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94527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16 大小:38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部编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部编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部编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部编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

《部编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

部编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

2017部编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目录

1、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3“飞天”凌空

4、《一着惊海天》

5、藤野先生

6、回忆我的母亲

7、列夫托尔斯泰

8、《美丽的颜色》

9、《三峡》

10、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11、《与朱元思书》

12、唐诗五首

《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13、《背影》

14、白杨礼赞

15散文两篇

《永久的生命》

《我为什么而活着》

16、《昆明的雨》

17、中国石拱桥

18、《苏州园林》

19、《蝉》

20 《梦回繁华》

21、《孟子》两章

22、《愚公移山》

23、《周亚夫军细柳》

24、《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春望》

《赤壁》

《雁门太守行》

《渔家傲》

 

1、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教学目标:

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习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2、了解解放军渡江战役的知识。

 

3、能够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写一些简单的消息。

 

4、培养学生经常阅读新闻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对消息的结构和特点的把握是教学重点。

 

2、 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阅读新闻是教学难点。

一、激发兴趣--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1.师:

同学们,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的1949年的渡江战役吗?

(同学自由回答)

六十多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奉毛主席、朱总司令命令横渡长江,一夜之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横渡长江,从此揭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

在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第二天,这个消息迅速地传遍在全国各地。

你知道这则消息由谁亲自撰写通过电波传遍全国的吗?

(学生自由回答:

毛泽东)

师:

哪位同学来介绍毛泽东同志的生平经历?

学生介绍毛泽东同志的生平经历。

毛泽东(1893—1976),湖南韶山,字润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著有《毛泽东选集》。

教师补充评价

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这则富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

(板书课题)

二、【我来当播音员】----播报消息

1.教师播放中央电台早晨报纸摘要的节目音乐前奏,模仿中央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播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学生活动:

认真听读,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

(设计意图:

同学们对每天的中央电台早晨报纸摘要的广播节目非常熟悉,通过这种形式,能身临其境,感受新闻消息报道的特点。

学生认真地倾听,用心品味新闻消息的特点。

2.师:

请同学们跟着配乐,模仿着播报新闻,好吗?

同学们自由尝试当播音员播报新闻。

教师提出播报要求:

1语气一定要高昂,有气势;②语速要慢。

学生活动:

推选朗读优秀的同学进行展示

教师评价,鼓励。

(设计意图:

本文是一篇优秀的新闻消息。

初中学生对文体概念不容易领悟,不感兴趣,所以在教授新闻知识之前,希望通过当播音员的活动,亲身体验新闻消息的特点。

寓教于乐,学生更容易明白接受。

三、【我来分析消息】-----阅读消息

1.师:

刚才通过“我来当播音员”这个活动,已经对新闻消息有了了解,你读完这则消息,对消息的知识了解多少呢?

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新闻消息”的常识,(内容见本册第五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学生活动:

阅读“消息”的资料

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巡视学生学习的情况。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新闻: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新闻的特点:

  ⑴传播性。

所有的新闻都是为了大范围地传播和交流信息的。

只写给自己看,或写给个别人看的,就不是新闻了。

新闻的其他特性都与这点有关,都要考虑到广大受众的需要。

  ⑵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为了体现真实,新闻一般须具备“五要素”,称为“五个W”: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用多媒体投影展示)

2.师: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是一则消息,也就是狭义上的新闻。

这篇文章既叫新闻,又叫消息。

新闻包括多个内容,它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教师详细介绍新闻的结构:

(用多媒体投影展示)

●标题:

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题、主标题、副标题。

●导语:

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

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一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

承接导语,对消息事实进行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

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

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的一句话。

3.师:

刚才同学对新闻的常识有了全面的了解,为了更好掌握新闻的常识,请用新闻结构的知识来分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下面大家细读本文,用笔在文章中作出旁批。

看你掌握了没有?

学生活动:

细读文章,在文章中作批注。

小组同学口头交流

●标题:

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

●本文的导语: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结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教师活动:

巡视学生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情。

4.学习与提升:

师:

在《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新闻的开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有这样一句话,你知道它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及时指导:

这句话叫电头,放在消息的开头,交代消息发布的报社、时间、地点等,说明新闻的准确性、时效性的特点。

学生活动:

从准备的新闻报纸上,寻找消息的电头,然后展示。

四、【我会读消息】---学以致用

◆分组合作性学习——

探究活动1:

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拿出准备的新闻报纸,从报纸中寻找出一则短消息。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报纸,了解消息,小组选出与《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结构类似的一则消息,交全班展示。

活动目的:

让学生深入了解消息,准确地把握消息的特点,阅读报纸,贴近生活,学生更容易感兴趣。

(教师进行巡视,与学生交流,发现疑问,及时解决。

◆师生探究性学习——

探究活动2: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新闻

十八大胜利召开的新闻

教师用多媒体投影两则新闻,让学生阅读。

学生活动:

仔细阅读新闻,按照消息的结构,分别找出它们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教师总结:

通过上面的学习活动,同学们对消息有了深刻的认识,准确地把握了消息的特点。

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

五、【布置作业】

1.熟记消息的结构知识。

2.利用所学的知识,写一则短消息,报道我学校最近发生的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板书设计】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毛泽东

【教学反思】

亮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一篇经典的短消息,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作品,报道了重大的历史事件渡江战役。

这几种特殊的因素综合在一起,我设了计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在一起的教案。

教案中我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恰当地指导,教学中设计了多处学生实践活动,改变了以往纯知识性的教学。

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刻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追求教学的趣味性。

不足:

课堂教学时,由于时间不够充分,在处理新闻消息的特点上不够恰当。

使用建议:

新闻消息贴近生活实际,教学中尽量让教学内容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更感兴趣,更容易理解。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949年4月22日)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体会新闻的特点。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3.认识文中的字词,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把握新闻的结构要素。

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

2.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议论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

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认识字词:

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1.展示文中重要字词。

荻港溃退歼灭要塞锐不可当

2.指名说说这些字词的读音。

3.全班讨论交流。

4.齐读这些字词。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圈出记叙的六要素。

(2)指名回答。

(3)明确: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

从20日夜起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1000余华里

起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

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完

结果:

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

2.听新闻录音,了解新闻的结构。

(1)听新闻录音。

(2)思考:

a.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b.用一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c.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3)全班讨论交流。

(4)明确这则新闻的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

3.简要分析电头的内容和作用。

(1)电头交代了通讯社(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消息来源可靠,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体现了新闻的真实准确和迅速及时的特点。

(2)文章还有哪些内容能体现新闻的真实准确的特点?

西起九江(不含)中的“不含”两个字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余部23日可渡完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3)文章还有哪些内容能体现新闻的迅速及时的特点?

至发电时止两次出现,也说明了新闻的及时性。

四、精读课文,小组探究。

1.文章主体部分为什么按照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来介绍解放军渡江?

(1)学生快速阅读主体部分。

(2)思考。

(3)讨论交流。

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