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记忆普陀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3669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上海记忆普陀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老上海记忆普陀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老上海记忆普陀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老上海记忆普陀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上海记忆普陀1.docx

《老上海记忆普陀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上海记忆普陀1.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上海记忆普陀1.docx

老上海记忆普陀1

老上海记忆:

普陀

(1)

(2012-10-1709:

57:

14)

普陀1:

大自鸣钟。

1926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在小沙渡路(今西康路)劳勃生路(今长寿路)路口,为日本内外棉纱厂前总经理川村建立了一座纪念塔,塔顶端装设大电钟,人们习称其大自鸣钟,并成为普陀区闹市中心地标。

后来塔钟被拆除,但这个地名延用至今。

普陀2:

上海造币厂,前身是中央造币厂。

1949年6月后,隶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曾命名六一四厂。

主要担负国家流通硬币和各种金、银币(章)的生产任务,并制造各种铜币纪念章、金饰品和工业金、银材。

其中以熊猫系列金银币誉盛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和香港、台湾等地区。

1983年版“熊猫”金、银币在1985年国际硬币比赛中分别荣获“最佳金币”和“最佳银币”奖;“熊猫”系列普通金币获得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中的金杯奖。

普陀3:

长寿路,为区境吴淞江南部东西向干道,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由工部局辟筑,原名劳勃生路,民国32年改现名。

西起普陀、长宁、静安3区结合部曹家渡五角场,东端在1953年建长寿路桥后通连闸北区天目西路。

该路是区商业中心所在。

普陀4:

武宁路,为区境中部跨越吴淞江的南北干道,1954~1956年,在修建武宁路桥的同时,先辟长寿路至中山北路一段,1958年又伸筑到曹杨路,与随后辟筑的曹安路相接,成为郊县及江苏省进入市中心区的要道。

1995年建成武宁南路段。

这样,武宁路成为南北跨区(普陀与静安)主干道。

图为中山北路武宁路口,为内环线未建时。

普陀5:

上海江南造纸厂,建于民国15年,是我国民族资本在区内最早开设的造纸厂。

在20世纪30年代,生产的连史纸、毛边纸,畅销国内市场,远销南洋群岛。

民国26年被侵华日军占领。

民国30年被迫以低价卖给日本钟渊纺织株式会社,改名为江南制纸工场。

民国34年9月以后,一度被中央信托局接管。

1954年公私合营以后,更新了设备,产品增加双面胶版纸、邮票原纸、铜版原纸等新产品。

1978年以后,向国外出口双版纸。

1983年,引进法、德等国的机器设备,生产高级美术铜版纸,为国内填补了空白。

厂址在光复西路1003号。

以前住普陀的时候,常闻到造纸厂烟囱飘过来的怪味。

普陀6:

自清初以来,曹家渡苏州河上一直没有桥梁,往来都要依靠船渡。

1928年,民族实业家杨杏堤率先捐款倡议建桥,并与他人共同出资,于次年在曹家渡渡口东侧建起一座木桥,称曹家渡桥。

因桥南有三官堂庙,又俗称“三官堂桥”。

1949年3月,上海工务局又在桥西侧建起一座木桥,称为曹家渡西桥。

原有木桥称东桥(俗称三官堂桥)。

1964年9月,东桥因严重损坏而被拆除。

1973年春节,又拆除已呈危险的西桥,架设战备钢桥以通行。

直到1980年,曹杨路桥在旧桥原址建成通车,成为市区西部苏州河上重要桥梁之一。

三官堂桥于上世纪20年代末建成后,当时以桥南堍为中心,形成东、中、西三市,规模大过邻近法华、周家桥等集镇,尤以三角场以东曹家渡市面最为繁荣,被冠以“沪西小上海”之名。

而在桥南北堍两侧的中市,逐渐形成农副产品集贸市场,且以活禽交易为主(见图三)。

 

普陀6(续):

1929年建造的曹家渡桥,因桥南有三官堂庙(《百业指南》上册图106标示:

三官殿,见图三),又俗称“三官堂桥”。

这个三官堂内供奉有代表天、地、水的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称“三官”,又称“三元”,为道教较早供祀的神灵。

道经称:

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三官是道教神灵,旧时各地有三官庙、三官殿、三官堂。

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三官生日。

建国前每年都会举办庙会(见图一、二)。

普陀7:

沪西工人文化宫位于武宁路71号,是全市面积最大的园林式工人文化宫,占地6.98万平方米,俗称“西宫”。

地境原为陈家宅、陈家白漾、王家弄、张家桥自然村和农田。

1959年7月破土动工,1960年10月落成,1961年2月7日正式开放。

该宫建成后,为纪念20年代在沪西地区建立的沪西工友俱乐部,初名沪西工人俱乐部。

“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名区文化宫。

“文化大革命”后改名区工人文化宫,1979年2月定现名,由市总工会领导。

普陀8:

玉佛禅寺创建于清光绪年间,当时浙江普陀山的慧根和尚至缅甸迎回大小五尊玉佛。

回国途中经过上海,留下了白玉雕就的释加牟尼坐像及卧像各一尊,并募款在江湾建寺供奉。

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竣工,玉佛寺也因此得名。

后毁于战火。

1918年,玉佛寺重建于今安远路170号,殿宇结构遵循宋代建筑,气势宏伟,全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卧佛堂、玉佛楼等建筑组成。

十年动乱,玉佛禅寺受到巨大冲击,所幸两尊玉佛和许多珍贵文物都完好无损,是上海较为完整保存下来的佛教寺院。

1978年,玉佛禅寺恢复开放。

玉佛寺驻有僧众,更兼上海佛学院设在寺内,终日香火不断。

寺内藏有不少古代造像、绘画珍品及清刻(公元1870年)全套《大藏经》和其他佛典共七千余册,是国内比较完整的藏经之处。

普陀9:

曹家渡最初是上海西北部的乡村地区,在明代形成曹家宅的村落,举人曹守常家族居此(今长宁区曹家弄),曹家在万历年间在附近苏州河上设立渡口(今曹杨路桥附近)。

1862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向西越界修筑数条道路,其中有极司非而路(今万航渡路)和极司非而后路(今万航渡后路),继而办厂招工,“聚居于斯者不下数千人”,“马路两旁造房开店,百工居肆而市成矣。

”(《法华乡志》卷一)(图为80年代曹家渡)。

1901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又越界修筑了劳勃生路(长寿路)和白利南路(长宁路),形成一个5叉路口,为静安区、普陀区、长宁区交界处,俗称曹家渡五角场。

曹家渡作为地区名沿用至今。

普陀10:

老上海有两家“共舞台”:

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433号,《指南》上册图10)的“荣记共舞台”和劳勃生路(今长寿路427号)近胶州路口的“共和大戏院”(启德里隔壁,又名沪西共舞台)。

1931年,沪西共舞台开幕(图一为《指南》上册图86)。

1935年改建更名为高升大戏院(《指南》上册图86);1948年改名为大都会电影院;1964年改名为燎原电影院(即老燎原)。

老燎原地方太小,设施落后,没有大堂。

为满足周边居民文化需求,1984年,在长寿路胶州路路口建新燎原电影院(图二为新燎原开工时工程设计人员留影),但好景不长,新燎原终于抵不住市场冲击,被拆于1994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