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应急救援预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3808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厂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水厂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水厂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水厂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水厂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厂应急救援预案.docx

《水厂应急救援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厂应急救援预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厂应急救援预案.docx

水厂应急救援预案

水厂应急救援预案

一、企业概况及基本情况:

  1.1企业基本概况

  城北水厂于1999年建成,总设计能力日产水50万t,总占地面积204.7亩,分两期实施,第一期日供水能力25万t,于2000年建成投产。

二期工程计划2010年开始筹建。

目前全厂总面积18462m2,其中加氯间1113m2,主要供水区域为南京城东北区域。

  水厂控制系统采用了美国公司的集散控制系统,全厂共6个分站分设于一泵房、加药间、加氯间、反冲泵房、二泵房以及污泥泵房,14个分站为滤池专用。

维持正常生产运行,每班次仅需4人,自动化程度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该厂现有职工5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1人。

目前根据该厂最大供水量,年使用液氯约在86t左右。

  为确保安全生产,该厂历任领导与全体职工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成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防火委员会、治安委员会等安全管理组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网络和安全管理制度,特别对加氯间制定了《加氯间安全管理制度》、《加氯间安全操作规程》、《加氯间安全检修规程》等管理制度,连续多年实现了安全生产。

并于2004年荣获“省级青年文明号”称号。

  1.2厂址及周边情况

  该厂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和燕路胜利村段西北侧,沿联珠村向北到幕府山南麓边。

厂区东侧为新建的吉祥花园小区,南侧和西侧部分与新联机械厂毗邻,西侧和北侧部分与幕府山相连,北侧与幕府山间部分建有南京化纤厂职工宿舍。

厂区建筑均座北朝南,加氯间位于厂区中央,距周边环境距离都比较远。

  城北水厂大门朝东偏南方向,进入厂门,西面是办公楼和职工宿舍。

生产区位于办公楼与职工宿舍的北侧,生产区南边,从西向东为仓库、检修车间、变电所。

往北自西向东为一期已经建成投产的絮凝沉淀池、V型滤池、二泵房。

再往北从西向东为加药间、中控楼、加氯间、反冲泵房、清水池。

最北面为二期工程的预留地块。

  1.3生产规模及产品标准

  生产规模:

日供水能力25万t。

  产品标准:

5749—1985

  1.4主要危险化学品运输方式及来源

  材料名称运输方式年消耗量(t)最大储量(t)来源备注氯气汽车868总公司 运输由总公司负责材料供应的单位天寅公司委托持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证的专业运输公司承担。

  二、危险源的特性及对周边的影响:

  2.1危险源的特性

  该厂在生产过程中,所储存、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为液氯,其固有的理化特性、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如下:

  1)氯;英文()理化性质:

常温常压下为气态,黄绿色气体,有窒息性气味。

分子式2。

分子量70.91。

相对密度1.47(0℃369.77)。

熔点-101℃。

沸点-34.5℃。

蒸气密度2.49。

蒸气压506.62。

溶于水和易溶于碱液。

氯的化学性质相当活泼,于水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次氯酸再分解为盐酸新生态氧、氯酸。

本品不燃,但可助燃。

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

与许多物质反应引起燃烧和爆炸。

  2)氯气侵入人体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侵入,损害上呼吸道;空气中氯浓度较高时也侵入深部呼吸道。

  3)毒理学简介:

氯气吸入后,主要作用于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导致相应的病变,部分氯气又可由呼吸道呼出。

人体对氯的嗅阈为0.063;903,可致剧咳;120~1803,30~60可引起中毒性肺炎和肺水肿;3003时,可造成致命损害;30003时,危及生命;高达300003时,一般滤过性防毒面具也无保护作用。

凡有明显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明显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不宜从事氯气作业。

  4)按《危险货物品名表》、《危险化学品目录》分类,液氯为第2、3类有毒气体。

按《剧毒化学品目录》,氯气为剧毒品。

  5)、根据《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氯气为高度危害(Ⅱ)。

  5)据有关数据表明在化工生产中,引发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三点,按所占比例高低依次为设备问题、对物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问题、误操作问题,其中相当大的比例为人为的事故因素引起,可见管理的重要性。

  6)有害因素分析:

加氯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受约束的物质能量或介质就潜在着危险、有害性。

它们一旦失去约束就会发生事故,造成危害。

氯气自身就有毒害性,一旦扩散到空气中,就会引起生物中毒。

遇到有机物质、可燃物质或碱性金属就会引起火灾,激烈时就会发生爆炸。

所以,加氯装置的设备、管路、管件阀门、仪表发生泄漏都会造成危害。

由于加氯过程中设备主要集中在加氯间,因此加氯间的设备、设施均为潜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2.2危险源对周边的影响

  液氯是在0.8的压力下贮存,温度恒定至关重要。

南京夏季高温时间长,极端最高温可达43℃。

液氯钢瓶内部物料蒸发(膨胀),压力增大,会产生内压而爆裂;储存、使用过程中造成氯气大量泄漏,潜在着爆炸、中毒、窒息、死亡的危险,会殃及厂区设施、人员和周边生产企业、居民。

  三、危险源的安全防护:

  3.1安全制度、警示措施及消防、防雷管理

  3.1.1安全制度:

《液氯钢瓶接收规定》、《加氯间的设备维护保养规程》、《加氯间的设备检修规程》、《加氯间操作规程》、《加氯间安全管理制度》、《加氯间岗位责任制》、《新职工三级教育制度》、《加氯间应急处置预案》、《检修班巡视记录单》等等。

  3.1.2警示措施:

有毒化学品警示标志、防火警示标志、氯气特性告知牌、应急处理告知牌。

  3.1.3消防管理:

有总公司与厂两级消防组织、有厂义务消防队、有完好的消防器具、定期进行消防演练。

  3.1.4加氯间有防雷设施。

  3.2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3.2.1储存仓库与操作间有间隔,氯气单独存放,氯库大门是防火门,密封性良好;氯库及各操作室照明充足,均使用防爆灯。

  3.2.2氯库室内有轴流风机6台,有氯瓶专用存放支架,钢瓶在支架上处卧放状态,液氯钢瓶上挂有“运行”、“备用”、“空瓶”、“实瓶”的标牌,区分明显,钢瓶携有防震橡胶圈。

  3.2.3配备中和系统,异常情况下可以吸收约1t的泄漏氯气,有漏氯探头5只和1台漏氯报警仪,并与中央控制室报警相连,现场装有监控摄像头2只,并与中央控制室电视监控设备相连。

(在测氯气浓度为1时可立即自动启动)

  3.2.4钢瓶入库由供方、仓库管理方、安技员三方共同参与验收并签名,所有入库氯瓶均有验收单,严格执行入库验收制度。

  3.2.5氯气的具体用量由中控人员进行记录,空瓶退走时也做好相应记录,双方签字;检修班人员每周对加氯设施全面检查一次,中控人员每班次巡视检查一次。

  3.2.6漏氯应急操作工具及空气呼吸器等防护设备存放良好,由检修班专人保管,安技员定期检查并组织演练。

另配有氯气浓度便携式检测仪1只。

  3.2.7厂内配有个人防护用品,生产区及办公区均配有安全淋浴器;加氯间消防器材定时更换、存放良好。

  四、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组织机构组成人员主要职责应急救援组生产部、当班操作人员、当班检修人员、救援专业人员

  负责紧急状态下的现场抢险作业:

  泄漏控制、泄漏物一般处理;

  设备抢修作业;

  恢复生产的检修作业;

  进行防化防毒处理。

  安全保卫组生产部、综合部相关人员

  实行厂区交通管制,保证现场及道路畅通;

  负责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

  协助公安部门做好警卫工作。

  警戒疏散组生产部、综合部、各车间相关人员根据风向、风力迅速确定警戒安全区域;

  布置(画)安全警戒线,保证现场井然有序;

  负责各部门人员的清点,保证毒害区无任何人员;

  负责周围单位、居民的疏散工作。

  医疗救护组综合部相关人员

  联系有关医疗单位;

  组织救护车辆及医务人员、救护器材;

  负责毒害区现场人员的抢救;

  物资供应组综合部相关人员

  准备个人防护用品、抢险物资及劳动防护用品;

  备好车辆,将所需物资供应现场;

  准备好运送中毒人员的车辆。

  抢险指挥部厂部、生产部、综合部相关人员

  负责协调各小组的工作;

  负责向上级领导的汇报;

  负责向市各级领导部门的汇报;

  负责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负责组织事故预案的演练、完善。

  五、应急救援程序与原则、报警与通讯联络方式

  5.1应急救援程序

  5.2应急救援原则

  根据氯气泄漏事故分类的级别,事故第一发现人在第一时间内,以最快的方式,将事故情况通知相关部门或厂级主管负责人。

厂级主管领导人根据事故地点、事态的发展和事故的分类(Ⅰ级、Ⅱ级、Ⅲ级,其中Ⅰ级最严重)决定应急救援形式:

单位自救、紧急求援。

  5.3厂级氯气泄漏事故分类(见附表)

  氯气泄漏事故分类

  序号事故现象事故级别第一被通知部门

  被通

  知人联系电话手机号1钢瓶瓶体开裂遇热源引起的爆炸Ⅰ级厂部、公司总值班2液氯钢瓶本体大面积泄漏Ⅰ级厂部、公司总值班3加氯管线泄漏,无备件更换Ⅱ级厂部4加氯设备泄漏,无备件更换Ⅱ级厂部5钢瓶易熔塞泄漏Ⅲ级生产部6钢瓶阀门泄漏Ⅲ级生产部7钢瓶瓶身轻微泄漏Ⅲ级生产部8紫铜管泄漏Ⅲ级生产部9钢瓶与紫铜管连接处泄漏Ⅲ级

  检修班

  中控室10蒸发器或加氯机管路轻微泄漏Ⅲ级

  检修班

  中控室11投氯管路轻微泄漏Ⅲ级

  检修班

  中控室5.424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

漏氯探头5只和1台漏氯报警仪,并与中央控制室报警相连;有现场监控摄像头2只与中央控制室电视监控相连。

  5.524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及报警内容:

  5.5.1报警方法

  发现灾情后,根据事故级别,应立即向生产调度值班室报告,提供准确、简明的事故现场信息,启动应急预案,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护和减灾措施。

  报警方法有:

口头报警、电话报警、书面报警等,事故第一发现人要以最快的形式报告事故情况。

  5.5.2接警

  Ⅲ级事故,由厂部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自行处理,记录备案并报厂部;

  Ⅱ级事故,由厂部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处理,并即时上报总公司,取得公司一级响应。

  Ⅰ级事故含重、特大氯气安全事故,由厂部先行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在积极采取停车,启动相应的防护和减灾措施、组织人员疏散等措施的同时,应即时向总公司上报,并由公司上报有关部门,寻求社会救援。

  5.5.3事故报告内容

  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4)事故救援的情况和拟采取的措施。

  5)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抢救和救援的相关事宜。

  六、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措施与一般原则

  6.1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序号发生事故采取对策1厂外运输时,液氯钢瓶发生氯气泄漏①由专业运输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并负责妥善处理。

2厂内运输时,液氯钢瓶发生氯气泄漏

  ①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②瓶阀处泄漏,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关闭瓶阀。

  ③瓶阀滑丝,用六角螺帽旋紧出口。

  ④瓶阀泄漏,泄漏点敲入木塞(竹签、、铅塞)。

  ⑤瓶阀仍泄漏,用专用堵漏工具进行堵漏。

  3氯库内发生氯气泄漏①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②切断泄漏气源,即立即关闭氯瓶出氯总阀。

  ③启动氯气吸收系统(自动或手动),即中和系统。

  ④立即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局部人员疏散。

  对钢瓶泄漏点起用应急夹。

  4蒸发器室管线漏氯

  ①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②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