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部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docx
《农工部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工部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工部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农工部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安排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樟树市委农工部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精神,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新农村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农业垃圾处理等各项工作,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呈现稳中有进良好发展态势。
一、2014年工作总结
(一)实施新农村建设,农民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以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建设、农村新社区建设为重点,以“六改四普及”和“三绿一处理”为切入点。
一是强化规划先行。
2014年87个建设点(省铺面点51个、市自建点36个)全面完成了村庄整治、产业发展、社区建设三个规划的编制,全部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
二是强化机制建设。
出台了《樟树市2014年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市四套班子领导、市直部门(单位)和企业帮扶新农村建设建设点安排的意见》等文件,积极推行市领导挂点、市直部门包村、镇乡干部联组帮户、企业联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
三是强化资金管理。
全市87个建设点共整合投入各类资金(含筹劳折款)8347.5万元。
其中省财政765万元;宜春市财政306万元;市本级财政安排了新农村建设资金1179万元,其中每个铺面点9万元,每个自建点20万元;积极统筹各级各类衔接资金,已衔接落实到村农业开发、沼气建设、人饮工程、小农水等衔接统筹资金1200多万元;全市挂点帮扶帮扶资金151万元。
目前各项任务全面完成,改水改厕达100%,硬化道路总长118公里,村庄内外房前屋后共绿化植树2.4万株,建村级信息服务站49个,建文体休闲场所54个,拆除各类危、旧、烂房2.7万平方米,“一村一品”产业示范基地4000多亩,建设点90%以上的农户加入了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人均纯收入得到了大步提高。
(二)开展农村垃圾处理,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实施“市、乡、村、理事会、保洁员、农户”六级联动,分级负责,全面覆盖,实现全市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
采取“户垃圾分类入桶--村集中收集--镇清运压缩---市统一分类处理”城乡一体化操作流程,生活垃圾经过初步分类后,进行统一收集、统一清运、统一压缩、统一分类处理,推进全市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
工程覆盖全市19个乡镇(街道)3个场,276个村委(居委),1906个自然村,总投入2.6亿元。
全市新建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1个,垃圾压缩站13座在9月份全面运行,购买大型垃圾转运车5辆、中型垃圾转运车38辆、洒水车14辆,购买村垃圾收集大桶(240L)1.23万只、户垃圾分类桶(20L)17.12万只,购买保洁工具2544套,选聘落实农村保洁员、垃圾清运员、压缩站工作员等保洁人员2544名,共清理陈年垃圾1.46万吨。
各地结合实际,主要采取了三种垃圾处理模式,分别是与东莞家宝园林绿化公司采取服务外包清运模式;乡镇自购清运车辆,聘请当地清运人员服务外包模式;由市环卫处服务外包模式。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重大项目提质增效
进一步完善了农业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绿色通道”,突出市领导领衔推进,部门单位跟踪服务机制,成立了农业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及其专门工作机构,全市有6个农业项目列入为宜春市重大项目,目前所有项目都已启动,实际进资额达2.65亿元。
在协调服务方面:
一是突出生态养殖,抓绿环种猪生态科技示范园建设。
江西绿环牧业有限公司拟投资2.6亿元在观上横里规划建设的种猪生态科技示范园项目,规模为年存栏良种母猪1万头,年生产种猪15万头,出栏无公害商品猪5万头;年生产畜禽饲料24万吨;年屠宰生猪100万头。
现已投入资金3亿元,一期已建成,引进法国原种猪600头,法系种猪销售工作已正式全面进行营销阶段;二期栏舍建设已完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场区绿化工作正在开展,生活区与办公区正在进行装修。
二是突出绿色食品生产,抓天心高品质富硒有机茶科技示范园项目。
该项目以黄金芽、白茶等高品质茶叶繁育、种植、加工、销售及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以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为技术支撑,力争通过4—5年时间,将园区打造成以“富硒、有机、生态、休闲”为特色的国家级富硒高品质茶示范园、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国家级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园。
已投入1亿多元,完成园区路网、沟渠建设22.6公里,新建高标准清洁化茶叶加工厂房,新建节水灌溉设施1200余亩,综合楼装修并投入使用,种植园区绿化树8000余棵,茶叶种植面积3000亩,其中“黄金芽”1000亩,启动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四)启动农业“两区”建设,农村综合改革有序推进
一是樟树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抓紧建设。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既是宜春市委、市政府交给我市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探索农村综合改革,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尽早建成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园区建设各项工作从2013年底启动以来,加紧推进。
目前完成水田流转3725亩、山地流转3761.02亩、水面流转441.72亩;完成核心区31户房屋拆迁工作,拆迁面积8400平方米;完成园区路网、集镇安置新村、中心村、河南桥水库建设等项目征地833.4亩;完成核心区水田内坟墓迁移849宗;园区总体规划及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已完成,10000平方米智能温控大棚基础工程完成,正在进行钢结构施工;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平整工程完成工程量99%,农田水利工程完成工程量55%;路网建设土方及路基工程已完工;水利工程三标段已基本完工,挖土约20万方,二标段已开工并完成2座水池的施工;河南桥水库正在进行地勘、可行性研究和设计工作。
园区集中签约8个项目,总投资额达13.43亿元,相关项目已开工建设,590亩有机稻已收获,蓝莓基地已整地200亩。
二是推进农村改革相关工作。
把农村土地确权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坚持严谨操作,按照“政策一个口子出、操作一个程序走、工作一把尺子量”原则,确保确权登记工作不走样、不变调。
在入户调查、权属核实环节中,要求切实做到调查必须入户、情况必须理清、公示必须到位,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田,面积不实不能上表、矛盾未调处不能登记、农户未签字不能公示、公示有异议不能确权,《农户承包土地基本信息表》须由农户签字确认和乡、村、组三级干部审核签字把关。
目前,各乡镇、街道都完成了外业工作,经核实后进行数据录入工作,预计年底将全面完成任务。
(5)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农村人才素质得到提高
为切实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人才素质,全省在2011年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工作,我市在2012年正式实施。
三年来,我市按照上级要求,有序推进此项工作。
一是成立了工作机构。
2012年年初成立了樟树市“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领导小组。
二是制定了实施方案,依托江西农业大学和江西广播电视大学,采取成人高等教育函授和远程教育两种形式,从2012年起,每年免费培养120名左右具有带领农民致富、发展农村经济志向的专业大户、农村优秀青年,国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法人代表,有培养前途的村“两委”班子成员或后备干部,力争到2020年,确保实现全市每个行政村都有2-3名农民大学生的目标。
三是做好了招生工作。
2012-2014年,上级下达任务数352人,我市向上推荐264人,实际录取223名,其中江西农大高等教育函授录取54人,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录取169人。
2015年的招生任务今年省里已下达95人,其中成人高等教育函授45人,远程教育招生任务50人,我市正在抓紧做好招生工作,成人高等教育已向上推荐45人,远程教育招生正在开展。
在做好招生工作同时,我市“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办公室经常督促学校抓好教学管理,适应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特点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优化课程设置,提供优质教学条件,加强学校管理,完善服务体系,着力培养符合广大农村需要的乡土实用人才,目前已有79名学员毕业。
(6)实施”财政惠农信贷通“融资试点,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增强
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带动金融资金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升级,我市按上级要求,在8月份启动“财政惠农信贷通”融资试点工作。
一是坚持放贷原则。
坚持重点支持中药材、水稻、油茶、花卉苗林、畜禽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生猪养殖行业原则上不支持,但考虑鼓励养猪业要新上治污设施,对做到达标排放的适当给予支持、风险可防控、确保用于农业领域等原则。
二是宣传发动。
广泛宣传财政惠农信贷通政策,让农业经营主体了解政策的具体内容和优惠措施,引导和鼓励农业经营主体运用“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发展农业生产经营。
三是扎实有效推进。
申请到省级、宜春市级财政风险补偿金分别是250万元、125万元,市本级同时落实了财政风险补偿金250万元,目前已按合作银行信贷规模的比例将风险补偿金拨付到专户上。
省批复的5000万元的信贷规模,目前各合作银行对授信的主体正在进行报批,受益的经营主体超40家。
(7)加强农工部自身建设,服务“三农”水平有所提高
一是提升调查研究能力。
一方面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村入户开展调研活动,参与拟草了《樟树市农村综合改革试验“1+8”方案》,围绕农村产权制度、镇村联动、金融体制、经营主体、基层组织建设等各项改革重点,出台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对有关操作程序、扶持办法予以了细化,确保了改革有章可循、科学合理、稳妥推进。
另一方面配合上级部门、新闻媒体等对“农业两区”开展调研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先后有新华社江西分社报道的《樟树“农业两区”建设成效显著,深入推进需多方支持》在《江西领导参考》杂志上头条发布,省委农工部调研组撰写的《对樟树市“农业两区”改革与建设情况的调研》在《农村调研》上刊登。
同时向各级部门和新闻媒体投入30多篇,并组织人员对对樟树市建设“农业两区”探寻农村综合改革进行了专题调研,撰写了《以农业“两区”为试验田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等调研文章。
二是强化综合协调能力。
及时全面对全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预测,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并主动牵头组织涉农单位对全市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作进行指导、督查、考核。
三是抓好结对帮扶工作。
按市委、市政府安排,到本单位“三进四民”活动联系点洲上乡铜江村委、淦阳街道学院社区等地开展活动,到洲上乡雄杨村开展软弱涣散支部整顿,为帮扶联系点开展了调查了解、政策宣传、完善规划、环境整治、化解矛盾,走访慰问,走访困难户12户,支持村居委完善基础设施及办公设施资金4万元。
四是积极参与全市中心工作。
开展边街、市背棚户区改造房屋征迁工作,按时圆满完成征迁任务。
二、2015年工作安排
(一)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村点布局由一般自然村向以中心村为主转变。
按照“培训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要求,以规划为先导,采用乡镇带中心村、中心村联自然村的“镇村联动”模式,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建设,105、景区道路沿线的中心村,建设重点。
二是规划编制由管当前向既管当前又管长远转变。
编制2015-2020年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县域中心村建设规划。
中心村建设规划要按照“注重保留乡村风貌、体现乡村特点、传承农耕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要求,切实做到无规划不建设。
三是中心村选点方式要严格把关。
本着公平、公开、择优原则,优先选择人口有规模、产业有基础、交通有优势、配套有条件、集聚有潜力、发展有空间、组织有战斗力、农民有积极性、示范意义大、衔接项目较多的村庄,确保选定一个,建成一个。
(二)继续抓好农村垃圾处理。
一是机制要理顺。
根据省、宜春市要求,结合樟树市实际,要按照突出五大主体、突出工作重点、突出长效机制、突出协调配合、突出经费保障的原则,强化工作措施,建立起运转高效的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机制。
通过各种形式的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从而增强群众的自觉参与卫生保洁主体意识、自觉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二是经费要保障。
要确保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常态化,工作经费必须保障。
根据2014年运转测算,该工程以后每年总投入约3000万元,其中市、乡财政运行经费补助预算为2200万元,农民自筹800万元。
其中市财政需安排1265万元(其中241个村委和35个居委每个村居委每年安排保洁费补助1万元,共计276万元;乡镇垃圾压缩转运经费431万元,购买市垃圾分类处理服务费558万元),乡财政需安排936万元(其中241个村委和35个居委每个村居委每年安排保洁费补助1万元,共计276万元;乡镇垃圾转运经费660万元)
(三)积极推进农业重大项目建设。
对照工作要求,把握好时间节点,做好项目协调服务工作,在签约、落地、建设、投产等各环节强化服务,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发展,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着力在融资、用地、整合项目等方面下功夫,尽最大努力为项目提供的优惠政策、宽松的发展环境,切实解决项目建设的急需问题,增强项目的辐射带动能力,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牢固树立优化发展环境意识,扎实做好农业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工作,重点推进枳壳种植及加工、蓝莓种植及加工、芦笋产业、有机水稻、发芽糙米、花卉园、药用植物园、果园谷、蓝莓园、水稻种植一站式服务等10个项目,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四)大力实施“财政惠农信贷通”融资。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报表制度,以合作银行为主,将“财政惠农信贷通”授信及运行情况等形成月度报表,掌握动态,并加强对数据的分析研究;建立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开展调度,加强分析、及时指导、建立考核制度,形成各部门共同参与的考评考核工作机制。
二是加强风险防控。
要实行公示制度,没有经过公示或公示未通过的,不能获得贷款。
要加强贷后管理,开展贷后检查,重点监督贷款的使用。
要建立诚信管理制度,对逾期未归还贷款的或贷款用于非农领域的,要在媒体上曝光,并将其纳入财政等部门征信系统黑名单,今后不能获得财政的支持。
三是加强内部管理。
建立监督机制,确保干部和资金安全。
要设立举报电话,明确举报通报、途径,让授信主体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公平公正,让贷款授信工作在阳光下运行,避免出现以权谋、推诿拖拉、索拿卡要等现象。
要加大宣传力度,使财政惠农信贷通政策深入人心。
(五)加速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
一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要按规划,按“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要求,加快推进园区土地流转、项目用地征拆、园区路网建设、集镇安置新村、中心村建设、智能温控大棚、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确保按时间节点推进。
二是加快园区农业项目推进。
加强与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围绕打造特色基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确保早洽谈、早签约、早落地、早见效,探索科技平台搭建等方面作为核心区建设发展方向,将科技研发、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有机融合在一起,提升园区建设理念、科技支撑能力、规模化水平和建设档次。
樟树市委农工部
2014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