟严重影响视线,急于逃生的乘客逃离时看不清方向容易造成摔伤、擦伤。

3)扑救难度大,影响极恶劣。

公共交通乘车人员相对集中,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车厢内更是拥堵不堪,即便车上备有灭火器等消防装备,也难以有效地对火势进行控制和扑救[5]。

城市公交发生火灾,容易引发交通堵塞;车辆燃烧后维修或更新费用高;一旦出现人员伤亡,医疗、善后费用不菲。

公交车燃爆事件后遗症严重,易造成暴力循环升级,严重阻碍城市和谐安定的进程,影响群众乘坐公交出行的积极性和安全感,给社会治安工作带来沉重负担。

4)多为自燃事件,人为纵火伤亡大。

公交火灾多为自燃事故,人为故意纵火如恐怖主义烧毁、炸毁公交报复社会等,其对象为公交车上不特定乘客,对公交车燃爆的固定对象没有考虑,主要目的和意图是为了报复社会,制造恐怖气氛[7]。

3公交车燃爆事件机理分析

突发事件通常包括灾害、承载体、影响因子等三个方面。

对于公交车燃爆事件来说,灾害是燃烧、爆炸,承载体是指受燃烧、爆炸影响的一起相关者。

承载体包括直接承载体和间接承载体,燃爆事件的直接承载体是受到生命威胁的乘客和司机及受到破坏的公交车;间接承载体指因燃爆事故受到影响的城市交通、公众等。

燃爆事件的影响因子包括公交车灭火设施、公交车安全状况、公众安全意识、车内乘客人数、行车位置、犯罪嫌疑人主管意志等因素。

公交车燃爆事件的灾害、承载体和影响因子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公交车燃爆事件的灾害、承载体和影响因子的关系

3.1公交车燃爆事件发生机理

公交车燃爆事件的发生具有突然性、随机性和难预测性等特点,以2.1公交车燃爆事件的类型分析为基础,从本质原因、诱导原因和基础原因来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并通过对事故原因的综合分析,反映公交车燃爆事件的一般性发生机理。

3.1.1公交车燃爆事件发生模式

根据突发事件诱因的特点、事件发生时间和能量积聚的过程不同,公交车燃爆事件的发生机理可以分成突发和渐发两种基本模式。

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事先可以掌握事件的诱发因子,如果事先知道,则认为是渐发,其通过不断积累,逐步造成损害,如电器系统故障、机械故障、油路系统故障、排气管系统故障等引发的燃爆事件;否则就称为突发,其发生的时间很短暂,具有突然性,如人为纵火、人为失火、碰撞起火等引发的燃爆事件。

根据突发事件发生前是否具有明显的征兆,公交车燃爆事件的发生模式还可分为可预测突发事件和不可预测突发事件。

本文将公交车燃爆事件的发生理解为致灾因子的相互作用,引起燃爆事故的破坏性由量变-质变的过程。

例如,当公交车电气系统或机械系统发生损伤时,可能仅是公交车安全隐患,如果公交车司机及公司对此并不在意,事件的破坏性迅速发生质变,安全隐患导致公交车燃爆事件的发生。

结合公交车燃爆事件的内外诱因,可以将公交车司机及乘客的安全意识理解为本质原因;主管部门原因和公交企业安全文化理解为基础原因;社会原因和不可抗因素理解为诱导原因。

则公交车燃爆事件的一般性发生模式如图2所示。

没有社会原因和不可抗因素的诱导,主管部门原因、企业安全文化和本质原因等因素往往是隐形的,且本质原因只有与诱导原因综合作用和相互影响,才能在充分暴露基础原因,并进一步导致燃爆事件的发生。

图2公交车燃爆事件的发生模式

3.1.2公交车燃爆事件发生机理

公交车燃爆事件形成的影响因子按照是否可以避免,可以分为不可避免影响因子和可避免影响因子。

(1)不可避免影响因子。

不可避免因子主要指公交车本身的易损属性,公交车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有油路、气路、电路及空调系统等,大量使用可燃易燃复合材料,且多为全封闭式设计,车窗不宜甚至不能打开,具有火灾易损性。

(2)可避免影响因子。

可避免影响因子通常包括系统故障因子(电路系统故障、机械故障、油路系统故障、排气系统故障、撞击等)和人为因子(人为失误、人为纵火)等。

以几种典型影响因子为例进行分析:

1)电路系统故障

公交车空间狭小,电线管路密布,电气设备繁多,引起火灾的因素较多,如电气线路、发电机、蓄电池、高压点火线圈等均可诱发起火。

常见电路系统故障有电气线路漏电短路、接触不良和电器设备故障等,绝大多数公交车自燃事件均为电气线路故障造成的。

图3为公交车电路系统故障火灾的发生机理流程图[8]。

图3公交车电路系统故障火灾的发生机理流程图

2)机械故障

常见的机械故障致灾类型为制动系统故障、发动机润滑系统故障、轮胎摩擦过热等。

图4为机械故障致灾机理流程图。

图4机械故障致灾机理流程图

3)油路系统故障

常见的油路故障致灾类型为燃油泄漏、汽化器回火、发动机温度过高等。

图5为公交车油路故障致灾机理流程图。

图5为公交车油路故障致灾机理流程图

4)人为失误

公交车由驾驶员掌控,为乘客提供运输服务。

公交车驾驶员是事故的核心因素,驾驶员接受外界信息并反映在大脑中,迅速将其与自己累积的驾驶经验、知识进行对比和分析,判断当前行车状况,并采取合理的操作措施,之后观察车来那个的运行状态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修正,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过程[9]。

其中任何一个缓解出现问题,都可能直接导致燃爆事件的发生。

乘客的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公交车燃爆事件的常见因素。

其一为违反乘车规定,携带易燃易爆等违禁品上车,破环车内安全设施,在车内抽烟导致燃爆事故发生;其二为没有危机意识,发现他人的不安全行为时未能及时制止最终到时燃爆事故的发生。

5)人为报复性纵火。

人为纵火多为报复性犯罪。

行为人由于民事纠纷、婚恋挫折、工作不顺、人格缺陷等原因的长期无法解决,问题日益积累从而导致心理上的失衡,却又错误地将自己的不幸和不顺迁怒于社会,经过谋划后对社会采取报复行为,从而引起社会关注或是宣泄个人心中的愤怒[3]。

这类行为人没有明确的行为对象,他们指向社会整体,并且采取的报复手段残忍,造成的伤亡和损失严重,对城市公共安全造成极大损害。

因行为人本身的目标不确定性导致此类事故难以预知,一旦发生此类事件,往往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3.2公交车燃爆事件发展机理

公交车燃爆事件发生后有一个迅速发展的过程,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会在短期内不断发生变化。

通过典型公交车燃爆事件的对比分析,总结公交车燃爆事件主要发展模式,并从突发事件的时间、空间和烈度的维度对公交车燃爆事件的一般性发展过程进行描述。

公交车燃爆事件的发展可以理解为从起火发生后到终结前的全过程所发生的变化,通过案例调研与分析,并结合公交车燃爆事件的突发性和渐发性,可以将公交车燃爆事件的发展模式和动因进行分析,具体分为如下4种基本模式(图6):

图6公交车燃爆事件的基本发展模式

标注:

纵轴DP表示公交车燃爆事件的破坏力(destructivepower),横轴t表示燃爆事件的影响时间,dp1表示公交车燃爆事件发生的质变点,即不可控点。

(1)发展过程受阻

在火灾达到质变点(dp1)之前,被乘客或驾驶员及时发现,乘客得到及时疏塞,火灾得到及时控制,如图7-a1所示,杭州151公交车自燃事件和泸州208公交车自燃事件即为此类型。

(2)无发展过程

人为引爆爆炸物引发的公交车燃爆事件,具有瞬时不可控性。

此类公交车燃爆事件发生后未经过发展过程,其破坏性就达到最大点并很快就结束变为0,如图6-a2t1-t2过程所示。

此类事故破坏性极大,社会影响极恶劣,媒体、特别是自媒体若出现“逆舆论”传播倾向,则会带来涟漪效应,使具有相似经历的人模仿犯罪活动以期受到公众关注(t2-t3过程)。

(3)平稳发展过程

火灾发生后,乘客及驾驶员未能及时扑灭火灾,火势迅速发展,直至受到外力作用而逐渐减弱,如图6-a3所示。

此类事故的破坏力取决于乘客疏散的效率,若乘客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及时撤离事故车辆,则能大幅度降低人员伤亡,否则将发展成巨大人员伤亡事故。

(4)连续发展过程

如图6-a4所示,公交车作为特殊的狭长受限空间,车内有大量可燃物,一旦发生火灾,车厢内迅速产生高温烟气和有毒气体且不易排出,热量积累使受限空间内温度骤升(t1之前),车窗玻璃打开(t1时刻)后又容易引发轰然,使火灾想整个车厢快速蔓延,有巨大的破坏性与危险性,常造成群死群伤与重大财产损失。

3.3公交车燃爆事件演化机理

结合现代应急管理的机理分析方法论[10],将演化机理定义为突发事件在发生、成长、发展或变化过程中遵循的内在的逻辑,强调突发事件由单一事件变为多个事件的过程与内在规律。

公交车燃爆事件的危险性、广泛影响性和蔓延性决定其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发生演化,并造成新事件的发生。

公交车燃爆事件演化机理可以理解为原燃爆事件在发展过程中,导致新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新的演化,其影响范围或破坏程度可能大于原燃爆事件,如图3.9所示。

通过案例分析,公交车燃爆事件的主要演化机理同样分为转化、蔓延、衍生和耦合等四种类型。

图7突发事件发生、发展及演化的关系

3.3.1公交车燃爆事件的转化机理

公交车燃爆事件转化是指某公交车燃爆事件的发生导致另一事件的发生,突发事件的类型发生了变化,同时前者和后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

例如,燃爆事故造成城市局部交通瘫痪;乘客逃生过程中发生踩踏事故等。

与发展机理相比,转化机理是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燃爆事件在空间和烈度上的转变,在范围和程度上是量变到质变的阶段,并转化为新的突发事件。

公交车燃爆事件的转化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方式:

(1)转化为城市交通局部瘫痪事件

公交车燃爆事件扑救难度大,一旦发生,必定对城市的交通受到影响,严重时还可造成局部交通瘫痪。

其对城市交通的破坏程度受燃爆事件级别、事故地点地理位置及城市交通系统的容错率等因素影响。

(2)转化为踩踏事件

因公交车燃烧过程中车厢会迅速充满高温浓烟和有毒气体,使乘客的视觉、听觉和感觉能力迅速下降,再加上在疏散撤离过程中慌不择路,有可能会转化成踩踏事件。

(3)转化为舆情事件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攻坚阶段,各种不稳定因子皆处于高发期。

一些人的心理防线较为脆弱。

公交燃爆事件与公众的生命健康和正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公众对公交车燃爆事件的关注程度较高,公交车燃爆事件后“报复社会”这些字眼会冲击人们敏感的神经,容易导致舆情事件的发生。

但公交车燃爆事件与舆情事件并不是必然的联系,人们有能力有办法避免或减小舆情事件。

(4)转化成群体事件

因公众的生命与生活受到威胁,若政府对公交车燃爆事件的处置不力,极易引起民众的不满,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政府要加大主流媒体正面舆论引导力度、及时消除公众恐慌和不满情绪,提升公众安全出行的信息。

[11-14]

(5)转化成行业危机事件

公交车燃爆事故会造成民众的出行恐慌,对城市公交行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如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整个奶粉行业进行了洗牌。

3.3.2公交车燃爆事件的蔓延机理

现代应急管理机理分析方法论将突发事件的蔓延定义为一种类型的突发事件导致其他同一类型的突发事件的发生。

根据公交车燃爆事件蔓延的途径,可以分为辐射式蔓延、连锁式蔓延、循环式蔓延、迁移式蔓延和网络式蔓延等。

例如,2008年昆明7.21公交车连环爆炸案属于连锁式蔓延;2014年杭州7.5公交车纵火案发生后,通过媒体、网络的迅速传播,长沙7.11公交车纵火案、广州7.15公交车爆炸案、山东龙口8.20公交车纵火案相继发生,属于典型的迁移式蔓延事故。

3.3.3公交车燃爆事件的衍生机理

公交车燃爆事件的衍生机理是指应急管理者在应对燃爆事件过程中,由于某些人为措施而引起其他突发事件,主要强调的是应急过程为诱因所产生新事件。

突发事件应对的措施根据其效果可分为恰当措施和不当措施,恰当措施指应对突发事件必须的且对抑制或消减事件起到正面效果的措施,不当措施则指应对过程中虽然有效但却产生负面效果或对事故应对产生不利影响的措施。

如救援人员未对车辆情况进行研判就打开车窗和车门引起车辆轰然、对车内易燃物判断失误而采取的灭火措施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事故等。

3.3.4公交车燃爆事件的耦合机理

突发事件的耦合机理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后引发突发事件更加严重。

耦合机理贯穿于突发事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全过程,如公交车燃爆事件的发生是在外部因素的诱导下,导致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发生耦合的结果;公交车燃爆事件的发展是在外部因素的推动下,导致公交车燃爆事件的致灾因素在时间、空间和烈度等维度的发展。

公交车燃爆事件的转化、蔓延、衍生模式更多侧重对燃爆事件演化过程的分析,主要是分析内部因素或单一外部因素所引起的,而耦合机理侧重对演化后多种因素的关系及其对事件演化过程的影响分析。

公交车燃爆事件若与恶劣天气、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政治敏感事件等耦合,会因引起更大的灾难。

4结语

本文通过对公交车燃爆事件专业性机理和一般性机理进行研究,通过不可避免影响因子和可避免影响因子分析了事件的发生机理,提出了四种发展机理模型,从转化、蔓延、衍生和耦合等角度阐明了事件的演化机理。

本研究对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公交企业和社会公众提升燃爆事件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宁,蔡玉凤.公交车火灾频发引发的思考:

我国城市公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2009(9).

[2]谭婧.公交车之殇不能再用生命做验证[J].新安全东方消防,2014(8).

[3]卢文刚,黄小珍.利用城市公交车报复社会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基于10起典型案例的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4(11).

[4]逯田力.公交车自燃的原因及预防[J].科技致富向导,2014,30:

157.

[5]朱舟.公交车纵火案的预防方法[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3(12).

[6]彭明.城市公交运营安全管理及应急处置研究[D].长安大学,2012.

[7]吴兴春.析从“上海5.9公交车起火案”看公交车危爆物品安全防范[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9(5).

[8]陈洁.大型客车火灾蔓延规律数值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14.

[9]李新伟.营运车辆驾驶人驾驶适宜性检测评价指标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1.

[10]陈安,马建华,李季梅,等.现代应急管理应用与实践[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0.

[11]殷俊,姜胜洪.警惕社会公共事件中的“逆舆论”倾向——由公交纵火事件引发的舆论思考[J].新闻与写作,2014,10:

74-76.

[12]毕文佳.政府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舆论引导力研究——以“2013年厦门BRT公交车爆炸案”为例[J].东南传播,2014,11:

53-56.

[13]于远亮.论网络"微"时代背景下信访涉稳人员管理——由"6·7厦门公交纵火案引发的思考[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5:

6-10.

[14]吕志雄.从厦门纵火案看“社会情绪反向”下的舆论引导[J].新闻爱好者,2013,08:

65-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