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2852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中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中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中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中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中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中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docx

《山西省中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中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中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docx

山西省中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

2011年山西省中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科目设置与考试形式

2011年山西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统一组织命题的考试科目为:

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测试),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文科综合(含思想品德、历史)。

各考试科目的试卷赋分与考试时间见下表。

考试科目

语文

数学

英语

理科综合

文科综合

物理

化学

思想品德

历史

试卷满分

120

120

120

80

70

75

75

考试时间

150

120

120

150

150

 三、命题依据

   学业考试科目命题以教育部颁发的各学科《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

   四、命题指导思想

  

(一)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要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的学习水平都能得到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评价。

  

(二)有利于促进实施新课程,引导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

  (三)有利于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在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的基础上,通过等级录取,为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提供基础。

   五、命题原则及基本要求

   要着力体现新课程理念,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命题,力求全面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要处理好课程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关系,注意科学地考查“双基”,坚持能力立意,注重联系实际,考查探究能力,体现正面教育。

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基本要求:

  

(一)坚持能力立意。

要注意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考知识主要是检测知识运用的能力;试题的着力点应放在各学科的主干知识与核心能力上,考查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适当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杜绝设置偏题、怪题。

  

(二)注意联系实际。

要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联系社会实际要切合教学实际,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要防止只注重材料的立意,而忽视材料和学生认知能力的距离,偏离学生的认知范畴导致“成人化”;要注意关注本地区全体学生的生活经验,防止因城乡差别、地域差别造成的不公正;试题的情境与素材应注意其典型性、适切性、有效性,应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避免人为编造有悖常理的虚假情境。

  (三)引导探究学习。

要设计一定数量的探究性、开放性的题目,此类试题设计要灵活开放,有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开放题要特别注意确定清晰的评分标准,以保证评分的一致性。

  (四)试题应体现教育性,坚持正面的、积极的价值取向,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试题应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

要防止呈现无关或影响答题的干扰性信息,杜绝单纯“贴标签”。

   六、试卷难度及其分布

各科目整卷难度约为0.70,由易到难分为容易题、较易题、中等题、较难题、难题五个档次。

各档次试题的难度及其分布如下表:

类别

容易题

较易题

中等题

较难题

难题

试卷总难度

难度

0.86以上

0.85-0.71

0.70-0.51

0.50-0.31

0.30以下

约0.70

比例

15%

35%

30%

15%

5%

 

 

七、测试形式

采用光电阅读器阅卷。

除语文外,其他科目包括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将采用分两卷测试的办法,其中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卷Ⅰ使用机读答题卡答题。

八、各科目考试说明包括考试依据、命题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等部分。

具体说明如下。

2011山西中考数学考试大纲试卷结构

语 文

一、考试依据

山西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山西省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山西省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

二、命题要求

1.命题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

2.命题兼顾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实际,使试题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3.命题既要考虑到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特点,也要考虑到初、高中的教学衔接,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命题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命题本着“保持山西特色,适度有所创新”的原则进行,内容上注重积累、突出读写、强调运用。

6.命题力求科学、简约。

注意选文与试题表述形式的规范性;注意试卷结构的简约与合理;注意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处理好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例;注意控制试题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三、考试内容

语文学科考试的主要内容为:

基础;阅读(古诗文、现代文);写作。

基础以山西省现行不同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为主。

古诗文默写、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50篇作品为主。

课外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为主。

现代文阅读材料以与课内现代文阅读材料水平相当的课外文字材料为主。

具体要求如下表:

考试内容

具体要求

基础

正确、端正书写汉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

正确辨析运用词语、标点、句子等。

识记作家作品,默写文言诗文。

阅读

古诗文阅读

1.能够顺畅地朗读,读音正确,节奏合理。

2.了解古诗文名篇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知识。

3.能理解古诗文中常用词语的含义。

4.了解句意,能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5.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背诵和默写规定的古诗文。

6.对古诗文中的关键词句、写作特色等能够作必要的理解和赏析。

现代文阅读

1.能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并筛选提取重要信息。

2.能理清行文思路,看出文章各部分间的联系,找出过渡性的词、句、段等。

3.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5.欣赏作品,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6.阅读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作出判断。

7.阅读说明文,能把握辨析说明文结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

8.了解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

9.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10.了解开门见山、前后照应、伏笔铺垫、设置悬念、承上启下、倒叙插叙、卒章显志、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借景抒情、动静结合、叙议结合、虚实结合、正面侧面等表现手法。

写作

1.准确理解题意。

2.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标点正确。

四、形式、结构及题型

   1、考试形式:

采用书面笔试、闭卷的形式,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试卷结构:

基础(约20分);阅读(约50分);写作(约50分)。

3、考试题型:

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适当结合一定的客观题。

 

2011山西中考数学考试大纲试卷结构

数学

一、考试依据

山西省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以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

二、命题要求

1、数学学业考试要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引导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2、考查内容要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体现基础性

数学学业考试要突出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评价,关注《数学课程标准》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即所有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核心观念和思想方法。

3、试题素材、求解方式等要体现公平性

数学学业考试命题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使具有不同认知特点、不同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力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发展状况和潜能。

4、试题设计应当科学、有效

试题内容与结构应当科学,试题表述应准确、规范,题意明确、不产生歧义,要避免因文字阅读困难而造成的解题障碍,避免在试题的背景或解答中出现与生活经验或其他科学原理相悖的情形。

同时试题设计与其要达到的考查目标保持一致。

三、考试内容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第三学段(7~9年级)数学科目的终结性考试,山西省初中数学学业考试应当围绕《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以“内容标准”中所规定的四大学习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为依据。

具体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等。

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了解数的意义,理解数和代数运算的意义、算理,能够合理地进行基本运算与估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地使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

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形状以及相对位置关系;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

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需要展开调查,收集数据,有效地表达数据特征,会根据数据结果做合理的预测;了解概率的基本含义,能够借助概率模型或通过设计具体活动解释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2、数学活动过程

考查的主要方面包括:

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证明等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够使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考过程。

3、数学思考

学生在数感与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其内容主要包括:

能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够使用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并借助符号转换活动获得对事物的理解;能够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几何现象;能够运用图形形象地表达问题、借助直观进行思考与推理;能意识到借助统计活动去收集信息是做出合理决策的一个重要手段;面对数据时能对它的来源、处理方法和由此而得到的推测性结论做合理的质疑;能够正确地认识生活中的一些确定、不确定现象;能从事基本的观察、分析、实验、猜想和推理的活动,并能够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4、解决问题

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合乎逻辑地与他人交流,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识等。

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采用书面笔试闭卷形式,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卷结构

试卷分Ⅰ、Ⅱ两卷,其中第Ⅰ卷为选择题,采用机读卡答卷。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和解答题。

试题内容及题型的分值分布比例如下:

分值比例

内容及题型

分值分布比例

内容

数与代数

约43%

空间与图形

约42%

统计与概率

约15%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考查结合在上述三个领域的内容之中

题型

第Ⅰ卷

选择题(单项选择)

约20%

第Ⅱ卷

填空题(直接填结果)

约15%

解答题(含计算题、证明题、开放题、探究题、信息分析题、应用题等。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理过程)

约65%

 

2011年山西中考英语考试大纲试卷结构

英语

一、考试依据:

山西省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业考试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

二、命题要求

英语学业考试要有利于体现《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课程理念;有利于检验初中英语教学是否全面贯彻、落实了《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相关教学目标与要求;有利于引导广大英语教师与学生注重英语学习过程,改进教学实践与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有利于推进英语学科的课程改革,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标,英语学科命题应遵循教育部《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英语学业考试命题指导》中所提出的以下原则:

1、命题应以《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五级目标要求为主要依据,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不应拘泥于具体版本教材的内容。

2、命题既要注意考查学生对基础语言知识和基本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要注意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命题所选择的语言素材和所创设的语言情境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水平,尽量贴近时代和学生生活实际。

4、要尽量选用真实、地道、典型的当代英语素材,尽可能提供语义相对完整的语境,按照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形命题。

5、要确保试题的效度和信度,并根据学业考试的性质确定试题的难度;要杜绝繁、难、偏、旧的试题,控制试题题量;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要适当;命制主观性试题既要考虑到试题的效度,又要考虑到试题的信度和阅卷工作的可行性;听力测试应着重检测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笔试应避免单纯语音知识题和单纯语法知识题;适当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

6、要根据试题的考查目的和考查重点,科学、合理地制定评分标准,不断提高命题的科学性和质量。

三、考试目标和内容

初中毕业英语学业考试的目标是全面检查初中毕业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所具备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考试内容是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至九年级应该完成的教学内容,分为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两个方面。

语言知识是指具体的知识要点;语言技能是指对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求。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英语学科考试采用闭卷笔答的形式,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其中,听力测试部分的分值为20分,测试时间约20分钟。

2、试卷结构:

试卷分Ⅰ、Ⅱ两卷,其中第Ⅰ卷为选择题,采用机读卡答题。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试题内容及题型的分值分布比例如下:

 

测试形式

题 号

题 型

题 数

分 值

选择题

听力

试题

情景反应

5

5

对话理解

5

5

语篇理解

5

5

单项选择

15

15

补全对话

5

5

完型填空

15

15

阅读理解

(一)

15

30

非选择题

听力填空

5

5

阅读理解

(二)

5

10

词语运用

10

10

书面表达

1

15

合 计

9

 

86

120

3、考查说明

第Ⅰ卷

Ⅰ、听力试题 

第一题:

情景反应 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内容,从每小题所给出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第二题:

对话理解 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五组简短对话,从每小题所给出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第三题:

语篇理解 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内容,从每小题所给出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Ⅱ、单项选择 本题所考查的内容有语法知识、词汇知识、习惯用语和交际用语等。

每小题在一句或两句话中留出空白,要求考生从所给出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Ⅲ、补全对话  要求考生根据对话内容,从对话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Ⅳ、完形填空 在一篇或两篇短文中留出若干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小题所给出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使补足后的短文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

Ⅴ、阅读理解

(一) 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三篇阅读材料的内容,从每小题所给出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第Ⅱ卷

Ⅵ、听力填空 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内容填空,完成相应任务。

Ⅶ、阅读理解

(二)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语篇内容,简要回答问题。

Ⅷ、词语运用 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语篇内容,用方框中所给出的词的正确形式填空,使短文意思通顺、正确、连贯。

方框中有两个词是多余的。

Ⅸ、书面表达:

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情景,用英语写一篇80词左右的短文。

情景包括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等;提供情景的形式有图画、图表、提纲等。

 

2011山西中考思想品德考试大纲试卷结构

思想品德

 一、考试依据

山西省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业考试以教育部2003年5月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思品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思想品德课应达到的总体目标和分类目标,进行全面、客观、公正和科学的考查。

 二、命题要求

学业考试思想品德科目命题,要依据《思品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要求,体现《思品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有力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学习方式改革,全面落实《思品课程标准》规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知识的要求,努力提高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继续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命题,着重考查学生对《思品课程标准》中规定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学生规范日常行为、文明健康生活以及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要切实体现思想品德课学科特点,进一步贴近初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现实,体现本学科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积极引导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重视形势政策教育,关心国内国际大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将所学的德育知识真正加以内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要继续探索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的命题形式,引导思想品德课教学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重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的德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命题要杜绝设置偏题、怪题,避免出现科学性、政治性错误。

三、考试内容

 1.基础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考查范围

学业考试思想品德科目命题,以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和健康发展途径、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关系、我与他人社会自然的道德规范、基本法律知识及其基本作用和意义、我国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等《思品课程标准》规定所学基本知识,“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近一年来(2010年3月21日至2011年3月20日)的国内外大事为基本内容。

其命题的知识内容与实践活动范围具体说明如下:

模块

单元

基础知识

实践活动

(一)认识自我

1.1-1.6

1.收集“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事例,讨论人应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二)自尊自强

2.1-2.6

2.列举一些中外人物的事例或以自己和身边同学的生活故事,就“人生的意义”开展一次主题讨论。

(三)学法用法

3.1-3.5

3.搜集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典型案例,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4.列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表现,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

(一)交往与沟通

1.1-1.6

5.以“我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为题,交流各自解决矛盾的方法,讨论分享成功解决矛盾的经验。

6.交流“在与人交往中使用、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和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和轻声细语”的不同感受,体会讲文明礼貌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交往的品德

2.1-2.6

7.就“公民的平等”问题作一次课堂讨论,理解平等主要表现在人格与法律地位上,而不是表现在经济地位上。

8.以诚信为题展开讨论。

(三)权利与义务

3.1-3.7

9.搜集有关资料,讨论维护受教育权利的途径。

10.搜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讨论如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1-1.6

11.选取一个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或现象,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与同学交流。

12.讨论在自然灾害中的社会救助活动和英雄事迹所反映的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二)承担社会责任

2.1-2.5

13.尝试分析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不同身份和不同责任。

就“怎样做一个负责的公民”进行一次主题讨论。

14.考察社区内残障人群在生活上的主要困难,向社区管理部门提出改善建议。

组织一次志愿者活动,在社区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公益服务。

(三)法律与社会秩序

3.1-3.4

15.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等格言,讨论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16.开展“我是中国公民”主题活动,讨论群众举报和舆论监督对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四)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

4.1-4.8

17.搜集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巨大变化的资料,讨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18.以“我的理想和选择”为题,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交流探讨为实现理想应该如何努力。

19.查阅历史资料,知道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深刻含义。

20.组织少数民族歌曲演唱等活动,了解少数民族风情和特点。

十七届五中全会

以《形势政策教育简明读本》中的相关内容为依据。

一年时事

2010年3月21日至2011年3月20日间发生的国内外大事

说明:

(1)考虑我省初中学校思想品德课程开展实践活动的经费、时间、安全和学业负担等实际情况,实践活动考查命题范围将以思品课标所规定的部分实践活动(见上表)为主。

(2)时事政策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品德课程学业考试的必考内容。

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有关内容约占10%的分值,一年时事将与所学教材内容相结合一并考查。

2.能力要求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目标和评价考试改革发展趋势,学业考试思想品德科目命题,要着重考查学生的道德、心理、法律和社会责任感等德育综合素质,突出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德育知识指导自己规范日常行为、文明健康生活的成长过程与效果,注重考查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体考查如下能力:

(1)调控自己情绪和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

(2)掌握爱护环境基本途径和方法,具有爱护环境的习惯和能力。

(3)掌握交往与沟通技能,积极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

(4)搜集、处理、运用信息以及选择与处理社会生活的能力。

(5)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复杂性,能够做出正确道德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