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市级联考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6136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市级联考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国市级联考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全国市级联考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全国市级联考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全国市级联考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市级联考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全国市级联考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市级联考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市级联考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全国市级联考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绝密★启用前

【全国市级联考】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54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图①〜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B.四种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类型

C.④一定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导致的

D.③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2、关于种群与群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一现象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C.人类活动能影响到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

D.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形成树林

3、英语口语测试中用到的语言中枢有

A.S,H区          B.S,W,V区          C.S,H,W区          D.S,H,W,V区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B.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获得定是多倍体

C.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24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

D.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5、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形成的标志是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生殖隔离的出现

C.不同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生存斗争的结果

6、关于植物激素的功能中,与顶端优势的作用原理一致的是

A.茎的背地性                              B.根的背光性

C.除掉单子叶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杂草                              D.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7、四分体时期中1个四分体含有

A.四个双链DNA分子                              B.2个双链DNA分子

C.四个单链DNA分子                              D.2对同源染色体

8、采用黑白瓶法(黑瓶瓶外包黑胶布和铝箔,以模拟黑暗条件;白瓶为透光瓶)测定池塘群落各深度24小时内的平均氧浓度变化,结果如下表:

则该池塘一昼夜产生氧气的量与消耗氧气的量分别为

深度

瓶中O2浓度变化(g/m3)

白瓶

黑瓶

1m

+3

-1

2m

+2

-1

3m

0

-1

4m

-1

-1

水底

-3

-3

 

A.5g/m3;7g/m3   B.8g/m3;7g/m3

C.8g/m3;11g/m3   D.5g/m3;1g/m3

9、某DNA分子含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的A:

T:

C:

G=4:

3:

2:

1,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有          。

①该分子的形成一定在细胞核内完成的

②该DNA分子碱基对中有氢键2300个

③由该链作为模板转录出的mRNA上C与G的数量占碱基总数的3/10

④该分子的复制一定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⑤该分子最多能携带41000种遗传信息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10、壁虎断尾能重新长出新的尾巴,其根本原因是

A.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B.细胞的凋亡

C.基因突变                              D.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1、包含两个层次的生命系统的是

A.霉斑          B.硝化细菌          C.一片池塘          D.—只流浪狗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治疗性克隆是指把患者体细胞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构建形成重组胚胎,体外培养到一定时期分离出ES细胞,获得的ES细胞定向分化为所需的特定类型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和血细胞),用于治疗。

材料二 大洋洲草原广阔,天然牧草资源十分丰富。

自1925年起,从印度和马来西亚引入当地没有的牛、羊等家畜,大力发展畜牧业。

几年后,千万头牛的粪便覆盖了草场,牧草大量枯死,同时蝇子蔓延,成为大洋洲牧区的一大公害。

整个大洋洲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崩溃的边缘。

后来从亚洲引进蜣螂,它们把牛粪滚成团搬运到地下,既消除牛粪又肥沃土壤,还控制了蝇子,有效地解决了生态危机问题,使大洋洲草原又呈现生机蓬勃的景象。

(1)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可诱导ES细胞定向分化成所需的各种特定类型细胞。

ES细胞可在_______分离出来。

(2)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_。

1990年对一位因缺乏腺苷脱氨酶基因,而患先天性体液免疫缺陷病的美国女孩进行基因治疗。

其方法是首先将患者的白细胞取出作体外培养。

然后用逆转录病毒将____________转入培养的白细胞中,再将这些白细胞回输到患者的体内,经过多次治疗患者的免疫功能趋于正常,这种治疗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材料二可知: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人们引进牛、羊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图表示果酒、果醋和泡菜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制作葡萄酒时,菌种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④是醋酸菌在___________时,将酒精转变成乙醛,再转变成醋酸。

(3)家庭酿酒的关键是保温和放“酒药”,如果米量很多放的“酒药”太少,常常导致甜米酒变质而失败,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泡菜发酵过程中,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____________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N—1一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__色化合物。

(5)某同学欲制作蓝莓果酒与果醋。

他对自己的发酵装置定时通过充气口充气,则该同学是在制蓝莓果____________。

另一位同学在蓝莓果汁中直接加入某品牌活性酵母,之后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通入无菌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成醋酸。

14、下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乙图表示某鱼类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

(1)若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增重1kg,消耗生产者最少为____________kg。

(2)根据乙图的变化曲线,最佳捕捞时期为_________________。

(3)在农牧业生产中,为保护优良牧草,连年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

其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长沙市卫生计生委3月17日宣布,根据当前H7N9流感(RNA病毒)防控形势和监测情况,为有效控制H7N9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按照国家、省里的防控工作要求,长沙市活禽交易市场从3月17日起休市21天。

为更多的了解禽流感病毒的生理、致病机理,要对其大量培养。

(1)若需标记它的遗传物质,首先用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培养单个的鸡胚细胞,然后用H7N9流感病毒侵染鸡胚细胞,经较长时间培养、再搅拌、离心后检测,放射性物质出现在__________中。

(2)当禽类被禽流感病毒感染后,首先会通过_______免疫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散播,然后通过______免疫使细胞内部的病毒释放出来,再由__________消灭。

(3)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免疫,若体温一直处于39℃,机体产热量__________散热量。

(4)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会不断变化,导致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的变化和__________的进行。

(5)治愈的病人再次受到禽流感病毒侵染后,较短的时间内不会再患此病,最可能的原因是内环境中含有抗体和_______________,二次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1。

(1)F1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粉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请设计实验予以区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控制叶形是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宽叶(D)对窄叶(d)为显性,发现上述F2表现为白花窄叶:

粉花宽叶:

红花宽叶=4:

3:

9;则叶型与花色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

17、青蒿素是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等人从中国古代典籍中获得灵感而从青蒿中提取出的药物,它在治疗疟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因此被称作“中国神药”,屠呦呦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图甲表示在晴朗夏季,大田种植的青蒿植株在一天内吸收二氧化碳速率的变化情况。

图乙表示在晴朗夏季,将用完全培养液培养的青蒿植株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继续培养。

每隔一段时间用CO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水平虚线:

实验开始时玻璃罩内CO2浓度)。

据图分析:

(1)在图甲中,如果土壤中长期缺乏Mg2+,则图甲中J点向_______(上”或“下”)移动。

()2图甲中如果在C、F时刻,植株合成葡萄糖的速率相等,则A、C、F三点的呼吸强度的比较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中C点代表上午11:

00,E点代表中午13:

0。

C〜E时间段中,该植物吸收的CO2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角度分析,根据乙图,该番茄植株一昼夜能否积累有机物_______(填“能”或“否”)。

(5)当玻璃罩内的CO2浓度位于图乙中H点时,番茄植株的叶肉细胞的生理状态可用下面的图_______表示。

参考答案

1、B

2、C

3、D

4、C

5、B

6、B

7、A

8、B

9、A

10、D

11、B

12、 分化诱导因子 原始性腺和早期胚胎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正常的腺苷脱氨酶基因 体外基因治疗 有一定的限度 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人类还可以在遵循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建立新的平衡,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13、 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缺少糖源、氧气充足 加的“酒药”少,造成酵母菌起始密度过低,不能迅速繁殖形成生长优势,往往导致杂菌污染 比色 玫瑰红 醋 在有氧条件下,使酵母菌迅速繁殖,数量增加 不能

14、 125 t1〜t2 害虫的抗药性经自然选择逐代增强 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食物链的结构

15、 含32P(的尿苷) 上清液与沉淀物 体液 细胞 抗体 非特异性 等于 外界环境因素 体内代谢活动 记忆细胞 更快、更强

16、 白花:

粉花:

红花=4:

3:

9 2 F2代粉色植株自交,若全为粉花则为AAbb,否则为Aabb 不遵循 白花植株只有窄叶

17、 下 F〉C>A 气孔部分关闭,C02供应不足 能 1

【解析】

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中①的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属于基因重组;②中的互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变异;③中碱基对缺失,属于基因突变;④中染色体多了一段或少了一段,属于染色体变异。

图①表示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②表示易位,不一定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A错误;①属于基因重组,②④属于染色体变异,③属于基因突变,它们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正确;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C错误;图③中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关键能识记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并能区分3种可遗传的变异进,特别要注意交叉互换和易位的判断。

2、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食物和栖息场所有关,A错误;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不一定远远大于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如火山爆发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远大于人类活动,B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正确;如果时间允许,且有适宜的条件,弃耕农田才能形成树林,D错误。

3、英语口语测试中中要用到阅读、书写、听力和说话,故涉及言语中枢的W区、H区、V区和S区,故选D。

4、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且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才是二倍体;如果是由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则是单倍体,A错误;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个体含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不一定是二倍体,也可能是多倍体,B错误;由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是异型同源染色体,因此人类组测序是测定人的22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1条Y染色体,共24条,C正确;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区别,判断方法如下:

5、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的形成的标志,因此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故选B。

6、顶端优势是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茎的背地性是由于重力作用导致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因茎对生长素很迟钝,所以近地侧生长速率大于远地侧,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A错误;根的背光性是由于单侧光的作用在根尖发生了横向运输,导致根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因根对生长素很敏感,所以背光生长速率小于向光侧,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B正确;除掉单子叶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杂草,利用的是双子叶植物杂草对生长素的敏感度大于单子叶植物,体现的是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的生长,C错误;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体现的是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D错误。

7、由于一个四分体就是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四条染色单体,由于每条染色单体上均含有一个双链DNA分子,因此一个四分体含有四个双链DNA分子,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双链DNA分子。

8、产生氧气的深度是1m、2m、3m,从4m开始就不在产生氧气,这是因为在4m的时候黑瓶白瓶的变化量都是一样的;消耗氧气的量就是黑瓶中减轻量,真正的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1m深度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量为3+1=4,2m深度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量为2+1=3,3m深度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量为0+1=1,所以该池塘生物一昼夜生产氧气4+3+1=8g/m3;该池塘生物一昼夜消耗氧气1+1+1+1+3=7g/m3,故选B。

9、已知一条链上A:

T:

C:

G=4:

3:

2:

1,即A1:

T1:

C1:

G1=4:

3:

2:

1,则第二条链上A2:

T2:

C2:

G2=3:

4:

1:

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中,A:

G:

T:

C=7:

3:

7:

3,该DNA中含有2000个碱基,则A=T=700个,C=G=300个,故该DNA分子的形成不一定在细胞核内完成的,①错误;该DNA分子碱基对中有氢键=700×2+300×3=2300个,②正确;DNA分子的其中一条链的A:

T:

C:

G=4:

3:

2:

1,共1000个碱基,即A1:

T1:

C1:

G1=4:

3:

2:

1,则C1=2/10=200,G1=1/10=100,故由该链作为模板转录出的mRNA上C与G的数量300个,占碱基总数的3/10,③正确;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只是核DNA,但是细胞质中的DNA例如线粒体(植物中还有叶绿体)中的DNA就是半自主复制和细胞是否在分裂时期没关系,也可以在其他时间复制,④错误;由于碱基比例已经确定,因此该DNA分子碱基排列方式小于41000种,⑤错误,故选A。

10、壁虎断尾能重新长出新的尾巴,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的,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D正确。

11、霉斑属于多个菌落,则属于多个种群,A错误;硝化细菌为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B正确;一片池塘属于生态系统,C错误;一只流浪狗属于个体,D错误。

12、试题分析:

材料一,主要考查胚胎干细胞、和基因工程等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和非生物成分组成。

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为生物提高营养、能量和氧气,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进行呼吸作用把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又回到无机环境,因此牛羊等动物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而蜣螂靠分解牛粪等获取能量维持生存,则属于分解者。

(1)若在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如牛黄酸,环腺苷酸等化学物质时就可以诱导ES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ES细胞是胚胎干细胞的简称,可在原始性腺和早期胚胎分离出来。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1990年对一位缺乏腺苷脱氨酶基因,而患先天性体液免疫缺陷病的美国女孩进行基因治疗,其方法是首先将患者的白细胞取出作体外培养,然后用逆转录病毒将正常腺苷脱氨酶基因转入人工培养的白细胞中,再将这些转基因白细胞回输到患者的体内,经过多次治疗,患者的免疫功能趋于正常,这种治疗方法称为体外基因治疗。

(3)引进牛、羊发展畜牧业后澳洲的牛羊数量激增,产生的粪便不能被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及时进行分解,影响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另外大量的粪便遮盖在牧草上也影响到植物的光合作用,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牧业减产,所以说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澳洲草原广阔,天然牧草资源丰富,引入当地没有的牛、羊等家畜,大力发展畜牧业,从而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最后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必需在遵循生态平衡的前提才是有利的,所以人类还可以在遵循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建立新的平衡,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13、试题分析:

图示是果酒和果醋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其中①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为酒精发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④⑤均为醋酸发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1)在制作葡萄酒时,菌种主要来自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2)过程④醋酸发酵是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氧气充足时,将酒精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成醋酸。

(3)“酒药”实际上是酵母菌,家庭酿酒的关键是保温和放“酒药”,如果米量很多放的“酒药”太少,常常导致甜米酒变质而失败,其主要原因是:

加的“酒药”少,造成酵母菌起始密度过低,不能迅速繁殖形成生长优势,往往导致杂菌污染。

(4)泡菜发酵过程中,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比色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化合物。

(5)由题意知,该同学对自己的发酵装置定时通过充气口充气,说明菌种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是果醋的制作过程;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利用酵母菌酿酒时,先通入氧气的目的是:

在有氧条件下使酵母菌迅速繁殖,数量增加,快速形成优势种群;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成醋酸。

14、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甲中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A是无机环境、E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C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B、D和F均为消费者;图乙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t0→t1过程中的种群的增长在逐渐增大,达到t1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说明了此时的种群的数量为K/2值,t1→t2过程中的种群的增长在逐渐减小,达到t2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说明了此时的种群的数量为K值,达到K值后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

(1)据图分析,图甲构成的食物链为E→F→D→B,由于能量传递率为10%--20%,所以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增重1kg,最少消耗生产者的量,此时能量传递率按20%计算,假设最少消耗生产者(E)的量为Xkg,则X×20%×20%×20%=1,得X=125kg。

(2)根据乙图的变化曲线,最佳捕捞时期为K/2以后,据试题分析可知,t1→t2为K/2以后。

(3)连续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原因是害虫的抗药性经自然选择逐代增强,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食物链的结构。

15、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主要了病毒的繁殖、免疫的种类和特点,通过分析病毒的繁殖的过程、特异性免疫过程和体温调节过程,再结合问题进行解答。

(1)病毒的繁殖必需在活细胞中进行,所以若需标记H7N9流感(RNA病毒)的遗传物质,可利用含32P(的尿苷)培养鸡(禽类)胚细胞,再利用H7N9流感侵染含32P(的尿苷)培养鸡(禽类)胚细胞,经较长时间培养,有些子病毒已经从鸡胚细胞中释放出来、所以再搅拌、离心后检测,放射性物质出现在上清液与沉淀物中均有。

(2)当禽类被禽流感病毒感染后,首先会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散播,当病毒进入细胞,则需要通过细胞免疫使细胞内部的病毒释放出来,在由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与病毒特异性结合,消灭病毒。

(3)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是人生来就有的、针对多种病原体都能起作用,属于机体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即非特异性免疫;体温一直处于39℃,此时体温没有升高或降低,所以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

(4)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会不断变化,导致该变化的原因是由于体外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结果。

(5)因禽流感病毒初次感染该病人,在其体内产生了免疫反应,形成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所以治愈的病人再次受到禽流感病毒侵染后,较短的时间内不会再患此病;二次免疫的特点是更快、更强。

16、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基因A控制酶A的合成,酶A能将白色色素转化成粉色色素;基因B能控制酶B的合成,酶B能将粉色色素转化为红色色素,因此红花的基因型为A_B_,粉花的基因型为A_bb,白花的基因型为aa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