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在线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4887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在线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在线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在线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在线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在线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在线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在线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在线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在线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在线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月考

测试卷语文(清华附中)

2020.04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人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可以排遣孤独。

人生是大自然的偶然,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读书使跋涉的白天不再寂寞如戈壁,使漫漫的长夜不再黯然如古井。

读书可以深化领悟。

我们读晏几道的词,隐约感受“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空濛之境,体会到一种空灵之美。

①我们读到宗白华先生的“空灵”短文,遂于云淡风轻间顿感豁然开朗。

读书可触类旁通,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古典诗词中的含蓄蕴藉仿佛山水画中的“留白”。

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中,远山逶迤,隐约可见,上方是一片空白。

②是否留出这一片空白,恰是给观者以充分想象空间的关键。

这与文学中所倡导的“言有尽而意无穷”不是殊途同归吗?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因为许多卓越的文学家,如塞万提斯、莎士比亚、莫里斯等,都出生或逝世在这天。

联合国把这天定为读书日,不仅是为鼓励人们阅读和写作,更是希望所有人都能记得和感谢亘古至今那些为人类文明做出过伟大贡献的作家、那些写出或抚慰心灵或振聋发聩的文字的诗人,无论他们是妇rú皆知还是鲜为人知,无论岁月是否已经模糊了他们的模样。

犹记得——

a临幽州台,想到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抒写了壮志难酬的孤寂和惆怅。

③寥寥数语回响在时光中,引无数人心有戚戚。

杜牧身处衰飒的晚唐,他对哺育自己的祖国怀着深沉的热爱,对那些污秽的现象深恶痛绝,他忧心如焚,渴望力挽狂lán。

司马光在逆境中锲而不舍,挑灯夜读,执笔写作,c(沥尽心血/处心积虑),历时十九年,完成了《b》的编撰。

龚自珍批评时政,无所惧惮,zhì友希望他明哲保身,学会低调,他d(不以为然/不以为意);他为国事兀兀穷年,却无奈辞官南归。

④他见落花飘零想身世沦落,却不消极感伤,依旧写出铿锵有力的诗句。

他的一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他们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滔滔江河、巍巍昆lún!

我们无法亲历他们的时代,无法亲见他们的风范,但我们可以经由他们的文字感受他们的风骨和力量。

日本的能乐理论中有一句话,叫“风姿花传”。

风是无形的,你怎么见到它呢?

是通过有形的花的姿态。

而阅读的意义,就是帮鱼认识到水,帮人认识到风。

多读书,多用心读书,便可知水之宁静澄澈或波涛汹涌,便可知风之娇柔和畅或急骤猛烈。

读书者,于天心月圆时,于星辰满天时,煎茶煮雪,围炉读书,快乐自在心中。

诗书既可以佐酒,亦可以怡情。

千古兴亡,家国情怀,于此中一览无余!

1.请根据文中的汉语拼音,用规范的正楷字把对应的汉字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妇rú皆知狂lánzhì友昆lún

妇孺皆知狂澜挚友昆仑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应该熟练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上所公布的1000个常用汉字,包括字音和字形。

注意“妇孺皆知”的“孺”不要写成“儒”,注意“澜”“挚”的写法。

2.文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D)

A.亘古gèng惧惮dàn锲而不舍qiè

B.愧怍zuò污秽suì鲜为人知xiǎn

C.卓越zhuō哺育bǔ深恶痛绝wù

D.模样mú兀兀wù铿锵有力kēng

【2题详解】A.亘古gèn;B.污秽huì;C.卓越zhuó;故选D。

3.文段中a处和b处分别填写的内容是(D)

A.岑参史记B.李商隐阅微草堂笔记

C.刘禹锡四库全书D.陈子昂资治通鉴

【3题详解】D.根据语境中的“幽州台”“想到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抒写了壮志难酬的孤寂和惆怅”可知a处是陈子昂;根据语境中的“司马光”可知b处是《资治通鉴》。

故选D。

4.文段中c处和d处分别填入的词语是(A)

A.沥尽心血不以

然B.处心积虑不以为然

C.沥尽心血不以为意D.处心积虑不以为意

【4题详解】A.“沥尽心血”:

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用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

“处心积虑”:

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

根据语境“司马光在逆境中锲而不舍,挑灯夜读,执笔写作”可知,c处选“沥尽心血”;“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不以为意”:

不把它放在心上。

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根据语境“挚友希望他明哲保身,学会低调”可知,d处选“不以为然”。

故选A。

5.下列关于词性或短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

A.“世界”“那些”“逆境”“汹涌”都是名词。

B.“伟大”“短促”“始终”“宁静”都是形容词。

C.“阅读和写作”“壮志难酬”分别是并列短语、主谓短语。

D.“宇宙无穷”“抚慰心灵”分别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5题详解】A.“那些”是代词,“汹涌”是形容词;B.“始终”是副词;D.“宇宙无穷”是主谓短语;故选C。

6.对下列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和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人为什么要读书?

”作者用一个设问,引发读者对于缘何读书的思考。

B.“人生是大自然的偶然,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因为人生的偶然,使得人会产生一种孤单的感受。

C.“读书使跋涉的白天不再寂寞如戈壁,使漫漫的长夜不再黯然如古井。

”这组由比喻构成的排比句,形象地写出了读书可以缓解人生的孤独,陪伴人生的旅程的作用。

D.“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人在落花纷扬中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里双飞的场景,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无限的惆怅。

【6题详解】C.这句话只运用了比喻,没有排比;故选C。

7.文中①②③④句有语病的一句是(B)

A.①B.②C.③D.④

【7题详解】B.第②句的病因是一面与两面不当,去掉句中的“是否”。

故选B。

二、古诗文阅读(共27分)

(一)。

默写。

(共5分)

8.

(1)_万里赴戎机_,关山度若飞。

(北朝民歌《木兰诗》)

(2)落红不是无情物,_化作春泥更护花_。

(龚自珍《己亥杂诗》)

(3)_谈笑有鸿儒_,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4)陆游《游山西村》中表现诗人对淳朴闲适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_从今若许闲乘月,_拄杖无时夜叩门_。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注意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容易写错的字词有:

戎、拄。

(二)(共6分)

阅读《望岳》和《登飞来峰》这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下列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岱宗夫如何”的“岱”是泰山的别称,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这个虚词融入诗句中,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

B.“齐鲁青未了”诗人笔锋一转,描绘出齐鲁大地一片青色,无边无际的景象。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由静转动,以“曾云”衬托山高,用“决眦”生动传神地描写出诗人极目凝望时的神态,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

D.《登飞来峰》第一句诗,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写飞来峰上塔的高峻,来写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9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B.错在“描绘出齐鲁大地一片青色,无边无际的景象”。

“齐鲁青未了”意思是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这里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故选B。

10.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示例: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的南北两面仿佛被从中间隔断一般,一明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10题详解】这道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是前提。

其次,还要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丰富画面内容。

比如:

大自然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11.《望岳》和《登飞来峰》这两首诗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蓬勃朝气,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理想追求和抱负,但其侧重点有所不同。

杜甫借对登顶泰山的想象抒发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

;王安石借登飞来峰抒发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11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杜甫的《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以及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三)(共7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①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

“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②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③归,将弃官去,曰:

“如此尚可仕乎!

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

徙如④南昌,南昌人皆曰:

“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⑤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

部使者赵抃惑于谮⑥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

“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选自《宋史·周敦颐传》)

注:

①分宁:

地名,在今江西修水。

②酷悍:

残酷凶悍。

③手版:

即笏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

④如:

到。

⑤惴惴:

发愁又害怕的样子。

⑥谮(zèn):

诬陷。

12.下列选项各有两组短语,每组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D)

A.香远益清/多多益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处之超然

B.濯清涟而不妖/妖言惑众一讯立辨/敦颐独与之辨

C.出淤泥而不染/纤尘不染熟视其所为/但手熟尔

D.中通外直/水泄不通世人甚爱牡丹/临之甚威

【12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

A.更加/更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这件事;

B.艳丽/迷惑辨清/同“辩”,争辩;

C.沾染/沾染仔细/熟练;

D.贯通/贯通十分、非常/十分、非常;故选D。

13.翻译文中四处划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翻译:

对于菊花的爱好,在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

理解:

菊花象征着隐逸避世者的人格追求,洁身自好却无补于事,作者对这种人生取向表达了批评的态度。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

对于牡丹的爱好,当然人很多了!

理解:

牡丹是富贵的象征,人人趋奉,作者借此反衬自己追求莲花般君子品格与众不同。

C.如此尚可仕乎!

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翻译:

像这样还能做官吗!

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上级,我不做。

理解:

周敦颐为了一个法不当死的百姓的性命,极力与王逵争执,最终避免了一桩冤案。

D.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

翻译:

那些富豪大族、狡黠的衙门小吏和恶少都惶恐不安,不仅仅担忧被县令判为有罪,而且又以玷污清廉的政治为耻辱。

理解:

周敦颐的到任,令百姓称颂,令不法分子担忧,使得一县法度公正,政事清明。

【13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和理解。

A.错在“作者对这种人生取向表达了批评的态度”。

对于“菊花”,作者称之为“隐逸者”,也是一种称颂与赞扬,暗含了一种对于陶渊明的尊敬之情。

故选A。

14.【甲】文称莲为“花之君子”,请阅读【乙】文,简要概括周敦颐是用怎样的实际行动追求君子品格的。

参考答案:

①面对残酷凶悍的同事,周敦颐坚持己见,公正断案,有着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正如同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纤尘不染。

②当周敦颐调任南昌时,因为他廉洁公正的品格美名远播,所以百姓们听闻都拍手称快,正如同莲花的香气传播得很远。

③赵抃听信谗言,对周敦颐很严厉,周敦颐的态度却很超然,并不为自己辩白,最终以实际作为打动了赵抃,质朴超然,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如同莲花经过清水洗涤却并不妖艳。

【14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从“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可以看出,周敦颐具有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面对残酷凶悍的同事,周敦颐坚持己见,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从“徙如南昌,南昌人皆曰:

‘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可以看出,周敦颐具有莲花“香远益清”的品质,当周敦颐调任南昌时,因为他廉洁公正的品格美名远播,所以百姓们听闻都拍手称快,正如同莲花的香气传播得很远;从“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可以看出,尽管赵抃听信谗言,对周敦颐很严厉,周敦颐的态度却很超然,并不为自己辩白,最终以实际作为打动了赵抃,质朴超然,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如同莲花经过清水洗涤却并不妖艳。

【点睛】甲文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

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乙文译文: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

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

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

县里的人吃惊地说:

“老狱吏也比不上啊!

”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

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

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

“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

”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周敦颐)改任郴州桂阳县县令,政绩尤其显著。

知州李初平很尊重他,对他说:

“我想多读些书,怎么样?

”敦颐说:

“您年龄太大来不及了,请让我给您讲讲吧。

”两年后,李初平果然有收获。

周敦颐调任南昌知县,南昌人都说:

“这是能弄清分宁县那件疑案的人,我们有机会申诉了。

”那些富豪大族,狡黠的衙门小吏和恶少都惶恐不安,不仅担忧被县令判为有罪,而且又以玷污清廉的政治为耻辱。

部使者赵抃被一些毁谤他的话所迷惑,对他的态度很严厉,周敦颐处之泰然。

后来(敦颐)当了虔州通判,赵抃是虔州的知州,仔细观察了他的所作所为,才恍然大悟,握着他的手说:

“我差点失去你这样的人才,从今以后算是了解你了。

(四)(共9分)

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丙】

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

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浮没矣,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日喻》)

注:

①没人:

能潜水的人。

15.下列加点词的读音和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公亦以此自矜(zìjīn)(自矜:

自夸)

B.康肃忿然(fènrán)曰(忿然:

气愤的样子)

C.徐以杓酌(sháo)油沥之(酌:

同“勺”)

D.康肃笑而遣(qiǎn)之(遣:

打发)

【15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C.徐以杓酌(zhuó)油沥之(酌:

舀取)。

故选C。

16.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康肃笑而遣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蒙乃始就学

D.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七岁而能涉

【16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

A.代词,他/语气助词;

B.代词,指陈尧咨/代词,指学习;

C.于是、就/于是、就;

D.表示转折/表示顺承;故选C。

17.下列选项中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D)

A.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翻译:

曾经有一次,陈尧咨在自家园子射箭,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

B.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翻译:

老翁说:

“我凭倒油的经验,知道箭射得好也一样是因为熟练。

C.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翻译:

(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D.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

但是要广泛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17题详解】这道题考查文言翻译的能力。

D.“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的“但”应该翻译为“只、只是”。

故选D。

18.【甲】文中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用原文语句回答)。

【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不学而务求其道(生不识水)”(用原文语句回答)。

【乙】【丙】两文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18题详解】这道题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根据甲文内容可知,吕蒙现在当权掌事了,所以孙权劝他要多学习,因此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从丙文“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浮没矣”可以看出,北方人向南方人学习的仅仅是潜水的技术,而没有认真练习潜水,因此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

“不学而务求其道”。

乙文陈尧咨能够“十中八九”“当世无双”,卖油翁能够“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靠的就是“惟手熟尔”;丙文北人之所以“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原因在于只学习潜水的技术,而缺少必要的练习,动作不熟练。

因此,乙丙两文告诉我们的共同道理是:

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点睛】甲文译文:

最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

“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

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

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经常读书,我认为有天大的好处。

”吕蒙才开始求学。

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

“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吕蒙。

”吕蒙说:

“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

”鲁肃于是就去拜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

乙文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的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

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

”卖油的老翁说:

“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于是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丙文译文:

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他们天天都生活在水边,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岁就能潜入水里了。

潜水的人能长时间地潜入水里,哪里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

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有所领悟才能做到。

天天生活在水边,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

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到了船也会害怕。

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会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没有不淹死的。

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人一样。

三、名著阅读(共9分)

19.清小华写的读书笔记时隔已久难以辨认篇目,请你判断下面情节出自《海底两万里》的是(C)

①孤身困荒岛,野人常相伴②火山阻道路,友人葬火海

③冰山困不住,危机见生机④珊瑚成墓园,海底埋尸骨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

【详解】C.①描述的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内容;②《海底两万里》中没有出现“火海”情节;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C。

20.以下对《海底两万里》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B)

A.鹦鹉螺号一行人在两万里海底环游中,经过了深邃的海沟、活跃的海底火山,见识了名贵的珍珠,经历了轻松的触礁脱险、危险的冰山绝境、残酷的章鱼大战。

B.尼莫船长是一个神秘浪漫

人,也是一个反抗压迫、支持正义的战士,他击沉战舰是正义的行为,阿龙纳斯教授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

C.《海底两万里》是科学和幻想碰撞的产物,也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

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开始,到鹦鹉螺号被大西洋的漩涡吞噬结束,悬念迭出,环环相扣,很有可读性。

D.《海底两万里》是19世纪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科幻探险小说,除了文学价值之外,书中还包含了大量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地质、气象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详解】B.尼莫船长击沉战舰的行为表现了其人道主义的片面性,阿龙纳斯教授不赞成这一行为,这一章的题目《大屠杀》也暗示这一行为的残忍性和不当性。

故选B。

21.下面这段话是祥子的心理活动,填入横线的人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

“恶人都会遭报,都会死,那抢他车的,不给仆人饭吃的杨太太,欺骗他压迫他的,轻看他的,诈他钱的,愚弄他的陈二奶奶,诱惑他的夏太太……都会死,只有忠诚的祥子活着,永远活着!

A.大兵刘四虎妞孙侦探

B.孙侦探大兵虎妞刘四

C.大兵虎妞刘四孙侦探

D.孙侦探刘四虎妞大兵

【解析】C.这道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及情节的了解。

抢祥子车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