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理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6088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7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理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理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理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理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理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理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理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理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理化学精校 Word解析版.docx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理化学精校Word解析版

辽宁省大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理)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lC-12N-140-16Na-23Mg-24Al-27Cu-64Fe-56

第I卷选择题(共5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糖类、油脂、蛋白质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豆油长期放置变质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B.食物中含有的纤维素,可在人体内直接水解成葡萄糖

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棉麻、蚕丝织品可通过灼烧时产生的气味来进行鉴别

【答案】D

【解析】

分析:

A、因为油脂发生了氧化反应,生成了分子量较小的醛和酸的复杂混合物,具有异味,这个过程也叫“酸败”;

B、纤维素在人体内不水解;

C、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有机化合物为高分子化合物;

D、蛋白质灼烧可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详解:

A、油脂变质的实质是由于油脂中的碳碳双键受到空气中的氧、水或微生物作用氧化成过氧化物,过氧化物继续分解,产生一些具有特殊气味的低分子醛、酮或羧酸等,而且会产生哈喇味,A错误;

B、人体内没有能使纤维素水解的酶,因此食物中含有的纤维素,不能人体内直接水解成葡萄糖,B错误;

C、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另外单糖和二糖也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

D、蛋白质灼烧可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因此棉麻、蚕丝织品可通过灼烧时产生的气味来进行鉴别,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糖类、油脂的性质,容易出错的是选项A,油脂的变质不是水解反应,也不是加成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2.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2X03,该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是

A.HXB.H2XC.XH3D.XH4

【答案】D

【解析】

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XO3,该元素的最高价是+4价,所以最低价是-4价,则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XH4,答案选D。

点睛:

掌握主族元素化合价的判断依据以及最高价与最低价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主族元素的化合价计算依据是:

①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主族序数,且等于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O除外),其中氟无正价。

②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为8,绝对值之差为0、2、4、6的主族元素分别位于ⅣA、ⅤA、ⅥA、ⅦA族。

3.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A.NaClB.C2H4C.NaOHD.CaCl2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般来说,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以此来解答。

详解:

A.NaCl中只含离子键,A错误;

B.乙烯中只含共价键,B错误;

C.NaOH中含离子键和O-H共价键,C正确;

D.氯化钙中只含离子键,D错误;

答案选C。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HC1的电子式:

B.CO2的比例模型:

C.乙酸的分子式:

CH3COOHD.甲烷的实验式为CH4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

B.比例模型是一种与球棍模型类似,用来表现分子三维空间分布的分子模型。

球代表原子,球的大小代表原子直径的大小,球和球紧靠在一起;

C.CH3COOH表示乙酸的结构简式;

D.分子中各原子的最简个数比是实验式。

详解:

A.HC1分子中含有共价键,电子式为

,A错误;

B.由于碳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半径,则

不能表示CO2的比例模型,B错误;

C.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C错误;

D.甲烷是最简单的碳氢化合物,实验式为CH4,D正确。

答案选D。

5.下列分子式表示的不一定是纯净物的是

A.C3H7ClB.CH2Cl2C.CHCl3D.C3H8

【答案】A

【解析】

分析:

纯净物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根据分子式是否存在同分异构体进行解答。

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详解:

A.C3H7Cl中氯原子可以连接在端点碳上,为1-氯丙烷,也可以连在中间碳上,为2-氯丙烷,不能表示纯净物,A正确;

B.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CH2Cl2中2个氯原子和2个氢原子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结构只有一种,能表示纯净物,B错误;

C.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CHCl3中3个氯原子和1个氢原子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结构只有一种,能表示纯净物,C错误;

D.C3H8只能表示丙烷,为纯净物,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以纯净物为载体考查了同分异构现象,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纯净物必须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注意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6.下列有关烷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烷烃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都是单键

B.分子通式为Cn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

C.正丁烷和异丁烷分子中共价键数目相同

D.烷烃中除甲烷外,很多都能使酸性KMn04溶液的紫色褪去

【答案】D

【解析】

分析:

A、碳原子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其余用H原子来补充的有机物为烷烃;

B、分子通式为Cn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

C、正丁烷和异丁烷只是碳架不同;

D、烷烃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详解:

A、碳原子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其余用H原子来补充的有机物为烷烃,故烷烃中所有的化学键均为单键,A正确;

B、碳原子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其余用H原子来补充,没有不饱和键,故烷烃是碳原子数相同时H%最高的烃,分子通式为Cn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B正确;

C、正丁烷和异丁烷只是碳架不同,含有的共价键数相同,均为13个,C正确;

D、烷烃是饱和烃,性质较稳定,故均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不能使溴水褪色,D错误。

答案选D。

7.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氢化物稳定性:

HF>H2S>PH3

B.离子还原性:

S2->Cl->Br->I-

C.酸性:

H2SO4>HClO

D.碱性强弱:

KOH>NaOH>Mg(OH)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律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详解:

A.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F>S>P,则氢化物稳定性HF>H2S>PH3,A正确;

B.非金属性越强,相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离子还原性:

Cl->Br->I->S2-,B错误;

C.硫酸是二元强酸,次氯酸是一元弱酸,则酸性:

H2SO4>HClO,C正确;

D.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K>Na>Mg,则碱性强弱KOH>NaOH>Mg(OH)2,D正确。

答案选B。

8.16O和18O是不同的核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O2和18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

B.4.48L18O2含有4NA个中子(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C.16O2和18O2互为同位素

D.36g18O2含有16mol电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根据同位素的性质判断;

B.气体不一定处于标况下;

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D.1分子18O2含有16个电子。

详解:

A、因16O和18O的物理性质不同和化学性质相似,所以16O2和18O2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A错误;

B、4.48L18O2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0.2mol,不能计算其中含有的中子数,B错误;

C、16O2和18O2均是氧气单质,不能互为同位素,C错误;

D、36g18O2的物质的量是1mol,其中含有16mol电子,D正确。

答案选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发生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B.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进行

C.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一定是热能

D.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A.化学反应的实质为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伴随着能量变化;

B.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常温下可进行;

C.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光能等;

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详解:

A.化学反应的实质为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化学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则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A正确;

B.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常温下可进行,则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B错误;

C.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不一定是热能,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C错误;

D.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氯化氢溶于水共价键断键,不是化学变化,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常见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特点,把握能量转化的原因、形式等,题目难度不大。

10.“绿色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到期望的产品中,工业上由C2H4(乙烯)合成C4H802(乙酸乙酯)的过程中,为使原子利用率达到100%,在催化剂作用下还需加入的反应物是

A.CH3COOHB.H2O和COC.O2和H2D.CO2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知,绿色化学即环境友好型化学,其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根据这一观点利用原子守恒解答。

详解:

由题意知,绿色化学即环境友好型化学,其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根据这一观点,要把一个C2H4分子变成一个C4H8O2分子,还必须增加2个C原子、4个H原子、2个O原子,即另外所需要的原料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

4:

2或者所有反应物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

4:

1。

A.在CH3COOH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

4:

2,A正确;

B.CO、H2O这两种物质不论怎样组合也都不能使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

4:

2,B错误;

C.H2、O2和C2H4这三种物质不论怎样组合也都不能使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

4:

1,C错误;

D.CO2和C2H4这两种物质不论怎样组合也都不能使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

4:

1,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绿色化学的概念,并以此为依据,考查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在化学变化中都保持不变,因此我们要用守恒的观点来解答,注意解本题时一定要读懂题意,再结合所学方法解答。

11.N2+3H2

2NH3,是工业上制造氮肥的重要反应。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

v(正)=v(逆)=0

B.恒温恒压下,充入少量He,反应速率减慢

C.升温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D.若在反应的密闭容器加入1molN2和过量的H2,最后能生成2molNH3

【答案】B

【解析】

分析:

A.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

B.根据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

C.根据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

D.可逆反应中转化率达不到100%。

详解:

A.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A错误;

B.恒温恒压下,充入少量He,容器容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B正确;

C.升温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C错误;

D.由于是可逆反应,则在反应的密闭容器加入1molN2和过量的H2,最后生成的氨气小于2mol,D错误。

答案选B。

12.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苯和浓溴水混合,加入铁作催化剂制溴苯

B.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

C.向蔗糖水解后的液体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验证水解产物为葡萄糖

D.用NaHCO3溶液鉴别乙醇和乙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A、苯和溴水不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苯和液溴能反应;

B、从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产物来分析;

C、根据反应的酸碱性环境分析;

D、根据乙醇和乙酸的性质分析。

详解:

A、苯和溴水不反应,发生萃取,在铁作催化剂条件下,苯和液溴能发生取代反应制取溴苯,A错误。

B、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二氧化碳,不能得到纯净的乙烷,应通入溴水中除去杂质,B错误;

C、蔗糖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所以水解后溶液呈酸性;醛基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的实验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必须先中和酸,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再做该实验,C错误。

D、乙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体二氧化碳,乙醇不能,因此用NaHCO3溶液鉴别乙醇和乙酸,D正确。

答案选D。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活泼金属钠用电解法冶炼B.铜只能用电解法冶炼得到

C.汞的冶炼只能用热还原法D.用铝热法冶炼铝

【答案】A

【解析】

分析:

A、电解熔融的氯化钠来获取金属钠;

B、置换法适用于不活泼金属的冶炼,电解法用于活泼金属的冶炼;

C、Hg是用加热HgO来获得的;

D、Al是活泼的金属。

详解:

A、钠是活泼的金属,一般用电解法熔融氯化钠的方法冶炼,A正确;

B、置换法适用于不活泼金属的冶炼,可以用H2还原CuO来冶炼金属铜,B错误;

C、Hg是不活泼的金属,可用加热HgO来获得的,C错误;

D、Al是由电解Al2O3制得的,D错误。

答案选A。

14.下列各组变化类型相同的是

A.干馏和分馏B.裂化和裂解

C.煤的气化和海水的蒸馏D.蛋白质的变性和盐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结合选项分析。

详解:

A.干馏是煤在高温下发生的反应,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分馏是利用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

B.裂解是深度裂化,裂化和裂解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正确;

C.煤的气化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海水的蒸馏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错误:

D.蛋白质的变性属于化学变化,盐析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题的关键,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应用能力。

15.铜-锌原电池如图所示,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溶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A.锌电极上的反应为Zn-2e-=Zn2+

B.溶液中的SO42-向锌电极移动

C.电子从锌电极经过硫酸铜溶液流向铜电极

D.铜电极质量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判断。

详解:

A.锌的金属性强于铜,锌是负极,则锌电极上的反应为Zn-2e-=Zn2+,A正确;

B.溶液中的SO42-向负极即向锌电极移动,B正确;

C.电子从锌电极经过导线流向铜电极,溶液不能传递电子,C错误;

D.铜电极是正极,溶液中的铜离子在正极放电析出铜,因此铜电极质量增加,D正确。

答案选C。

16.下列关于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离子化合物都能溶于水,且熔点一般都较高

C.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D.气态单质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答案】C

【解析】

分析:

A.只含共价键的物质可能是单质;

B.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溶于水;

C.氯化铵中含有离子键;

D.稀有气体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

详解:

A.只含共价键的物质可能是单质,如O2,A错误;

B.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溶于水,例如碳酸钙等,B错误;

C.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例如铵盐氯化铵等,C正确;

D.气态单质分子中不一定含有非极性共价键,例如稀有气体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键及化合物的类别关系判断,题目难度不大,熟悉化学键的形成及特殊物质中的化学键即可解答,注意利用实例来分析解答。

17.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M电子层有1个电子,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电子数的2倍,c的最高化合价为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c与d同周期,d的原子半径小于c。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

B.它们均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物

C.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D.b、c、d与氢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均为极性共价键

【答案】D

【解析】

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M电子层有1个电子,a是Na;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2倍,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b是C;c的最高化合价为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c是S;c与d同周期,d的原子半径小于c,d是O,则A.四种元素中氧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A正确;B.它们均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物例如氧化钠和过氧化钠、CO和CO2、SO2和SO3,B正确;C.钠是活泼的金属,其余均是非金属,Na与其他元素生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C正确;D.H2O2、C2H4等分子中还存在非极性键,D错误,答案选D。

视频

18.在铁片与100mL0.1mol/L的稀盐酸反应中,为了减慢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①加KN03溶液②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

③加NaCl溶液④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为加快铁与盐酸的反应速率,可增大浓度,升高温度,形成原电池反应或增大固体的表面积,不改变生成氢气的总量,则盐酸的物质的量应不变,以此解答。

详解:

①加硝酸钾溶液相当于加入硝酸,不会生成氢气,错误;

②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醋酸根结合氢离子生成弱酸醋酸,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但最终生成的氢气体积不变,正确;

③加氯化钠溶液,相当于稀释盐酸浓度,反应速率变慢,生成氢气的总量不变,正确;

④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铁把铜置换出来,形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错误;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把握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

①是易错点,注意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相当于是硝酸。

19.把a、b、c三块金属片浸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连接可以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b为负极;a、c相连时a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c相连时,电流由b到c。

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为

A.a>c>bB.c>b>aC.a>b>cD.b>c>a

【答案】B

【解析】

分析:

形成原电池时,活泼金属做负极,根据电极反应现象首先判断电池的正负极,再判断金属的活泼性强弱。

详解:

形成原电池时,活泼金属做负极,若a、b相连时,b为负极,则金属活动性b>a;a、c相连时,a极上产生大量气泡,说明在a极上产生氢气,a极上发生还原反应,a极为正极,则活动性c>a;b、c相连时,电流由b到c,则c为负极,活动性c>b,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c>b>a。

答案选B。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甲烷和乙烯完全燃烧,甲烷消耗的O2多

B.C5H11Cl有6种同分异构体

C.聚乙烯与乙烯性质相似,可使溴水褪色

D.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系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A.烃分子中含氢量越高,质量相等时耗氧量越多;

B.根据戊烷分子中的氢原子种类判断;

C.聚乙烯不存在碳碳双键;

D.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详解:

A.根据烃分子的燃烧通式CxHy+(x+

)O2

xCO2+

H2O可知在质量相等时烃分子含氢量越高,耗氧量越多,甲烷是所以烃类物质含氢量最高的,则等质量的甲烷和乙烯完全燃烧,甲烷消耗的O2多,A正确;

B.C5H11Cl相当于是戊烷分子中的1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正戊烷有3类氢原子,异戊烷有4类氢原子,新戊烷有1类氢原子,因此C5H11Cl有8种同分异构体,B错误;

C.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聚乙烯不能使溴水褪色,C错误;

D.正丁烷和异丁烷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不是同系物,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同分异构体判断是解答的难点,注意掌握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技巧,例如换元法,即一种烃如果有m个氢原子可被取代,那么它的n元取代物与(m-n)元取代物种类相等。

再比如基元法,例如丙基有2种,则丙醇有2种,一氯丙烷有2种;丁基有4种,则丁醇有4种,戊酸有4种。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下列关于苯(下图所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①常温下能进行,生成的有机产物为

B.反应②不发生,但是仍有分层现象,紫色层在下层

C.反应③为加成反应,产物是三硝基甲苯

D.反应④中1mol苯最多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因为苯分子含有三个碳碳双键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反应①常温下能进行,其有机产物为溴苯

,错误;B.由于在苯分子中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键,所以不能发生典型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由于苯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反应②不发生,但是仍有分层现象,紫色层在下层,正确;C.反应③为取代反应,产物是硝基苯

,错误;D.反应④中1mol苯最多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产生环己烷,不是因为苯分子含有三个碳碳双键,错误。

考点:

考查苯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的知识。

22.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A.烃及烃的含氧衍生物完全燃烧均生成CO2和H2O;

B.乙醇和乙酸都可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且乙酸与Na反应剧烈;

C.乙烯含碳碳双键,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D.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Cl,HCl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详解:

A.烃及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生成CO2和H2O,则有机物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可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两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氧元素,A错误;

B.乙醇和乙酸都可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且乙酸与Na反应剧烈,则乙醇分子中的氢与乙酸分子中的氢的活性不同,B错误;

C.乙烯含碳碳双键,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则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C正确;

D.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Cl,HCl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而氯甲烷不具有酸性,D错误;

答案选C。

23.在10L密闭容器中,1molA和3mol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A(g)+xB(g)=2C(g),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共3.4mol,生成0.4molC,则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是起始时的

B.x值等于3

C.A的转化率为20%

D.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mol·L-1·min-l

【答案】C

【解析】

分析:

A(g)+xB(g)⇌2C(g)

起始量(mol):

130

转化量(mol):

0.20.2x0.4

平衡量(mol):

0.83-0.2x0.4

混合气体共3.4mol=0.8mol+(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