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试题.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试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试题
一
一、单选题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
这说明( B )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4.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
“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B )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10.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D )
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11.列宁指出: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都是具体的。
”这句话的含义是( D )
A、真理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B、真理的形成不需要进行抽象的概括
C、真理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真理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13.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 )
A、传统意识 B、阶级关系 C、生产方式 D、政治制度
1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为尺度的。
A、具体劳动 B、简单劳动 C、复杂劳动 D、个别劳动
1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 )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19.十八报告提出,我国到2020年实现的宏伟目标是( A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十八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 B )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经济全球化
二、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B )P14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唯物主义 D、辩证法
2.鲁迅说过: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CD )
A、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B、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C、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D、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3.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AD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8.十八大报告提出,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BCD )
A、实践特色 B、理论特色 C、民族特色 D时代特色
9.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 AB )
A、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在建党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0.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 ABC )
A、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C、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D、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没有变
三、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 × )
2.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 )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 × )
4.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 √ )
5.社会主义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是一种“反常现象”。
( × )
8.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 × )
10.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 )
四、思考题
1、怎样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7分)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
一是,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二是,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时间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综上所述,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
2、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
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
(17分)
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存在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到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具有反作用。
2、社会意识不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实在,它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平衡性。
在同样的社会存在条件下,不同社会主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映。
其次,社会意识诸形式均有自成系统、前后相继的历史链条,各自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这些意识在相互间的影响中会有其不同反应。
第三,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正因如此,处于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会丰富多彩,出现很大差异甚至产生对立。
正确地认识这些道理,对于我们正确而充分地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正确而辩证地鉴别客观存在中的一切事物,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积极汲取社会现实中一切人类积极的科学人文成果,摒弃或反对错误的思想行为,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具有巨大的意义。
3、选做题。
请你从下面3道题中选择1题进行回答。
(16分)
(1)今年6月,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九号飞船,并实现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这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前进了一大步。
联系这一实际说明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今年6月,中国将发射神舟九号”,进一步明确了神舟九号飞船的发射时间。
随后的报道中虽然将神舟九号飞船发射时间较为保守的改为6月到8月择机发射,但披露了神舟九号乘组将由3名航天员组成,还明确表示神舟九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对接将是手控交会对接,这次任务如获成功,将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航天器的交会对接技术
(2)诺贝尔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
“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
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筑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
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室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
1972年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夸克。
这表示,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的,有四种夸克。
有了第四种,就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
”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上述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发现和发展真理有那些启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关于物质结构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实践标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3种夸克模型是当时条件下人们实践所形成的真理性认识,然而实践本身又是不断发展的,丁肇中进行新的实验,提出了4种夸克组成基本粒子的理论,取代了旧理论。
2)在发展真的实践中,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永远也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4夸克理论的发现,也没有结束真理,还会有5夸克,6夸克理论的发现。
3)人们要发现和发展真理,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创新精神。
(3)马克思说: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那么,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二
一、单选题
2.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被列宁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政治经济学 C、剩余价值学说 D、科学社会主义
5.赫拉克利特说: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说:
“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观点属于( )
A、前者是相对主义,后者是诡辩论 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相对主义
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D、前者是诡辩论,后者是辩证法
6.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
对此,他解释道:
“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
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
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
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
”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
A、注重量的积累 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 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7.有这样一道数学题:
“90%×90%×90%×90%×90%=?
”其答案是约59%。
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
这里蕴涵的辩证法道理是( )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质变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9.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遭遇严重旱灾。
对这长时间、大范围的干旱,我们没能作出准确预测。
这件事说明( )
A、世界的不可知性 B、人的认识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的直观摹写
C、认识能动作用实现的条件性D、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19.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胡锦涛同志在大会上作了题为( )的报告
A、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B、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C、高举科学发展观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D、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2、多选题
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主要有( )
A、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B、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C、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D、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8.党的十八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五位一体”指的是( )
A、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B、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C、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 D、法制建设、国防建设
9.十八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成就”,“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成就,靠的是( )”
A、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
B、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
C、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D、对内艰苦奋斗,对外争取外援
10.十八大报告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爱 D、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3、判断题
7.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 )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 )
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
10.一些国家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说明社会主义已不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了。
( )
四、思考题
1、试用马克思主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7分)
或
2、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17分)1、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它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其中不良影响之一就是在发展现代工业的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3、对此,我们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树立全球观念、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和急功近利的行为,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直至变革不适合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形式。
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手段。
3、选做题。
请你从下面3道题中选择1题进行回答。
(16分)
(1)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生活方式多元化、价值追求多样化是当今时代的突出特点,互联网作为一种以物质为载体的思想和文化的存在,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请你谈谈应当怎样看待网络对大学生生活、工作、学习和思想的影响。
(2)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3)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基本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政治制度等即上层建筑基本适合经济基础要求;另一方面,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距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方面的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中还有不够完善的方面,在意识形态领域还存在某些落后的、不适合实际情况的东西,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以上情况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
这些矛盾处理的不好,加上历史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多种所有制及分配方式的存在及个体收入的差距拉大等,就会引发甚至加剧各类社会矛盾。
3、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同时,改革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缩小贫富差距,消弥两极分化,化解各类矛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
三
一、单选题
1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 )。
A、劳动过程 B、价值增殖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 D、价值实现过程
11、“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 D)。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激变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13、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的出版C、唯物史观的形成 D、私有制的消失
19、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 )。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科学发展 C、改革开放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多选题
2、下列各项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 )。
A、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 B、人口状况影响社会的发展
C、天空出现流星雨是人类的不祥之兆 D、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
7、马克思认为,“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
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
这表明( )。
A、商品本质上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商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化了
C、商品的“天然的社会属性”就在于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D、商品之所以成为商品是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9、十八大报告上提出,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十年,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主要靠的是( )。
A、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指导B、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
C、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D、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10、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忠孝、仁勇、俭让、节义
3、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 )
2、人民群众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 )
6、、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 )
7、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
( )
9、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 )
四、名词解释(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每小题4分,共16分。
)
1、社会存在(P95)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2、生产力(P100)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3、理性认识(P68)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4、经济全球化(P194)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是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五、思考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的本质是如何回答的?
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点和根本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则和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继承和发扬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彻底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彻底坚持了科学的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同时又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缺陷,同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则区别是:
⑴、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指明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否认实践作用,把人的认识生物化、自然化的缺陷,即离开入的社会性、离开了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
⑵、它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科学地说明了人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揭示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认识直观化、凝固化、片面化的形而上学的缺陷。
⑶、由上面可知,和旧唯物主义相比,它是彻底的科学的反映论。
它以实践观和辩证法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观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的狭义性、机械性、直观性、被动性的缺陷。
2、试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石。
在马克思之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已经认识到了商品的二因素,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大卫·李嘉图甚至已经认识到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量,而不是生产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量。
但是由于他们不懂得劳动二重性,所以不懂得什么劳动创造价值;不能明确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不是从生产商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来解释价值,而是从该商品所换来的另—种商品包含的劳动量来解释该商品的价值;不懂得劳动二重性,因此不理解社会必要劳动量是如何决定的。
结果,在价值的形式、价值的本质、价值的源泉和价值量的决定等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上出现了混乱和错误。
马克思在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创造阶值的理论的同时,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从而为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此外,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
因此,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分析中得出的,但是如果撇开其中的制度因素,它包含的关于价值的本质和价值量的规定的理论,关于价值形式的演变和货币的本质的理论,关于价值规律的理论等,都是对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发展最—般规律的揭示。
我国正在实现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项重要的任务。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中所揭示的关于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般理论,对于我国深化经济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比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四
一、单选题
6、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所获得的利润为15万元,假定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为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 )。
A、100% B、75% C、50% D、125%
7、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 )。
A、被大多数人承认 B、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C、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D、对事物有新的认识
8、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
这两大基本派别是(A)P28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0、“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
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16、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C )。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