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老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465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煤老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西煤老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西煤老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西煤老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西煤老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煤老板.docx

《山西煤老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煤老板.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煤老板.docx

山西煤老板

别了山西煤老板

来源:

南都周刊 2009-09-22 作者:

齐介仑王宏宇

2009年9月中旬,山西新阳煤矿。

 

  悍马车队、豪华婚礼、包机买楼、豪赌、二奶、矿难、带血GDP……一说起山西煤老板,这些关键词俨然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煤老板”缘何从一个职业身份,演变成为公众眼中一个语义复杂的称呼?

 

  如今,山西正在加速推进史上规模最大的煤炭企业重组行动,涉及国有、民营、私人煤炭企业超过2200家,至2010年底,全省矿井总数将由2598座压缩到1000座,煤炭企业数量将从目前的2200个锐减至100个左右。

小煤矿的彻底终结,也使得山西煤老板行将谢幕。

 

  作为富甲一方的隐秘群体,在退出历史舞台的同时,他们建立起来的“黑金帝国”将会如何演变?

在这数千个“黑口子”兴衰的背后,是什么造就了煤老板们的宿命?

无论煤老板们是提前上岸,还是如今被迫重组,手握巨资的煤老板们如何转型、成百上千亿资金去往哪里,它们是新的洪水猛兽还是会成为一股新的经济力量?

这里牵涉的不仅仅是煤老板们的利益,更有那些众多普通个体的命运。

 

煤老板最后的挣扎

 

山西,一个已停产近3年的煤矿。

在一个转型的煤老板的公司院内停放着数辆高级轿车,而据工作人员说这只是公司的一部分轿车。

一名交班的煤矿工人。

 

  张利华认识不少圈中老板,有些煤老板是多年前买的煤矿,钱已赚足,即便这次重组补偿低了,“无非多赚少赚而已”,没有太大意见;倒霉的是那些通过融资、贷款来投资的煤老板,刚刚建成矿井就被叫停、参与重组。

 

  南都周刊记者·齐介仑王宏宇山西报道摄影·刘浚

 

  两排低矮的淡绿色平房已坍塌了大半,一面未倒的砖墙上,可以大略辨识的斑驳字体写着“梭峪技咨煤矿”。

 

  陡峭的山坡上,随处可见丢弃的安全帽、工作服。

约半米宽的铁轨,残破为几段,从矿井入口处一直伸向1000米外的储煤场;直径2米的矿井口已经封存多时,铁栅栏门上,锁头锈迹斑斑;斜斜的巷道上,煤渣散落了一地。

 

  这里是梭峪,太原地区古交市的一个山村。

县级市的古交,曾经汇集了一大批规模不一、类型各异的煤矿,现在,它们先后被叫停。

 

  十几年来,在这个农业与轻工业极其羸弱但小煤窑遍地即是的区域,那些敢吃螃蟹的当地村民以及外来客商,正是借由这样一个个并不显眼的井口,创造了一个个颇具争议的资本传奇。

 

  风云突变,形势不再如煤老板们设想的那般。

新一轮的煤炭行业整合重组大幕在山西已然徐徐拉开,与古交梭峪技咨煤矿一样,大量山西小煤窑在本轮“国进民退”之后,将彻底淡出历史舞台,煤老板日进斗金的创富故事也难再现。

 

  大限将至,曾经饱受诟病的煤老板们在努力尝试着做最后的挣扎。

各种反对意见的背后,各怀心事,各有所指,几家欢乐,几家离愁。

 

  首富的黄昏

 

  “古交首富”闫林则损失惨重。

 

  虽然在2007年因“雇凶杀人”案被判刑15年,但由于身患重病,57岁的闫林则得到了监外执行的机会。

一年多来,除非必要的应酬,他很少出门。

 

  心脏病、胃癌、尿毒症,多种疾患在这些年里相互交织,使得富甲一方、声名远播的闫林则在精神的世界里悲苦难当,他的结发妻子闫桂英直言不讳地当着他的面对南都周刊记者坦言,“他这样的人,不知道哪天就死掉了。

 

  位于古交城区中心地段的新世纪大酒店,与市政府、司法局分别一箭之遥。

曾经车水马龙的古交大街,由于大量小煤窑的关停,南来北往的生意人减少了大半,酒店的生意也一落千丈。

 

  在群山环抱的古交,新世纪大酒店是当地数一数二的财富地标,而这座大楼,连同位于山西太原大南门的豪华写字楼——景峰国际大厦,均属闫林则独资所有。

古交境内总计62家煤矿,其中有3家是闫林则的私产——会立二矿、黄达矿、梭峪技咨煤矿。

而且,1997年,闫林则早走一步,在古交投资兴建了当地颇为知名的裕龙焦化厂。

 

  这些煤矿、工厂、酒店、写字楼,都是闫林则在各个时期创富的砝码和凭借。

 

  街头市民讲述,闫林则虽然低调,却是实打实的“古交首富”。

传言称,煤老板闫林则个人资产在20个亿左右。

闫坦承,20个亿说不上,8到9个亿倒是有的。

 

  新世纪大酒店三楼,穿过两道厚重的铁门再向前走,在身后传出“哐当、哐当”两声自动锁门声之后,周围安静下来。

在楼道尽头一间明亮开阔的办公室,闫林则虽然身体每况愈下,但精神依旧饱满。

只是,蜷缩在长约四五米的宽大豪华的办公桌背后,个头不高、原本瘦削的他显得更为干枯、矮小。

寒暄过后,闫开门见山直抒胸臆:

“这次煤炭资源整合,不现实。

 

  闫说,一刀切的整合,会浪费大量资源,很多小煤矿之间由于采空区的存在,无法连成片,形不成规模;整合以后,关掉的煤矿,资源白白浪费了;不关掉的,和原来一样,还是“你挖你的,我挖我的”;而且由于储量还是原来那么大,不是每个矿都能够提高产能。

 

  鸭舌帽,白衬衣,灰色西装,加之浑厚的嗓音,如果没有看到他脚上那双与周身装扮极不协调的白袜子与塑胶拖鞋,那么,闫林则完全是一个旧式海派大佬的形象。

 

  由于一周要做两次透析,心脏又安装了起搏器,胃与胆囊也做了全部切除,出行不便的闫林则专门购入了透析机,并雇佣了数名护士为他服务。

 

  面色暗灰的闫林则很是不满地说,有人说煤老板都是黑心老板,他不能接受。

他的财富,挣得不容易,而且这些年里担惊受怕无数。

 

  点燃一根“黄鹤楼”,猛吸上一口,闫林则望着窗外叹口气说,一旦矿上开工,这一天24小时是绝对不敢关机的,电池总是充得满满的。

晚上,电话铃声一响就会惊出一身冷汗;而且各种关节需要打点,各种敲诈、勒索不计其数,他的院子里先后多次被扔进炸药包,窗户玻璃不知道被砸烂过多少次。

 

  闫林则说,当煤老板的日子,他过得颇为辛苦,与在太原、北京遥控指挥的那些煤老板不同,他总是坐镇一线。

 

  “到现在,我在银行没有一分贷款,都是拿自己的钱来投资。

你信不信?

”闫林则的第一桶金源于他对一个村办砖厂的承包,而真正意义上的财富累积,则要追溯到后来他对梭峪村集体煤矿的承包和买断,就是后来的技咨煤矿。

 

  1992年,入党12年的闫林则通过走街串巷卖爆米花,已积攒了几万块钱,与老婆闫桂英商量后,从村委会承包了这座煤矿。

1996年,由于生意不错,在煤矿承包期尚未结束时,他将煤矿全额买断。

从1992年到2005年,率先迈出步伐的闫林则,最终赚得个盆满钵满。

 

  “1993年正式开采时,一吨煤17块钱,后来一路猛涨,最后涨到1000多块钱一吨。

但2005年以后,煤炭价格上去了,产量却不高。

煤炭政策开始不稳定,关停整顿越来越多,基本上我就不挣钱了。

”闫林则说。

 

  从2003年起,大量小煤窑在古交扎堆出现,煤矿转手价格被盲目炒高,闫林则耐不住寂寞,出手购入了汾河边上的两个煤矿——会立二矿和黄达矿,转让费用总计4000多万。

未曾料想,这个原本可以赚钱的营生,因为政策性变动,闫林则几近血本无归。

 

  两座煤矿刚刚投产,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大浪汹涌而来。

2009年5月,进入重组准备阶段的古交煤管局,率先将汾河边上污染较重的煤矿关了三家,其中就有闫林则的上述两个煤矿。

 

  “政府除了退回当时我上交的资源价款,每个矿只赔了500万,所有机械设备不准撤出,煤管局没有通知就提前断电,我所有的设备全泡在水里了。

这两个矿的损失,加上技咨煤矿被大同煤炭集团低价重组,我净亏两个亿。

 

  焦头烂额的煤老板

 

  虽然亏了很多,“心里不开心”,但想到煤矿被整体收编后,自己也就此退出这一行,闫林则觉得倒也是件好事。

 

  与闫林则的看得开比起来,张利华现在处于焦头烂额之中。

这段时间,张利华和他的伙伴们不断走访,打探整合重组的消息,每天很晚才回家。

每每回到家中,老婆孩子不断地追问,尤其是看到被娇惯的小儿子一点点懂事,他的压力陡然加大。

 

  18岁涉足煤炭行业,39岁的张利华已经与煤打了22年的交道。

从统计到会计,再到副矿长、矿长,他从未离开过煤矿。

他对吕梁地区的煤炭行业了解甚深,也曾在煤矿经营上多次出手,均收获颇丰,但无可奈何的是,这一次,他开始遇到“麻烦”了。

 

  早在1994年,已经在矿上做了好几年财务的张利华,深感知识的匮乏,曾在孝义市乡镇企业专修学院上了两年半的学,专门进修了企业管理知识,并希望以财务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张利华始终坚持的一个观点是,财务不能只是核算一下企业成本、给工人发一下工资就完了,而应真正地介入到企业管理之中去,用财务的杠杆来指挥生产。

比如,这个月为什么花多了,那个月为什么花少了,要从财务上去分析,然后对症下药,进行管理科目上的调整,这样一来,财务的作用才能体现出来。

 

  实践过程中,张利华深感捉襟见肘:

矿工素质提不上去,不成系统,他们也不配合,想要的相关资料收集不上来。

“所以,我的这个实践失败了。

 

  碰壁之后的张利华于1996年第一次转行,开始在一个私营煤矿做副矿长,四年后当上了矿长。

 

  2003年,张利华第二次转型,在私营煤矿专事外部沟通,与各级政府部门打交道,不再直接管理生产。

“比如人家来检查了,矿上得配合,需要提供什么资料,这些都由我来做。

 

  2005年初,思忖再三的张利华不甘心,再度出手与朋友合资2.8亿元在孝义市郊买下一座煤矿——南尾沟煤矿。

其中,他个人出资高达40%,出任矿长。

但从北京奥运会前的2008年6月停工迄今,这座煤矿歇业已经一年半了。

怎料想,屋漏偏逢连夜雨。

 

  等待复工的消息中,南尾沟煤矿与山西大大小小几千家煤矿一道,随即再度被裹挟进资源整合大潮之中。

张利华和他的朋友也将为此付出不菲的代价。

 

  最近,有关南尾沟煤矿的资产评估及重组方案即将落定,该矿最终将被红旗矿务局整合收编,张利华对此牢骚满腹。

 

  中等身材的他,一席深蓝色中山装,黑皮鞋,白袜子,说起话来干脆直爽,握手结实有力,走起路来步履匆匆,不经意间展露出来的戒指硕大而夺目?

?

一副典型的山西煤老板形象。

 

  虽然也理解政府对小煤窑调整的苦衷与无奈,但他觉得像他这样的煤老板实在是太亏了:

一是前期的设备投入被官方严重低估了;二是对于资源价款的偿付额度,他始终认为需要“再乘以一个利润的系数”;三是南尾沟煤矿即将被整合收编到红旗矿务局,失去控股权、决定权后,自己的未来显得那么渺茫。

 

  南都周刊记者曾在孝义地区的新阳煤矿调查采访。

这家员工超过5000人、年产600万吨的国有大矿,隶属于汾西矿业集团,此次煤炭行业调整对新阳矿并未波及。

只是,最近一段时间,矿里陆续抽调了不少技术和管理人员外出,就汾西矿业集团整合收编的周边小矿提出技术性改造建议。

 

  9月9日上午10点,新阳煤矿办公楼。

矿长赵有生急匆匆下楼准备外出开会,会议的内容恰与整合重组有关。

赵有生说,他能够理解煤老板的抱怨和不合作,新阳煤矿也在为之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根据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架构设计,国有企业收编单井产能低于90万吨的小煤矿后,在新组建的企业中,国有股比例应不少于51%,而煤老板持股应小于49%。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煤矿是由七个煤老板来投资的话,那么,平均下来,每个煤老板的股份只有7%。

 

  “你说,这还有啥意思?

”张利华仰面慨叹。

“红旗矿务局运作40年了,我就没有见它盈利过。

国进民退、资源重组,我看是国家不喜欢我们民营经济了,把我们付了资源价款的煤、把我们的设备都入了股。

到最后人家股权一稀释,一切就都交公了。

 

  “你收走了我的企业,我到你新公司挖走我的煤,为什么不可以?

我不要你那49%的股份。

这是我的想法,也能代表大多数煤老板的意见,但是,人家不同意。

”张利华说,如果政府不给煤老板更多可选项,而是一刀切地重组,那么孝义的煤老板100%反对,方案注定要流产。

 

  张利华认识不少圈中老板,有些人是多年前买到的煤矿,钱已赚足,即便这次重组补偿低了,“无非多赚少赚而已”,没有太大意见。

真正“赔掉脑袋的”,是那些通过贷款、融资,刚刚建成矿井就被叫停、参与重组的煤老板。

“刚把房子建成,就要被拆掉。

 

  矿难频发的山西小煤窑,总是引得媒体关注,但每次事故出现后,在责任认定环节,几乎总会将地方官员拖下水。

对此,张利华觉得,如果仅从安全角度来说,小煤窑重组是合理的,他也理解。

 

  “说老实话,人家大领导见都没见过我们一次,连根烟都没抽上咱的,这个黑锅你为什么让人家背?

人家辛辛苦苦也不容易,你一个不小心,把人家一辈子的前途都毁了。

 

山西煤矿重组整改以来,民间流行一句谚语形容如今的山西煤矿:

“一个老人,一条狗,一把大锁,关门走。

 

  “我们是待嫁的老姑娘”

 

  与众多行将退幕的煤老板相比,山西金晖万峰煤矿董事长李生贵,是相对幸运的一个。

 

  孝义唯一存留的两家民营煤矿,金晖万峰即为其中的一家。

本轮“国进民退”,对李生贵这座储量8000万吨、设计年产能120万吨的煤矿来讲,没有带来实质性冲击。

 

  2003年,李生贵与兖州矿业集团达成合作意向,按照当时政策标准,兖矿占股51%,李生贵占49%,随后进入实施环节。

但到了2004年,山西出台一个文件解释:

省外国企退出,兖矿回归山东,金晖万峰私有化。

 

  47岁的田士云,从他的父辈开始即以煤为生,来孝义之前的30年间,他从矿工做起,在兖矿一直做到副总。

现在的田士云是金晖万峰煤矿的总经理。

 

  以“花园式矿井”标准兴建的金晖万峰煤矿尚未投产,直到现在还处于建设之中,但井下和地面建筑已经完成了90%,待基建内容全部落定后,可获批开工。

“老实说,如果这个矿粗放一点操作,早就出煤了,李生贵比较谨慎。

”田士云说。

 

  李生贵的煤矿貌似波澜不惊,但山西大多数煤老板则不同,他们唯一的出路,是像闫林则、张利华一样——被动式重组。

 

  福建商人李春林便是如此。

 

  李春林的煤矿位于孝义市郊的杜村,即将被汾西矿业集团整合收编。

 

  从2001年进入孝义,李春林的事业可谓风生水起。

几年来,煤炭行业几次政策性调整虽曾让他付出些许成本,但均未伤及重大利益。

 

  怎奈何,深度调整接连不断,作为煤炭大省的山西,在灾难性事故不断发生的大背景下,这一次的资源整合,力度更为大刀阔斧:

依照文件精神,要想留下来,要么将单井产能提高到90万吨以上,要么同意重组方案,被国有大矿收编。

 

  李春林认为,摆明的是两条路,其实只有一条,提升产能是不现实的:

产能与储量直接挂钩,储量不够,投入再多成本,也达不到要求,“只有一桶水,你换上一个直径一米的龙头也没用”。

目前,在这唯一的路径上,有关资源价款的退缴比率,煤老板与政府存在不同想法。

 

  “我们就是待嫁的老姑娘,人家只给这么多嫁妆,不嫁也得嫁”。

孝义市新建路261号、能源大酒店五楼的一个包厢里,李春林丧气地说。

 

  资源重组,他早就听说了,没想到的是,最终被国有大矿收购。

当初觉得,资源整合无非几个相邻私营煤矿之间相互购并。

“这一招来得很突然。

 

  最近半年,朱继忠也颇为焦灼。

作为孝义市煤管局工会主席,他深知改革之难。

“孝义是全国百强县,在山西更居百强县之首,但你可知道,孝义到底是靠什么‘强’起来的?

 

  朱继忠介绍,山西全省的煤炭资源整合,在数量上,要从2500座减少到1000座,吕梁地区要从350座压缩到100座,而吕梁地区孝义市,则由100座调整到12座。

日前,孝义的重组方案已上报山西省政府并获得批准,大致架构已经清晰:

留下来的12座煤矿,10座为国有控股,2座为民营主体。

 

  记者了解到,山西诸多县市已将意向性协议签了,却留下一条尾巴,即补充协议,在具体细节上,留下了讨价还价的余地。

 

 

  9月14日,宁武县煤矿工业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宁武共有煤矿63个,整合的目标是24个,截至当日签约的煤矿只有可怜的两个。

 

  同吕梁等晋南地区不同,宁武目前的煤老板大多是2007年后接手的外地投资者。

据了解,其中来自浙江的大概占七成,福建人占一成,资金多数来自集资,有些煤矿一共只有1亿投资,股东却是来自几个村的2000多人。

 

  “从春节到现在,我一天好觉都没睡过。

”上述负责人说,“很多人从拿到许可证到现在,一天工都没开过。

整个山西省,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卖掉煤矿的煤老板拿到过一分现钱。

据我所知,号称已经全部签约的大同某县,据说都属于‘强按手印’,煤老板根本不认。

我现在天天求着这些煤老板,但还是没法达成协议。

 

  煤老板们还在就补充协议的细节讨价还价。

陈春林的资源价款是2005年上交的,当时市价为1.8元/吨,现在涨到了7.6元/吨。

于是,李春林坚持认为,政府在做资源价款补偿时,如果按照四年前的1.8元/吨来退付,他是不能接受的。

 

  略有不同的是,同样身为煤老板的闫林则虽有意见,但最终还是摆出了一个无所谓的姿态。

“我和其他煤老板想的不一样,这样一来让我吃了颗定心丸,从此我不用再这么操心了。

 

  新世纪大酒店,目送记者走出办公室时,略显老态的闫林则说,煤炭价格翻了三番,资源价款补偿理应也翻三番,但现在只按1.5倍标准走,没得选择。

闫林则直言,煤老板不团结,反对意见再多,也成不了气候。

 

  据讲述,古交乃至太原地区有关重组问题开会无数,闫林则曾代表煤老板几次在会上发言,最终发现“作用不大”,也便不再继续主张。

 

  “有些煤老板身后并不干净,偷税漏税什么都有,背地里各种意见滔滔不绝,一到有领导在场的大会上,大气都不敢喘。

说轻了,不管用;说重了,万一领导一动怒,你重组评估得的那些钱,还不够你追缴罚款的。

”闫林则说。

 

  尴尬万端的,不止这些煤老板。

 

  古交煤管局局长冯跃宇的感受是有代表性的。

冯说,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煤矿重组进度,应对上级压力;一方面还要面对上百号煤老板各种各样的批评与责难。

“这段时间,伤透了脑筋。

 

  煤企重组大事记

 

  1999年底 山西全省办理了采矿登记的各类煤矿共有5831座,其中,43.2%为年产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

而那些未统计到的星罗棋布的“黑煤窑”,规模多在年产万吨以下。

 

  2004年 “煤炭产权改革”成为山西煤炭生产历史上产业调整的分水岭。

这一年,山西全省同时关闭了4000多座非法煤矿,并将年产3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彻底淘汰,试图通过资源整合遏制频发的矿难。

从此,山西开始了煤矿资源整合的“持久战”。

 

  2006年 山西省政府出台《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淘汰关闭核定生产能力9万吨/年以下的煤矿。

据业内人士回忆,这次是山西“煤老板”们经历的第一次具有强制意味的整合,整合的主体是规模达到30万吨以上的煤矿。

同时,整合后的煤矿从此需要交纳“采矿权价款”,焦煤3.80元/吨,动力煤1.50元/吨。

 

  2008年 山西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10年全省矿井个数控制在1500座以内,使大集团控股经营的煤炭产量达到全省总产量的75%以上。

 

  2009年4月 上述《意见》刚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山西省再度提高目标门槛。

《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全力推进山西煤炭产业整合:

到2011年,山西全省煤炭矿井总数由2598座减少到1000座,到2015年减到800座,原则上企业规模不得低于300万吨,单井生产规模不低于90万吨,保留矿井要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

 

  2009年8月 国家安监总局等14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指导意见》,重申力争到“十一五”期末(2010年)把全国小煤矿数量控制在1万座以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