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1+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687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山西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山西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山西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山西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1+2.docx

《《山西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1+2.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1+2.docx

《山西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1+2

晋教科院〔2014〕号

关于印发《山西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

考试科目说明》的通知

各市、县(区)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依据新课标(2011版)的理念与内容,《山西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适当调整,并由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签发,现将该科目说明印发给你们,请各地认真学习,及时转发,遵照执行。

附件:

山西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4年1月17日

───────────────────────────────

抄报:

省教育厅、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

抄送:

省教育厅有关处室

───────────────────────────────

 

山西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该考试具有两考合一的功能,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科目设置与考试形式

山西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统一组织命题的考试科目为:

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测试),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文科综合(含思想品德、历史)。

各考试科目的试卷赋分与考试时间见下表。

 考试科目

语文

数学

英语

理科综合

文科综合

物理

化学

思想品德

历史

试卷满分

120

120

120

80

70

75

75

考试时间

150

120

120

150

150

三、命题依据

山西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命题,以教育部颁发的各学科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其山西省教科院编写的《2014年山西省中考科目说明》为主要依据(物理、化学学科以2011版新课标为命题依据);同时,各学科可根据本学科具体情况,体现2011版新课标的精神及理念。

四、命题指导思想

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为指针,按照省教育厅有关义务教育深化改革的意图与要求,在稳中求变,扎实推进的前提下,适当加大中考命题的改革力度,特别是要将中考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包括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相结合,彼此促进,相得益彰,形成考改促课改,课改推考改的良好局面。

同时,中考命题应坚持以下三个“有利于”:

(一)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要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的学习水平都能得到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评价。

(二)有利于促进实施新课程及课堂教学改革,引导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

(三)有利于建立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在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的基础上,为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奠定基础。

五、命题原则及基本要求

要着力体现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的要求命题,力求全面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要处理好课程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关系,注意科学地考查“双基”,坚持能力立意,注重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强调考查开放和探究的能力,体现正面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基本要求:

(一)坚持能力立意。

要注意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考知识主要是检测知识运用的能力;试题的着力点应放在各学科的主干知识与核心能力上,考查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适当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杜绝设置偏题、怪题。

(二)注意联系实际。

要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联系社会实际要切合教学实际,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要防止只注重材料的立意,而忽视材料和学生认知能力的距离,偏离学生的认知范畴导致“成人化”;要注意关注本地区全体学生的生活经验,防止因城乡差别、地域差别造成的不公正;试题的情境与素材应注意其典型性、适切性、有效性,应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避免人为编造有悖常理的虚假情境。

(三)强化研究性学习,并在以后放到愈加重要的位置。

当然,研究性学习反映在纸笔考试中更多为探究性试题。

要设计一定数量的探究性、开放性的题目,此类试题设计要灵活开放,有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开放题要特别注意确定清晰的评分标准,以保证评分的一致性。

(四)试题应体现教育性,坚持正面的、积极的价值取向,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试题应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

要防止呈现无关或影响答题的干扰性信息,杜绝单纯“贴标签”。

(五)要考虑初中阶段学生特有的阅读审美心理和习惯,特别是文科,力求图文并茂,增强卷面的“可读性”。

六、试卷难度

各科目整卷难度约0.60~0.70,由易到难分为容易题(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中等题(强调应用能力)、难题(强调开放与探究)三个档次。

各档次试题的比例分布如下表:

类别

容易题

中等题

难题

比例

60%

20%

20%

七、测试形式

除语文外,其他科目包括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将采用分两卷测试的办法,其中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全省考生均采用网上评卷的形式,考生在答题卡上答题。

八、各科目考试说明主要包括:

命题原则、考试目标与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等部分。

具体说明如下。

 

语文

一、命题原则

1.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体现语文课程性质。

语文学业考试体现语文课程性质: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突出综合性和实践性,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评价。

考查学生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和促进语文教学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与内容(7~9年级)。

语文学业考试关注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及人类优秀文化,提高文化品位。

关注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关注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以及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促进教师教学。

语文学业考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注意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重视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4.试题素材、考查方式等科学灵活。

语文学业考试命题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选材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难易适度,具有启发性。

考查方式避免模式化,表述语言准确规范,力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语文学习所获得的发展状况和潜能。

二、考试目标与内容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第四学段(7-9年级)课程目标与考试内容的几个方面:

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试题中各部分包括的考查内容如下:

基础

25分

(1)能辨识运用汉字

(2)能辨识运用词语

(3)能辨识运用句子

⑷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⑸默写

阅读

45分

(1)对古诗词能初步赏析。

(2)对常见文言虚词、实词的意义及用法能积累掌握,能阅读浅易课外文言文。

(3)能理清文章思路,理解、分析概括主要内容。

(4)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6)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7)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了解象征、前后照应、借景抒情、以小见大、正面侧面等表现手法。

(8)能区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

(9)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写作

50分

(1)能准确理解题意。

(2)学会叙事,做到感情真挚、具体明确、文从字顺。

(3)能围绕表达的中心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4)能运用联想和想象,能运用修辞手法等丰富表达的内容。

(5)能写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

能进行缩写、扩写、改写等。

(6)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7)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注: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实践的考查结合在上述三个板块的内容之中

三、考试形式及题型

1.考试形式

采用书面笔试闭卷形式,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试题题型

考试题型主要有:

选择题、填充题、问答题(含答案开放的表述题)、写作题等。

 

数学

一、命题原则

1.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体现数学课程的性质

数学学业考试要体现数学课程的性质:

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突出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评价,考查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引导和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

数学学业考试要关注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现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数学学业考试要引导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学习数学自信心。

4.试题素材、求解方式等要体现公平性

数学学业考试命题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使具有不同认知特点、不同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力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发展状况和潜能。

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5.试题设计应当科学、有效

试题内容与结构应当科学,试题表述应准确、规范,题意明确、不产生歧义,要避免因文字阅读困难而造成的解题障碍,避免在试题的背景或解答中出现与生活经验或其他科学原理相悖的情形。

同时试题设计与其要达到的考查目标保持一致。

二、考试目标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考试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

(2)探索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与判定,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和基本的作图技能;探索并理解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投影与视图;探索并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应用。

(3)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推断过程,理解抽样方法,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

数学思考

(4)通过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5)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

(6)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7)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

解决

(8)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9)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10)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11)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12)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13)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14)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15)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以《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内容标准”所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第三学段(7~9年级)四个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课题学习)的内容为依据。

试题中各部分内容的分值分布比例如下:

内容

分值

比例

数与式

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整式与分式

约54分

约45%

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方程与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

图形的认识

点、线、面和角;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尺规作图;视图与投影

约50分

约42%

图形与变换

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图形的相似

图形与坐标

图形与证明

统计

约16分

约13%

概率

综合与实践(课题学习)

结合以上三个领域的内容进行考查

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采用书面笔试闭卷形式,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卷结构

试卷分Ⅰ、Ⅱ两卷,其中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和解答题。

3.试题题型的分值分布比例

题型

分值

比例

第Ⅰ卷

选择题(单项选择,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

30

25%

第Ⅱ卷

填空题(直接填结果,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

18

15%

解答题(含计算题、求解题、作图题、开放题、信息分析题、应用题、猜想与证明题及综合探究题等。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理过程)

72

60%

五、考试题型与解答要求

(一)选择题

本题全部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本题旨在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对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本质的理解,考查学生能否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应用。

试题内容涉及第三学段数学课程内容的各个部分。

只选择一个认为正确的答案,多选、不选、选错均不给分。

选出每题答案后,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二)填空题

本题中每小题先给出已知条件,在而后的语句中空出要问的答案并以横线代替,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得出与题意相符合的答案。

解答只要求填写最终答案,不要解题过程,答案表达要准确、完整。

(三)解答题

本题含计算题、求解题、作图题、开放题、信息分析题、应用题、猜想与证明题及综合探究题等,不同类型试题具有不同功能,例如信息分析题可以考查从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应用题则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试题内容涉及第三学段数学课程内容的各个部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理过程。

 

英语

一、命题原则和指导思想

1.依据《英语课程标准》,体现英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英语课程标准》是进行教学、评估教学成绩和测试命题的依据。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英语命题应体现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性质以及英语课程整体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既要有语言知识及文化意识的测试,又要有语言技能的综合测试。

2.引导和促进英语教学全面落实《英语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

中学英语教学最主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语用能力。

初中英语学业测试的目标应主要考查学生语言知识的识记能力,所学知识的领会能力,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实践能力,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关注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起到促教导学的作用

试题要发挥英语学业测试对初中英语教学积极的导向作用和反拨作用。

要引导和改善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引导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掌握恰当的英语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树立自信心,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学生透过情境去分析推理,提高学生观察辨别、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以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4.试题内容或材料要具有时代性与实际性

命题所选择的语言素材和所创设的语言情境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水平,尽量贴近时代和学生生活实际。

选材要真实、地道,体裁要多样、题材要丰富,同时应具有时代性,实用性,教育性,趣味性和文化特征。

5.试题设计应当科学、有效

试题内容与结构应当科学,试题表述应准确、规范,题意明确、不产生歧义。

要确保试题的效度和信度,并根据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确定试题的难度;要杜绝繁、偏、旧的试题,控制试题题量;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要适当;命制主观性试题既要考虑到试题的效度,又要考虑到试题的信度和阅卷工作的可行性;试题命制以学生为本,力求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实现学生成长和发展相结合的功能。

二、考试目标

1.依据《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考试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知识技能

1)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2)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叙述,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并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做出反应,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3)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4)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6)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并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

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

情感态度

7)有明确的学习英语目的,能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

8)有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有学好英语的信心,乐于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敢于用英语进行表达;

9)能体会英语学习中的乐趣,能在英语交流中注意并理解他人的情感;

10)在生活中接触英语时,乐于探究其含义并尝试模仿;

11)乐于接触并了解异国文化,对祖国文化能有更深刻的了解

学习策略

12)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

13)在学习中善于记要点;

14)在学习中善于利用图画等非语言信息理解主题;借助联想学习和记忆词语;

15)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复习并加以整理和归纳,注意发现语言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举一反三;

16)在使用英语中,能意识到错误并进行适当的纠正;

17)必要时,有效地借助母语知识理解英语;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

文化意识

18)了解英语国家正式和非正式场合服饰和穿戴习俗,饮食习俗;

19)对别人的赞扬、请求等做出恰当的反应;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扬、请求等意义;

20)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等;

21)了解常见动植物在英语国家中的文化涵义以及自然现象在英语中可能具有的文化涵义;

22)了解英语国家中传统的文娱和体育活动及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

23)关注中外文化差异,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三、考试内容

1.考试内容以《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内容标准”所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五级的要求为依据。

2.试题中各部分内容的分值分布比例如下:

内容

分值

比例

词汇,语法,功能

20

约16.6%

听的技能

20

约16.6%

读的技能

65

约54.3%

写的技能

15

12.5%

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考查渗透在上述三个领域的内容之中。

3.语言知识(打*号的内容只要求理解,)

I.语音、语调

II.语法

⑴名词①可数名词②不可数名词③专有名词④名词所有格

⑵代词①人称代词②物主代词③反身代词④指示代词⑤不定代词

⑥疑问代词

⑶数词①基数词②序数词③钟点,日期,年份表达法

⑷介词和介词短语

⑸连词

⑹形容词

⑺副词

⑻冠词

⑼动词①动词的基本形式.②系动词.③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④助动词.⑤情态动词.⑥时态:

a.现在进行时;b.一般现在时;c.一般过去时;d.一般将来时;e.过去进行时;f.现在完成时;g.*过去将来时;h.*过去完成时.⑦被动语态:

a.一般现在时;b.一般过去时;c.一般将来时;d.*现在完成时;e.含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⑧非谓语动词:

a.动词不定式;b.*动名词;*c.现在分词;*d.过去分词.⑨动词短语.

⑽句子种类

①陈述句(肯定式和否定式)②疑问句及回答(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③祈使句⑤感叹句

⑾句子成分①主语②谓语(主谓一致)③表语④宾语(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⑤补语⑥定语⑦状语

⑿简单句的基本句型

①主语十系动词+表语②主语十不及物动词③主语十及物动词十宾语④主语十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⑤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⑥therebe句型

⒀并列复合句

⒁主从复合句

①宾语从句②状语从句③定语从句④*主语从句⑤*同位语从句⑥*表语从句

⒂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

⒃*省略

⒄*倒装

⒅*强调

⒆*虚拟语气

III.词汇

①课标五级要求的1500~1600个单词

②课标五级要求的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③构词法

(1)派生

(2)转化(3)合成(4)缩写和简写

IV.功能意念项目

V.话题项目

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英语学科考试采用闭卷笔答的形式;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其中,听力测试部分的分值为20分,测试时间约20分钟;共86个题目,所有试题统一排序,用连贯的阿拉伯数字表示;试卷与答题纸分开。

2、试卷结构

试卷分Ⅰ、Ⅱ两卷,其中第Ⅰ卷为选择题。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试题内容及题型的分值分布比例如下:

测试形式

题号

题型

题数

分值

比例

选择题

听力

试题

情景反应

5

5

12.5%

对话理解

5

5

语篇理解

5

5

单项选择

15

15

12.5%

完型填空

15

15

12.5%

阅读理解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