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八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7687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上八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一上八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一上八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一上八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一上八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上八单元备课.docx

《一上八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上八单元备课.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上八单元备课.docx

一上八单元备课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10的加法,简述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材内容安然如下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果有的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没有学好,计算时既慢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学习口算和多位数笔算时就会遇到很大困难,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为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

这样编排,体现了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识过程。

并且,每节中内容丰富,比如“8、7、6加几”中含有18道加法题。

丰富的教学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

前两节例题的编排,大体分三个层次:

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实物,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这样编排,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不只一种,教材中呈现了多种计算方法,比如在“9加几”部分呈现有“点数”、“接着数”、“凑十”和“根据具体题目选择特殊方法”等;在“8、7、6加几”部分呈现有“拆小数,凑十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等。

教材注意在具体情景下,让学生自己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并且,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的形式表明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在多种计算方法中,像“点数”和“接着数”等,学生学习在10以内计算时已经掌握,因此,不用花很多时间专门进行教学。

“凑十法”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方法,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材专门安排例题进行教学。

“凑十法”是计算进位加法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具有规律性强、易于理解和过程简捷等特点。

并且,在以后学习的计算方法中经常会用到。

掌握好“凑十法”对进一步学习其他计算都有好处。

“凑十法”本身也包括多种方法,如“拆小数,凑大数”和“拆大数,凑小数”等。

其中,“拆小数,凑大数”比较简单,因此,教材先教学这种方法。

在掌握了这种方法的基础上,再教学其他的方法。

这样编排,可以使学生看到,在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他们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自己喜欢或掌握得比较好的方法进行计算。

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的基础上,为了使计算达到熟练,教材中适当安排了练习题,并且注意变换练习形式,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使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教材中的“用数学”编排在计算当中,比如“9加几”中的例3与“8、7、6加几”中的例4均是“用数学”的内容。

教材中“用数学”的呈现形式是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情境图,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

本单元“用数学”的内容比第六单元编排的“用数学”画面内容丰富,更注重事理情节。

同时,增加了观察、收集信息的难度,并注意使学生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用数学”要求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数学问题,收集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求得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实质上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对学生体会加、减运算的含义,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起重要作用。

课时安排10课时

第八单元课时备课  

9加几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9加几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照例1运动会场景图制作的课件;复习和练习用卡片。

教学重难点

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卡片"9+()=10",指两名小学生口答。

2.口答。

 3.口算。

9+1+2     9+1+5     9+1+3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20以内进行加法。

1.出示运动会场景画面。

配有描述比赛场面的画外音:

"现在运动场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组跑步、跳绳、踢毽决赛,还有......"由此,促使学生走进运动会场。

2.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1)以画外音"给赛跑同学送点饮料",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画面左边。

此时,出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文字、声音同时出现)。

(2)研讨解决"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3)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出现各种解决方法。

①点数出结果。

课件设计配有声音和动作显示点数过程。

②接着数,数出结果。

课件显示出与点数的区别,在说“纸箱里有9盒"之后,出现接着数的声音和动作。

③用“凑十法”算出结果。

课件显示放进纸箱1盒饮料的动作,并配有口述"放进1盒凑成10,10+3得13"。

④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4)强化"凑十法"。

课件\9加几2.ppt

①教师引导:

有的同学用加法算出还有13盒饮料。

回想一下,怎样算的?

我们来看屏幕。

先指出:

纸箱内有9盒饮料(闪动),箱外有4盒饮料(闪动),这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

所以要用9+4计算。

(板书:

9+4)

②演示9+4的口算过程。

怎样算出9+4的得数呢?

由教师,也可以由学生重述凑10的过程:

放进箱里1盒是10盒,箱外面还有3盒,10盒加上3盒一共是13盒(屏幕上同步显示过程)。

③说明9+4的口算方法。

师:

算9+4,怎样想出得数呢?

先让学生结合屏幕上的演示,想一想怎样算9+4得几?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说明:

因为9+1得10,所以算9+4,先把4分成1和3;9加1得10,再加3得13。

然后,在9+4后面板书"=13"。

让学生齐读算式。

 3.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出示问题:

"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

(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

踢毽的有9人,跳远的有6人

(3)教师口述:

看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踢毽的9人与跳远的6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算式是(此处稍倾停,等待学生回答)9+6。

(板书出算式)

(4)让学生讲怎样算?

得数是几?

(5)全班交流,完成计算。

(允许学生用不同方法想出得数)。

4.小结。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

前面计算的9+4、9+6两题的得数都超过了10,就是进位加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具体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

9加几)

我们已经知道9+4=13、9+6=15,那么9+2、9+3......怎样算?

得数是多少呢?

我们共同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尝试提出问题,巩固计算方法

分组活动。

1.收集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运动会正在进行的还有哪些项目?

参加这些项目比赛的各有多少人?

(各组要有专人记录收集的信息)

2.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明确提出:

各组准备提出哪些9加几的计算问题?

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

教师整理板书出学生提的问题。

3.解决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

(1)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两个,让全班学生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比如:

“踢毽的和赛跑的一共有多少人?

“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2)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允许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算出得数。

(3)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算式是什么,计算时怎样想的。

4.评价。

(1)请学生评议一下哪些组观察仔细,问题提得好?

哪些同学积极发表意见,想的方法好。

(2)教师结合实际,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做练习二十第1题。

(1)先让学生看图说题意,再填写算式。

(2)说一说加的过程,集体评议、订正。

2.做练习二十第2题。

(1)让学生独立填写得数。

(2)指几名学生读填写结果,集体订正。

8、7、6加几

教学内容 课本91页到9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具准备

主体图、小棒

教学重难点

掌握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课件:

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师创设情境:

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

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

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应该买多少张门票?

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

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

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讨论。

2.小组汇报交流。

生1:

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

生2:

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

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生4:

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教师小结:

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师:

8+5应该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

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

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

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现。

5.师:

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4、7+6、6+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

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

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师:

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

(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生1:

从9中拿出2,与8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2:

从8中拿出1,与9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3:

我想因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教师对这3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3种方法。

教师渗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教师用课件演示9+8=17想的过程和8+9=17想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课件出示)1路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了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3.(课件出示)小兔找家:

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每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学生做对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4.(课件出示)写算式。

根据图中情景,写出算式,看哪个同学写得又多又好。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5、4、3、2加几

教学内容 课本95页的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具准备

软件

教学重点:

掌握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歌谣

2.口算(计算机显示)

9+5=   9+3=   8+5=   8+3=   9+4=

9+2=   8+4=   7+5=   6+5=   8+6=

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电脑演示各种计算方法。

师:

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

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板书:

20以内进位加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5+7=,同桌合作学习。

a.师问:

5+7等于多少?

怎样计算呢?

b.学生独立试做5+7。

c.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

d.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

生1:

把5分成2和3,3加7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

(板书)

生2:

把7分成5和2,5加5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

(板书)

生3:

想7+5=12,所以5+7=12。

(板书)

e.看看每种方法有多少同学选择。

喜欢哪种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5+8、4+8、3+9。

a.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

b.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

3.讨论:

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

师提示1:

20以内是指得数从11到20。

师提示2:

进位加是指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生根据提示汇报:

(师板书)

a.5加几有:

5+6   5+7   5+8   5+9

b.4加几有:

4+7   4+8   4+9

c.3加几有:

3+8   3+9

d.2加几有:

9+2

学生抢答汇报得数。

4.看书质疑。

5.做一做。

a.看图列式。

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注:

此题可以一图四式,学生说哪种都可以。

b.

7+5=   9+5=   8+4=

5+7=   5+9=   4+8=

9+4=   8+3=   9+2=

4+9=   3+8=   2+9=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

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6.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5、4、3、2加几,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先说得数,再说算式。

(练习二十二第1题)

每个图形的角上都有一个数,用外面的数加里面的数。

按照外面的数变化的顺序先说得数,再说算式。

学生汇报。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练习二十二第3题)

时间一分半,答完之后对照投影自批自改。

3.学生自己出题,其他同学抢答。

4.数学游戏。

学生依据得数举算,式卡片。

说出自己找到了哪些卡片。

四,回顾整理,内化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11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发现其中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一起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现在4人一小组,把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题写出来。

2.请大家再把这些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成表,看谁整理得最好。

小组汇报,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

9+2

 8+3

 7+4

 6+5

 5+6

 4+7

 3+8

 2+9

 9+3

 8+4

 7+5

 6+6

 5+7

 4+8

 3+9

 9+4

 8+5

 7+6

 6+7

 5+8

 4+9

 9+5

 8+6

 7+7

 6+8

 5+9

 9+6

 8+7

 7+8

 6+9

 9+7

 8+8

 7+9

 9+8

 8+9

    9+9

 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3.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1.竖着看,提问:

竖着看,再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引导回答:

(1)从左到右,各行是按照9加几、8加几、……的顺序排列的。

(2)每一竖行的第一个加数都一样,第一行是9,第二行是8,第三行是7……。

(3)每一竖行的第二个加数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如加2,加3,加4……

(4)各行中试题的得数,下边的一题都比上边的一题大1。

2.横着看。

提问:

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启发回答:

(1)每一横行第一个加数是从大到小排列的,9加几、8加几……

(2)每一横排第二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加2、加3……

(3)每一横排试题的得数都相同,第一排都得11,第二排都得12,第三排都得13……

3.斜着看,提问斜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启发回答:

(1)每一斜行得第一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得,如7加4、8加4,第二个加数不变。

(2)每一斜行中左斜行得算式得两个加数与每列算式的两个加数换了位置。

8+3与3+8、9+3与3+9……,计算时他们都相等,所以只要记住大数加小数的哪一种就可以算出小数加大数了。

4.观察整个表,以6+5为界限,发现了什么规律(左边的题和右边的题相同只是两个加数位置变了,但是他们那的和不变。

(在加法表中有一条粗线把加法表分成两部分,强调只要记住左边的20道题就可以了)

5.练习。

(完成课本113页第1题)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完成课本113页的第2题)

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

2.成课本113页的第3题。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第1题,要求等号左右两边都等于13。

练习时可回忆刚才学的加法表,完成后讲评,第2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要让学生讲一讲,你是怎样想的

四,自主检测,完善提高。

《基础训练》

 

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多种活动,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渗透统计思想。

2.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体验,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4~115页。

教具、学具准备

录像片、接力棒、小跳绳、篮球、沙包、统计彩图、笑脸图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

现在小朋友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喜欢我们的校园生活吗?

为什么?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以谈话的方式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氛围,将学生带进课堂之中。

]

生:

在这里我们可以学到知识。

可以交朋友。

可以做游戏。

……

师:

小朋友说的不错,我们的校园生活的确是多姿多彩的,不仅能学到知识,交到好朋友,还能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师:

小朋友你们都看到过哪些校园活动呢?

生:

我们看到跑步;看到过打篮球……

师:

你们参加过什么课外活动?

生:

我们参加过跳绳;我们做过掷沙包的游戏……

师:

今天我们接着熟悉“我们的校园”(板书课题)。

二,播放录像,回顾知识

1.放录像:

出现美丽的校园,多种校园活动(有跳绳,有跑步,有打篮球……)

 [设置情境,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

师:

从校园里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

我想知道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

这个问题谁来答?

生:

共有10人,我是数出来的。

生:

我是算出来的,我看到男生有5人,女生有5人,加起来是10人。

……

师:

小朋友解决问题的方法真不少,有的是数出来的,有的是算出来的,最后都得出参加各项活动的总人数。

下面我们到室外去做各自喜欢的活动,然后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参加每项活动的总人数。

三,尝试统计,感知统计,渗透统计思想

1.室外活动,分组尝试统计。

在教室外有五个活动场地,第一个是接力跑,第二个是跳短绳,第三个是拍皮球,第四个是掷沙包,第五个是游戏(转移目标),大家可以任意结合在一起进行活动,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

活动5分钟后,统计出本组的人数,选代表来汇报本组的统计方法。

2.各组汇报统计结果。

跳绳组汇报:

我们组有12人参加。

有的是用数的方法;有的是根据分工的不同来计算的,有6人记数,6人跳,合起来是12人,我们贴出12张笑脸。

(把彩色笑脸贴在空白圆上)

掷沙包组汇报:

我们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人掷沙包?

”我们每人一张笑脸图,一张一张数出来共8张,有的是一组一组地数,一组有4人,两组应该是8人,我们贴出8张笑脸。

……

 [把课堂教学由室内延伸到室外。

在学生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尝试简单的数据收集,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

]

3.观察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

师:

大家看这幅你们自己整理的活动笑脸图,多漂亮呀!

这实际上也是我们活动情况的统计图。

从图中我们能清楚地了解到咱们班小朋友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5项活动)

哪些活动最受欢迎?

哪项活动参加的人数最少?

跑接力和掷沙包的一共有几人?

跳短绳的比掷沙包的多几人?

 [由学生观察笑脸统计图,使他们初步了解统计的用途和意义,获得初步的统计知识。

]

4.想一想,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a. 同桌两人先互相提问,然后解答。

          

b.一人提问,全班解答。

四,全课总结

今天通过开展活动,小朋友又重新认识了我们的校园。

通过大家的努力,把我们的活动作了清楚的统计,还会根据活动的情况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

小朋友真能干!

课堂中或课外再次实践

下面,老师还有个任务要交给小朋友,你们能完成吗?

打开书第114页,请大家把书中的活动也作一下统计,并把第115页中的笑脸涂上颜色,试着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好吗?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