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二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93925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二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二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二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二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二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二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二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二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二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二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蚌埠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器一般比较微小,通常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

B.一般情况下,动、植物细胞中含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C.物质进出细胞速率与其体积大小呈负相关

D.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都能进行独立的代谢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2.细胞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详解】细胞器形态微小,一般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A正确。

一般情况下,动、植物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本物种全套的遗传信息,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B正确。

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与细胞的相对表面积的大小呈正相关,不是物质进出细胞速率,C错误。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能进行独立的新陈代谢,D正确。

2.研究表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往往受细胞外信号特异性组合的影响,图中字母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外信号影响基因表达的情况,下列有关细胞外信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受到A、B、C三种胞外信号的刺激后所表达的基因产物可能相同

B.只有细胞外信号D和E作用时,细胞不一定会进行分裂

C.细胞外信号F和G的种类具有多样性

D.细胞外信号H、I和J引起细胞的反应对多细胞生物往往不利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图中显示细胞处于不同的生命历程中是多种信号刺激,多种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详解】图中细胞存活、分裂和分化的三种过程中都要受到A、B、C三种胞外信号的刺激,可能是A、B、C三种胞外信号的刺激后所表达的基因产物可能相同,是细胞生存所必需的物质,A正确。

图中显示在细胞外信号A、B、C、D、E信号刺激下细胞分裂,只有细胞外信号D和E作用时,细胞不一定会进行分裂,B正确。

在A、B、C、F、G信号刺激下细胞开始分化,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组织和器官,因此细胞外信号F和G的种类具有多样性,使之朝不同的方向分化,C正确。

细胞外信号H、I和J引起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机体正常的生命过程,对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D错误。

3.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相对含量变化。

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段染色体数目与cd段染色体数目有可能有相同的时期

B.若ab段发生了基因重组,则间期和ad段可构成一个周期

C.若ab段无同源染色体,则cd段细胞也可以是体细胞

D.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bc段的形成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曲线显示cd段的核DNA是ab段的核DNA的一半,说明cd段发生了细胞分裂。

有可能是有丝分裂也可能是减数分裂的过程。

【详解】图中曲线可以表示二倍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及分裂结束的过程,若ab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cd段则为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则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的染色体数目与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等,A正确。

发生基因重组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分裂是没有细胞周期的,B错误。

该曲线也可以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体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则ab段无同源染色体,则cd段细胞也可以是体细胞,C正确。

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bc段的形成是细胞膜向内凹陷,细胞分裂造成的,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有关,D正确。

【点睛】本题要特别考虑到单倍体有丝分裂的情况,否则极易出错。

4.肺炎双球菌有多种类型,其中S型菌可分为Ⅰ、Ⅱ、Ⅲ型;Ⅲ型荚膜最厚,致病力最强;S型菌在无血清的培养基中传代培养后,荚膜非常容易丢失而变为R型菌。

下列有关R型菌和S型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R型菌无毒,可以在人体内与人和平共处

B.厚荚膜基因(SⅢ)可突变成薄荚膜基因(SI),则SⅢ和SI互为等位基因

C.S型菌通过无血清培养得到的R型菌没有致病性

D.R型菌转化成S型菌其基因型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S-Ⅲ型菌在无血清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后变成R型菌,说明特殊条件引起了遗传物质变化,发生了基因突变。

等位基因是同源染色体上位于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详解】R型菌虽然无毒,但却是寄生菌,在寄生繁殖过程要消耗宿主细胞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因此在人体内与人不可能和平共处,也可能引起人体产生相应症状,A、C错误。

肺炎双球菌是细菌,没有染色体,没有等位基因,B错误。

R型菌转化成S型菌原理是发生了基因重组,其基因型发生了改变,D正确。

【点睛】自然界中出现S型细菌和R型细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在肺炎双球菌转化过程,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5.神经细胞可以利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信息。

下图a、b、c、d依次展示毒品分子使人上瘾的机理。

据相关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据a图可知多巴胺可以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神经冲动经此类突触可以双向传递

B.据b图可知毒品分子会严重影响突触前膜对多巴胺分子的重吸收

C.据c图可知大量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积累,经机体调节导致其受体数目减少

D.据d图可知,当没有毒品分子时,多巴胺被大量吸收,愉悦感急剧下降,形成毒瘾

【答案】A

【解析】

【分析】

多巴胺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在突触后膜上,图中显示多巴胺起作用后会被转运分子运回细胞,而毒品分子与突触前膜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回收入细胞,导致其与后膜受体持续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详解】据a图可知多巴胺发挥作用后可被转运分子运回细胞,因为多巴胺作用的受体只在突触后膜上,突触前膜没有多巴胺作用的受体,因此突触间的兴奋的传递还是单向的,A错误。

据b图可知毒品分子与多巴胺转运分子结合,严重影响突触前膜对多巴胺分子的重吸收,B正确。

c图与a、b图相比较可以看出因为多巴胺不能回收,则大量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积累,经机体调节导致其受体数目减少,C正确。

从d图可知,当没有毒品分子时,多巴胺转运分子会发挥作用,多巴胺被大量吸收,愉悦感急剧下降,形成毒瘾,D正确。

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具有作用于靶细胞和微量高效的特点

B.生长素在发挥抑制作用时植物不能生长

C.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方向是由茎尖运向根尖

D.用植物激素处理植物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更长效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有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两种,在幼嫩的组织中进行有方向性的极性运输,在成熟的组织中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2.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详解】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也具有作用在相应靶细胞、靶器官的特点,A正确。

生长素抑制生长,植物不是不生长,只是比正常情况生长慢,B错误。

生长素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不是从茎尖运向根尖,C错误。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相比,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的特点,比植物激素更长效,D错误。

【点睛】知识补充:

形态学上端与形态学下端:

在形态学上,分生迅速,向上或者向下延伸的是上端;分生缓慢,不延伸或者延伸很少的是下端。

对于地上部分而言,树枝是形态学上端,而树干是形态学下端。

对于地下部分而言,根尖是形态学上端,根基是形态学下端。

一般就指先长出来的就是形态学上端 比如植物根部根尖分生区即为形态学的上端伸长区或更后面的就是形态学下端;而植株的顶部芽尖即为形态学的上端。

三、非选择题

7.科学工作者对胡杨的光合特征和CO2浓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部分研究结果如图1和表1。

图1是胡杨的阳生叶和阴生叶的光合速率变化进程;表1是胡杨叶片在不同CO2浓度下光合参数特征。

请根据图表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由图1可知在14时左右阳生叶光合速率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生叶整体光合速率低于阳生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1胡杨叶片在不同CO2浓度下光合参数特征

(2)由表1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CO2浓度为1000μmolmol-1时实际光合作用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随CO2浓度升高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

由这一规律可以得出CO2浓度升高对光反应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温变过高,蒸腾作用过大,部分气孔关闭,CO2供应减少

(2).光照强度弱于阳生叶(3).CO2浓度(4).32.5μmolm-2s-1(5).光饱和点升高,光补偿点降低(6).CO2浓度升高能够促进光反应的进行(或能提高光反应的效率)

【解析】

【分析】

1.实际光合作用量是总光合作用量等于净光合作用量加上呼吸作用量

2.光补偿点是指单位之间单位面积上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光照强度。

【详解】

(1)在14时左右植物的阳生叶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因为该时刻温变过高,蒸腾作用过大,部分气孔关闭,CO2供应减少,光合速率降低。

阴生叶与阳生叶相比较,阴生叶得到到光照少,总体光照强度弱于阳生叶,因此阴生叶整体光合速率低于阳生叶。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该实验的自变量是CO2浓度,当CO2浓度为1000μmolmol-1时实际光合作用最大值=30.0+2.5=32.5μmolm-2s-1。

(3)表中数据显示,随CO2浓度升高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的变化规律是光饱和点升高,光补偿点降低,由此可知CO2浓度升高能够促进光反应的进行(或能提高光反应的效率),提高光合速率。

【点睛】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当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提高暗反应速率,而暗反应需要光反应为之提供[H和ATP,暗反应加快,则需要光反应速率加快。

8.下图是原发感染肺结核的机制。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结核分枝杆菌进入巨噬细胞后可以抑制吞噬体与___________结合而不被消化;结核分枝杆菌可以利用___________的核糖体来合成蛋白质。

(2)发生炎症会启动___________免疫,使得___________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同时___________细胞产生___________控制胞外结核分枝杆菌。

(3)卡介苗是由减毒牛型结核杄菌悬浮液制成的活菌苗,注射卡介苗可较长时间预防肺结核。

其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溶酶体

(2).自身(或结核分枝杆菌)(3).细胞免疫和体液(4).效应T细胞(5).浆细胞(6).抗体(7).注射卡介苗刺激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

【解析】

【分析】

1.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发挥作用,体液免疫是B细胞发挥作用。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产生记忆细胞。

【详解】

(1)溶酶体中有大量的水解酶,分解一些病菌和病毒,因此结核分枝杆菌进入巨噬细胞后可以抑制吞噬体与溶酶体结合而不被消化,结核分枝杆菌是原核生物,自身细胞中有核糖体,因此结核分枝杆菌可以利用自身(或结核分枝杆菌)的核糖体来合成蛋白质。

(2)当发生炎症时,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会启动,当结核分枝杆菌寄生在细胞内时,细胞免疫中的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使靶细胞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