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管理 构筑民生防护网.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7029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社会管理 构筑民生防护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创新社会管理 构筑民生防护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创新社会管理 构筑民生防护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创新社会管理 构筑民生防护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创新社会管理 构筑民生防护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社会管理 构筑民生防护网.docx

《创新社会管理 构筑民生防护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社会管理 构筑民生防护网.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社会管理 构筑民生防护网.docx

创新社会管理构筑民生防护网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构筑民生防护网

 

白沙镇位于中牟县西部,西依省会郑州,东接中牟县城西区,全镇面积66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人口4.2万人,220国道、郑开大道、航海东路、规划中的107国道纵横全境,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便利。

近年来,白沙镇党委、政府以富民强镇为目标,牢牢抓住郑州新区发展及县城西移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外树形象,内抓管理,激发发展活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着重从制度和机制层面,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全面构建民生防护网,造福全镇人民群众,实现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背景与起因 

民生问题是一国之根本,官为民所系,民为官之本。

国家要长治久安,党要领导人民,那就要关注民生问题。

要让老百姓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近年来,白沙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迅猛增长,失地群众逐年攀升。

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日趋多元、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凸显,民生保障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受企业占地及拆迁的影响,我镇失地失业农民数量迅速攀升,失地就业困难群体相对集中。

二是“大拆迁、大建设”导致局部劳动纠纷有所加剧,群体性突发事件“触点”增多,“燃点”降低,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从解决民生热点难点,满足群众优质公共服务需求出发,白沙镇在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构建民生防护网、提升社会文明水平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

历史经验表明,仅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总量增加,并不能自然实现社会和谐。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种种不平衡因素、不协调现象。

例如,就业压力沉重;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尤为脆弱;教育水平不高,医疗卫生体制落后,上学难、上学贵和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依然存在等等。

如果我们只顾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不仅会加重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而且经济发展最终也将难以为继。

白沙镇党委、政府深知: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乎和谐。

只有把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结合起来,社会才会和谐,发展才会有不竭动力。

因此,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党委政府时刻关注民生,把更多精力用到为民谋利上,把更多财力投到民生改善上,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制定实施十项民生保障计划,年年赋予新内容。

二、坚持的原则

白沙镇在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中,牢牢把握以下五个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

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贯穿到创新社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全部过程,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意愿和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真正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活不断改善、权益受到保障、作用得到发挥、心情更加舒畅。

二是坚持公平正义。

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取向和价值追求,逐步构建和完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各方面权益。

三是坚持依法管理。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大力营造法治氛围,坚持依法行政,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注重依法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

把改革贯穿于创新社会管理的全过程,通过理念创新、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工作实践创新,不断破解影响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五是坚持统筹兼顾。

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既要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又要高度关注新产生的矛盾,既要切实维护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又要关注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既要解决好群众的现实需要又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要全力解决好突出问题又要下功夫创新体制机制,使社会始终保持动态平衡、持续优化、井然有序、健康运行,实现长期和谐稳定。

三、做法与经过

为了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民众,体现包容性增长和共享式发展。

近年来,白沙镇党委政府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以贯之、坚持不懈的工作宗旨,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实现群众现实利益和根本利益的有机统一。

在推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让发展更好地为改善民生服务。

按照“全面覆盖、低点起步、逐步提高”的思路,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率先构建起就业、医疗、养老、救助等覆盖城乡的十大民生保障体系。

一、创立失地群众保障制度

2003年,白沙镇大胆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制定了对人均耕地较少的村民终身享受劳保待遇的制度。

即《白沙镇人民政府关于对失去土地的群众享受劳保生活的意见》。

意见界定享受镇劳保的范围是:

以土地较少的村民组为单位,经派出所、劳保所户口核实后,村民组所有正式村民;享受劳保的标准即:

每人每月面粉15公斤,大米5公斤,食用油1公斤,如不愿意领取实物的每人每月按物价涨幅标准发给相应现金。

16周岁以下在校生、高中生,60周岁以上老人除享受镇劳保待遇外,每人每月再补助30元,用于上学,治病。

户口在本组的大中专在校生,除享受村民待遇外,每人每月补助30元。

从2010年3月份开始,镇政府提高了劳保标准,规定:

凡正在享受劳保人员,每人每月在原有基础上增发10元;完全失地的正在享受镇劳保人员(不包括土地被征用后自己还种着、企业暂时没有占用的)从申报批准的下月起,在每人每月增发10元的基础上再增发20元。

截止2011年9月底,享受劳保人员涉及全镇个行政村个村民组人。

每月发放劳保款元。

该项制度的实施,让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

解决了白沙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利益关系调整带来的新问题,保证了群众失地后生活生活水平不降低,稳定了民心,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保持了社会稳定,优化了我镇的经济发展环境,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发展、支持发展的热情,有力推动了白沙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建立老年人生活补贴制度。

为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切实解决我镇老年人没有经济收入这一实际问题。

2008年3月,经镇党委、政府研究,结合白沙实际,出台了《白沙镇关于实行老年人生活补助的意见》对全镇老年人实施生活补助。

对60—69周岁、70—79周岁、80—89周岁、90—99周岁、100周岁以上每人每年分别给予200元、300元、400元、600元、1200元的生活补贴。

补助资金由镇财政全额拨付。

每半年发放一次,由各村村委集体领取后,以家庭为单位发放到家庭代表手中。

2010年,我镇共有5010老年人领取生活补贴78万元。

为使我镇老年人生活的更体面,规定,凡我镇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只要参加新农保,在缴纳一定金额的劳保基金,在领取养老金的同时,每月还可领取近百元的补助。

目前,我镇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即参加镇劳保,又参加市养老保险的老年人共有近1200余人,占全镇老年人总数的26%。

年满60-70周岁的参保者,除每月领取30斤面,10斤米,2斤油及30元现金的同时,还可领取120元钱;年满70-80周岁的参保者,在每月领取镇劳保同时,还可领取140元钱;年满80周岁以上的参保者,在每月领取镇劳保的同时,还可领取170元钱。

白沙镇老年人保障事业的全面推进,让老年人充分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

从而在全镇营造了尊老、敬老、养老、爱老的良好氛围。

三、出台寄宿制学校师生补贴制度。

为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鼓励全镇师生到寄宿制学校任教和学习,镇政府对当年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教师每人每月补贴50元;对在寄宿制学校任教的班主任每人每月补贴150元;对在寄宿制学校任教的教师每人每月补贴伙食费50元;对在寄宿制学校住校的学生每人每年补贴100元。

对在镇寄宿制学校工作的教师及住校的白沙籍农民家庭(分地人口)学生实行健康工程,每人每天一杯奶。

2010年五项共发放补贴120余万元。

该项政策的出台,提高了寄宿制学校教师待遇,稳定了寄宿制教师队伍,大大激发了寄宿制老师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了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实施学生、教师激励奖励制度。

为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鼓励我镇学生奋发学习,使更多的高中生进入高校深造,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经研究决定对每年升入高校的白沙籍学生家长实施奖励政策。

对学生的奖励:

对考入一本的:

男生奖励3000元、女生奖励3500元;对考入二本的:

男生奖励2000元、女生奖励2500元;对考入三本的:

男生奖励1000元、女生奖励1500元。

对低保家庭:

考入一本的:

男生奖励6000元、女生奖励6500元;考入二本的:

男生奖励4000元、女生奖励4500元;考入三本的:

男生奖励3000元、女生奖励3500元;对考入中牟一高的:

男生奖励奖励3000元、女生奖励3500元。

对考取非在职研究生的:

男生奖励3000元、女生奖励3500元。

是独生子女或双女户的,除以上奖励外再奖励1000元。

对教师的奖励激励:

当年被评为名师的教师,每人每月补贴50元;当年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教师,每人每月补贴50元;在寄宿制学校工作的班主任,每人每月补贴150元;在寄宿制学校工作的教师,每人每月补贴伙食费100元;在寄宿制学校工作的教师及住校的白沙籍农民家庭(分地人口)学生实行健康工程,每人每天一杯奶。

2011年,发放补助资金万元。

该项政策的出台,不仅吸引了众多名师到白沙任教,提高了白沙真的升学率。

而且为更多的贫困学生提供求学与发展的机会,起到了“帮扶一人,致富一家,影响一片”的重要作用。

五、创新低保审核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由个人提出申请,经组委会认可后报村支两委审核,然后提交联户代表会讨论通过后,监委会把关,三榜公布群众无异议后以村为单位报镇民政所,经民政所审核、入户调查无误后上报县民政局。

通过层层把关,层层审核,确保了我镇低保户应保尽保,近年来,我镇没有发生一起因低保问题而上访告状事件的发生,确保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每个低保户应保尽保。

目前,我镇农村低保户636户1455人。

2011年前三季度,共发放低保款75余万元。

六、建立弱势群体生活补贴制度。

2009年5月初。

镇党委、政府结合本镇实际,建立了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生活补贴制度。

补贴标准为各村2008年底统计的分地人口总数,以每人每年3元的标准对弱势群体进行补贴,补贴资金由镇财政全额拨付。

发放办法由村支部按“4+2”工作法通过联户代表大会决定。

我们对全镇残疾人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摸底调查,建立残疾人档案,摸清贫困残疾人底数,认真搞好残疾人各种困难的救助工作。

为构建和谐社会,关爱社会弱势群体,我镇对贫困残疾人实行每人每月104元的生活补助。

把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困难残疾人纳入社会低保户管理,对因不可预见性原因造成的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实行临时救济。

把有康复希望的残疾人纳入重大疾病救助范围,实行医疗救助,帮扶资金鼓励残疾人走自强自力的道路。

今年有在原有的基础上为刘申庄村张西妮、韩庄村蒋建立、龙王庙村毕海锁,魏庄村魏合力、前城村路建巧、大有庄村刘天立,等6户进行危房改造,现在6户的危房改造已经结束。

如南寺村吴黎明等人办起了修理厂,有的残疾人在外地经商,袁庄村王红杰等人办理了修理厂等。

很多残疾人了经过帮扶,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

七、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政策。

为进一步扩大我镇新农合受益面,提高新农合参合率。

在省市县补助的基础上,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我镇农民继续增加补助额,每人补助12元。

2010年,我镇共有46460人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836280元,镇财政补助557520元,我镇合计向新农合办公室缴纳2010年新农合款1393800元。

截止目前,我镇连续三年新农合参保率为100%.。

新农合补助政策的出台,不但提高了新农合的参保率,更使全镇群众都能够在共建中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八、出台大病医疗救助实施意见。

 

“小病拖大病扛”是原来白沙患病农民因经济拮据而司空见惯的事情。

而今,这一现象已经随着白沙镇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而成为历史。

2007年初,为切实解决群众因病至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本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镇党委、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大胆探索,出台了《白沙镇农民大病医疗救助实施意见》。

《意见》规定:

凡白沙镇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白沙镇居民,每人每年医疗费在二万元以上的,可享受大病救助。

2万元——3万元,救助60%。

3万元——4万元,救助55%。

4万元——5万元救助50%。

5万元——6万元救助45%.六万元以上救助40%。

最高救助4万元。

截止2010年底,镇政府共救助100多名大病患者,发放大病救助款321万余元。

该项惠民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党委政府对广大群众的关怀,尽最大可能减少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九、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大力推进新农保工作。

大力推进新农保制度,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广大农民最关心、最关注的养老问题的“惠民工程”,一方面可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使其摆脱土地和家庭保险的束缚,通过进城务工,自主创业等多种形式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转移,提高农业经营效益。

白沙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农保工作,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典型引路,全面铺开的工作方法,全力做好该项工作。

镇党委、政府规定,凡年龄在16周岁—50周岁的参保居民,镇财政给予每人每年100元的养老保险补贴,是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参保的每人每年补助200元,连补15年;51周岁—60周岁的参保居民,镇财政首先补贴500元,并按每人每年100元给予补助,直至60周岁,51—60周岁的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参保的每人补贴1000元,并按每人每年补助200元给予补助,直至60周岁;61-70周岁的参保者,镇财政一次性补助1000元。

70周岁以上参保的一次性补助1500元。

61-70周岁以上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参保者一次性补助3000元.70周岁以上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参保者一次性补助3500元;60周岁以上的老党员、老干部的补助标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500元。

新农保补助政策的出台,深受群众欢迎,在村组干部率先参保享受实惠的典型引路下,全镇群众踊跃参保。

截止目前,我镇新农保参保总人数达26381人,达到了应保尽保,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全部参保。

十“四单制”模式为劳动力转移搭建平台 

近年来,随着白沙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失地群众逐年攀升,如何安置这些农民,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当地社会大局稳定,是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经过长达4年之久的探索实践,白沙镇不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形成了现在的“四单制”劳动力转移就业安置模式。

“四单制”即:

培训机构制单、务工农民选单、用工企业订单、党委政府买单。

具体地讲,就是在安排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为使他们适应新岗位的规程、技能要求,达到企业的使用标准,由政府组织对其进行岗前培训。

首先由培训学校制定培训科目,其次由就业农民工挑选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企业根据自己的用工需求,吸收本企业工作岗位的农民工,最后所有培训费用由政府出资。

系统的岗前培训,科学有序的服务管理,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热烈欢迎。

经培训过的农民工成了抢手货,很多企业纷纷上门,商讨用工培训,域内企业更是经常催促培训就业人员。

而已就业人员也已渐次融入到各企业的建设发展中,他们工作稳定,收入可靠,很多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一些人还成为单位部门的负责人,担当起业务管理的重任,成为白沙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四单制”为白沙镇企业用工和农民务工搭建了平台。

近年来,白沙镇招商引资工作不仅实现了量的积累,而且也正在由量变到质变飞跃。

截至目前,全镇入驻项目200多家,建成投产130余家。

项目的入驻投产,不仅使全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更让失地群众的收入大幅提高。

四、成效与反响

白沙镇通过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构筑民生防护网,为每个社会成员广泛地提供了发展机会和发展平台,解决了白沙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利益关系调整带来的新问题,从而增强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

实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在共建中共享发展改革的成果,使全镇群众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帮,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保持了社会稳定,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发展、支持发展的热情,有力推动了白沙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白沙镇2008年实现财政收入8907万元,比2007年的5300万元增长68.06%;农民人均纯收入8207元,比2007年增长19.3%;2009年1至7月份实现财政收入6500万元,同时比增长17.0%;2010年白沙镇财政收入完成1.26亿元,比上年净增2893万元,成为全县第一个财政收入超亿元的乡镇。

综合实力位居全市第7位、全省第29位。

五、探讨与评论

近年来白沙镇的民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问题,

不足之处:

(一)工作机制不完善,与保障民生的需求不相适应

近年来,白沙镇建立了低保标准增长、医疗救助、困难群众临时救助、教育补助助等一系列工作机制,有效提高了全镇社会救助水平。

但全镇尚未建立随物价指数同步增长的低保标准增长机制,公共财政投入缺乏法定依据,及时提高救助水平具有不确定性,也增加了工作难度。

(二)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不相适应

如何进一步有效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均衡发展,赶超其他兄弟乡镇,任务相当艰巨,有许多工作要做。

(三)教育资源与百姓需求不相适应

目前白沙镇仅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学前教育资源紧缺。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群众对优质的学前教育需求明显增大。

(四)公共服务设施与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不相适应

目前,全镇养老服务的软件、硬件设施覆盖面还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物质、文化、医疗等方面的需求,迫切需要在今后发展中得到解决。

解决办法:

(一)通过完善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社会救助等各项制度,为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为广大群众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

(二)大力发展经济,千方百计增加群众非农收入。

一是服务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就业双增长。

紧贴投资项目开发就业岗位。

落实重大项目就业评估机制,把项目建设作为岗位开发的主体,做到签约项目早介入,建设项目早跟进,投产项目抓增岗,配套项目抓扩岗,形成多点支撑,多级增长的就业格局。

对落户企业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了解企业岗位需求,通过岗位需求评估,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将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转化为实质性的岗位增长。

二是继续完善实施“四单制”用工制度,为落户企业提供优质的工人。

(三)加大财政投入,整体发展,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教育。

优先安排教育发展的项目和所需资金,并重点向学前教育倾斜。

(四)明确职责,健全机制,强化改善民生的保障措施。

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客观合理、超前谋划的原则,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新增财力首先用于改善民生,确保公共财政用于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逐年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