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 检测试题练习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93130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 检测试题练习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 检测试题练习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 检测试题练习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 检测试题练习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 检测试题练习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 检测试题练习试题.docx

《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 检测试题练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 检测试题练习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 检测试题练习试题.docx

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检测试题练习试题

检测试题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题号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2、3、4、6、7

5

开创外交新局面

8、9、10、12、13、14、15、16、18、19、20

11、17

综合

21、2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这一规定(  )

A.标志着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D.加快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解析:

B 新中国成立次日,苏联即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于1950年初,A项错误;该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一边倒”政策的体现,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项正确;该条约侧重于政治方面,C项错误;条约签订时抗战早已胜利,D项错误。

2.“通过这次会议,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越南北部完全解放,这就再一次打乱了美国从朝鲜、台湾、印度支那三条战线威胁新中国的战略部署,世界看到了同美国所掌控的安理会形容的完全相反的新中国形象,看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中国外交风格。

”“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解析:

A 日内瓦会议是为了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而召开的,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会议,展现了新中国的风采,与材料中所述吻合,故A项正确。

3.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

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

“这次会议”是指(  )

A.中印会谈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解析:

C 根据材料信息“亚非国家”“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可以判断是1955年新中国参加的万隆会议,该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故C项符合题意。

4.石家庄棉纺厂和华北制药厂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工业项目。

其所反映的新中国外交政策是(  )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采取的外交方针,概括起来就是“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另起炉灶”。

“一边倒”,就是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材料中苏联的援建即体现了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故选A。

5.“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

有的。

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周恩来发表的这段讲话是在(  )

A.1953年中印谈判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亚非会议D.1971年会见基辛格

解析:

C 1953年中印谈判提出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项错误;1954年日内瓦会议,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来求同”“不是来立异”“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等信息可知是万隆会议,C项正确;1971年会见基辛格,目的是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D项错误。

6.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  )

A.中国对苏联和对西方贸易额交替上升

B.西方外交孤立和中国外交“一边倒”

C.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国内外环境恶劣

D.中苏关系破裂和中美关系缓和

解析:

B 读图可知,1950~1955年中苏贸易额不断上升,而中国与西方贸易额却大幅度下降,反映了当时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政策和中国倒向苏联的外交方针。

A项交替上升表述错误;C项图片中反映不出;D项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

答案为B。

7.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一变化(  )

A.说明中苏关系出现恶化B.争取到了更大外交空间

C.意在换取美国对华支持D.缓和了冷战的紧张气氛

解析: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提出,中苏关系1956年后开始恶化,故A项错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使中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资本主义阵营处于对立态势,缩小了中国的外交空间,因而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突破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限制,这就大大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故B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依然敌视中国,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非针对美国提出,故C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冷战形势严峻,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能起到缓和冷战局势的作用,故D项错误。

8.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外交部副部长周南:

“20世纪60年代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大批非洲国家独立,而且加入了联合国,他们和中国互相支持。

”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状况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C.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解析:

C 新中国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这与20世纪60年代大批非洲国家独立,加入联合国,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关,故C项正确。

9.1971年,美国决定调整政策,抛出了所谓的“双重代表权案”,即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进入联合国,同时保留国民党集团的席位。

该提案出台的背景是(  )

A.美国对联合国控制加强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C.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中美双方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解析:

C 随着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知道已很难把中国拒于联合国大门之外,于是提出“双重代表权案”,最终被26届联大否决,故C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美国对联合国控制的加强,且该提案被否决实际上反映了控制减弱,A项错误;此时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尚未恢复,B项错误;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标志是1979年中美建交,D项错误。

10.针对26届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美国舆论认为,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

这是因为该事件(  )

A.表明美国霸权遭到世界抵制

B.加剧了中美两国间的对抗

C.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D.促使美国改变了对华政策

解析:

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故C项正确。

11.1969年7月,美国政府宣布取消某些对华贸易管制,并放宽了到中国旅行的限制,议员、记者、教师、学生、科学家和医生六类人员可以访问中国,这一规定反映(  )

A.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B.美国支持中国参与国际事务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美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解析:

A 根据材料“1969年7月,美国政府宣布取消某些对华贸易管制,并放宽了到中国旅行的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故A项正确。

B项材料体现不出,排除;C、D两项与材料时间“1969年”不符,排除。

1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

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

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直接反应是(  )

A.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B.对侵略历史进行深刻反省、道歉与赔偿

C.与台湾当局断绝所谓的“外交关系”

D.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

A 尼克松访华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并签署中日建交的联合声明,故A项正确。

13.尼克松在向国会所做的一项报告中说: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

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为此,尼克松(  )

A.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B.访问中国,改善中美关系

C.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从根本上促使日本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解析:

B 根据材料“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可知,尼克松想改善中美关系。

经过他的努力,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美国极力阻挠,可排除A。

美国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当时的美国总统为卡特,据此可排除C。

D说法错误,可排除。

14.周恩来说:

“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我们希望……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这个“新的开始”发生在(  )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解析:

C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美两国还处在敌对的紧张状态,A、B两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尼克松总统来华前”,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关系有了“新的开始”,C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已实现正常化,并非“新的开始”,D项错误。

15.1969年,台湾同65个国家保持着“外交关系”,到1974年10月,只有32个国家同台湾有“外交关系”,此后数目还在继续下降。

材料所述趋势从侧面反映出(  )

A.海峡两岸达成了重要共识B.中美之间已建立外交关系

C.祖国统一大业遭遇了挫折D.新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解析:

D 从材料可知到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逐渐被更多的国家承认,是中美关系缓和、外交出现新局面的重要表现,故D项正确。

16.1971年11月8日晚上,毛泽东嘱咐道:

“这次联大以2/3多数票支持我们,是第三世界国家把我们抬进去的。

……对那些慑于美国的压力投弃权票的国家也要表示感谢并谅解他们的处境。

”毛泽东所谈的事件(  )

A.导致中美关系更加恶化

B.因美国的阻挠而没能成功

C.使联合国摆脱美国影响

D.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解析:

D 由材料中“1971年11月8日”“联大以2/3多数票支持我们”“第三世界”等信息可以看出该事件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这使得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失败,加之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美国开始改善与中国的关系,A项错误;在1971年第26届联大上中国成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项错误;联合国仍然受美国的影响,C项错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D项正确。

17.1977年,中国加入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有21个,到1989年增加到37个,到1997年,增加到52个;1977年,中国参加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71个,到1989年,增加到677个,到1997年,增加到1163个。

由此说明,此时期我国的外交战略是(  )

A.独立自主

B.冷静观察,沉着应对

C.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D.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拓展总体外交

解析:

D 材料表明1977年至1997年,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积极参加各种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故D项符合题意。

18.1991~1992年,短短两年时间内,有19个亚欧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这次建交高潮出现的背景是(  )

A.第三世界成为重要政治力量

B.改革开放中国国际影响扩大

C.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D.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区域合作

解析:

C 从材料可以看出建交高潮出现在1991~1992年,当时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故C项正确。

19.它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次重要外交实践,丰富了由中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