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第七单元练习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84164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第七单元练习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第七单元练习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第七单元练习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第七单元练习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第七单元练习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第七单元练习试题.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第七单元练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第七单元练习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第七单元练习试题.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第七单元练习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第七单元练习试题

每到历史考试来临之际,教师们要怎样开展学生们的复习工作呢?

让我们来预先做一份试卷,这份设计良好的试卷!

以下是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第七单元练习试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第七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842年初,宪章派向议会提交的新请愿书中,与1839年提交的请愿书相比,新增加了()

①限制工时 ②提高工资 ③改善劳动条件 ④要求普选权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1842年的新请愿书重申了《人民宪章》原有的政治要求,还提出了限制工时、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等要求,④是二者的相同点。

答案 A

2.宪章派进行第一次集会的目的是()

A.要求争取政权B.要求控制议会

C.要求实现普选权D.要求提高工人工资

解析 宪章派第一次集会的目的是争取普选权。

答案 C

3.19世纪40年代,给英国宪章派和工人群众以极大鼓舞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法国二月革命

C.北美独立战争胜利D.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解析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发生后,宪章派和工人群众更为振奋,掀起了更为深入的斗争。

答案 B

4.英国有句俗语:

“牛打江山马坐殿”,在19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中,起了巨大作用却没有取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牛”是()

A.农民阶级B.金融资产阶级

C.工业资产阶级D.工人群众和小资产阶级

解析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

但在改革中起过巨大作用的工人群众和小资产阶级却收获很少。

答案 D

5.下列关于英国宪章运动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缺乏明确的斗争纲领B.持续时间长

C.影响大D.斗争曲折

解析 宪章运动的斗争纲领就是《人民宪章》,目标是争取普选权;宪章运动从1837年一直到19世纪50年代末,持续了20多年;宪章运动对世界以及欧洲近代民主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运动中出现了三次高潮,最后失败。

答案 A[

6.“1890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得票143万张,在帝国议会中占35席;1893年得票达180万张,议席增加到44个,成为议会第二大党”,由此看出在19世纪晚期,工人运动合法斗争也取得重大成果,那么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发展

B.资产阶级空前强化警察军事机器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尚未形成

D.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解析 19世纪,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的民主权利有了进一步保障。

答案 A

7.19世纪后半期,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的表现有()

①工人掀起争取8小时工作日斗争 ②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③工人阶级政党组织建立 ④第二国际诞生 ⑤列宁主义诞生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解析 列宁主义诞生于1903年,属于20世纪初,不属于19世纪,故排除⑤。

答案 A

8.某班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研究第一国际成立背景时找到以下几个材料,符合当时史实的是()

①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增长迅速 ②资本主义社会弊端暴露,工人运动高涨 ③马克思、恩格斯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 ④普法战争激化了法国国内的阶级矛盾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国际成立于1864年,而普法战争发生在1870年,④错误。

①②③均符合第一国际成立的背景,其中①②为客观条件,③为主观条件。

答案 C

9.中国共产党为回击国民党的反共高潮而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

A.组织撰写批判文章回击

B.严正抗议国民党顽固派的武装挑衅

C.皖南事变后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

D.在延安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解析 D是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回击国民党无关。

答案 D

10.1939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召开后,蒋介石一再强调:

“制裁共产党活动,应尽量用民众力量,党政机关要避免直接出面,尤其避免党派斗争之痕迹。

”它表明国民政府对共产党政策的特点是()

A.用阴谋手段打击共产党

B.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

C.借民众力量限制共产党

D.既要反共又要避免舆论

解析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召开时正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未变,所以蒋介石不敢彻底破坏统一战线;同时由于共产党力量的壮大,使蒋介石寝食难安,所以他要千方百计的反对、限制共产党的发展。

答案 B

1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于我国政治的发展方向始终存在着三种力量和三种道路。

下列对这三种力量和道路叙述正确的是()

①国民党统治集团;;主张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建立国民党一党独裁统治②地主官僚买办集团;;主张依靠帝国主义力量,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③中间党派或中间人士;;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的道路 ④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的三种力量分别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中间党派或中间人士,他们的政治主张分别是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建立人民共和国,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答案 C

12.国民党集团在南京建立的国民政府从正式建立到在大陆的统治垮台总共存在了()

A.15年B.37年

C.18年D.22年

解析 国民党政府从1927年建立到1949年灭亡,共存在了22年。

答案 D

13.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和国统区的民主的最大区别是()

A.前者真正实行民主,后者真正实行的是独裁

B.前者主张用革命手段实行民主,后者主张用改良手段实行民主

C.前者主张抗日,后者主张妥协

D.前者主张“三三制”原则,后者主张以法治国

解析 国民党根本就不真正实行民主,所以任何手段都是错误的,应排除B;C与题干无关,应排除;国民党主张独裁,根本不想以法治国,也应排除D。

故选A。

答案 A

14.1945年,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和美国驻中国大使赫尔利在延安机场准备登上一架飞机。

毛泽东等人此行的任务是()

A.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B.去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

C.去河北西柏坡参加七届二中全会

D.去湖南韶山冲老家祭祖

解析 抗战胜利后,为揭露美蒋“假和平”的阴谋,毛泽东等毅然去重庆谈判,以争取和平民主。

答案 A

15.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和国民党分别召开了“七大”和“六大”,两次会议所谈论的问题不包括()

A.民主与专制B.联合政府和一党独裁

C.和平与内战D.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

解析 根据教材基础知识,D项是两次会议没有涉及的内容。

答案 D

16.抗战时期,中共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等文章的目的是()

A.揭露《中国之命运》的反动实质

B.歌颂中共的丰功伟绩

C.向全国人民阐明中共的革命纲领

D.抗议国民党顽固派的武装挑衅

解析 1943年春,国民党出版《中国之命运》,伪造中国历史,污蔑中国共产党。

为此,中共接连发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等文章,揭露该书的反动本质和蒋介石推行法西斯统治的阴谋。

答案 A

17.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逐渐成为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的特征是()

①一党专政 ②保甲制度 ③特务统治 ④“三三制”原则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④是抗日战争时期延安边区民主政治的原则,与题干无关,应排除。

答案 A

18.英国广播公司(BBC)进行网上投票,评选世界近1000年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最后胜出。

来自挪威的投票者科里森说:

“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正义的人民,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

”这位投票者特别推崇的马克思的贡献是()

A.领导巴黎公社B.改良空想社会主义

C.参与领导第一国际D.组织第二国际

解析 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马克思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但选项没有,故求其次;A、D与马克思无关,应排除;马克思并没有改良空想社会主义,只是吸收了其合理的成份,应排除B。

故选C。

答案 C

19.1946年秋,蒋介石不顾中共和各民主党派的反对,坚持召开“国民大会”,这是因为()

A.彻底打败了中国共产党

B.占领了张家口,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C.镇压了学生运动和民主党派

D.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

解析 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蒋介石,不顾各阶层人民的反对,召开了由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

答案 B

20.1948年初,在香港进行改组中国民主同盟,重建总部的领导人是()

①沈钧儒 ②章伯钧 ③闻一多 ④李公朴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1948年初,沈钧儒、章伯钧等人在香港改组中国民主同盟。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21题20分,22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

这类人依照目前议会法之规定,也丧失了选举国会代表的资格。

;;英国1832年的改革法案

材料二 1832年改革法案颁布时,人民曾寄予深切的厚望,希望他们所受的苦难能够大部分,即使不是全部,因而获得消弭。

……人民竟受了欺骗,此种卑劣行为实令人痛心。

……所谓改革法案无非是把权力从一个掌权派移交到另一掌权派,而人民仍得不到任何保障。

……我们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就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

我们要求普遍选举。

;;英国的全国请愿书

材料三 凡具有下列各项资格的男子,得有权在1868年及以后登记作为选举人,即

(1)已届成年,并未被剥夺法律行为者;

(2)在任何一年7月最后一日,并在此以前十二个月中一直以房主或房客资格在该镇选区内任何住宅居留者;(3)……诚实无欺地缴纳自1月5日以来的一切救济金者;凡在任何住宅与人合住的男子,不得沿用本节规定登记作为选举人。

;;英国1867年人民代表制度法案

请回答:

(1)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与阶级关系变化,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所代表的阶级利益。

(8分)

(2)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在选举权规定或要求上的差异。

(6分)

(3)英国1867年人民代表制度法案与1832年改革法案相比,有什么改进?

为什么会有这些改进?

(6分)

答案 

(1)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材料一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材料二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2)材料一调整了选区的名额分配,但对选举权仍有严格的财产限制;材料二则要求实行普选。

(3)1867年的法案对财产限制有所降低,扩大了选民范围。

原因:

这是由于工人阶级斗争的推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国家职能调节作用的结果。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我最高统帅,已严令18集团军及新四军概于(民国)30年1月底以前遵照前令撤至冀察鲁北及晋北之一部……(如中共)置军纪国法于不顾,是即有意破坏抗战……中央必能极周密之处置与严正之方式执行军纪……我各级党部团结各宣传机关……以泛指口吻影射中共违反军令军纪之行为,督促政府严肃军纪。

……

;;1940年10月国民党中央给《上海报》的密令

材料二 国内一部分人士正在策动所谓新的反共高潮,欲以所谓中日联合“剿共”结束抗战局面。

……兹奉电示,限期北移。

德等考虑再三,认为遵行命令与俯顺舆情,仍请中央兼筹并顾。

对于江南正规部队,德等正拟苦心说服,劝其顾全大局,遵令北移。

;;1940年11月9日,朱德、彭德怀等复何应钦电文

材料三 重庆对于中国共产党势力的不断增长确实感到担忧。

……蒋介石集团现在应有所选择。

……如果重庆不能镇压共产党,那么日本不得不考虑共产党势力增加的后果。

;;1940年12月10日,日本东京《国民新闻》报社社论

材料四 现在,我们对国民党政府对新四军所采取的行动表示了否定态度。

这(皖南事变)有碍于抵抗日本的进攻。

……如果日本人在中国感到吃紧,他们就会节制自己向南方和北方扩张的野心。

;;1940年1月底,美国驻华代理武官巴雷特谈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国民党政府蓄意制造皖南事变的表现。

结合材料一、三分析,国民党政府与日本有何共识?

达成共识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10分)

(2)从材料二看,中共对“北移”存有顾虑,为什么还要让部队“遵令北移”?

(5分)

(3)结合材料三、四,说明美国政府否定皖南事变的原因。

这是否表现出它放弃了一贯对待共产党的基本立场?

(5分)

答案 

(1)表现:

武力消灭新四军的计划;事先制造舆论。

共识:

削弱(遏制)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发展。

原因:

①日本帝国主义诱降政策的影响;②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壮大;③蒋介石集团不放弃反共立场。

(2)顾全抗战大局,做出让步,维护统一战线的团结。

(3)原因:

皖南事变不利于中国继续抗日;损害美国在华的利益。

反共立场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