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矿产资源规划.docx
《红河州矿产资源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河州矿产资源规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河州矿产资源规划
红河州矿产资源规划(2001-2010)
时间:
2009年11月05日来源:
云南省人民政府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红河州”)位于云南省南部,州域经济以农业、烟草、矿业、机械制造、制药及生物创新等为支柱产业。
一、总 则
为满足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2000-2010年云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红河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编制《2001-2010年红河州矿产资源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体现,是国土资源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指导性文件,是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及优势资源开发方向等方面的统筹规划和总体安排,是我州编制县(市)级矿产资源规划的主要依据。
《规划》以2001年为基准年,2005年为规划目标期,展望到2010年。
《规划》适用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所辖的13个县(市)。
二、矿产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形势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红河州”)位于云南省南部,地跨东经101°47′~104°16′,北纬22°26′~24°25′,辖区面积3293l平方公里。
全州下辖2市11县,总人口为396.0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55.7%。
红河州东、北、西分别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曲靖市、昆明市、玉溪市和思茅地区相接;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国境线长848公里,有河口、金平金水河两个国家一级口岸。
是西南地区面向东南亚对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是云南省“昆河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
在全省实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
州域经济以农业、烟草、矿业、机械制造、制药及生物创新等为支柱产业。
2001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161.69亿元,占全省的7.78%;地方财政收入12.73亿元,占全省的6.66%;财政支出30.20亿元,占全省的6.08%;经济总量在全省17个地州(市)中位居第4位(仅次于昆明、玉溪、曲靖),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位居第3位。
目前,全州工业经济总量已占GDP总量的47%,工业化水平达40%以上。
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1.43万公里。
昆河高等级公路、滇越米轨铁路贯通全境,无论公路还是铁路,均是省府昆明到东南亚国家运距最短的陆路通道之一,州内三级及县乡公路可通达各个乡镇和大部分行政村。
全州火电装机容量70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26.83万千瓦,供电容量81万千瓦。
“十五”期间,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确定了建设“绿色经济强州”、“矿业经济强州”、“民族文化大州”、“滇南城市群”和“滇越大通道”的五大目标,全州GDP年均增长9%左右,预计到2005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达221.3亿元,城镇化水平达到30%,森林覆盖率达到3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城镇居民和大部分农村人口过上小康生活,农村贫困人口彻底解决温饱。
(二)矿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矿业是红河州的传统支柱产业。
红河州以其突出的矿产资源闻名全国,是云南省重要的矿业工业基地。
以锡为主的有色金属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煤炭、优质锰、金银为主的能源、黑色金属以及贵金属等矿业在全省具有较大的产业优势。
个旧市是闻名于世的锡都,其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65%,以锡为龙头的有色金属矿业,已具有年掘进坑道10万米、采矿1500多万吨、选矿1000万吨、冶炼21万吨的生产能力;开远市是云南省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其火电发电量占云南火力发电量的50%左右。
全州矿业及与矿业有关的压延加工工业产值达60多亿元,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矿业工业总产值35亿元,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45%左右;每年可实现利税5~6亿元,占全州利税总额的30%以上。
矿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税收是除烟草产业以外的第二大产业。
矿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能源、化工、建材、冶金、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州各地城市(镇)化进程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对边疆地区民族团结、脱贫致富及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红河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矿业经济强州”是红河州“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大目标之一。
在未来若干年内,矿业经济仍将作为红河州重要的支柱产业。
(三)矿产资源特征和勘查、开发利用现状
1.矿产资源基本特征及优势矿产
红河州矿产资源蕴藏丰富,是云南省金属矿产资源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总体具有矿种齐全、资源量大、分布面广但又相对集中、共伴生矿种多的特征。
(1)矿产资源种类多样、资源量大、配套程度高
州域内发现的矿产资源包括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稀土金属、化工、建材及其它非金属、地热资源等7大类49种矿产。
在37种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中,保有资源储量列居全省前3位的共有21种,占57%;煤、锰、铜、铅、锌、钨、锡、镍、金、银、石膏、饰面用大理石等矿产均有中-大型的独立矿床。
25种主要矿产人均拥有资源储量与全国相比,煤、锡、铜、铅、锌、铋、银、锰等13种矿产均高于全国平均值,其中锡为全国的55.4倍,银、铅、铋、锰分别为全国的17倍、12.66倍、12.90倍和12.94倍;与全省相比,煤、锡、铜、铅、锌、钨、镍、铋、银、锰等12种矿产的人均拥有量高于全省平均值,具备形成优势支柱产业的资源基础。
(2)资源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
州境北部的弥勒、泸西、开远为以煤、大理石为主的能源、建材矿产集中区;中部的个旧、蒙自、石屏、建水为以锡、铜、铅、锌、锰等为主的有色、黑色和贵金属矿产集中区;南部的金平、元阳、红河等则以金、铜、镍、石膏、大理石等贵金属、有色金属、建材非金属等矿产集中区。
在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中,大、中型以上矿床占总数的45%;个旧矿区锡多金属矿床、蒙自白牛厂矿区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均为享誉世界的超大型矿床,开远小龙潭煤矿、建水锰矿、元阳大坪金矿、金平白马寨铜镍矿、红河迤萨石膏矿等分别达中、大型矿床规模。
个旧矿区是我州最主要的矿产资源集中区,累计探明资源储量有色金属614.4万吨,占全州探明总量的66.60%,贵金属银2063吨、占40.32%,稀有金属3.01万吨、占61.61%,黑色金属18429.7万吨,占88.45%,霞石正长岩5545万吨,占100%。
(3)矿床矿石组份复杂,共、伴生矿种较多
全州大部分金属矿产都具有矿石组份复杂,共、伴生矿种较多的特点,在探明资源储量的121处矿产地中,共、伴生矿床占总量的32%以上,在探明资源储量的37个矿种中,共、伴生矿种占50%以上,在多数大、中型矿床中,常共、伴生两种以上具独立工业价值的矿产。
锡、铜、铅、锌、镍、金、银、锰、煤等为我州的优势矿产。
在云南省保有资源储量的构成中,我州的锡占51%、锰占50%、银占42%、霞石正长岩占100%,居全省第一位;铅占20%,居全省第二位;煤占16%、铜占10%、锌占8%、镍占6%、金占5%,居全省第三位(见附表1、附表2、附图一)。
2.矿产资源勘查现状
已完成1:
100万和1:
20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1:
20万水文地质普查等;完成1:
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6个图幅,占全州国土面积的7.19%;对区内矿产资源分布及矿床(点)进行过不同程度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探明了一大批可供生产建设利用的矿产地和矿产资源储量。
已发现矿产地1000余处,已探明资源储量并具小型以上规模的矿床(上《云南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共121处,其中大型规模为24个,中型规模为31个,小型规模为66个;达到勘探程度的有82处,占68%,详查和普查的有39处,占32%,大量未上表矿产地的地质勘查程度总体都较低。
地质勘查程度在普查以上的矿产地,红河以北有100个,占总数的78%,红河以南只有21个,占总数的17%;达到普查以上的矿种主要集中在能源及有色金属矿产两大类,煤有27个,占总数的22%,有色金属有48个,占总数的40%(其中锡占20%、铜占9%、铅占7%),非金属矿产的勘查程度普遍较低(附表2)。
全州累计探明资源储量:
煤43.84亿吨、锰9064.9万吨、锡、铜、铅、锌等有色金属资源储量924.13万吨(其中锡194.57万吨、铜178.59万吨、铅302.38万吨、锌226.02万吨、镍6.38万吨)、金14069千克、银5116吨、石膏1.246亿吨;霞石正长岩5545万吨(资源量24亿吨);饰面用大理岩457万立方米(资源量1.06亿立方米)。
保有资源储量煤42.26亿吨、锰7039.8万吨、锡64.36万吨、铜131.94万吨、铅184.35万吨、锌189.57万吨、镍5.27万吨、金11.819吨、银4470吨。
红河州成矿条件优越,具有发现新的大型、超大型资源富集区的优越条件,是云南省最具找矿前景的地区之一。
金平龙脖河铜矿、长安金矿等为近几年新发现的矿集区;现有的开采历史悠久的老矿山,其深部、周边外围仍有发现新矿体和增加资源储量的巨大潜力,如个旧矿区近几年来在老矿山的外围和深部也发现了规模较大的矿床(体)。
目前,在州境内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的探矿权人有24户,登记勘查面积5195.5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面积的16%;勘查项目156个,勘查矿种16种,成为建国以来我州地质勘查工作最活跃的时期。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红河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已初步建立起以有色金属工业为龙头,煤电工业基础雄厚,黑色金属、贵金属及建材工业等门类齐全,集勘查、采掘、选矿、冶炼、矿产品精深加工等规模化、系列化的矿业产业群体及科、工、贸,产、学、研相结合的矿业生产、科研体系;形成了以个旧为中心的有色冶金和以开远为中心的能源、化工建材工业综合开发基地,及以建水、金平等地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等矿业生产集中区。
以锡、锰、煤电为代表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能源矿产的开发利用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已处于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行列,具备雄厚的产业基础。
全州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大部分已开发利用,形成规模开发利用的矿种主要有锡、铜、铅、锌、镍、煤、锰、铁、金、银、石膏、石灰石、白云石、硅石、粘土、大理石等20余种;主要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和大部分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矿点均被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达80%以上。
已发现的大型、超大型资源富集区和矿种,仍有部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如蒙自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或尚未开发利用(如霞石正长岩),进一步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截止2001年底,全州共有矿山企业630多个,其中大型矿山有5个,约占矿山总数的0.8%;中型17个,占2.7%;小型及小型以下矿山608个,占96.5%;矿业从业人员近10万人(其中科技人员1.5万人),占全州工业从业人数的36.8%;开采矿石总量1937.66万吨,其中煤炭637.7万吨,锰20.49万吨,铜27.26万吨,锡416.59万吨,铅锌128.76万吨,石膏13万吨;实现矿业总产值45亿元,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35%(见附表3)。
在全州矿业经济的构成中,国有企业53个,占全州矿山总数的8.4%,乡镇集体、个体私营矿山570多个,占总数的85%。
2001年,乡镇集体、个体私营矿山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共产矿石950万吨,产值17.5亿元,占全州矿业产值的39%,已成为我州矿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很多位于贫困山区、不适宜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小型规模以下矿床(点)普遍为乡镇集体、个体私营矿山开发利用,逐渐成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
全州已初步形成了与矿产资源分布特点相适应的区域相对集中、各具特色的矿业产业群体,形成了以云南锡业集团有限公司、建水锰矿、开远小龙潭煤矿等一批国有大中型矿业集团(公司)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矿业开发格局(附表4、附图二)。
4.矿业权市场建设状况
矿业权市场建设逐步得到加强,州、县两级矿产资源主管部门对探矿权、采矿权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及多元化融资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初步尝试,并于近期实现了蒙自白牛厂矿权的招标拍卖及个旧西部矿区四个勘查项目的社会融资风险探矿,矿权交易额达5040万元,取得了市场配置的初步成功。
(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质勘查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州域内直接由国家投资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和优势矿产勘查程度偏低,为城市(镇)及重大基础工程建设提供基础地质服务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资料缺乏,州内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及为农业服务的农业地质调查工作较为薄弱。
矿产资源勘查程度不均衡,红河以北地区集中了全州90%以上的探明储量,总体地质研究程度较高,而红河以南地区则较低,这与州域内的矿产资源潜力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全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布局和矿业经济的发展。
已探明的资源储量逐渐减少,大宗支柱性矿产储量增长缓慢,许多矿产资源因地质工作程度偏低而尚难以开发利用。
大部分大、中型矿山可持续发展的接替资源保证程度较低,锡、铜、铅、锌、镍、锰等优势矿产保有储量严重不足,矿山可采储量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部分矿山资源逐渐枯竭,即将面临闭坑的局面。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
除锡、煤、锰等主要矿产有大、中型企业外,其它矿产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格局尚未形成,矿山企业“多、小、散、乱”的问题较突出,部分矿山企业缺乏可靠的地质储量依据,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
部分矿山企业开发利用起点相对较低,生产方式落后,管理粗放,大矿小开、一矿多开、乱挖滥采,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采厚弃薄的短期行为严重,矿产资源损失浪费严重。
矿业产业结构上存在着“重金属、轻非金属”,“重原料、轻加工”的不均衡。
除煤及部分有色金属外,大多数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初级矿产品所占比重大,而技术含量高的深精加工产品产量小,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资源潜在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影响了矿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有待整顿和加强
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缺乏系统、长远的科学规划和严格的监督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格局,部门之间、企业之间协调配合较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部分矿区如个旧东部、元阳大坪、金平铜厂、建水白显等主要矿区,矿山企业集中,采矿权纠纷较多,越界开采、争抢资源现象时有发生;以探代采、乱采滥挖、无证采矿等行为依然存在。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薄弱,“三废”污染、水土流失严重;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矿山恢复治理率和土地复垦率较低。
矿业权市场、矿业资本市场还很不发育。
对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预测
1.“十五”期间对矿产品的需求预测
“十五”期间至2010年,是我州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全面推进和实施开放带动、科技兴州、可持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实现经济和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
随着红河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建设云南省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中心等矿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将大幅度增长,尤其是有色金属锡、铜、铅、锌、铝等主要矿产的供需矛盾将会日趋突出。
而“个开蒙—滇南中心城市”的建设,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对建材矿产的需求也将会有较大的增长。
作为中国最大的锡有色金属生产出口基地和云南省主要的煤电、建材、化工、黑色金属、稀贵金属生产基地,我州的煤、锰、锡、铜、铅、锌、镍、银、金等矿产长期以来在全国矿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均十分明显,锡、镍、锰等主要产品已形成系列化,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可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尤其是有色金属锡系列产品科技含量较高,市场竞争力强,具有长期、稳定的国内外市场需求。
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雄厚的矿业产业基础,使我州具备了做大做强矿业的条件和能力。
预计至2010年,全州矿产品需求将达到煤2000万吨,铁200万吨(矿石量),锡3.5-5万吨,铜10万吨,铅20万吨,锌6万吨,铝30万吨,银80吨,石膏35万吨,建筑用砂、石、粘土2000万吨(附表5)。
2.矿产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保证程度
我州矿产资源丰富,但勘查程度总体偏低,矿产资源的可采储量相对不足。
锡、铜、铅、锌、镍、锰等传统优势矿产的探明储量增长缓慢;部分矿产由于重要基础设施压覆或以共、伴生形式产出,暂难以开发利用。
据初步测算,10种主要金属矿产现有保有储量到2005年后能满足开发需要的不足6种。
“十五”期间,煤、锰、锡、铜、铅、锌、镍、银、金等主要矿产资源的现有可采储量尚能满足全州矿业发展需求,铁、铝、磷等矿产不能满足需求,须从州外购入。
2005年后至2010年,除煤、铜、银、金、石膏、霞石及建筑用原料矿产能完全自给外,锰、锡、铅、锌、镍、铁等矿产仅能部分自给,部分或大部分需由外地购入,磷等矿产则全部需从外地调入。
3.我州矿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及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建设,我州的区位优势将得到充分的体现,矿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东南亚周边国家丰富的矿产资源及较大的矿产品市场需求,对我州继续实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矿业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