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3分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95283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3分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3分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3分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3分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3分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3分钟.docx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3分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3分钟.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3分钟.docx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3分钟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3分钟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3分钟篇1  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耳边又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总会令我感动,每次我感动就会忆起我们人民革命的艰苦历程,想起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七十年前的今天,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八万红军被迫离开中央根据地,从南中国的崇山峻岭中开始了漫漫长征。

长征路上,面对着自然界种种艰难困苦,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他们都毅然挺过去了。

瞧!

那冰冷的空荡荡的十三根铁索,他们“飞”过去了;瞧!

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他们翻过去了;瞧!

那杳无人烟的草地,他们踏过去了。

在整个长征的368个日日夜夜里,他们一共爬过了18座崇山峻岭,渡过了24条湍急的河流,穿越了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部队的包围,挺进和顺利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面对着30万武装精良的敌军,携带着数量庞大的辎重,在一个地球上最为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征服了二万五千里的艰难险阻。

这一切,让今天的人们,长久地发出神奇的感慨。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毛泽东主席写的《七律.长征》

  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眠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正是这些肩负着伟大使命的中华儿女,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走完了如此漫长的道路。

是他们,吓得敌人闻风丧胆,狼狈而逃;是他们,突破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娄山关;是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将共和国的国旗抹成了红彤彤的颜色;是他们,凭着一股执着的精神,创造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奇迹,走向抗日的最前线,提起了祖国生死存亡的重担!

  怪不得毛主席会这样说: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像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个人的两只脚,长驱2万余里,纵横12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没有,从来没有的。

  没错,这正是我们这些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引以为骄傲的。

我们不会忘记这一辉煌的斗争业绩。

今天,我们要从红军长征的精神中汲取勇气、力量和智慧,继承先烈们的遗志;把我们祖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让我们的人民自由幸福!

  我们年轻一代,正走在先烈们为我们开辟的社会主义大道上,走向现代化灿烂的未来。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3分钟篇2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初一(8)班的施娇娇。

  伟大的红军长征胜利80年了,无数的长征故事一直感动着我们的心。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不能忘记长征,不能忘记千千万万红军流血牺牲----没有他们的奋斗与奉献,能有我们的今天吗?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时候,我给同学们讲一位长征路上红小丫的故事。

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参加红军后改名王新兰。

她是红军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因此,我把她尊称为长征路上的红小丫。

她加入红军的时候才9岁,10岁开始到12岁跑着参加了长征,因为她人小,别人走一步,她得跑两三步,才能跟上队伍。

  20XX年3月30日晚上,不满11岁的王新兰,由宣传队的大哥哥们搀扶着,在爆豆似的枪炮声中登上木船渡过了嘉陵江,开始了万里长征。

王新兰跟着队伍一直往西走,整天整夜地走,没完没了地走。

往哪走?

那时她不知道,只知道必须跟着队伍走,千万不能掉队,掉队就是死亡。

王新兰在宣传队,他们带着乐器,什么快板、笛子,洋鼓,边走边宣传鼓动。

山路崎岖难走,十几个小战士用绳子把胳膊连到一起,一个人倒下了,其余的人就一起拉。

他们一边艰难的行走,一边宣传鼓动。

打起仗来,宣传队员们就去抢救伤员,抬担架。

王新兰人小,抬不动担架,就搀着轻伤员走。

  王新兰不仅会打快板、唱歌,还会讲笑话,她走到哪儿,哪儿就有笑声。

可是,半个月以后,就听不到她的笑声了,她染上了重伤寒。

  一天早晨,身体越来越虚弱的王新兰,拄着一根木棍,摇摇晃晃地往前走,咬着牙坚持着。

宣传队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问她要不要歇一会儿,她摇摇头。

走了10多里地以后,她眼前一黑,一头栽到了地上。

大家用树枝扎了一个担架,抬着她走。

躺在担架上的滋味很不好受,抬担架的同志也都骨瘦如柴,走路艰难。

几天以后,王新兰连饭也吃不下,昏昏沉沉,头发眉毛都脱落了,牙关紧闭,不省人事了。

炊事员老谢给她送饭来,摸摸她的额头,翻开眼皮看了看,沉重地说:

“这娃儿恐怕不行了。

”彭道华大姐抱着一线希望,把饭嚼烂,掰开她的嘴,一口一口喂她。

有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形,建议给当地的老乡30元钱,把她留下。

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洪学智知道以后,亲自来到宣传队,说:

“不能把她留下,这孩子能唱会跳,再艰难也要把她带上。

  王新兰躺在担架上,心如刀割,一再要求把她留下。

同志们都说:

“那可不行,等你好了,还要看你跳舞,听你唱歌呢!

  奇迹发生了。

同志们抬着王新兰走了个把月,她开始能吃东西了,脸色也好多了,能坐起来了。

死神与王新兰擦身而过,她的病好了。

  部队来到了雪山脚下。

军长许世友亲自来到宣传队给大家讲了过雪山的注意事项。

临走时,军长开玩笑地对王新兰说:

“你这么小,山那么高,爬得过去吗?

  王新兰满有信心的说:

“爬的过去!

  徐军长又说:

“山上冷得很啊!

可不要冻哭了,一哭眼泪就成了冰棒棒,在脸上扒不掉。

  王新兰说:

“哪个会哭啊!

  这天夜里三点,队长就把王新兰几个姑娘叫了起来,说该上山了。

大部队五点钟出发,宣传队早点上山去准备宣传,还要搭个棚子。

  每人发了一块布,让把脚裹上,每人还喝了一碗辣椒水。

队长说山上冷,让大家把所有能穿能戴的都套上。

  来到山脚下,凉气袭人。

爬上雪山,一会儿晴,一会儿阴,有时下雨,有时下雪。

大家把所有的东西都穿上披上,都不顶用。

雪山皑皑,冻煞人啊!

宣传队员们在寒风飞雪中刚把宣传棚搭好,大部队就开始到来了。

  王新兰打起了小竹板,向一队队红军一遍遍说着她背的滚瓜烂熟的顺口溜:

  同志们,加劲走,赶快穿过大风口。

  莫歇劲,莫逗留,“三不准”要求记心头。

  累了不准地上坐,坑洼里的积水不能喝。

  不准打闹大步跑,互相帮助都走好。

  红军战士英雄汉,定能征服大雪山......

  十一师政委陈锡联带着队伍走上来了,他爱怜地摸着王新兰冻得通红的小脸蛋,说:

“部队快走完了,这里风大,不能多呆。

”宣传队领导决定让年龄小的队员先上山,大一点的再坚持一会儿。

  王新兰还想坚持,但是不得不服从命令。

到了雪山顶,她往下一看,只见红军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像一条长龙,把茫茫雪山划成了两半,十分壮观。

王新兰又打起了小快板,等队伍差不多都过完了,才坐“冰飞机”滑下了山。

  红军长征堪称世界奇迹,10岁的王新兰跑着长征是人生的奇迹。

我们要纪念长征,也要学习长征路上的红小丫王新兰,向千万红军先辈致敬!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3分钟篇3  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

  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

“海娃!

海娃!

”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

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

“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

”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顶紧急的鸡毛信。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

糟糕!

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

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

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

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

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

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

“站住!

”鬼子吆喝起来,哗啦一声举起枪,对着海娃的小脑袋。

一个穿黑军装的歪嘴黑狗跑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

海娃一点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

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马上动起手来,摸补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连两只破鞋也没放过,结果什么也没搜着。

小胡子只想早点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

“滚开!

滚开!

  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

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他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还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者说:

“皇军还没吃饭呢!

这么些羊,够我们吃几顿啦!

”海娃没法,只好跟着走。

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羊肉吃。

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

他心里叫起来“你还在这里啊!

  鬼子吃饱了,一个个摸着肚皮,进屋里睡觉去了。

歪嘴黑狗叫海娃把羊赶进牲口圈里,然后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海娃拉进屋里。

鬼子和黑狗们抱着枪睡在干草上,把海娃挤在尽里头。

海娃睡不着,他想:

“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鸡毛信可就完了。

”他不住埋怨自己:

“海娃,海娃,你怎么搞的,连一封鸡毛信都不会送啊!

......”忽然听见外面的哨兵吼了一声:

“哪一个?

”有人回答:

“喂牲口的!

”哨兵不吭气了。

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一阵鸡叫。

  鸡叫两遍了。

海娃哪儿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

他就悄悄地站了起来,踮着左脚把歪嘴黑狗的胳膊轻轻拨开,从小胡子身边跳过去,闪到了门边,又轻轻地迈过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边的路上。

“哪一个?

”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

“喂牲口的!

”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

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

海娃走进牲口圈,一把抱住那只老绵羊,把它尾巴底下的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里,撒开两腿就跑,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边,听见前面有人吼叫。

他抬头一望,山梁那头有个鬼子拿着面小白旗,朝着海娃来回摇晃。

海娃脱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学着鬼子的样子也来回摇晃。

没想到,真混过去了。

海娃转过山嘴,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

前面就是三王庄啦。

海娃高兴极了,他一屁股坐在山头上,把手伸进口袋一摸,不觉浑身哆嗦起来。

鸡毛信呢?

口袋里没有,赶紧脱下小褂子来找,也没有;把身边的石头缝都找遍了,还是没有。

海娃马上往回跑,在来的路上找。

他一口气跑上大山,爬到小山嘴旁边,就在刚才摇晃褂子的地方,鸡毛信好好地躺在那儿。

海娃高兴极了,把信装进口袋,刚想回头跑,忽然背后有人喊叫,歪嘴黑狗追上来了。

他抓住海娃,一连打了几枪托,叫海娃回去给鬼子带路。

  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鬼子和黑狗又出发了。

海娃赶着羊群夹在他们中间,过了大山,来到三王庄眼前。

海娃看到山上的“消息树”放倒了,不用说,张连长的队伍已经知道鬼子来了。

鬼子可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沟里,又是抽烟,又是吃羊肉。

休息够了,一队黑狗先走,想从中路走上峁去。

山坡上忽然轰轰响了几声,冒起一柱一柱的黑烟,黑狗踩上地雷了。

小胡子扔下那些黑狗不管了,他指着小路对海娃说:

“你在前面带路,皇军在后面。

明白吗?

  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

树林里岔着两条路,一条小路,一条羊道。

他把羊赶上了羊道。

歪嘴黑狗在底下吆喝:

“走错了!

”海娃放开嗓子说:

“没错!

我走过的。

走吧!

”羊道越来越陡,越来越不好走,鬼子走一截,停一截,远远落在后面。

小胡子吼起来了:

“慢慢的!

”海娃装作没听见,一步紧一步往前跑。

鬼子使劲喊:

“站住!

再不站住就开枪啦!

”海娃不听他的,甩了一响鞭,拼命往前跑。

鬼子真的开枪了。

海娃同羊群一起飞跑,可是他实在跑不动了。

就扑倒在乱草里,放开嗓子叫:

“鬼子上来啦!

打呀!

赶快打呀!

  峁上突然响起一阵排子枪声,跟着又是一阵。

海娃听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