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高1下语文期末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6155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高1下语文期末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桂林高1下语文期末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桂林高1下语文期末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桂林高1下语文期末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桂林高1下语文期末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桂林高1下语文期末卷.docx

《桂林高1下语文期末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高1下语文期末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桂林高1下语文期末卷.docx

桂林高1下语文期末卷

桂林中学

高一段考语文试题

(2011.4.27)

第I卷(共12小题36分,每小题3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北京四中网校

A.国粹(cuì)玄虚(xuán)吝啬(qiánɡ)涸辙之鲋(fù)

B.蹩脚(bié)孱头(càn)自诩(xǔ)苍劲有力(jìnɡ)

C.脑髓(suí)剔除(tì)磕头(kē)残羹冷炙(zhì)

D.冠冕(ɡuān)调侃(kǎn)婀娜(nà)针砭时弊(b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亲眷匍匐皇亲国戚沤心之作B.窈陷帽盔经久不息百川灌河

C.颤抖髡钳切肤之痛牛山翟翟D.辨识诌媚恍然大悟惊心动魄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B.我将听不见人们的真正的声音,所能听见的都是低微的,柔婉的,畏葸和娇痴的,唱小旦的声音:

“万岁,万岁!

万万岁!

C.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

D.联语的对仗既工稳,造意又豪迈,用之于理发师,更是想像诡奇,出于意表,妙不可言。

4.下面语段中加黑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经过紧张激烈的厮杀,亚洲杯足球赛尘埃落定,中国男子足球队在亚洲杯上铩羽而归,创下了中国队参加亚洲杯的最差成绩,国内一时众说纷纭,一致认为僵化的体制是罪魁祸首。

A.尘埃落定B.铩羽而归C.众说纷纭D.罪魁祸首

5.下列各语境中话语明确得体、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抗洪表彰大会上,主持者激情洋溢地说: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英雄的父亲到前面来给我们讲几句话!

B.田小强打开门,门外站着的小伙子笑容可掬地说:

“您好!

请试用我们厂新出的艾琳洗面奶,它特别适合任何皮肤。

C.他敲击键盘,开始草拟网上求职信:

“我是一个有三年工作经验的软件工程师,很希望能到贵公司以求发展。

D.邵明急匆匆跑到传达室,在门口小黑板上写道:

“本人不慎,在操场丢失饭卡一张,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

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①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②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6.画线①“活得有趣的人们”是指()

A.鲁镇所有的人B.“我”和所有认识祥林嫂的人

C.受封建礼教毒害而厌恶祥林嫂的人们D.鲁四老爷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人们

7.画线②“总算”在文中的意思是()

A.祥林嫂终于死去了,“我”不必再为她感到不安,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B.祥林嫂终于死去了,她总算得到解脱,不再受痛苦的折磨了。

C.祥林嫂终于被迫害至死,这是不可避免,无可奈何的事情。

D.祥林嫂终于死了,不会再令“活得有趣的人们”怪讶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但是,几百年之后呢?

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8.“佳节大典”应是谁的佳节大典?

()

A.中华民族过节过年等重大节日B.泛指各国佳节大典。

C.入侵者和卖国贼的佳节大典。

D.特指国庆节

9.本段最后一句的正确含义应是()

A.运用比喻论证,论述卖国主义者将沦为乞丐。

B.运用比喻论证,论述奉行“送去主义”的恶果。

C.形象描述亡国奴的悲惨可怜相,说明奉行“送去主义”的恶果。

D.形象描述送去主义者充当亡国奴的悲惨可怜相,指出送去主义者必将沦为乞丐。

阅读《兰亭集序》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兴:

引起,发生

B.及其所之既倦倦:

厌倦

C.或因寄所托因:

因为

D.不能喻之于怀喻:

明白

11.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不知道衰老即将要到来。

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本来就知道一切生死都是虚妄的。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吧。

12.对这部分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部分文字的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语言作结,有无穷意趣。

B.第一段文字以抒情、议论为主,引出“死生”这一人生重大问题,抒发人生无常的伤痛。

C.第二段文字在上文基础上表明了作者对生死的看法,否定了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观点,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D.总观这部分文字,紧扣“死生”二字行文,表现了作者对个体生命价值的理性思考。

第II卷(共114分)

二、翻译下列语句。

(10分)

13.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过秦论》)(3分)

答:

1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3分)

答:

15.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4分)

答:

三、诗歌鉴赏题

1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金陵绝望金陵图

高蟾韦庄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数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3分)

答: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

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5分)

答: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各句空缺的句子。

(6分)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秦论》)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兰亭集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归去来兮辞》)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天边外的契诃夫(节选)

所思

一九○四年七月十五日,在德国巴登威勒养病的契诃夫垂危。

他用德语对医生说:

“我要死了。

”他拿起一杯香槟酒,带着奇特的微笑看着妻子克尼碧尔:

“我好久没喝香槟酒了。

”他把酒一饮而尽,向左侧一翻身,永久地沉默了。

契诃夫的灵柩放在一节运牡蛎的火车车厢里,由妻子护送回莫斯科。

下葬时,送葬者不超过百人,队伍中,有人打着花哨的领带,谈论着狗的智能和舒适的别墅,很像契诃夫又写了一篇小说。

以幽默小说起家,平时好开温和玩笑的作家,获得了一个喜剧性的结尾。

那年一月三十日,莫斯科艺术剧院首演了契诃夫最后一部作品——《樱桃园》。

在排练时,契诃夫就不太满意。

首演也只取得了一般性的成功,观众的掌声更多地是给予站在台上咳嗽的作家,人们似乎意识到他已时日无多。

而对《樱桃园》的热情,很快就消退了。

一百年过去了。

在中国,对契诃夫的理解似乎刚刚开始。

理解的难题之一是“喜剧性”。

契诃夫的剧本里,有那么多惆怅、失望、痛苦,有灰色的卑微的生活,有焦虑的无奈的停滞,有永远无法抵达的梦想,有人失去了一切,有人浪费了一生,有人杀人有人自杀,那为什么它们还是“喜剧”?

高尔基在回忆文章中记载过契诃夫的一件轶事。

有位太太,“模仿契诃夫的样子”跟契诃夫谈论生活,她说一切都是灰色的,没有希望,充满苦恼,好像是得了病。

契诃夫深信不疑地说:

“这是一种病。

用拉丁语说,就叫装病。

这个故事是契诃夫戏剧很好的注脚。

他对生活的琐碎煎熬,对人生的无力感有深入的体察,但同时他又能意识到这种原地踏步的无力感中包含有矫揉造作的成分。

契诃夫不会忘记嘲讽人类这种“装病”的天性。

契诃夫嘲笑一切人,因为他们软弱、自私、虚荣、吝啬、幼稚、世故,贪图安逸、夸夸其谈、百无一用、自暴自弃,他们困在自我的迷宫里,每一个人都徒有梦想,却都因为个人的局限,没能成为自身想像或者期望中的人。

除此以外,契诃夫还是一个在垃圾堆般污浊的生活里也能感受到温暖的作家,他笔下那些慵懒、猥琐的人物,多半有种天真诚挚的性格,散发着温暖的气息。

他的剧中人也总是置身于温暖的乡间,烛火、茶炊,琴声、美酒,花园、湖水,落日、晨曦,诉说着美好,也增加着惆怅。

这层暖色,模糊了他对剧中人的讽刺,使角色的层次更丰富,使嘲讽变得多义而不确定。

性格软弱、不健全的人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活,难以实现的愿望成就了天边外的梦想。

生活是有病的,作为医生的契诃夫也开不出药方,然而他意识到,梦想永远飘荡在生活之上,属于天空中某个看不见的角落,即使永远不能实现,也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宽慰着受苦的心灵。

契诃夫敬重这样的梦想。

“幸福来了,它在走过来,走得越来越近,我已经能够听到它的脚步声。

而如果我们看不见它,抓不住它,那又有什么关系?

别人能看到它的!

或许是年龄的关系,今天重读契诃夫的喜剧,备感震惊。

举目四望,竟然发现身边到处是契诃夫笔下的人物,无数的小人物在日常生活中来来往往,甚至自己的心理动机和行为逻辑,也早被契诃夫剖析过了,这种愉悦、羞愧和恍惚的感受也是微妙难言。

只要去阅读,去体味,“永远的契诃夫”就永远地关照着我们的内心。

18.文章开头描述了契诃夫的逝世与葬礼,请结合上下文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19.为什么作者说“这个故事是契诃夫戏剧很好的注脚”?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6分)

答:

20.好的标题往往有丰富的内涵,本文也不例外。

请谈谈你对“天边外的契诃夫”的内涵的理解。

(6分)

答:

21.契诃夫的戏剧除了讽刺性之外,还有哪些方面让作者欣赏?

结合本文,举出你所喜欢的一部喜剧的名字,并说明理由。

(6分)

答:

六、语言表达题。

(8分)

22.春节期间,在新海市工作的小张收到了二叔在新海市读大学的儿子带来的土特产,他很高兴,给二叔写了一封信,但其中有一段有几个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我非常高兴地笑纳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

看到这些土特产,我又想起了二叔您对我的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非常感谢您。

至于您想让我为您的令郎毕业后联系工作一事,我会鼎力相助,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您肯定会惊喜的!

(5分)

23.结合下面的语境,根据要求答题。

(3分)

最近,王大明因要参加钢琴考级,每天练琴一直到深夜,影响了邻居的休息。

于是邻居李阿姨委婉地对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大明听出了李阿姨话中的意思,得体地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4.请根据以下二则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报载一:

有个美国老太太听说中国人很聪明,决心试一试。

她从许多中国孩子中挑出一个10岁的女孩,一个7岁的男孩,一个5岁的女孩。

她宣布的游戏规则是:

三个用线系着的小球代表三个小孩并由她们各自牵着,三个小球都放在一个代表枯井的瓶中:

“井”口仅容一“人”进出。

现在“井”里突然冒出大水,三个孩子必须在7秒钟内“逃出”井口,否则就会被“淹死”。

这个游戏在许多国家的试验结果都一样:

三个孩子争先恐后,互不相让,全都“淹死”在那口“井”里。

在中国的试验却让这位老太太感动得热泪盈眶。

三个孩子在10岁女孩的指挥下,5岁女孩先“逃出”,7岁女孩次之,10岁女孩作为姐姐,最后“逃出”,总共只用5秒钟。

②报载二:

1994年11月下旬,辽宁阜新市一家卡拉OK厅起火,由于大家惊惶失措,没有打开安全门疏导,厅里的人个个争先恐后,互不相让,竟有233人拥挤在门口,也死在了门口。

【参考答案】

1.B

2.B(A“沤”为“呕”C“翟翟”为“濯濯”D“诌”为“谄”)

3.C(“明君”后为“:

”号)

4.C(该项与后文“一致认为”矛盾)

5.C(A有歧义B“特别适合”与“任何”矛盾D用语不得体)

6.D

7.D

8.A

9.C

10.C(C项“因”应译为依,随着)

11.C(这句的正确翻译应该是:

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12.A(“以旷达的语言作结”有误,应该说格调比较低沉)

13.14.15.略

16.

(1)作者怀古伤今,借景抒情,为唐朝的衰败而感伤。

(3分)

(2)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

(1分)高诗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

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是世上画家画不出来的。

(2分)韦诗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对国势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成的。

(2分)

17.略

18.①叙述了契诃夫的逝世,表达了作者的哀思。

②指出契诃夫葬礼的喜剧性,为后文写契诃夫戏剧的喜剧性作铺垫。

19.故事中的太太认为一切都是灰色的,好像是得了病。

契诃夫指出这叫装病。

这个故事阐释了契诃夫喜剧的内涵,那就是契诃夫一方面对人生的无力感有深入的体察,同时他又能意识到并且嘲讽这种原地踏步的无力感中包含的矫揉造作的成分。

20.①契诃夫已经逝世,所以作者称其为天边外的契诃夫。

②契诃夫意识到美好的梦想永远飘荡在天空中。

③契诃夫因其作品的喜剧性而难以被人理解。

④契诃夫见解高明,如在云端,洞悉了人们的心灵。

21.

(1)①契诃夫的作品让人在垃圾堆般污浊的生活里也能感受到温暖。

②契诃夫的作品中性格软弱、不健全的人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活。

③契诃夫的作品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梦想,能够宽慰受苦的心灵。

④契诃夫的作品洞悉了人们的心灵。

(2)示例:

《阿Q正传》。

因为它能够给人心灵的震撼。

我们在感到阿Q可笑同时也能体会出这可笑背后深重的酸楚。

22.答案:

①“笑纳”改为“收到”(笑纳,用于请人收下礼物的客套话。

)②“爱戴”改为“爱护”(爱戴,只能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③“您的令郎”改为“弟弟”(令郎,用于称对方的儿子,这里用了“您的”,重复,同时对二叔的儿子称令郎不如称“弟弟”亲切得体)④“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鼎力相助,用于请求或感谢别人帮助)⑤“惠赠”改为“送”(惠赠,敬词,用于指别人赠送给自己[物品])

23.答案:

(李阿姨:

)大明啊,你真辛苦,每天晚上12点多,我们都睡了,你还在练琴呀。

(王大明:

)李阿姨,对不起,我只顾自己准备参加钢琴考级,没有想到影响了你们的休息,我以后一定注意。

24.一个来中国旅游的美国老太太,与三个中国孩子做了一个游戏,她想看看中国人是不是世界上最聪明的。

她用一个空瓶子代表一口干井,用瓶中的三只小球代表三个正在井中玩耍的孩子,她把系着小球的三根丝线分别交给了三个中国孩子。

她对三个孩子说:

井中突然冒出水来,涨得很快,你们必须在七秒钟之内逃离,不然就会被淹死在井里。

瓶口一次只能通过一只球。

她做了一个开始的手势,最小的女孩子首先拉出了自己的球,七岁的男孩看了一眼比自己大的女孩,立刻拉出了自己的球,十岁的女孩最后离开,总共只用了五秒钟。

美国老太太很吃惊,她没想到这个原本惊心动魄的游戏,会这么平淡而乏味地结束。

她问七岁的男孩为什么不抢先逃命,男孩指五岁的小女孩说:

“她比我小,我应当让她。

”老太太又问最后离开的女孩,“你就不怕自己被淹死吗?

”女孩说:

“我是姐姐,淹死我也不能淹死弟弟妹妹。

泪水从美国老太太的眼中涌出。

她说,她在许多国家试过这种游戏,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孩子能够这样完成,他们总是争先恐后,互不相让。

三个普通的中国小孩,让见多识广的美国老太太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力量,她明白了:

聪明不仅仅是智力发达,聪明更是一种爱,一种忘我、无畏的品格。

然而,并非所有的中国人都具有这种品格,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紧急时刻,争先恐后、互不相让的情景似乎更多。

在公共汽车门口,由于拥挤而使上车的时间大大延长,老人、孩子被挤得东倒西歪;在十字路口,塞车时,互不相让,都在鸣笛让对方让路,结果谁都过不去。

还有某歌舞厅的大火,如果不是争相逃命的人死死把门塞住,至少会有一些人,哪怕是一少部分幸免于难。

由此可见,在群体活动中,聪明不仅是一种忘我、无畏的品格,更是一种群体意识,也是一种秩序。

任何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度,都不排斥这种秩序,因为这种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保证。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秩序就是效益,是社会效益,更是经济效益。

一个城市、一个社会,秩序越好,效益越高。

在危急时刻,秩序就是时间,就是生命。

在一件事故或灾难中,遇难的群体秩序越好,赢得的时间就越多,抢救出来的生命就越多。

前进需要秩序,撤离更需要秩序。

而这种秩序的实现,则需要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都具有那三个中国小孩的优秀品质。

这种品质需要从小培养,更需要从平日生活中培养。

很难想象一个经常抢上公共汽车的人,在危险时刻会忘我、无畏。

而现在令人担忧的不是孩子,我们中华民族的很多优秀品质,在孩子身上常常还能看到,而在成年人身上却越来越少了。

据报载,一个坏人在列车上公开抢劫,无人过问,是一个五岁的小女孩站起来说:

“抢东西是坏蛋,我去找警察。

”才把坏人吓跑。

所以在有些问题上,教育大人比教育孩子更紧迫。

因为不难想象,美国老太太检验是否聪明的游戏,如果让三个中国大人来做,很难预料结局。

三个中国孩子不仅教育了美国老太太,更教育了与他们同宗同族的长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