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管理学复习提纲120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167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5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管理学复习提纲120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管理学管理学复习提纲120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管理学管理学复习提纲120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管理学管理学复习提纲120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管理学管理学复习提纲120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管理学复习提纲120章.docx

《管理学管理学复习提纲120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管理学复习提纲120章.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学管理学复习提纲120章.docx

管理学管理学复习提纲120章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

1.组织的慨念

2.管理的定义

3.区分效果和效率

4.识别管理者扮演的角色

5.描述管理者所需的技能

6.系统观点、权变观点

7.说明管理者的工作是否具有普遍性

8.说明研究管理的意义

组织: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形成的具有系统性结构的集合体。

 

组织的特征:

1、基本要素是人;2、

目标;3、

分工与协作;

 

1、每一个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

2、每一个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

3、每一个组织都发展出一种系统性的结构,用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

管理者与操作者

管理者:

是指挥别人活动(工作)的人

操作者:

是指直接从事某项具体工作或任务的组织成员,不具有监督其他人工作的职责。

管理:

是指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

现组织的目标。

 

罗宾斯认为:

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计划:

确定目标、制定战略。

组织:

决定做什么、怎么做、谁去做

领导:

指导和激励参与者,协调和解决矛盾。

控制:

监控活动的进行,确保计划完成。

效率与效果

效率:

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的关系。

效率涉及是活动的方式

效果:

指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实现预定的目标。

效果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

亨利·法约尔(1841-1925)

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

主要内容:

1、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

2、倡导管理教育。

3、提出五大管理职能。

4、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

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石

指有关管理的、得到普遍承认的理论,是经过普遍经验并得到论证的一套有关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有关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公私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社会团体。

法约尔五大管理职能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法约尔提出一般管理14项原则

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人员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队精神。

管理者角色明茨伯格的管理理论:

1、人际关系方面

2、信息传递方面

3、决策制定方面

亨利•明茨伯格(1939--)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管理学教授。

提出管理者角色定位要准确,以及管理者该扮演的角色。

人际关系方面

(1)、挂名首脑:

象征性的、社会性、法律性的例行义务。

(2)、领导者:

激励和动员下属、人员调配、培训。

(3)、联络员:

主动维护组织内外部的关系网络。

信息传递方面

(4)、监听者:

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各种信息,作为组织内外部信息中心。

(5)、传播者:

通过获取的各种有用信息传达给组织其他成员。

(6)、发言人:

向外界发布组织的计划、政策等信息,举行董事会议。

决策制定方面

(7)、企业家:

寻求组织内外环境的机会,制定技术和管理创新的方案。

(8)、混乱驾驭者:

当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的动乱时,负责采取补救行动。

(9)、资源调配者:

负责调配组织各种资源。

(10)、谈判者:

在主要的谈判中作为组织的代表。

这十种角色是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

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产生于经理在组织中的正式权威和地位;这又产生出信息方面的三个角色,使他成为种特别的组织内部信息的重要神经中枢:

而获得信息的独特地位又使经理在组织做出重大决策(战略性决策)中处于中心地位,使其得以担任决策方面的四个角色。

这十项角色表明,经理从组织的角度来看是一位全面负责的人,但事实上却要担任一系列的专业化工作,既是通才又是专家。

管理技能:

美国管理学家罗伯特•卡茨通过研究,发现管理者需要三种基本的技能(素质),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系统观点:

该观点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由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部分组成。

在系统中,管理者协调各种工作活动,以便实现组织的目标。

权变观点:

因为组织不同,管理者所面对的情景不同,因此可能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

管理的普遍性:

只要是组织就必须有管理,只有管理方式的不同。

结论:

我们的结论是,尽管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组织的管理存在显著差异,但二者的共性远超过它们之间的差异。

当这两类组织的管理者履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时,都要研究如何扮演决策制定者的角色。

第二章管理的历史

1、讨论管理与其他研究领域的关系

2、说明学习管理史的价值。

3、20世纪以前的管理的主要贡献者。

4、阐述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学管理原则。

5、概括一般行政管理理论的贡献。

6、概述管理的数量方法。

7、描述早期组织行为倡导者的贡献。

8、说明霍桑研究对管理的重要性。

9、管理的趋势。

管理与其他研究领域的联系

包括:

人类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

人类学:

理解基本价值观、态度和人们行为之间的差异

经济学:

理解比较竞争优势、自由竞争和全球市场的贸易保护政策

哲学:

理解组织为什么存在以及什么构成了组织的适当行为

政治学:

帮助管理者理解冲突、权力和政府影响

心理学:

帮助管理者理解人类的行为

社会学:

帮助管理者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管理的历史背景

科学管理理论萌芽于18世纪末年的英国,诞生于19世纪的美国。

其代表人物有英国的亚当•斯密(1723-1790),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勒和吉尔布雷思夫妇。

亚当•斯密:

是对早期管理思想贡献最大的英国经济学家,他在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分工的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各国人民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日用必需品的源泉是本国人民每年的劳动。

这些日用必需品供应情况的好坏,决定于两个因素:

一是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巧和判断力的高低;亚当·斯密在分析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

他对比了一些工艺和一些手工制造业分工前后的变化,对比了易于分工的制造业和当时不易于分工的农业的情况,说明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学管理

    (1856-1915)以提出科学管理而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1856年3月泰勒出生在美国费城一个富裕的家庭里。

1911年发表了其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泰勒在历史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

吉尔布雷斯夫妇。

美国工程师弗兰克·吉尔布雷斯与夫人—心理学博士莉莲·吉尔布雷斯在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方面做出了特殊贡献。

与泰勒不同的是,吉尔布雷斯夫妇在工作中开始注意到人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试图把效率和人的关系结合起来。

吉尔布雷斯毕生致力于提高效率,即通过减少劳动中的动作浪费来提高效率,被人们称之为“动作专家”。

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当科学管理者在研究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另外一些人则致力于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

这一理论是研究如何建立一个能够产生高效率和高效益的组织机构。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和德国的马克斯·韦伯。

亨利·法约尔(1841-1925),法国人,1860年从圣艾帝安国立矿业学院毕业,后进人康门塔里一福尔香堡采矿冶金公司,成为一名采矿工程师,并在此度过了整个职业生涯。

他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

法约尔关于管理过程和管理组织理论的开创性研究,其中特别是关于管理职能的划分及管理原则的描述,对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他是一位概括和阐述组织管理理论的先驱者。

亨利·法约尔是第一个将管理定义为一组普遍适用的职能的人,他主张管理是人类所从事的一种共同活动,他识别出14种管理原则,这些管理原则能够在课堂上教授。

马克斯·韦伯(1864-1920)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对法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和宗教学都有广泛的兴趣。

他在管理理论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理论方面,主要贡献是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其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一书中。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

管理的数量方法:

主张统计模型、方程、公式和模拟技术应用于计划和控制中的管理决策制定。

理解组织的行为:

组织行为早期的倡导者

1、罗伯•特欧文

2、雨果•芒斯特伯格

3、切斯特•巴纳德

4、玛丽•福莱特

“人际关系之父”罗伯特·欧文提出的改善工作条件、制定童工法、缩短工作时间等管理方法,都是前所未见的。

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些措施的提出,已经不再把人当作“经济人”,而是一种“社会人”来看待了。

此时的管理制度已经开始对人本身有了关心和思考。

雨果•闵斯特伯格研究重点:

如何根据本人的素质以及心理特点把他们安置到最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在什么样的心理条件下可以让工人发挥最大的干劲和积极性,从而能够从每个工人处得到最大的、最令人满意的产量;怎样的情绪能使工人的工作产生最佳的效果。

巴纳德:

是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经理人员的职能》,《组织与管理》等;提出了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组织内部平衡和外部适应;正式组织的要求同个人的需要结合起来,这在管理思想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玛丽•福莱特:

管理冲突、客户定位;

提出三种处理冲突的方法:

压制、妥协、利益结合;能预见事物发展方向人的领导者,是最成功的领导者。

霍桑试验及其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等人所进行的著名的霍桑试验。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梅奥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还有社会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需要,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敬等,而后者更为重要。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梅奥指出: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有重大差别。

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逻辑为其行为规范;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感情逻辑为其行为规范。

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在决定劳动生产率的诸因素中,置于首位的因素是工人的满意度,而生产条件、工资报酬只是第二位的。

职工的满意度越高,其士气就越高,从而产生效率就越高。

当前的趋势和问题:

1、全球化2、劳动力多元化3、创业精神4、在电子企业领域中进行管理5、对创新与弹性的需要6、全面质量管理(TQM)7、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管理8、工作场所精神境界

第三章组织文化与环境

1、区分管理的万能论和象征论。

2、组织文化。

3、组织的具体环境和一般环境

4、比较确定的与不确定的环境。

5、管理者可能与之打交道的各个利益相关者。

6、管理者如何管理外部利益相关者关系。

1.区分管理的万能论和象征论。

在管理理论以及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观念是:

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此观点称为管理万能论。

管理万能论将管理者视为组织的中流砥柱,认为他们能够克服任何障碍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象征论观点则认为:

组织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管理者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

而不是管理来决定成果。

管理象征论认为:

管理者影响结果的能力受外部因素的制约和约束,期望管理者对一个组织的绩效有重大影响是不合情理的。

组织的成效受管理当局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

在现实中:

管理者既不是软弱无能的,也不是全能的。

每一个组织都存在着限制管理者决策的内部约束力量。

这些内部力量源于组织的文化。

此外,外部约束力量来自组织的环境。

2、组织文化:

它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

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发展中所形成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和风俗习惯等的总称。

组织文化包括三个层次:

       • 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物质文化

什么是文化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条件相适应,并随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改变。

文化产生与发展有四个特点:

一、实践性,文化产生于人类的劳动实践。

二、人本性,人在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文化。

三、民族性,任何文化总是依附在一定的民族基础上而存在的。

四、开放性,文化是全人类的文化,文化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

3.组织的外部环境

指能够对组织绩效造成潜在影响的外部因素。

A、具体环境

B、一般环境

具体环境:

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压力集团。

一般环境:

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人口、技术、全球化。

4.比较确定的与不确定的环境。

环境的不确定性取决于环境的变化程度与复杂程度,稳定的、简单的环境相对确定。

环境越是动荡复杂,不确定性越大。

5.管理者可能与之打交道的各个利益相关者。

(图3-5)

A、内部利益相关者

B、外部利益相关者

6.管理者如何管理外部利益相关者关系。

(图3-6)第四章全球环境中的管理

1.全球观点看待管理的重要性。

2.全球经营的三种不同态度。

3.描述不同的区域性贸易联盟。

4.解释许多国家加人区域性贸易联盟的原因。

5.比较多国组织、跨国组织和无国界组织。

6.组织走向全球化的典型阶段。

7.阐述民族文化的四个维度。

8.根据四个维度描绘美国文化。

9.识别全球范围的外派经理人员所面对的调整挑战。

1、全球观点看待管理的重要性

竞争者和市场不再受国界之限。

新的竞争者可能会在任何时候,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突然出现。

2.全球经营的三种不同态度:

民族中心论、多国中心论和全球中心论。

民族中心论是一种狭隘的观念,认为母国的工作方式和惯例是最好的。

多国中心论观点认为东道国的管理人员知道经营业务的最佳工作方式和惯例。

全球中心论是一种全球取向的观点,其核心是在世界范围内选用最佳方式和最优秀的人才。

3.描述不同的区域性贸易联盟

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其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1992年9月20日,法国公民投票以微弱多数通过旨在建立欧洲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后,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盟现有25个国家,4.56亿人口(2004年1月),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ropeanUnion--EU)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communities)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1989年,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签署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

1991年2月5日,美、加、墨三国总统同时宣布,一项三边自由贸易协定正式展开谈判。

1992年8月12日,美、加、墨三国签署了一项三边自由贸易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

1967年8月7-8日,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10+1自由贸易区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2010年建成。

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提出了在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10+1”自由贸易区)的目标。

这将是世界贸易体系中第一个东亚自由贸易区,它覆盖接近全球30%的人口,拥有大约世界40%的外汇储备,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商品贸易额分别占世界总额的10%左右。

4.解释许多国家加人区域性贸易联盟的原因

为了更有效参与全球化竞争,加入区域性贸易联盟,创造了更大的经济实体,增强竞争力。

5.比较多国组织、跨国组织和无国界组织。

多国组织: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拥有重要的运营单位,但主要由母国进行管理。

跨国组织:

同样在多个国家拥有重要的运营单位,但在从事经营的所在国(东道国)分散管理。

无国界组织:

是一种打破了人为地理界限的全球型组织。

6.组织走向全球化的典型阶段:

A、是向国外出口或从国外进口;

B、是雇用外国代理商销售组织的产品或与国外的制造商订立合同来制造组织的产品;

C、在全球业务中的投入是最为积极的,涉及许可证贸易、特许经营、战略同盟、合资企业或外国子公司。

我国企业面对经济全球化时资源的有限性,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力、生产力、销售力、品牌力、管理力等资源,与跨国企业相比都要稀缺的多。

企业战略是以利基“有获取利益的基础”为根本性条件。

在全球化的管理:

1、法律-政治环境2、经济环境3、文化环境

文化因素是通过人的行为作为“中介”而对管理方式起作用。

7.阐述民族文化的四个维度:

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2、权力差距、3、不确定性规避4、生活的数量与质量。

格尔特•霍夫斯泰德(1928-)生于荷兰,主要著作《文化的重要性》,荷兰的马斯垂克特市的林堡大学不同文化间合作研究所的创始人,同时任IBM公司的首席国际员工心理学家。

个人主义是指一种松散结合的社会结构,在这一结构中,人们只关心自己的和直系亲属的利益。

集体主义社会以一种紧密结合的社会结构为特征。

在这一结构中,人们希望群体中的其他人在他们有困难时帮助并保护他们。

权力差距是衡量社会接受机构和组织内权力分配不平等的程度的尺度。

不确定性规避是衡量人们承受风险和非传统行为的程度的尺度。

强调生活的数量的文化表征为过分自信和追求金钱和物质财富。

强调生活的质量的文化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他人幸福的敏感和关心。

不确定性规避:

唯一确定的是什么都不确定。

美国人的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较低;中国人的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较高。

8.根据四个维度描绘美国文化是:

高度个人主义,低于平均水平的权力差距和不确定性规避,以及较高的生活数量。

9.识别全球范围的外派经理人员所面对的调整挑战。

第五章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1.社会责任的古典观和社会经济观

2.赞成与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论点

3.社会义务、社会响应和社会责任

4.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间的联系

5.描述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管理及其影响组织文化的方式

6.阐述管理的“环保”以及组织是如何“迈向环保”的

7.区分四种道德观

8.识别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

9.讨论组织改善员工道德行为的各种途径

1.社会责任的古典观和社会经济观

古典观:

企业的社会责任仅仅是股东财务回报的最大化;唯一的责任是利润最大化。

社会经济观:

企业应负责更大社会责任,并保护和增加社会福利。

2.赞成与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论点:

赞成论点:

公众期望、长期利润、道德义务、公众形象、更好的氛围、较少政府调节、责任与权力的平衡、股东利益、资源占有以及预防社会弊端的优越性。

反对论点认为:

承担社会责任违反利润最大化目标,淡化组织的使命,成本太大,给予企业太多的权力,要求企业并不具备的技能,缺乏明确规定的责任,以及缺乏公众的广泛支持。

3.社会义务、社会响应和社会责任

社会义务是指企业仅仅实现其经济和法律的责任。

社会响应是指一个企业对社会压力作出反应,并用社会准则作为指导的能力。

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追求,它要求企业探索基本的道德真理,从而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4.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间的联系:

在公司的社会责任和经济绩效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的关系。

出于方法论的考虑,我们不能轻易下结论。

最有意义的结论是:

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一个公司的社会责任行动明显降低了其长期经济绩效。

企业只有生存过来,才能发展,也才能谈文化;而企业要想树立自己的文化,就必须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保证。

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战略绝对不能割裂开来,两者的先决条件是保证企业实现“双赢”唯一途径。

5.价值观为基础的管理及其影响组织文化的方式

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管理是指管理者建立、推行和实践组织共享价值观的一种管理方式。

共享价值观构成组织文化并影响组织的运营方式和员工的行为方式。

企业利润就像人体需要氧气、食物和水一样,没有它们,就没有生命。

但是这些不是生命的目的和意义,而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是获得企业利润的唯一途径。

但是物质资源终会枯竭,只有精神的力量生生不息。

企业文化是一种致力于物质生产的精神气质,是一种企业经营哲学和自我超越的生活态度。

6、阐述管理的“环保”以及组织

是如何“迈向环保”的管理的绿色化是对组织决策和活动与组织对自然环境冲击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的意识。

组织可以采用四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走向绿色化,即法律方式、市场方式、利益相关者方式和活动家方式。

7、区分四种道德观

道德的功利观按照结果或后果制定道德决策。

权利观寻求尊重和保护个人的基本权利。

公正观理论寻求公平和公正地贯彻和加强规则。

社会契约整合理论认识到了组织与经营所在社区的道德标准之间隐含的契约。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曾经说过:

社会经济若要运行顺畅,就必须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

然而200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金钱与道德无法协调。

30年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还曾说过一句名言: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帮股东赚钱。

8.识别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

一个管理者的行为道德与否,是管理者的道德发展阶段、个性特征、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和道德问题强度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9.讨论组织改善员工道德行为的各种途径

一个综合的道德计划应包括:

雇用具有高道德标准的求职者,建立道德准则和决策规则,通过模范来影响大家,描述工作目标和绩效评估机制,提供道德培训,实施社会审计,以及向那些面临道德困境的人提供支持。

“利润追求与伦理学要求之间并不发生冲突,而是相反,考虑伦理学要求甚至是完全值得的!

……伦理学的地位并不体现在企业本身之中,而是体现在‘市场’上,具体地说,就是反映在消费者的理性反思上。

——霍尔斯特·施泰因曼、阿尔伯特·勒尔《企业伦理学基础》中文版第86页

第六章决策

1.决策制定过程

2.决策的普遍性

3.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

管理的实质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决定了整个管理活动的成败。

如果决策失误,组织的资源再丰富,技术再先进,也是无济于事的。

——赫伯特•西蒙

现代管理思想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赫伯特·西蒙,其代表作为《管理决策新学科》。

该学派认为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因此,管理必须采用一套制定决策的科学方法,要研究科学的决策方法以及合理的决策程序。

决策:

指组织或个人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提出若干方案,并从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就是针对问题“做出决定”。

目标、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是“人”对未来实践的方向、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原则、方法和手段所做出的决定。

一.决策制定过程

决策制定包含8个步骤:

1、识别决策问题;2、确认决策标准;3、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

4、开发备择方案;5、分析备择方案;6、选择备择方案;7、实施备择方案;8、评估决策结果。

二.决策的普遍性

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制定决策。

决策制定对管理者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即对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说都很重要。

三.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

1、制定决策:

理性、有限理性和直觉

理性的决策是被假定为清楚地了解问题,不存在目标冲突,知道所有的选择,具有清晰的优先次序,始终保持优先次序不变,没有时间和成本的约束,以及最后的选择可以使其回报最大化。

有限理性方法认为:

管理者的行为之所以是理性的,是因为决策过程的参数被大大简化了,之所以要做这种简化是因为个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

由于人们不可能分析所有方案的所有信息,所以管理者是在追求满意的方案,而不是最优的方案。

实际上,直觉这种思维现象并不神秘,更非偶然,完全有规律可循。

表面上看来,直觉似乎是“偶然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