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0《秦末农民大起义》课时练习题 十.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71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0《秦末农民大起义》课时练习题 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0《秦末农民大起义》课时练习题 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0《秦末农民大起义》课时练习题 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0《秦末农民大起义》课时练习题 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0《秦末农民大起义》课时练习题 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0《秦末农民大起义》课时练习题 十.docx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0《秦末农民大起义》课时练习题 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0《秦末农民大起义》课时练习题 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0《秦末农民大起义》课时练习题 十.docx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0《秦末农民大起义》课时练习题十

2019年秋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练习题

《秦末农民大起义》课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秦朝的暴政

B.修建阿房宫

C.陈胜、吴广起义

D.项羽、刘邦起义

2.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这些语句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长平之战B.陈胜、吴广起义

C.武王伐纣D.楚汉之争

3.由于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国民汉字书写能力下降。

针对汉字的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

该节目主持人曾解读“赭衣塞路,成市”,其中,“赭衣”指的是犯人穿的衣服,空格表示“监狱”,此句反映了秦朝法律严酷。

这两个空格的内容应该是

A.囚犯

B.断足

C.囹圄

D.腰斩

4.秦简记载:

“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这一记载说明秦代

A.沉重的赋税

B.徭役的繁重

C.漫长的兵役

D.刑法非常残酷

5.人们用“伐无道、诛暴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来赞扬下图反映的革命首创精神。

下图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B.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C.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灭亡D.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6.秦王朝被推翻的最主要原因是

A.秦的暴政B.郡县制的推行

C.统治集团的奢侈D.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

7.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的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有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8.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曾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的主张,它是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项羽、刘邦起义

D.黄巾起义

9.学习历史应注重时空观念。

某同学制作了“朝代更替表”,其中空框处分别是(  )

A.商  汉B.商  晋C.汉  晋D.晋  汉

10.历史证明有压迫就有反抗。

由于秦朝的暴政,引发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项羽、刘邦起义

B.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

C.王莽起义

D.陈胜、吴广起义

11.“始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万人动,徭役兵役极繁重,死刑车裂十多种。

”材料描述的是

A.秦的统一

B.秦的巩固措施

C.秦的暴政

D.秦的灭亡

12.连环画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

下列连环画中反映“伐无道,诛暴秦”这一口号的历史事件是

A.约法三章

B.陈胜、吴广起义

C.四面楚歌

D.指鹿为马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据《汉书》记载,秦始皇统治时,百姓(负担的)“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各种刑罚无所不用其极,以致“刑戮相望于道”。

“赭(zhě)衣(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

唐太宗说: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簿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1)材料表明,秦始皇和唐太宗的统治政策有什么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不同的统治政策;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有人说,唐太宗是实践孔孟治国思想的典范。

你认为这一说法是否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14.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了关东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大大加强了全国之一统,对后世亦产生颇大的影响。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1)秦朝建立于哪一年?

(2)秦朝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新政策来加强全国之一统?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哪一次?

建立了什么政权?

15.阅读材料,辨析作答。

材料

(1)秦始皇及其子的暴政引发的秦末农民起义是谁领导的?

(2)小历同学认为,“秦始皇就是一个暴君”。

小历的看法是否正确?

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A

【解析】

【详解】

注意题干“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秦朝的暴政如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刑罚残酷等,使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是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故A符合题意。

修建阿房宫只是秦朝大兴土木、滥用民力的具体表现之一,不是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

陈胜、吴广起义最终被镇压下去,故C不符合题意。

项羽、刘邦起义是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这次起义中陈胜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说的是他们砍下树木做武器,高举竹竿当旗帜。

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3.C

【解析】

【详解】

注意题干和所学知识,“赭衣”指的是犯人穿的衣服,赭衣实际上指的就是囚犯,因此不可能是空格的内容,故A不符合题意。

空格表示“监狱”,指被关进监牢,不可能指代断足,故B不符合题意。

空格表示“监狱”,囹圄即是指被关进监牢,故C符合题意。

“空格表示“监狱”,指被关进监牢,不可能指代腰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记载秦朝对盗窃者的惩罚很严重可见秦朝法律严苛,故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

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

根据材料可知,“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记载秦朝对盗窃者的惩罚很严重可见秦朝法律严苛,

5.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史称大泽乡起义。

故“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陈胜、吴广起义,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B。

6.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以后,文化上实行“焚书坑儒”,徭役和兵役异常繁重,赋税沉重,刑罚极端严酷,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

这些暴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故A符合题意。

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统治集团的奢侈是秦朝暴政中的一部分,如秦始皇修建阿房宫。

故C不符合题意。

秦朝亡于它的暴政,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不是暴政,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故选A。

7.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治时期,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的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施行严苛的法律,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

因此,①②④正确,B符合题意;而统一度量衡则是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的。

③错误,ACD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不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这次起义指的是秦末农民起义,理解这次起义得出响应的原因也就是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这样就能确定答案了。

8.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选项B符合题意。

国人暴动是公元前841年;项羽、刘邦进行四年楚汉战争;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朝代的顺序是夏商周秦汉三国。

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国君“汤”团结周围小国和部落,起兵攻夏,汤战胜桀,夏朝灭。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

商纣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

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20年,曹丕建立曹魏政权,三国开始,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睛】

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我国朝代的更替顺序。

10.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

项羽、刘邦是陈胜吴广之后领导反秦军事力量的人,他们最终推翻了秦朝,故A不符合题意。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是明末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统治,故B不符合题意。

王莽没有起义,有他建立的新朝,故C不符合题意。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反抗秦的暴政,最终失败,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C

【解析】

【详解】

由材料“徭役兵役极繁重,死刑车裂十多种。

”可知,这反映了秦朝徭役繁重、刑法严酷,这是秦的暴政的体现。

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描述的不是秦朝统一的信息,A不符合题意;秦朝巩固的措施不符合材料主旨,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描述的是秦朝的暴政,不是秦朝的灭亡,D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应选C。

12.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秦二世更加残暴;直接原因是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

连环画中反映“伐无道,诛暴秦”这一口号的历史事件是陈胜、吴广起义,故B符合题意;约法三章、四面楚歌都发生在刘邦灭秦后,故AC不符合题意;指鹿为马的故事说的是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借机排除异己,故事直指秦统治的黑暗,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二、综合题

13.

(1)秦始皇:

加强剥削,人民负担沉重,刑法严酷;唐太宗:

注重减轻人民负担,减轻刑罚。

秦的暴政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朝统治;唐太宗的统治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时期。

(2)正确。

孔子主张“仁”,孟子主张“仁政”,都主张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唐太宗的统治政策与此基本一致。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各种刑罚无所不用其极,以致“刑戮相望于道”。

“赭(zhě)衣(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

”和“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簿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的信息可知,秦始皇:

加强剥削,人民负担沉重,刑法严酷;唐太宗:

注重减轻人民负担,减轻刑罚。

秦的暴政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朝统治;唐太宗的统治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时期。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有人说,唐太宗是实践孔孟治国思想的典范,我认为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孔子主张“仁”,孟子主张“仁政”,都主张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唐太宗的统治政策与此基本一致。

14.

(1)公元前221。

(2)统一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