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8025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9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docx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受热过程原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docx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考点热度★★★☆☆

大气的受热过程

(1)两个来源

①地球大气受热能量的根本A太阳辐射。

②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

①地面增温:

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大气增温:

地面被加热,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

①削弱作用:

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②保温作用:

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特别提醒任何物体温度最高时,其辐射最强。

就某一地区而言,地方时12点时,太阳辐射最强;地方时13点时,地面温度最高,地面辐射最强;地方时14点时,大气温度最高,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最强。

考向一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

1.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

具体图解如下。

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①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反季节农业,利用玻璃温室育苗等。

塑料薄膜、玻璃能使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棚内或室内,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热量传递出去,从而使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内。

②人造烟雾、浇水防冻。

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常用人造烟雾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浇水可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水的比热容大,浇水可减小地表温度下降的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③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①高海拔地区(以青藏高原地区为例)

②内陆地区(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③湿润内陆盆地(以四川盆地为例)

3.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采取地膜覆盖的方式栽培作物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预防病虫害等方面。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左图),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加了太阳辐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右图),其主要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答案】1.A2.C

考向二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

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图,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台风B.海陆分布C.地形D.大气环流

【答案】C

考向三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1.逆温现象的表现分析

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但有时会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的现象,即出现了逆温现象(如下图所示B、C之间),根据其成因分为辐射逆温、锋面逆温、平流逆温和地形逆温等。

2.辐射逆温的产生、消失过程分析

(1)图a为正常气温垂直分布情况。

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离地面越远降温越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b)。

(2)随着地面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到最强(图c)。

(3)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层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图d、e)。

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3.逆温的类型和成因

类型

成因

特点

辐射逆温

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强,

冷却快,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

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

平流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

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作用

愈近地表,降温愈快

锋面逆温

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

出现于锋面附近

地形逆温

冷空气沿斜坡向低谷和盆地流动

出现于山谷或盆地

4.逆温现象的影响分析

成雾

早晨易出现多雾天气,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人们的出行,易出现交通事故

大气

污染

逆温使空气垂直对流受阻,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如雾霾),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

沙尘暴

逆温时不利于沙尘扬起

航空

低空逆温造成的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而高空逆温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

原因是高空逆温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2013·浙江高考)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2015年广东卷)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2015年四川卷)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

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

据材料回答5—6题。

5.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福建沿海B.黄海沿岸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

6.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7.(2018年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材料二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

下图为“陕西省沿109°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767米,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下图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

(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

(2)七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24℃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8.(2015广东文综,2,4分)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9、(2012·重庆高考)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2010·江苏高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双项选择)

10、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

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

A.①B.②C.③D.④

直通高考

【答案】1.B2.C3.D

【解析】1.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首先膜内有保温作用,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排除③④。

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弱,所以气温日较差大。

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差小,且积雪覆盖有保温作用,所以选②。

2.由上题判断可知,①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②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③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④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

由图可知,①②两曲线上下差异大,③④两曲线上下差异小,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

材料给的是平均气温,不是最低气温。

3.由图表可知,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可以接近-16℃,说明地理位置上较靠北,可能为华北北部、东北或西北;该地达到一日之内温度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时左右,而当地时间应为14时左右,且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6℃左右,所以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即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4.D

【答案】5.D6.D

【解析】5.读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根据图例可知,柴达木盆地年平均雾日最少,<5天,福建沿海≥50天,黄海沿岸为20—49天,准噶尔盆地5—19天。

6.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

四川盆地内由于秋、冬季节阴雨天少,晴天多,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快,使近地面大气降温快,水汽易冷却凝结形成雾。

7.【答案】

(1)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

(2)海拔较低;处于夏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地形

【解析】

(1)结合材料三图可以很容易判断,夏季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南坡,冬季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北坡。

(2)关中地区北侧是黄土高原,南侧为秦岭山脉,关中平原地势较低;且夏季盛行东南风,关中地区处于夏季风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所以气温较高。

晋陕边界为黄河,黄河河谷地区由于海拔较低,散热慢,气温较高,所以24℃等温线向北凸出,其影响因素为地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