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必修二人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7598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必修二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必修二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必修二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必修二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必修二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必修二人教版.docx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必修二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必修二人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必修二人教版.docx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必修二人教版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本卷共60小题,总分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黄梅戏《天仙配》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有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生产目的是为满足自家基本需要 ④具有必要的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

《青花瓷》这首歌在大众中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的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

下列关于青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结合的更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3.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

①丝绸②纸张③瓷器④棉布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4.宋徽宗时期,宋朝政府下令征集“侵街房廊钱”,表明宋朝政府对城市街道两旁的居民不断地扩大商业用地,导致城市街道越来越窄的现实无可奈何。

说明

①宋朝政府巧立名目,对农民征收苛捐杂税

②宋代的城市规划已经出现失控的苗头

③唐代以前的“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

④“侵街”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荣时期是

A.新石器时代晚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

6.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

“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

“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

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B.限制商人的政策C.禁止经商的D.反腐倡廉的政策

7.《礼记》记载:

“天子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这表明

A.我国官营手工业起源很早    B.西周天子善于手工制作

C.西周手工业者职业世袭      D.西周手工业分工细致

8.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范蠡、吕不韦等影响各国政局的大商人。

这反映出

A.官府控制商业          B.西周宗法制瓦解

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形成

9.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主要特点的是

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

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10.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应是

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B.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属于雇佣关系

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1.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②延续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

③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下列各项,不属于新航路开辟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是

A.引起“商业革命”B.引起“价格革命”

C.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巩固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13.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鸦片战争前,中国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C.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

D.鸦片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

14.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洋务派创办企业的影响 B.外资企业的刺激

C.外国资本主义的帮助   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5.近代首先颁布废止女子缠足法令的政府是

A.清政府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C.国民党政府D.人民政府新中国

16.近代中国首先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业局面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局B.天津机器制造局C.轮船招商局D.福州船政局

17.中国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

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入中国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18.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19.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写道: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这段话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扩展B.蒸汽机的发明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D.分工的发展和劳动工具的专门化

20.1870年以后,推动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国际贸易的扩大发展

C.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D.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21.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

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的是

A.机器制造业B.电力工业C.石化工业D.汽车工业

22.两次工业革命相比,下列各项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是

①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②在很多国家和几乎所有工业领域同时展开

③推动了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

④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3.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

“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24.洋装在中国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进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产物。

下面那些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A.中山装和旗袍B.华冠儒服C.男女礼服D.列宁服

25.1956年以来,苏联一直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决定优势地位;1985年以后,却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

这是因为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赫鲁晓夫改革C.勃列日涅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

26.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

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27.1929年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因为

A.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B.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世界性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28.“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奖励农民压缩农业产品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备保证公司

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29.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国家干预

A.扩大消费带动生产B.使美元升值

C.鼓励农民提高产量D.保护丧失支付能力的小银行

30.美国《时代周刊》评论,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提出的经济计划堪称“罗斯福新政”当代版。

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心模式

C.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D.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1.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有

①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②应用最新技术成果③发展新兴产业④借助对外战争⑤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

32.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这主要是突出英国是一个福利国家。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

以下对“福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缓解了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B.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D.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33.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34.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方法”来解决苏维埃俄国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

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B.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D.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

35.1930年以前,苏联的粮食年总产量超过1913年的水平(1930年除外),且1930年以后增长率有所下降,由此可见下列哪一项与上述情况不是因果关系

A.当时苏联的经济政策不利于农业发展B.苏联农村集体化过程存在失误

C.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缺乏D.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

36.下列不属于苏联工业化特征的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以重工业为中心B.牺牲农业,发展工业

C.由国家通过“五年计划”的形式来进行工业化D.通过市场机制推进工业化的进程

37.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是

A.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B.遂社会主义工业的政策和态度

C.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不同D.是否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38.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最能直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

A.大规模的垦荒运动

B.把所有的农业机械买给集体农庄

C.改变过去过于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

D.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

39.戈尔巴乔夫进行政治改革的直接目的在于

A.以政治改革推进经济改革B.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C.适应西方和平演变的需要D.解决苏联日趋尖锐的民族分离活动

40.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41.张艺谋的电影中最具有历史震撼力的是《活着》。

电影中有一个场景:

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

这个场景应该是在20世纪

A.二十年代末B.三、四十年代C.五十年代D.七十年代

42.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A.召开八大,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43.1957-1966年是我国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44.《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

4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6.“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是最早尝到包产到户好处的农民们所总结的朴实话语。

请问最早实行包产到户的省份是

A.广东B.安徽C.江苏D.黑龙江

47.“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牌汽车跑中华,喷气式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

”这首歌谣所歌颂的成果的取得是在

A.20世纪50年代前期B.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

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48.新中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决定优先发展

A.轻工业B.重工业C.农业D.信息产业

49.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党的会议是

A.十四大B.十三大C.十四届三中全会D.十六大

50.1960年底,毛泽东针对造成当时经济困难是原因明确提出了“人祸”的问题,并且明确指出:

这人祸不是敌人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这里所说的“人祸”指的是

A.长期的战争破坏B.混进党内的阶级敌人的破坏

C.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D.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禁运

51.2009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张学倩曾表示:

“APEC的21个成员占全球贸易的54%,还包括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

”这可以说明

A.APEC和WTO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B.APEC经济一体化必将实现政治一体化

C.经济全球化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D.APEC是当今世界合作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联盟

52.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

继2008年6月网民规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之后,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再一次实现飞跃。

这一现象反应出

①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②互联网完全替代了其他传媒

③中国人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④互联网有百利而无一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③

53.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

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C.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54.1976年东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新”在

A.开始具备政治合作的性质B.开始切实加强政治协调和经济合作

C.加入的成员国增加D.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55.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不同点是

A.各区域范围内的国家生产力与分工发展的产物

B.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又有政治联盟的性质

C.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D.说明经济相互依赖加深,导致保证经济稳定联系的相关组织产生

56.英国《金融时报》2010年12月12日报道,WTO日前的一份专家小组报告指出,欧盟对中国输欧螺丝和螺栓采取一刀切国别关税的做法,违反了全球贸易规则。

这说明

A.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已经实现

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C.欧盟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D.世贸组织在规范世界贸易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57.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的历史地位相同点的概括,最全面的是

①美国经济势力膨胀的产物②美国都占有特殊地位

③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④抑制贸易保护主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8.《欧洲联盟条约》与《罗马条约》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

A.使成员国联系加强B.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步骤

C.促使欧共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D.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

59.美国财政部长曾得意的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与此有关的历史现象主要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B.世界银行的建立

C.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60.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

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主要原因

①跨国公司发挥主要作用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③“冷战”以后局部冲突减少④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1题,总分40分。

61.(4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帝国主义”一词是颇有道理的,因为这种19世纪后期的欧洲扩张就其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完全是前所未有的。

……传统的帝国主义包含剥削,但不包含根本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相形之下,新帝国主义迫使被征服国家发生彻底的改变。

这与其说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政策,不如说是西欧生气勃勃的工业主义对非洲和亚洲静止的、自给自足的农业政权的不可避免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2005年版)

(1)清政府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经济发展措施体现了材料中所说的“不可避免的影响”?

列举三个得益于这些措施的代表人物。

(10分)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可以表述为一种函数关系,既是指作为世界政治经济基础的各种物品和资产变量的结构性变化过程,也是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分化与重组的互动过程。

经济全球化涉及到每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结构,这一函数中的变量之间不一定总是呈正相关。

——谈世中等编《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2002年版)

(2)材料中“经济结构的分化与重组”如何体现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

用我国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我国是如何逐步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

(12分)

材料三

欧洲街头标语(2003年)

全球化监察网站首页

(3)材料三说明了人们对世界发展持什么样的看法?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们持这种态度的理由。

(10分)

材料四全球化对许多人已经意味着更容易受到不熟悉和无法预测的力量的伤害,这些力量有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造成经济不稳和社会失调。

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这种力量——二十年里第五次严重的国际货币和金融危机。

人们日益焦虑的是,文化完整性和国家主权可能处于危险之中。

甚至在最强大的国家,人们不知道谁是主宰,为自己的工作担忧,并担心他们的呼声会被全球化的浪潮淹没。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000年4月发表《千年报告》

(4)结合前三则材料,说明材料四的观点。

你认为应如何应对材料中所说的“变量之间不一定总是呈正相关”的状况?

(8分)

莆田一中2011-2012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答题卷

(1)(10分)

(2)(12分)

(3)(10分)

(4)(8分)

莆田一中2011-2012学年下学期历史学科期末考试

参考答案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