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7308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1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综合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请将第I卷和第II卷的答案均填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气中的酸雨危害可用图中哪个尖头来表示()

A、①B、②C、③D、④

2、近年来的夏秋季节在港澳沿海水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赤潮”,导致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其根本原因属于图中哪一个过程的过失行为()

A、①B、②C、③D、④

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图2),回答3—4题。

3.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图2

①水土流失②固体废弃物污染③水污染④噪声污染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④

4.目前,人类倡导的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

①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②充分认识环境及其资源的自身价值,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保护资源、环境③快速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④要考虑到经济增长给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给社会造成的实际代价,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的综

合效益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③

2010年2月份,国家环保网站公布两条消息:

第一条就是关于调整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通知。

据此回答5~6题。

5.政府采购节能产品,利用了环境管理的()

A.技术手段B.行政手段

C.经济手段D.宣传教育手段

6.政府处理在环境问题上违规的企业,利用了环境管理的()

A.技术手段B.行政手段

C.经济手段D.宣传教育手段

7.根据上述资料,你认为导致该地区15年来粮食产量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

A.退耕还林面积增大

B.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C.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D.人口增长过快

8.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问题是()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加剧

C.气候大陆性特征增强

D.热量条件变差

9.读下面漫画(图3),有关其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3

A.①一臭氧层破坏,危害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

B.②一森林破坏,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

C.③一生态破坏引发的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D.④一全球变暖,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完成10~11题。

图4

10.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

C.升高约2.1℃D.波动上升

11.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读表2,完成12~13题。

某区域2006~2010年湿地的转化表单位:

km。

表2

注:

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12.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

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

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涂

D.河渠水库坑塘海涂水田

13.与2006年相比,2010年该区域()

A.生物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

目前我国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

近7年来,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

其中1300多万亩是有灌溉设施的优良田。

下图为近年来导致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

读图,回答14~15题。

图5

14.下列现象的发生能对耕地造成直接危害的是()

①全球气候变暖②水土流失③赤潮④沙尘暴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5.下列行为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是()

①占用基本农田,种植经济林和果树,以增加农民的收入②在低湿涝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③城市开发区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④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生物工程防护体系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6.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过程离不开沼气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沼气的好处有()

①解决农村燃料问题②实现有机质还田

③将污染物资源化④解决畜牧业的饲料来源;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17.林草植被在该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D.减弱噪音,美化环境

我国已将“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管理原则和制度。

据此回答18题。

18.“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三同步”原则属于()

A.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B.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C.环境管理的基本方针

D.环境管理制度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

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面对“垃圾围城”现象,可采取的措施有()

A.将垃圾全部填埋

B.将垃圾全部焚烧

C.对可再生利用的垃圾进行回收利用

D.对无利用价值的垃圾采用填埋、焚烧和堆肥

20.下列关于环境管理手段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行政手段通过行政程序间接管理环境

B.法律手段通过实施行政、经济或刑事制裁等依法进行环境管理

C.经济手段运用税收、奖励以及罚款等措施直接管理环境

D.环境教育和新闻媒介等也是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

21.有关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正确叙述有()

A.环境与自然资源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B.环境的改变对资源利用几乎不产生影响

C.环境影响自然资源的类型以及利用状况

D.自然资源是存在于环境中的所有物质和能量

22.有关我国水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污水排放量大,水体污染范围大B.地下水和海洋所受污染尚不明显

C.80%的城市河道,河水尚可饮用D、生活排污是重要的水体污染源之一

23.关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正确的是()

A.煤炭开采破坏地表结构,易引发水土流失、塌陷等

B.煤炭对空气的污染主要产生于运输和存放过程中

C.煤炭利用而导致酸雨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D.煤炭的存放会污染水和土壤,占用±地,破坏景观

读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地区分布图,回答24题。

图7

24、图中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森林植被遭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化B.兴修水利C.毁林开荒D.营造帝王宫殿和陵墓

循环经济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推行如此之迅速,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到2020年,只有实现以GDP衡量的单位经济产出污染排放总量降到2006年水平的l/4以下,生产的环境产出效率提高到2006年水平的4倍以上,才能保证生态环境有所好转。

据此完成25~26题。

25.下列有关循环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循环经济就是清洁生产,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B.循环经济的基础是物质循环利用

C.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

D循环经济的物质流动方式呈封闭式单方向变化

26.我国实施循环经济的原因主要包括()

A.庞大的人口压力B.人均资源相对贫乏

C.片面追求经济增长D.资源丰富

第Ⅱ卷(综合题共60分)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

共60分)

27.重金属污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我们日常所使用的普通干电池中,含有汞、锰、镉、锌等重金属物质,废电池丢弃后,这些重金属会污染环境。

据研究,一节普通的一号电池,会污染60万升水,会使l平方米的土地寸草不生。

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图8

(1)干电池丢弃污染环境后,重金属迁移富积进入人体。

请填上所对应的字母

(见图)()土壤:

()水体:

()植物;()畜禽

(2)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对生活垃圾进行投放;由专门部门回收后。

再从环保角度出发,进行处理。

同时,可以进行废物的利用。

(3)用所学知识简述人们称重金属为“隐形杀手”的原因。

 

(1)目前,许多城市对垃圾采用填埋方式处理,该方式简便、经济,但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你认为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3分)

 

(2)法国有位哲人说: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财富”。

对此,你如何理解?

(2分)

(3)上图表示的是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的处理系统示意图,在以下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的选现,完成方框内未填的内容。

A.肥料B.做工业原料C.填埋、焚烧或综合利用D.回收处理

①②③④(填字母,4分)

29.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大量消耗资源、粗放型经营的发展阶段,对环境

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转向协调、稳

定和持续发展。

在环境保护方面,已建立了一个富有成效的环境管理体制。

材料二2002年,我国的农产品遭遇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绿色壁垒,使

得我国众多种植户、养殖户及农产品加工企业遭受了巨大损失。

同年2月份,浙江省宁波

市的一批水产品出口企业因出口到韩国、欧盟的水产品被检出有杂质而受到“暂停进口申报”的处理,使全市水产品的出口下跌了两成多,其中在欧盟产场下跌了97%以上。

(1)我国环境管理的三个主要原则是什么?

(3分)

 

(2)我国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中的“三同步”指的是什么?

(3分)

 

(3)我国环境管理制度中规定,一切建设项目必须做到同时、同时、同时,这就是所谓的“三同时”制度。

(4分)

(4)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严格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

(3分)

(5)我国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应对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4分)

30.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安徽、湖南、湖

北、浙江、江苏等l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

环保部监测司相关官员表示,从目前来看,

长三角出现这么严重的雾霾也较为少见,“说明大气污染不仅仅是在京津冀地区,长三角

(1)图a中混浊天气日数最多的月份是,最少的月份是月。

(2)简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3)若图b中A、B、C为图a中甲、乙、丙三个监测站的分布位置,图c为该地区风频

示意图,则匹配正确的是(填字母):

甲监测站为,乙监测站为,

丙监测站为。

 

31.201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思前、食后、厉行节约",目的是反对食物浪费和损失,因为浪费食物等于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于1.35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中国粮食安全的生命线。

图19为“1998至2009年我国耕地总面积变化统计图”,下表为“我国人口、粮食产量及需求预测表”。

读图表,回答下列各题。

(12分)

图11

(1)“浪费食物等于浪费资源”,这里的“资源”主要指等资源。

(至少回答3

类,3分)

(2)1998年以来我国耕地变化的趋势是,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4分)

(3)据材料分析,我国的粮食安全存在的威胁主要有。

(3分)

(4)目前我国正在推广“光盘行动”,提倡吃光盘里的食物,吃不完的打包带走。

可采取法律手段、、等环境管理手段促使全体公民将“光盘行动”变为自觉行为。

(2分)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答案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

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CD

BD

AC

AD

AD

CD

BC

AB

27、(12分)

(1)A、B、C、D(每格2分)。

(2)分类、无害化(每格1分)。

(3)重金属污染可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到一定浓度后,就会伤害人的肌体危及人的健康乃至生命;但一般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易被人发觉,或待到发觉时,往往已经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被称为“隐形杀手”。

(2分)

28、(9分)

(1)填埋场占地较大;必须要进行严格的防渗漏处理,以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要设置通畅的排气管网系统,以免可燃性气体遭遇明火爆炸。

(3分)

(2)垃圾合理利用则为宝,不经处理弃入环境则为废。

(2分,意对即可)

(3)D、B、A、C。

(每格1分)

30.(10分)

(1)127(2分)

(2)7月为我国夏季,雨水多,带走了悬浮颗粒;夏季植物茂密,吸烟滞尘作用强;冬

季居民取暖燃煤增加了大气悬浮颗粒数量;冬季风频频南下带来沙尘;冬季冷锋

天气可能造成逆温,混浊物不易扩散。

(5分)

(3)BCA(3分)

31.(12分)

(1)土地、水资源、肥料和劳动力等资源(3分)

(2)减少(1分)荒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使耕地退化,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非农业用地的增加等(答对三点得3分)(3)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接近18亿亩耕地组线;人均耕地少,且不断减少;人口总数:

不断上升,粮食需求量越来越大,粮食供需矛盾日益尖锐(3分)(4)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答对两点得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