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4248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8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docx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docx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总39页)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兰勇林

一、个案基本情况

余同学,单亲家庭,从小由姑妈带大,教育力度不足。

由于父亲忙于生计,低年级的时候对他疏于管教,导致他行为习惯极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也差,上课严重不守纪律,经常起哄,影响他人学习,经常不做或少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有时还会做些危险动作。

但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经常帮助老师同学打扫清洁。

二、个案分析

童年生活:

从母亲去世了,大姨带他。

大姨没多少文化,只能料理他的生活。

父亲一直在外打工,对他的教育几乎也是空白。

没有父母的疼爱,但大姨对沈某却很宠爱。

大姨的宠爱让沈某形成了自由散漫的性格。

学校生活:

学习成绩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讲话,爱搞小动作。

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克制力差,爱起哄,爱打闹,受到批评或挫折时不能正确对待。

三、个案辅导策略

(一)了解余某家庭教育及过去的学习情况,到任课老师及其同学中了解他的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心理健康水平、身体素质现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寻找突破口,找到开启他心灵大门的钥匙。

(二)采用“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寻找感觉”等方法与他及其家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倾吐自己的心声。

宣泄自己的感情,化对立情绪为融洽气氛。

真诚帮助、鼓励他正确认识自己、父母、同学,指导、培养。

锻炼他学习、交往及良好行为的品质,提高他的自信心,找到自己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位置及感觉。

(三)采用“沟通”、“融洽”法经常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帮助家长树立起教育孩子的信心,让他们感到学校与社会是多么想帮助他们,让他们也从与学校对立情绪中解脱出来,与学校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指导家长共同做好转变工作。

(四)经常深入班级,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了解情况,经常交换意见,及时了解余某在班级、同学中的情况以及学习、行为情况,对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调整方法和措施,是他逐步步入正道,寻找到良好的感觉。

四、个别辅导成果

通过辅导,余某的状况有明显好转,无论在学习、生活、行为上都有很大的进步。

对于他点点滴滴的进步我们都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并让其家长知道,让他们共同分享儿子进步的快乐,促使他们更好地督促孩于成长。

但沈某毕竟散漫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免不了有反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总是耐心地说服、帮助。

沈某已经渐渐找到了一些正确的感觉,由此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

假以时日,沈某定会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下走上正轨!

 

留守儿童转化教学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罗冰

“留守儿童”性格内向不和群,不善于交流,缺乏耐心和毅力,喜怒无常,不懂得尊重别人,爱好比较奇特。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

”事实上留守儿童,也有其长处和闪光点,教师应该也能够做好每一个留守儿童的转化工作。

郑某某同学在班上是一名学生讨厌,老师也烦心的留守儿童,他上课时不是和周围的同学大声讲话,就是去拉一下同学,扯一下同学,老师发现了马上回座位,老师刚转身他又闹起来,不然就是趴在桌上打磕睡。

别人都能认真完成,他就是拿空作业本交。

案例分析

1.这样的留守儿童并不是只他一个,学校有这类问题的学生不少,这是一种长期养成的惰性习惯。

2.来自家庭的关爱过剩,成为他们的保护伞,我们叫做溺爱。

早期不会发觉有什么,一段以后父母再怎么严厉也已经晚了。

3.家长,学校的老师,学生从没有夸奖过他,有的就是批评,久了,让他自己都以为自己已无药可救了,对自己完全丧失了上进的信心。

4.越玩学习成绩也就越差,也就越不想学。

转化留守儿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首先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信心,留守儿童丧失了自信心,成绩长期跟不上,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爱与帮助,自暴自弃,对教师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

自信心是留守儿童转化的基石,只有树立起留守儿童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

2.其次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留守儿童。

要强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看到留守儿童的闪光点,抓住时机进行鼓励和表扬,引导留守儿童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和长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树立起自信心。

3.对留守儿童多宽容,少责备。

学生做错了事,老师在批评或处理时要三思而后行,不能粗暴,更不能用冷漠的情感、消极的态度、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待学困生,这样既损害教师的崇高形象,又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我认为教师从思想上必须树立起转化一个留守儿童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等重要的观念,要给留守儿童创造积极向上的环境,要做到“三心”:

诚心、爱心、耐心。

这样往往是事半功倍,使留守儿童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温暖。

4.家庭的配合是转化留守儿童的外部条件。

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

班主任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要用身边的最典型的事例去感染他们,使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坚定信心,科学教育,把转化留守儿童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迟开的花朵将开得更加绚丽,更加灿烂。

 

合山市上塘小学留守儿童个案

 合山市上塘小学黄云东

 背景:

  张文怡、张亮姐弟俩是典型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很早就去了广东打工,每年只在过年回家一、二十天。

张文怡在八个月大时开始在外婆家生活,张亮则在一岁时便由爷爷抚养。

这对姐弟俩身上呈现出了留守儿童的一些共同特征。

  案例一:

  夏天到了,外婆家每天都会买上一个大西瓜,然后总是切下最好的部分专给张文怡吃。

暑假时张文怡回到农村的爷爷家,爷爷问她外婆平时有没有给她买什么好吃的,她说:

“什么都不买,连西瓜都不买一个。

”过了几天,舅妈带她出去玩时,给她买了一支当时颇受欢迎的“悄悄豆”雪糕,并细心地帮她剥好了包装袋,谁知她回去后竟对大人说,舅妈自己吃雪糕,吃到一半吃不下了才给她吃。

张文怡像这样爱背后讲人坏话的例子还有很多,包括对待她最亲密的抚养人——外婆,也是如此。

  案例二:

  张亮上一年级时,有一次上课因贪玩被教师批评,第二天便无论如何不肯上学,直到大人答应为他换一个班,他才肯去,可没多久他又要换班,同年龄的几个班都换过一遍后,他又要换学校,闹了很长时间直到大人给他换了学校,并宣布“最后通牒”后,才逐渐平息下来,只是偶尔还会因不做家庭作业逃学一、两天,到外面玩够了再回家。

  分析:

  由于从婴儿期便开始了与父母的长期分离,所以张文怡姐弟俩不仅与父母感情淡漠,在与其他人交往中也有猜疑、狭隘、孤僻等负面倾向。

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

近60%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有66%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代管家长、教师和同学说心里话,还有30%留守儿童表示心里怨恨父母。

这其中的原因正如20世纪40年代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的那样:

心理健康最基本的东西是婴幼儿应当有一个与母亲(或一个稳定的代理母亲)间温暖、亲密的连续不断的关系。

这一关系将直接导致一个人信赖和自我信任的形成,并且能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

他们认为人在生命头两年都会体验到信任与不信任的心理状态,而这种矛盾必须在那两年解决好,否则儿童将会遭受缺乏信任感的折磨,严重的甚至无法与成人相处。

他们的另一项研究表明:

早期有害环境对儿童造成的影响可以通过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持续长久的剥夺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

因此,只要成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心理环境)及时地加以改善,让他们多体验一些父母及其他人的关爱,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一定会逐渐好转。

  改进措施:

  一、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应慎重选择,老师也应多一点关爱。

  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应尽早定下来,不要随意更换,以免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另外孩子身边最好有一些有文化、有责任感的年轻人,以便与孩子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把孩子完全交给没文化的老年人抚养,是对孩子极不负责的做法,也是很危险的,因为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如果一个孩子走上了岐路,将会给家庭、社会带来很大的悲剧。

此外,在幼儿园或学校,老师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多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多观察他们的发展变化,以及时了解、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多与同伴交往,从而让他们发现交往的乐趣,进行一定的“亲情弥补”,使留守儿童形成与抚养人、老师、同伴间的深厚感情,避免他们情感世界的“荒漠化”。

前面提到的张文怡小朋友在外婆家生活到四岁时,身为幼儿园老师的舅妈嫁到了外婆家,她非常喜欢这位年轻活泼的舅妈。

在舅妈、老师与其他亲人的共同努力下,她的性格逐渐开朗起来了,改变了过去胆小、忧郁的“受气小媳妇”形象,重现了一名幼儿所应有的天真与活泼。

  二、留守儿童的父母应重视与孩子的沟通。

  留守儿童父母应摆正工作与孩子的关系,认清童年经历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及亲子关系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习一些必要的家教知识,不要陷入黄土高原上“娃放羊挣钱成亲——娃再生娃放羊挣钱成亲”似的恶性循环。

父母平时在外地应多与孩子联系,尽量多创造条件与孩子在一起,尤其要注重“亲子沟通”的质量。

在沟通、交流中,应培养孩子一定的是非观念,让孩子明白父母虽然不能常伴身边,但不是不爱他们,而是对他们更深沉的爱,是为了给他们将来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才去打工的。

父母还应告诉孩子外出打工的辛苦,教育孩子从小要像父母一样不怕吃苦,并为有这样爱自己的父母而自豪。

这些道理的讲解,对于越小的孩子越要结合父母的实际行动,例如:

可让孩子去实地参观、感受一下父母的工作;通过邮寄书、玩具、新衣、贺卡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张文怡姐弟俩后来就在父母的改变下对父母的感情加深了,以前他们父母回来了,他们都无动于衷,可后来父母要返回打工地时,他们都很舍不得,因年龄小而更不懂事的张亮竟为此在父母走前两天没吃什么饭,令父母又一次喜忧参半。

  三、外出打工的父母应加强与老师、抚养人的联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伴随他们一生的老师,这个地位是无人可以取代的。

这既说明了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拥有的最高决策权,也就是说只有父母才能对孩子的教育负最终的责任。

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明白,不管自己身在何处,都应发挥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能动性,应主动协调抚养人、老师等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在张文怡姐弟俩的教育上,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舅舅舅妈之间曾一度发生意见分岐,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造成了家庭关系的紧张,这时只有他们的父母出来进行一定的协调、干预,才能保证家教力量的一贯性和一致性,防止过多的内耗。

  四、留守儿童的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全国目前有远超过2000万的留守儿童,这是我们的下一代中不容忽视的一大群体,他们的问题其实也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共同来解决,不能光靠他们父母来扛。

在去年“两会”精神的指导下,湖南等劳务输出大省都推出了一些针对留守儿童的有效措施,例如招募志愿者当“代理家长”的做法就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的响应。

一些打工者集中的大城市也成立了“民工子弟学校”,一些条件较好的公立学校也在降低外地民工子女的入学门槛,这样也能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但愿有更多有识之土能投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来,但愿以上那些好的做法及其它更有新意更有效的做法能得到进一步的推广,深入落实到每一位留守儿童身上。

  让那2000万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一样,同在充满爱的世界里向着快乐、健康飞翔!

2013年10月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赖丽琴

一、问题表现:

蓝海朗最主要的问题行为是与同学和老师难以相处,经常发生冲突,而每次发生问题后都会产生脸色苍白,语无伦次。

他智力水平中上,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学习成绩较差。

敏感,不善交往,好自言自语,与集体生活不能协调。

 二、问题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

日渐厌学,有明显的课堂退缩行为,学习被动消极,有较严重的焦虑症;性格内向不合群,自卑感强,富有攻击性,与同学、教师有明显的对抗性;情绪失调敏感多疑,孤僻,戒备心强,有不可克服的悲观情调;行动幼稚,其行为与自身的发展水平很不相称,表现为低级的兴趣和价值观,做事依赖性大,无法做出明智的选择;难于适应紧张的情境,常出现焦虑性的恐惧、头痛,心悸。

而形成学困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来自于家庭教育的影响。

在对蓝海朗的辅导过程中,我能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从初次接触蓝海朗,到不断地与他和他的家人的交流,使我对他的成长轨迹有了越来越深的了解。

父亲在家时孩子显得特别安静乖巧,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孩子迷上游戏机,学习上显然跟不上班级,于是父亲的打骂也愈演愈烈,而与学校的对立情绪也越来越强烈,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挨打是由老师告状造成的,并扬言要报复。

父亲满怀希望孩子能在学习上有所进步,谁知情况非但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糟,原本较差的基础难以适应快节奏的学习,加上他自卑,所以老师的一个眼神和同学无意的行为都会让他敏感。

三、问题对策。

1.要在思想上使父母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改变重物质轻精神,重智育轻德育的传统观念,在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其思想、行为及心理的发展变化,使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要加强父母与子女、学校、代管人之间的沟通,强化父母在子女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了解子女在学习、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沟通、早解决,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3.要发挥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针对当前我国农民工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缺乏的特点,输入地政府可以通过开办“农民工家长学校”,加强对农民工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扭转留守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势。

4.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

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困惑,增强对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给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心和监护,促进其身心健康发

 

留守儿童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杨燕珍

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留守儿童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

据调查统计,我校的留守儿童,存在明显的性格特征,有的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有的活泼好动,经常违规乱纪;有的争强好斗,性格粗暴;还有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

下面是我校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案例描述

陆同学,男,12岁,留守儿童,是个学困生,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

这个孩子非常的内向,说话声音很小很腼腆。

成绩很差,书写潦草,个人卫生极差。

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班级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没有热情。

犯了错误嘴硬,不承认错误,反抗心很强。

二问题分析:

   经过调查、走访、电话联系家长等途径,发现该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如下:

 

(1)情感方面存在缺失。

陆某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致使陆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

对一切都很冷漠。

离开了父母的关怀,小孩没有了安全感,对社会没有信任感,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态度就很容易走向极端。

没有父母的呵护,没有理性的沟通,孩子的心灵易受创伤。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父母常年在外,根本谈不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只是为孩子提供吃饭、住宿,更是谈不上教育。

而父母又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事实上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造成了负面影响。

而其监护人只是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职,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3)学校教育鞭长莫及。

学校教育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

三、基于以上情况,我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并起到一定的效果: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家访制度。

对结对子的每一个留守儿童,我先登记学生的联系方式,发现学生有任何问题,及时与监护人联系。

家访时一定要防止假象,隔代爱,经不起孩子的哼哼,当老师去家访时,监护人禁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见了老师直说孩子在家表现都好等等,敷衍老师,但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是在害孩子,面对这种情况,我采取方法是:

一是询问监护人,二是询问其他学生的家长,三是询问同学。

   这个陆某,星期天到同学家里写作业,共两三个同学,陆某偷拿了这家一盒烟,在这个孩子家吸了一根,剩余的装到自己的书包里。

周一时,一个学生在班里说陆某抽烟了。

很快就传到了我的耳朵。

我随即叫来陆某,问其是否抽烟,谁料他大嗓门的喊,我没有,我没有。

我是软的硬的都用了,但他就是不承认。

我只好叫来其他的几名同学,来个当面对质,最后陆某没办法,只好认错。

我随即召开班会,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

然后,我给陆某的监护人打电话说这事,但监护人只是说孩子平时挺好的,家务忙,有空再好好教育,让老师多用心。

  2、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往往缺乏集体感;父母是孩子的靠山,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懦弱、性情孤僻、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

“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呵护,如果这些学生不能洁身自爱,很容易变成一个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后进生”。

一个孩子的言行举止就代表了一个家庭的教育程度。

孩子受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孩子在家的时间最长,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由于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不高,同时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平时只管吃穿,孩子犯错,不问三七二十一,先打一顿完事。

我有空就和监护人聊,让他们明白孩子现在是受影响的关键时刻,所以,不要溺爱,留心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

同时也和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联系,让他们有空就回家,抽空给孩子打电话,问问身体,问问学习。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疼爱,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也是人疼人爱的孩子。

不能过分依赖学校教育。

陆某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该同学比以前乐观了,上课也主动发言了。

老师及时表扬,让孩子明白自己也有优点,帮他们树立信心。

3、班级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度。

让其他同学主动地去和这些孩子沟通,在生活学习上予以照顾,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融入到集体活动中,感受集体的力量。

4、爱心,耐心、宽容。

没有爱的教育就不是教育,真心换真心;耐心换进步;宽容换回报。

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

现在,陆某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

任性、固执得以缓解,逆反心理在减弱。

总之,留守儿童是当今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难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高度重视,去研究去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想方设法,寻找策略,用心去关爱他们,用情去感动他们,用爱去温暖他们。

使他们拥有和其他孩子一样明净的天空,在美好的花季放飞理想和希望,最终成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一代新人。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潘彦霖

一、学生情况 

基本资料:

韦琪琪,女,10 岁,上塘小学四年级

(1)班学生

家庭组成成员: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个性特征:

 寡言,自信心差,性格执拗,很少参与课堂的任何活动,与同学的关系较差,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

家庭教育和学习状况:

她的父母都不在家,长期在外打工,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她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是个学困生。

她在学习上存在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

上课要么座着发呆,要么搞小动作,不懂得听课,老师提醒她,她也是满不在乎的样子。

课堂作业经常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完成更是少之又少,学习成绩糟糕透了,拼音不会,最简单的生字也不会写,每次考试总是十几分。

刚开始,我是反复批评说教,呕心沥血辅导,可是一个学期过去,一点效果都没有。

打电话与家长沟通,家长说:

“她父母不在家,我们两个老人又没有文化,什么都不懂,怎么教真是没办法,就靠你们老师教啰。

”听了家长的话,真是无语!

二、原因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观察和分析,了解到她有这样的表现,主要原因有:

1.父爱、母爱的缺失,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让他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

2、爷爷奶奶的溺爱,使她的个性自由散漫,毫无拘束,学习、作业无人问津,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

3、在班里由于学习成绩差,常遭到了同学的排斥,很少有同学跟她玩,缺少交往体验。

4、由于不好的行为表现常遭到老师的批评,从而加剧了她的自卑感,变得越来越麻木,无所谓了。

 

三、具体教育措施

为教育好她,我根据她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教育的方式方法:

1、和她父母取得联系,要求他们多关心孩子,至少两周要打电话询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随时和我交流,让她知道自己生活在父母的关爱之中。

2、和她的爷爷奶奶互相配合,要求严加管教,不要给他过分的自由空间,适当的给她一些压力,让她在一次又一次的锻炼中管理自己。

3、给予她更多的关怀和爱护。

主动和她亲近,和他做朋友。

对他的厌学情绪表示理解,教给他一些正确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带动班上学生给他找优点、和他做朋友。

4、学习上倾注更多的耐心辅导,课堂上给予更多的表扬机会。

一旦有点

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为她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在班级的威信。

   

5、在集体生活中,多鼓励他与其他同学交流和玩耍,多些机会让他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四、初见成效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她的表现好多了:

性格变得开朗,上课懂得记笔记,各科作业基本完成,学习成绩提高了。

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自信心也强了,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也高了。

希望他再接再厉,茁壮成长!

五、教育反思

教育好学生不是一朝一夕事,不但需要我们运用好的方式方法,更需要有一颗爱心和耐心。

教育的秘密在于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爱学生,才能接纳学生,教育过程中才会有耐性和韧性。

每当我想放弃时,我就这样想:

她是我的教育对象,我正在研究怎样才能教育好她。

这样我就会慢慢静下心来,用心去做,耐心去教。

做这类学生的思想工作还有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否则气得你吹胡子瞪眼,事情还是搞得一团糟。

花儿需要精心呵护才会绽放异彩。

投入百倍爱心,真情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轻言放弃,在爱的滋润下,留守儿童的梦想同样是绚烂的!

 

2013年10月15日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粟喜莲

一天下课没多久,班里一个同学哭着跑进办公室告诉我:

“老师,老师,赵伟把我的笔弄坏了,那支笔是我妈妈卖给我的生日礼物。

”我叫她别急,慢慢说清楚。

她说:

“下课了,我忘了放好那支笔,就去上厕所,回来时看见赵伟拿着我的笔在桌子上画,我很生气,就要去抢回来,他把笔向高处一抛,笔掉到地上坏了,写不出字了。

”说完哭得很伤心。

我先安慰她几句,就把赵伟找来了,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那支笔我喜欢,就拿了写几下,”“那你为什么把笔向上抛呢”“看她能不能接住。

”“现在笔掉下来摔坏了,你说怎么办你知道那支笔是她妈妈送她的生日礼物,是她的心爱之物吗”只见他表情闪过那么一丝偷笑。

一个二年级的学生,那一抹偷笑,让我心寒,为什么这就是一个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一个留守家中由爷爷奶奶看管的孩子的心理,那一抹偷笑,让我读到了他内心的不满、冷漠,别人得到的母爱触到了他的痛楚,他没有母亲,从没有得到过这种母爱。

有爷爷奶奶的爱也不能代替的那种爱,她的心里在开始变化,引导得法,还来得及转变。

由此案例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不可忽视,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的性格怪异,内心的孤寂、冷漠。

他们渴望关注,所以常以一些搞坏,恶作剧或违背正常人心理的行为来引起关注,以达到他内心的平衡。

这样的留守儿童困扰着一部分家庭,影响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