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年秋季学期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可打印教材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826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67 大小:66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学年秋季学期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可打印教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最新学年秋季学期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可打印教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最新学年秋季学期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可打印教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7页
最新学年秋季学期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可打印教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7页
最新学年秋季学期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可打印教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学年秋季学期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可打印教材教案.docx

《最新学年秋季学期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可打印教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学年秋季学期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可打印教材教案.docx(1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学年秋季学期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可打印教材教案.docx

最新学年秋季学期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可打印教材教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科目

数学

教学

班级

三年级

教科书名称及册数

北师大版小学

三年级上册数学

每周

节数

5

总授课

节数

时间

单元

教学内容

计划节数

实授节数

出入原因

8、28

9、9

混合运算

10

9、12

9、23

观察物体

10

9、25

10、8

加与减

10

10、11

10、15

乘与除

3

10、18

10、22

期中考试

4

10、25

10、29

周长

4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科目

数学

教学

班级

三年级

教科书名称及册数

北师大版小学

三年级上册数学

每周

节数

5

总授课

节数

时间

单元

教学内容

计划节数

实授节数

出入原因

11、1

11、19

乘法

10

11、22

11、26

年月日

10

11、29

12-10

认识小数

10

12-13

12.27

期末复习

10

1.1

1、7

期末考试

5

1、8

1、14

放寒假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册分析

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册一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包括:

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乘法、年月日和认识小数。

图形与几何包括:

观察物体、周长。

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观察物体”设计了两个课时,从更多的不同位置观察一个或两个物体,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推理、模拟、观察、验证,获得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以此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综合与实践”设计了“校园中的测量”,引导学生选择合适工具和方法在开展测量活动,经历活动全过程,积累实际活动经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整理与复习”、“总复习”按照整套教材的整体编排重新设计,具体设计思路请见整套教材的修订方案。

1.借助画直观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体会“化繁为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标准》明确指出: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册教材特别注重运用画直观图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学信息,理清数量关系,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通过画图方式呈现、筛选有用信息,进而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在观察、解释和比较中体会“化繁为简”的过程,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本册教材在前几册教科书已有渗透和铺垫的基础上,力求突破以往的呈现形式,结合生活或具体情境,不仅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即:

“从哪里来”;还在试一试和练习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算式寻找生活中的原型的活动,即:

“到哪里去”。

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实际含义,理解其意义,增强应用意识。

2.借助最熟悉的生活原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探索计算方法。

小数是十进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根据十进制的位值原则,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就是小数。

相比分数,小数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更加广泛,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接触到过一些小数。

因此教材安排先学习小数,再学习分数。

“元、角、分”是小数的一种常见的、直观的的现实模型,学生生活中有接触,并不陌生。

因此教材主要利用元、角、分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并结合购物情境来应用小数。

无论是“认识小数”还是“小数简单的计算”,大都在购物情境中进行,借助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来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表示单价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理解计算小数加减法为什么数位对齐的道理。

为丰富对小数的认识,教材还借助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十进关系,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小数。

教材选择“能通过吗”这一学生熟悉的情境,在理解用小数表示的“栏杆和汽车”高度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小数。

教学时需要注意,本单元只是借助元与角之间、米与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初步渗透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

关键的问题是把1角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1角=()元;把1分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1分米=()米。

一旦突破了这个难点,其他问题就容易了。

例如,由1元=10角,1角=0.1元,就可以推知10个0.1元等于1元等。

但是,在这里不用介绍“一位、两位小数”这样的概念,也不用抽象出“10个0.1是1”这样的结论。

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体会即可。

整套教材在注重科学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更关注了教材的潜在功能,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学本,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教材,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沿着有序的知识链条,在读教材、学知识、促能力的过程中,逐步的学会学习,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出混合算式的过程,理解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初步学会借助直观图等方式,分析、表示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列式或者综合列式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提高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3.体会“先乘除后加减”的合理性以及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进行简单的整数混合运算(两步),激发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第1课时小熊购物

(一)(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

2.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

课件、食物面包、饼干、饮料的图片。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情境引入(5分)

 

出示“小熊购物”课件。

谈话引入:

今天,小熊胖胖和乐乐听说下午要开联欢会,就来到商店买些东西。

你们看商店里有什么?

(出示主题图)

学生根据问题,独立读图,找到图中的数学信息。

说出商店里有面包每个3元,饼干每包4元,饮料每瓶6元,花生每包7元,糖果每袋5元。

关注学生对于问题的表述能力。

关注学生读图的有序性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探究新知(25分)

 

1.建立模型

提出问题:

小熊胖胖要买什么呢?

买这些东西需要多少钱呢?

快帮算算吧!

(小组同学交流)

(1)怎样列算式?

(2)每个算式分别求的什么问题?

(3)如果把这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就可以列一个综合算式3×4+6或6+3×4

2.小组讨论:

这两个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先算什么?

为什么?

(1)选择算式试算。

(2)探究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

引导学生讲一讲思考过程,为什么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结合情境说清楚。

(3)再次体验运算的顺序

在会书写一个算式的基础上,选择另一个算式算一算。

提问:

6+3在情境图中表示什么意思?

通过与情境图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比较,发现运算顺序的道理。

(4)交流书写体会

(5)离开具体情境,掌握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

(6)总结计算方法。

3.介绍脱式写法

看胖胖,读出胖胖的问题:

我要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

3×4=12(元)

12+6=18(元)

 

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

先算乘法,得出4个面包多少钱。

再算出和饮料一共多少钱。

如果先算4+6就是把4个加上6元,没有道理;同理如果先算6+3得出1个面包和1瓶饮料的价钱,再乘以4就求出共买4个的价钱。

 

在计算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题时,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脱式计算时等号要对齐,不计算的部分要照着写下来。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对于画图策略的应用。

 

关注交流讨论的实效性。

 

再次体验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10分)

 

课后练习1、2题

1.引导学生先读懂题意,再列式计算,可以画图帮助理解。

2.根据运算顺序直接进行计算。

根据自己画图找到题目中的数据,再根据理解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根据理解进行脱式计算。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

分步:

3×4=12(元)综合:

3×4+6

12+6=18(元)=12+6

=18(元)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教学反思:

第2课时小熊购物

(二)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

2.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

课件、食物面包、饼干、饮料的图片。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情境引入(5分)

 

出示“小熊购物”课件情境。

谈话引入:

小熊壮壮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学生根据问题,独立读图,找到图中的数学信息。

说出商店饼干每包4元。

关注学生对于问题的表述能力。

关注学生读图的有序性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探究新知(25分)

 

1.小熊壮壮拿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怎样列算式?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展示。

(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理解应用。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作为答辩人对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接受其他同学提问。

(1)每一个算式分别解决什么问题?

(2)混合运算的算式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为什么?

观察黑板上的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

3.

(1)你知道这个算式解决什么问题吗?

7×3+5

30-4×5

7+6×2

(2)讨论:

在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如果给你20元钱,你准备买什么?

你还能提出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家解决。

你有什么收获?

独立思考,要解决壮壮购物找钱的问题,必须收集那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尝试画图表示数量关系,借助直观图解决问题。

 

在一个算式中,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思考我们是如何学习和理解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的?

结合实例说一说为什么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对于画图策略的应用。

 

关注学生对于算式意义的理解,不要形成固定思维。

 

关注学生对于乘加、乘减运算算理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10分)

 

结合小熊购物图,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再算一算。

20-2×7

5×3+4

4×6-20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决。

看图找到题目中的数据,再根据理解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根据理解进行脱式计算。

 

沟通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

(二)

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教学反思:

 

第3课时买文具

(一)(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

2.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除加、除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情境引入(5分)

 

出示课件,观察情境图。

1.提问:

“原价每本3元”、“现价每本5元”和“现价5本10元”表示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从图中读懂数学信息。

理解原价和现价的含义,从复杂句子中分析数学信息。

学生提出问题:

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钱?

关注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25分)

 

解决问题一:

1.提出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钱?

)后,要求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怎样列算式?

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

方法一:

在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表示的意思,再引导他们说一说怎样用算式表示;

还可以怎样列式?

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

方法二:

让学生对应图示,说说每部分表示的实际含义。

方法三:

结合情境说说思考的过程,以及每部分的实际含义。

3.怎样书写呢?

有除法又有减法,先算什么?

为什么?

解决问题二:

1.出示:

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必须知道哪些信息,需要先求什么

3.独立解决

4.集体交流

重点讨论:

为什么先算10÷5,为什么3-要写在10÷5前面?

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什么?

5.集体计算3-10÷5。

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三种方法:

1.直接画图解决问题

画图并分布列式解决问题

2.

3.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再次体验运算顺序,根据算式说说每部分的实际意义,并算一算。

 

读题明确题意。

分析题中要求。

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对于画图策略的应用。

关注交流讨论的实效性。

 

关注学生对于算式意义的理解。

 

关注算理的理解。

渗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

 

通过计算全班体验先除后减的运算顺序。

三、讨论总结(10分)

 

哪种做法对?

让学生说一说,选择合适的方法判断算式的正误。

适时追问:

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

如何避免这样的错误?

你有没有好办法介绍给大家。

总结除加、除减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不参加运算的部分照抄,保证等号两边相等。

强化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板书设计:

买文具

分步:

10÷5=2(元)综合:

3-10÷5

3-2=1(元)=3-2

=1(元)

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教学反思:

 

第4课时买文具

(二)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

4.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5.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除加、除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情境引入(5分)

 

出示课件,观察情境图。

1.提问:

“原价每支5元”、“现价4支12元”表示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从图中读懂数学信息。

理解原价和现价的含义,从复杂句子中分析数学信息。

学生提出问题:

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

关注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25分)

 

解决问题一:

1.提出问题(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

)后,引导学生理解,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从情境中选择哪些信息可以解决问题。

2.要求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

3.讨论交流,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怎样列算式?

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

4.怎样书写呢?

有除法又有减法,先算什么?

为什么?

解决问题二:

结合上面的情境说一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法算是在情境图中表示什么,12表示什么,然后完整的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即“买3支钢笔和4支自动铅笔,一共花了多少元?

根据问题提取有用信息。

 

说清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为什么先求淘气买的钢笔每支多少元,再说说算式每部分表示的实际含义。

 

再次体验运算顺序,根据算式说说每部分的实际意义,并算一算。

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关注学生对于众多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

 

关注交流讨论的实效性。

 

关注学生对于算式意义的理解。

关注算理的理解。

渗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

三、巩固练习(10分)

课后练习3题、第4题。

先独立解决,再集体讨论。

强化对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的理解。

板书设计:

买文具

(二)

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教学反思:

 

 

第5课时过河

(一)

(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过河”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小括号纸板、计算评比星。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情境引入(5分)

 

1.二年三班的小朋友到公园游玩,他们要租船到河的对岸去,他们遇到了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呢?

2.

2.出示主题图,请同学提出问题。

仔细看图,找到图中有用的数学信息。

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只船限乘9人。

至少需要几只船?

关注学生能否准确找到图中有用的数学信息。

并能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25分)

 

1.问题:

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只船限乘9人,需要几只船?

2.解决问题:

独立列算式。

想要先求出男女生总人数是多少,再计算需要几只船。

3.全班汇报。

4.这样列算式你是怎么想的?

5.要想先算加法,就需要请小括号来帮忙:

(29+25)÷9才能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

6.在混合运算的算式中,一般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小括号的话,就先算括号里的。

7.提出问题:

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你会做吗?

引导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思考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实际含义。

小组讨论: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29+25=54(人)54÷9=5(只)

2.(29+25)÷9

 

学生有可能出现:

29+25÷9

 

结合情境思考应该先算哪个,再算哪个。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明确小括号的作用。

当需要改变算式原来的运算顺序时,需要用到小括号。

 

明确带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10分)

 

1.有25个苹果,吃了4个后,剩下的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平均每盘放几个?

2.超市的苹果和橘子都卖2元钱1斤,妈妈买了3斤苹果,4斤桔子,共花了多少元?

3.算一算(小组比赛)

(24+25)÷7

(30-16)÷2

(100-75)÷5

(90-87)×9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这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25-4)÷3

=21÷3

=7(个)

3×2+4×2

=6+8

=14(元)

或2×(3+4)

=2×7

=14(元)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关注学生能否正确理解题意、列式并准确计算。

 

板书设计:

过河

分步:

29+25=54(元)综合:

(29+25)÷9

54÷9=5(元)=54÷9

=6(元)

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教学反思:

 

第6课时过河

(二)(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过河”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小括号纸板、计算评比星。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情境引入(5分)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限乘”是什么意思?

“限乘”即大客车最多能坐46位乘客,面包车最多能坐8位乘客。

重点关注学生对于题意的理解。

二、探究新知(25分)

 

1.提出问题:

一共70人,先坐满大车,剩下的坐小车,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全班交流: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结合情境讨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所表达的含义及其运算顺序。

5.看一看,说一说,用(70-46)÷8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画图列式解决问题。

结合情境解释自己的算法

总结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学生先观察情境图。

结合实例说说算式的意思。

注意算式与实际情景相结合。

重点理解70-46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10分)

书后练习

练习时引导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进行计算。

先理解题意

交流思考

独立计算

交流检验

巩固带有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两步混合运算。

板书设计:

过河

(二)

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对于一些问题在计算时没有小括号行不行?

教学反思;

第7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学过的混合运算来解决,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深对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以及带括号的运算顺序的理解和运用。

3.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