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测试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4059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4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测试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测试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测试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测试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测试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测试含答案.docx

《最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测试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测试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测试含答案.docx

最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测试含答案

最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测试(含答案)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某班同学开展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研究,下面是他们搜集的材料,现邀请你参与共同探究。

材料一:

如下图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

(1)地图中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凯末尔革命爆发于图中的处。

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纵然欧洲的外交家们能再次吹熄六月底的这一束火星,那也只可能是避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20世纪初发生世界大战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的。

——李可曼《寻常中的不平静:

欧洲的1914》

(2)材料二中“六月底的这一束火星”是哪一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分之百”概率形成的原因。

(3)有历史学者指出,一战是一场没有真正意义上战胜国的战争,请结合一战前后的相关史实,论述该观点的合理性。

(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

(1)A、D

(2)萨拉热窝事件,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参考示例: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的浩劫,无论协约国或同盟国,都在这场战争中或战后的分赃体系中尝到苦果。

对于德国等同盟国而言,割地赔款等处罚极大的削弱了他们的力量,同时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对于协约国来说,英法遭受重创,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英国甚至从此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

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之一,但巴黎和会上诉求惨遭拒绝。

日本在一战中所获得的既得利益,在《九国公约》中被西方大国剥夺。

美国虽然获利甚丰,但在战后的仍未能达到领导世界的目的,同时在亚太地区埋下和日本的矛盾,成为后来二战的重要根源。

因此,一战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胜国。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1917年11月,列宁亲自领导彼得格勒起义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着民族独立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凯末尔领导资产阶级革命,艰苦斗争,创立土耳其共和国。

故填:

AD。

(2)依据课本所学,长期以来由于列强之间的争夺和其他复杂因素,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去波斯尼亚检阅军队,被塞尔维亚青年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点燃欧洲“火药桶”的“火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的争夺,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两大集团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3)依据题干“一战是一场没有真正意义上战胜国的战争”即战争双方损失都很大,战后也没有实现最终的和平。

结合课本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的浩劫,无论协约国或同盟国,都在这场战争中或战后的分赃体系中尝到苦果。

对于德国等同盟国而言,割地赔款等极大的削弱了他们的力量,同时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对于协约国来说,英法遭受重创,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英国甚至从此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

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之一,但巴黎和会上诉求惨遭拒绝。

日本在一战中所获得的既得利益,在《九国公约》中被西方大国剥夺。

美国虽然获利甚丰,但在战后的仍未能达到领导世界的目的,同时在亚太地区埋下和日本的矛盾,成为后来二战的重要根源。

因此,一战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胜国。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

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圣诞节回家”的题词。

但是,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

——摘编自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战争”的名称。

(2)小历认为材料中描述的战争“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这样的评价你同意吗?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

(2)不同意;从表面上看,萨拉热窝事件是真正的导火线,但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战争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战争。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的“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战争”指的是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小历的评价“战争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我不同意。

因为从表面上看,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但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战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但战争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战争,英国、法国、俄国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根据时间判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认识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战争的性质。

3.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20世纪发生的世界大战引起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德国外长皮洛夫宣称:

“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说明德国有什么企图。

材料二 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

“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的祸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在“联盟体系”中德国属于哪一集团?

与之对立的是哪个组织?

材料三 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某战地记者的报道

(3)材料三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例伤亡巨大的战役。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参加的是哪一方?

(5)战争是人类的伤痛,请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对未来世界的美好祝福。

【答案】

(1)夺取更多的原料产地和投资市场。

(2)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3)凡尔登战役。

(4)协约国。

(5)珍爱和平,远离战争;愿未来的世界和平永驻;人类和平共处;没有战争、没有硝烟;各国和谐发展;等等。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可知,德国企图分割更多的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夺取更多的原料产地和投资市场。

(2)根据“1914年”“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的祸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联盟体系”中德国属于同盟国集团。

三国同盟:

包括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以德国为首。

与之对立的是三国协约,包括英国、法国和俄国,以英国为首。

(3)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巨大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愿未来的世界和平永驻;人类和平共处;没有战争、没有硝烟;各国和谐发展;等等。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0年—1913年英、法、美、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

年份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年

32

10

23

13

1913年

14

6

38

16

 

材料二:

在19世纪最后的三十年里,西方列强掀起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海外扩张狂潮,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

列强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情况如下:

英国居第一位、法国居第二位、德国居第四位、美国居第五位。

——据《世界近现代史精要》整理

材料三: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到1913年,英德两国的工业实力发生力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中,英德两国在殖民地所占位次上有何不同?

(2)材料三中,德国所要求的“地盘的”是什么?

为了得到“阳光下的地盘”,德国是怎样做的?

而为了对付德国,英国是怎样做的?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英德两国产生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是什么?

【答案】

(1)变化:

英国的工业实力由1870年时的第一位下降为第三位;德国由1870年时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

位次:

英国居第一位,德国居第四位

(2)地盘:

殖民地。

德国:

与奥匈帝国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拉拢意大利加人德奥同盟。

英国:

先后与法国和俄国签订军事协定。

(3)根源: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

实质:

争夺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表格数据可知,到1913年,英国的工业实力由1870年时的第一位下降为第三位;德国由1870年时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英国所占殖民地居第一位,德国居第四位。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德国所要求的“地盘的”指的是殖民地;为了得到“阳光下的地盘”,德国与奥匈帝国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拉拢意大利加人德奥同盟。

为了对付德国,英国先后与法国和俄国签订军事协定,组成了协约国集团。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德两国产生矛盾的根源是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

英德两国产生矛盾的实质是为了争夺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

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者,应该表扬。

(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

写出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名称。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

为什么?

【答案】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凡尔登战役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3)不正确。

一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答出一点即可)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双方都应该受到审判。

【解析】

【详解】

(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间围绕着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

其中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法、俄组成三国协约。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激烈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使巴尔干成为欧洲战争的“火药桶”,军事集团的形成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

(2)依据材料二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发生了变化,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美国生产发展迅速,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

但美、德占有的殖民地少,要求按经济实力重新分割世界的殖民地,因此美德与英法矛盾越来越尖锐。

由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3)依据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者,应该表扬”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材料三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不正确;理由:

一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双方都应该受到审判。

6.它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在中国占有的优势地位,使中国再次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

“它”指的是

A.三国协约B.《九国公约》

C.门户开放政策D.《国际联盟盟约》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出席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各国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打破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兴华学校九年级

(1)班的同学正在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请你加入到他们的探究队伍中去,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印度甘地纪念馆:

位于老德里的亚穆纳河畔。

用黑色大理石筑成的一个四方形平台,标志着圣雄甘地1948年被刺杀后火化的地点。

黑色平台正中是一长明火炬,象征甘地精神永存。

几乎每一位重要外国来宾都要到此献花圈或种植一棵常青树。

图二:

2018年7月9日,正在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的韩国总统文在寅同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一道访问甘地纪念馆。

(1)从材料一中,你能够得到什么信息?

请结合所学知识,简单回答甘地的贡献。

(2)材料二发生在哪一运动中?

结果怎样?

(3)材料三中的人物是谁?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他做一简单介绍。

(4)请你为以上探究,概括出一个主题。

【答案】

(1)信息:

人们对甘地无比尊敬贡献:

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2)埃及华夫脱运动。

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3)卡德纳斯。

1934年,当选墨西哥总统。

为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实施,他推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卡德纳斯改革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亚非拉美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内容分析可知,从中能够得到的信息是人们对甘地无比尊敬。

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2)依据材料二信息“埃及人民举行抗议英国的示威游行”分析可知,材料二发生在埃及华夫脱运动中。

1919年,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扎格鲁尔等华夫脱党,点燃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情绪,各大城市出现和平示威浪潮。

经过埃及人民的反复抗争,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3)依据材料三信息“南美的创新改革”分析可知,材料三中的人物是卡德纳斯。

1934年,当选墨西哥总统。

为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实施,他推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卡德纳斯改革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依据以上材料内容的探究可知,学习主题是亚非拉美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8.史料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

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素养专练)

根据上述史料概括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苏联产生的负面影响。

【答案】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阻碍了苏联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后来的改革也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弊端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

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的信息可知,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这一模式阻碍了苏联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后来的改革也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弊端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9.今年2019年是巴黎和会召开100周年,让我们回到那段波谲云诡年代,以史为鉴。

材料一在巴黎和会上,“百灵鸟”——威尔逊极力想使美国登上第一大国的宝座,称霸世界。

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毕竟根基不深,它的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美妙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指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讲究实际的强硬主张和“狐狸”(指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斤斤计较的商人政策,“百灵鸟”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傻瓜”“又聋又哑的堂吉诃德”。

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

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

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以防止德国东山再起。

材料三在和会上,“沉默的小伙伴”——日本内阁大臣牧野对涉及远东的问题争吵不休,毫不相让,对欧洲事务则漠不关心,为的是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

材料四顾维钧作为中国全权代表之一出席了巴黎和会。

会上,针对日本代表对山东的无理要求,他据理力争,但最后,美、英、法三国首脑不顾中国代表强烈抗议,仍然宣布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百灵鸟”外交的尴尬仅仅是因为“老虎”的强硬和“狐狸”的狡猾吗?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判断,巴黎和会上,外交最失败的战胜国是哪个国家?

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与德国签订了什么条约?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处理德国的原则是什么?

据材料二,法国为什么要这样做?

(3)据材料三回答,牧野做“沉默的小伙伴”的目的是什么?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日本主要争取的地区在哪里?

(4)顾维钧据理力争,最终未能挽救山东,说明了什么?

指出巴黎和会的实质。

(5)综合材料,历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

(1)主要取决于当时美国的综合实力,综合实力还不足以压制英、法。

(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根基不深,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

美;《凡尔赛条约》。

(2)严厉制裁德国。

法国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企图称霸欧洲。

(3)目的是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

日本在当时争取的地区在远东和中国。

(4)“弱国无外交”。

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5)外交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内容相近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毕竟根基不深,它的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可知,“百灵鸟”外交的尴尬不仅仅是因为“老虎”的强硬和“狐狸”的狡猾,主要是取决于当时美国的综合实力,综合实力还不足以压制英、法。

(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根基不深,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

),据材料一“百灵鸟”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傻瓜”和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外交最失败的战胜国是美国。

巴黎和会上签订的条约是《凡尔赛和约》。

(2)根据材料二内容“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可知,法国处理德国的原则是严厉制裁德国。

根据“以防止德国东山再起。

”可知,法国这样做的目的是法国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企图称霸欧洲。

(3)根据材料三“为的是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

”可知,牧野做“沉默的小伙伴”的目的是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日本主要争取的地区在远东和中国。

(4)顾维钧据理力争,最终未能挽救山东,说明了“弱国无外交”。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的实质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5)开放题,紧扣上述材料,言之有理即可,如外交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10.自古以来,战争总是与人类发展同行。

近代以来,大规模杀伤性的武器不断研制成功,并投入战场,对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和巨大的灾难,人类对战争开始谨慎对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判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

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

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到:

“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写出一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及包含哪些国家?

(3)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

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4)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设计一条宣传语,表明你对战争的态度。

【答案】

(1)萨拉热窝事件。

(2)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

(3)凡尔登战役;说明了一战的残酷性。

(4)珍爱生命,远离战争。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长期以来由于列强之间的争夺和其他复杂因素,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德、奥匈以此为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根据所学可知,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逐渐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

(3)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说明了一战的残酷性。

(4)根据所学可知,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很多人失去了生命,所以我们要珍爱生命,远离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