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纪念馆讲解词语音最终定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2623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则徐纪念馆讲解词语音最终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林则徐纪念馆讲解词语音最终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林则徐纪念馆讲解词语音最终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林则徐纪念馆讲解词语音最终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林则徐纪念馆讲解词语音最终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则徐纪念馆讲解词语音最终定稿.docx

《林则徐纪念馆讲解词语音最终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则徐纪念馆讲解词语音最终定稿.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林则徐纪念馆讲解词语音最终定稿.docx

林则徐纪念馆讲解词语音最终定稿

林则徐纪念馆讲解词语音(最终定稿)

1

林则徐纪念馆讲解词

(最终定稿)

?

你好~欢迎参观林则徐纪念馆。

这里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禁毒教育示范基地。

它的前身是林则徐祠堂,林文忠公祠,文忠是咸丰赐给他的谥号,是在林则徐逝世后55年,1905年由他的门生和乡人为了祭祀他而修建的,1982年辟为林则徐纪念馆。

现在看到的是御碑亭,亭为正方形重檐九脊顶,体现林则徐一生刚正不阿,亭内立三块青石碑,成“品字形”排列,隐寓林则徐一生品重柱石。

中间为圣旨碑,是咸丰皇帝得知林则徐病逝后慰问其家属的,在碑里陈述了三件事:

第一件是封林则徐为太子太保,第二件是为林则徐平反恢复其名誉,表明皇帝英明对林则徐的过往不再追究;第三件是照顾其家人,安排其儿子官职。

圣旨是由协办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徐甫书写的。

左边是御制碑文,在碑文中记载了皇帝对林则徐的评价,对林则徐一生为国爱民的功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在碑文中也指出了林则徐有功也有过,从“虽图夷务于粤洋,机宜未协”可以看出皇帝认为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了鸦片战争,没有为其平反彻底,留了一条小尾巴。

右边为御赐祭文,皇上为了安抚其家人,特意谕旨,这又对林则徐的功绩给予了肯定。

它由内阁大学士兼礼部侍郎陈宝琛书写,他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

这种三碑并立的御碑亭在全国非常罕见,而且能够完好无损的保留下来,是非常珍贵的。

这里为“树德堂”,是祠堂的正厅,以前是祭祀和庆典的重要活动场所。

中间端坐林则徐的塑像,他眉头微锁,略带忧容。

上面高悬“福寿”及“功资柱石”匾是1839年皇帝听闻广东抗英初捷赠予林则徐的。

把他比做国家的栋梁,足见他在皇帝心中的位置。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花厅部分,这里分南北花厅,中间隔着一道花墙,庭院小巧玲珑有假山、鱼池和各种花草树木,是福州典型的花厅园林建筑。

曲尺楼是当时林家后裔读书的地方。

2008年5月,我们纪念馆进行了扩建,占地面积由原来的3500平方米,扩建到现今的8500多平方米,在保留原有文物建筑的同时,主要是对展厅进行了扩建,以更全面地展示林则徐精神。

A区

?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林则徐生平事迹展,共有5个展区,详尽的展示林则徐不平凡的一生。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第一个展区,这部分是对林则徐的一生进行了高度概括。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是中华民族英雄和世界禁毒先驱;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为官30多年,历官14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光辉思想的写照。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林则徐的画像,画像两旁挂有林则徐的一幅名联:

“白头到此同休戚,青史凭谁定是非,”林则徐赠予邓廷帧的回京诗,我们两个老人在这里休戚与共,当年禁烟抗英历史的是非曲直要有谁来评定呢,相信历史自有公认。

?

这个展厅以时间为线索高度概括了林则徐不平凡的一生。

林则徐的故乡是我们的有福之州——福州,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历代福建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海滨邹鲁”的美称,这里人杰地灵,走出了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历史巨人——林则徐。

1

2

这是福州著名的风景区——鼓山,从古至今,许多名人墨客在山上留下了582段的摩崖题刻,堪称天然“碑林”,于此可见,福州文化底蕴的深厚。

由于福州濒临台湾海峡,是闽江入海的必经之处,又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因此,自古以来福州的商业就非常繁华,如今已经成为我国沿海对外开放的主要城市之一。

林则徐的先祖原是福建莆田人,是九牧林的一支,后来搬迁到福清,在五世祖林学弢这一代就迁到了福州。

1785年8月30号,林则徐出生在福州左营司北院后的租屋,一个清贫的下层知识分子家庭。

他的父亲林宾日在《析产阄书》中曾写到:

“家无一尺之地,半亩之田”,因此,他父亲靠私塾教书维持生计,母亲和他的姐妹靠做纸花贴补家用。

这张是林宾日画的饲鹤图,因为鹤是廉洁高尚的象征,因此林宾日非常喜欢鹤,在家中养鹤,陶冶情操。

林则徐受到父亲的影响,而后绘制了两幅饲鹤图。

并常将这三幅图带在身边,遍求名人题咏。

林则徐在怀念母亲的文章《先妣事略》中,还写到:

自己看到母亲通宵工作时,不忍心要帮助母亲,而母亲严肃的教导他说:

“男儿务以为大者远者,岂以琐琐为孝焉,读书显扬,始不负吾苦心”。

这种仁慈克己的情操,以母爱的方式表达出来。

林则徐一生刚正不阿,高风亮节都与他在幼年时受母亲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林则徐10岁时开始写诗做对,自幼聪明“家少楼台无地起,案馀灯火有天知”,抒发了他远大的抱负。

意思是说虽然我今天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居住,但是我今天的苦读,学到本领,将来一定会报效祖国。

12岁时林则徐活泼可爱,眉清目秀被择优录取为孔庙佾生。

这副是林则徐书写的对联:

“师友肯临容膝地,儿孙莫负等身书。

”老师和朋友能够来到只容膝盖大的地方学习,我非常高兴,告诫儿孙要多读书,要做到博学多才。

林则徐除了受到父母亲的影响外,还受到了他父亲的好友,林雨化老先生的影响。

林雨化一生刚正不阿,不畏权势,因为揭发福建按察使贪赃枉法而遭迫害,被发配新疆。

这就是当时林则徐参加悲壮离别时的一幅感人的情景,与多年后林则徐被发配新疆,形成了共同命运的对应。

林则徐14岁时,以一篇《仁亲以为宝》的文章考中秀才。

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君臣之合本人为,自古原无独私之国”等观点,突破了“君权天授、家天下”的传统观念。

这是他忠于国家、重于民本、事亲至孝的思想雏型。

考中秀才之后,他就进入当时福建的最高学府鳌峰书院读书,这里是林则徐学习交友的重要场所。

20岁林则徐考中举人,并与河南永城知县郑大谟的女儿郑淑卿完婚,可谓是双喜临门。

这就是鳌峰书院的场景复原。

当时鳌峰书院的山长郑光策,热心教育,不畏权贵,思想活跃。

林则徐在书院7年,深受郑光策“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他博览群书,将诸子百家兼收并蓄,经过鳌峰书院的培养,青年林则徐开始树立经世致用之志。

在书院他还结识了梁章钜。

陈寿褀对汉学、宋学都有相当的造诣,被称为才子。

在1806年,林则徐受到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的邀请,担任书记工作。

厦门当时是全省重要的贸易港口和商业城市,社会风气败坏,其中鸦片走私和烟毒严重泛滥,这次经历对林则徐是一次有用的实践和锻炼。

这是当时福建巡抚张师诚,

2

3

他在阅览公牍中,发现了林则徐的才能,邀请林则徐进入幕府任幕僚。

在这4年多的时间里,林则徐有机会熟悉朝廷的典章制度,经过文书工作的锻炼,增强了从政的才干,为后来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础。

林则徐27岁考中进士,从此踏上了政治生涯。

,这是南林则徐中进士后,在翰林院任编修,林则徐在京期间参加宣南诗社方出身的小京官组织的一个文学团体。

在这里,他结交了黄爵滋、龚自珍、魏源、陶澍等人。

诗社除了聚会赋诗外,还经常探讨学术问题

这是林则徐送友人的传统人生格言。

这幅格言体现了林则徐一生“以民为本”的爱民思想和清廉的为官之道,原稿手迹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

这些就是林则徐历官旧址的图片,1820年,林则徐结束了京官生涯,担任浙江杭嘉湖道,是杭州、嘉兴、湖州三府行政长官。

林则徐一生崇敬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杭州,他拜谒坐落于西湖三台山麓的于谦祠墓。

于谦是明代抗击异族入侵的名将,并以清廉著称,后来蒙“谋反”的不白之冤被杀害。

林则徐深知忠臣良将不一定有好下场,但决心效仿他们的献身精神,林则徐倡议集资整修于谦祠墓,并带头捐献了自己的俸禄。

1832-1836年,林则徐在任江苏巡抚五年间,不仅兴修水利,还与各类水灾、旱灾搏斗了五年。

这里是武汉的黄鹤楼,林则徐在湖广总督任上,提出禁烟六策,大张旗鼓地严禁鸦片,成绩显著。

1836年1月,林则徐到达南京,署理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

林则徐在1846年——1847年任陕西巡抚。

林则徐在1831年4月任河南布政使,主要是清理河南各州县的悬款,整顿财政,保证财源。

林则徐考中进士后,就带着全家从福州乘船北上,在这时他已经开始注重研究水利,在日记中详细记载了途中所经过的河闸名称和里程航速。

林则徐一生勤于政事、关心民瘼,是他为官处事的突出特点,也是“民为邦本”思想的体现。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林则徐察访民情的画面。

林则徐被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反对闭关锁国,从事正当贸易,愿和外国友好通商。

这是当时从事正当贸易的商船。

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是民族自尊心和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虎门销烟是林则徐禁烟抗英事业的标志,也是中国人民反帝反斗争的伟大起点。

虎门销烟后,林则徐因功获“罪”,被清朝廷革职发配新疆。

他忍辱负重,以年迈之躯,屯田实边,兴修水利,同样名垂青史。

1850年11月,林则徐再次受命钦差大臣赴广西,途中病逝于广东普宁行馆,终年66岁。

在宦海中浮沉了三十多年,林则徐曾“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官至极

3

4

品。

虽封疆大吏、钦差大臣,他始终以民为本,以国为家,作出了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毛泽东手书林则徐诗:

《出嘉峪关感赋》,这首诗是林则徐即将出嘉峪关,赴戍伊犁,在嘉峪关前,发出了无限感慨,诗中写出了嘉峪关的威严雄伟。

(读诗)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函关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B区

?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展厅,展示了3个主题。

在我们左手边的是林则徐任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主持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在我们的右手边的是1842年林则徐在两个儿子的陪同下,以58岁的高龄踏上流放新疆的艰难途程;正中间摆放着一枚放大的印章,是林则徐在发配新疆的途中刻下的,上面刻着“宠辱皆忘”四个字,这四个字确实是他一生光辉的写照。

这一块是林则徐临摹唐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是送给他外甥沈葆桢练字用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林则徐的官职表,林则徐从1820年开始担任地方官“浙江杭嘉湖道”,在1832年7月任江苏巡抚,江苏是林则徐为官最长的省份,前后长达14年之久。

林则徐一生中曾经两次任钦差大臣,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

林则徐一生政绩显著,在治水方面尤为突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幅图就是林则徐在江苏新修水利示意图:

林则徐以卓越的才能和强烈的责任感,致力于防灾、抗灾、赈灾,大大改善了当地的水利条件和抗灾能力。

西湖是福州的游览胜地之一,也是一处水利设施。

当年林则徐常到西湖读书,这是林则徐曾经读书处——“西湖桂斋”。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林则徐治理的其他几处河道遗址:

浏河大闸、荆江大堤、河南祥符黄河。

林则徐兴修水利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这是他在新疆改造的“林公渠”和“坎儿井”。

在吐鲁番,他发现一种被当地人称为“卡井”(坎儿井)的水利设施,看到水在土中穿穴而流,惊叹不已。

询问当地群众,才知道这是一种因地制宜、可长期采用、效果良好的地下水利工程。

他很快就把这一灌溉方法加以改进,并推广到新疆各地,并出资承修了龙口水渠。

新疆百姓把“坎儿井”称为“林公井”,把水渠称为“林公渠”,以表示对林则徐造福边陲的深切感激和怀念。

《驿马行》、《病马行》:

这两首诗是他在去云南途中写下的。

在诗中借驿马和病马,表现了关心民间疾苦、憎恨贪官污吏的思想,这两首诗都收集在《使滇小草》中。

《裕州水发,村民舁舆以济,感而作歌》1819年,林则徐去云南途经江苏裕州,爆发洪水,村民们站在没肩的洪水中,排成人墙,把林则徐送到对岸,安全地脱离险境。

他深为感动,写下了这首扣人心弦的诗。

《二次祷雨祝文》:

1835年的夏天,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江苏大旱,他写了《二次祷雨祝文》,希望能够风调雨顺。

?

1828年,林则徐父亲去世,他回到福州守孝,看到西湖因长年失修,湖面缩小,提出重浚西湖的倡议。

疏浚工程结束后,林则徐又组织了人力、物力栽种了

4

5

千株梅树,精制两艘游艇供人游玩。

在1824年林则徐任江苏布政使时,母亲病故,林则徐回到福州为母亲守孝。

按照封建礼制,在家乡丁忧。

当时江南10多个州县被水淹,道光帝特下旨,派林则徐赶到那里督工。

林则徐为了千万灾民的安危,身着素服,不加顶戴,终日奔走在泥泞的工地上,真正做到了忠孝两全。

1837年林则徐在湖广总督任上,当地又出现灾情,林则徐采取很多防御和抢救措施。

林则徐曾两度治理黄河,功绩显著。

第一次是1831年10月,林则徐升为东河河道总督,他注重实地考察,在冰天雪地中亲自勘查。

第二次参与黄河治理,情况和第一次大为不同,他是以“戴罪”之身来到黄河,将功赎罪的。

那是在1841年4月,林则徐革职遣戍新疆伊犁。

当时黄河决口,道光帝令林则徐折回开封灾区“效力赎罪”。

并另派大学士王鼎,前往开封主持堵口工程,王鼎十分器重林则徐,希望林则徐能够戴罪立功,以免发配新疆。

林则徐起早贪黑,在年底就完成了堵口工程,但道光帝还是下旨命“林则徐仍往伊犁”,王鼎含泪和林则徐告别后回到府内,悲愤交加,自缢身亡,终以“尸谏”朝廷。

林则徐两度治理黄河,不管个人处境如何,他都抱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念,知难而进,毫不退避,为后人所敬仰。

1833年的9月,林则徐在江苏巡抚任上,当时江苏发生了特大的水灾,林则徐忧心如焚,准备向道光皇帝奏报灾情,要求缓征赋税,此时皇帝先下了御旨,不准缓征赋税,同时按朝廷规定,官员不能以一个人的名义上书皇帝,而且过了9月份不准再报秋灾。

林则徐为了百姓,置个人生死于不顾连夜写下了3000字的奏折,以一个人的名义上书皇帝要求缓征赋税,并寓意官逼民反,皇帝为之震动,准奏,这就是林则徐有名的“单衔上疏”事件。

消息传开,百姓争相传抄林公用血泪写成的这份奏折,它堪称中国近代史上一篇不朽的爱民文献。

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提倡各地充实粮食储备,作为有备无患的长计。

他把衙门后的房间改造成"丰备义仓",储备了粮食八千多担,这是一座具有规模的储存粮食的仓库。

林则徐还全力组织救灾,为了使灾民及时得到粮食,他亲自到现场,指挥发放灾粮,避免贪官污吏从中克扣粮食,中饱私囊。

林则徐在抗灾救荒中,还动员灾民开展生产自救,这就是林则徐亲自带领灾民参加修筑河堤的画面。

林则徐在江苏和陕西的救灾中,还解决了许多棘手问题。

他推行“當牛法”:

林则徐见灾民因为没有食物,而杀掉耕牛,这样就影响第二年的耕种其后果非常严重,因此他说服农民把耕牛典当给官府喂养,第二年再还给农民,保证今后的农业生产得到恢复。

林则徐认为提高粮食产量,才能解决缺粮问题,于是想到种双季稻。

林则徐查阅了大量的书籍,走访了有种植经验的农民,之后他在巡抚衙门的后院亲自栽种,大获成功。

林则徐对农具的改革也非常重视,仿西方制造了节省人力、提高效率的龙尾水车,不仅有利于田园灌溉,还可用于抗涝排水,之后大力推广使用。

在新疆三年里,林则徐对当地的农业,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以61岁的高龄开垦囤田三万七千余顷,行程两万余里,这幅就是林则徐开垦南疆的示意图。

与此同时,林则徐在新疆还积极传播纺纱技术。

新疆盛产棉花,林则徐就推广使用纺车,大力推动了新疆的棉纺织业,现在的北疆树林,就是林则徐当年从家乡

5

6

福州引进的树苗长成的,新疆人民为了纪念林则徐,便把纺车称为“林公车”、把绿树林称为“林公林”。

现在我们走过的就是我们前面介绍过的“坎儿井”的复原场景。

?

林则徐不但关心百姓疾苦,对后生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也是十分重视的。

——1819年间,林则徐两次出任江西、云南乡试考官。

在他的主持下,1816年

杜绝舞弊,精心阅卷,严格选拔。

他录取的人,多是清贫而优秀的人才,因此被誉为“清榜”。

这就是百年前南方一次闱场的旧影(指图)。

这就是江南乡试闱场,林则徐三次担任江南主考官,对科场的弊端进行了整顿,提高了效率,使江南考场秩序焕然一新。

这又是林则徐经世致用的一项实践。

1823年初,林则徐任江苏按察使,为了平反冤案,他杜绝办案人员从中索取贿赂,要求官吏要亲自查办。

他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赢得了“林青天”的美誉。

林则徐知人善任,珍惜人才。

他注重调研,设立“人才档案”。

这幅《滇轺纪程》不仅记载了林则徐去云南途中的所见所闻,还记载了他所推荐的真才实学的人。

林则徐在江苏主持考试期间,发现了年轻有为的冯桂芬,立即将他召入抚署,让冯桂芬参议各项要政,对冯桂芬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是冯桂芬行书七言对联:

幽花避日藏深叶归燕寻人理旧巢

林则徐改革漕政制度,对恢复江南农村经济,增加清朝财政收入,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这本《畿辅水利议》是研究北京一带水利建设的专著。

这本书花费了林则徐半生的精力,论证了北方土质可种水稻,以解决南粮北调的难题,彻底根除运粮过程中的种种弊端。

这一切都显示了林则徐改革开拓的锐气。

他从开辟银元的观点出发,主张大力开采银矿,鼓励商民开矿冶炼,采取“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是清代的书法家赵光写的歌颂林则徐的对联:

诸葛大名威宣南徼伏波伟望绩媲西林

林则徐在治理税务方面的业绩也相当突出。

他在扬州和泰州提出从严治税,在滕坝等处树立了《永禁滕鲍各坝越漏南北货税告示碑》和税碑亭。

林则徐不但重视民生,还极力维护民族团结。

主张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并要求清政府给少数民族以耕地,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这是林则徐练字时写下的一篇做人标准的文章《十无益》,这既是林则徐自己的修身标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

林则徐是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楷模。

这道《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就是最好的体现。

钦差大臣是代表皇帝完成特殊使命的要员,按封建社会的常规,其礼仪、排场仅次于皇帝出巡;但林则徐却发出传牌:

我林则徐新官上任,途中一切费用自理,不准借机从中得利。

这道传牌,体现了林则徐不同于贪官污吏的正派作风和严肃态度。

C区

?

为了抵御外侮,林则徐开始了解西方,寻求富国强兵的道路。

林则徐打破了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首先提出了与外邦友好往来,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开了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河。

林则徐组织了一个班子先后翻译了《四洲志》、《华事夷言》、《澳门新闻纸》

6

7

和《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

《四洲志》,记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和历史,是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介绍西方地理的书。

林则徐将自己编译的《四洲志》及有关资料委托魏源进一步整理,编成《海国图志》,这是一部由国人自己编写的有关世界各国情况介绍的巨著。

《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较为详尽、较为系统的世界史地著作,书中包含有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宗教、历法以及西方国家各种先进科技知识,被人誉为“百科全书”,被梁启超誉为是“经世”著作。

林则徐为了抵抗外来侵略,积极购买和仿制西方船炮,引进学习西方造船制炮技术,翻译大炮瞄准法,研制瞄准器和磨盘炮车等有关西方科技资料,绘制了火轮船图式和磨盘炮车底盘分式图。

禁烟、抗英,林则徐因功获“罪”,以四品卿衔去浙江镇海效力。

在镇海的短短34天里,与龚振麟共同筹划制造军械,研制成8000斤铁炮和可以灵活转动的四轮磨盘炮车,这些都带有明显的西方技术痕迹。

林则徐多次与邓廷桢、关天培视察虎门要塞,巡视了靖远、尖沙咀、官涌等炮台,还观看了从澳门购置的外国铜炮。

林则徐不仅加强东南海防,也极为关注西北塞防,提出“海塞并重”,全面防务的构思,但重点放在警惕沙俄。

“海防”与“塞防”并重,构成了林则徐完整的军事战略思想。

1850年,林则徐回到福州,巡视闽江,在马限山上设置了多处的中坡炮台。

这些就是当时他所设置的各炮台照片:

长门炮台、五虎礁和北岸炮台。

早在1839年,林则徐就通过美国的旗昌洋行购买了一艘重达1060吨的英国商船“甘米力治号”,之后将其改为军舰,这艘军舰可以容纳大炮34枚,是“中国海军中最早的外国造军舰”,这在当时已经是一艘非常先进的军舰了。

?

林则徐“师夷长技”的新思想,也激励了后人向西方寻找救亡图强的真理。

在他之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张之洞等人相继登上历史舞台,而林则徐无疑是他们的楷模。

曾国藩:

创办了最早的安庆军械所,造成了中国第一艘木质轮船“黄鹄”号。

他不但重视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还与李鸿章联名奏请派幼童赴美留学,其中还包括詹天佑。

1865年,曾国藩与李鸿章在上海共同创办了洋务运动中最具规模的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

该厂技术和机械设备主要依靠外国,除制造枪炮弹药外,也制造机器和修造轮船。

左宗棠:

是“师夷长技”最坚定的实行者。

1866年他在马尾创办福建船政,而后率兵收复天山南北,维护国家统一。

林则徐在云贵总督任上,因病辞官回福州,途经长沙时,将船停靠在湘江岸边,会晤了当时30多岁的左宗棠。

他们谈论天下大事,各抒己见。

特别是西北军政事务,见解不谋而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这一老一少毫无拘束,不知不觉地谈到了天亮。

在会见中,林则徐把自己在新疆整理的很多珍贵的军事、地理、文史等方面的资料,全部交给左宗棠。

这是他们唯一一次会面,左中棠20多年后收复新疆,兴修水利,植树造林,都是按照林则徐的指点去做。

这就是历史上“湘江夜话”的画面。

左宗棠创办的福建船政,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洋务企业,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发

7

8

展影响深远。

在左宗棠、沈葆桢等一批官员主持下,清政府开始在具有独特地理优势的福州马尾设厂造船,兴办学堂,创办了福建马尾船政。

李鸿章:

组建北洋海军,创办洋务,是洋务运动的重要领衔人物。

这张是1896年李鸿章访问德国的留影。

1888年,李鸿章创办了中国近代化的北洋海军。

这就是停泊在旅顺军港内的北洋舰队。

沈葆桢:

是林则徐的亲外甥,又是林则徐的二女婿。

作为首任船政大臣的沈葆桢,他通过办船政学堂和派遣留学生,为近代中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造船、航海和其他科技人才。

沈葆桢重视发展近代工业,组建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

这张就是1866年的船政轮机厂照片。

“扬武”号是沈葆桢主持船政期间建造的一艘吨位最大、水平较高的军舰,后为福建水师的旗舰。

福建船政学堂,培养出了严复、邓世昌、萨镇冰、詹天佑等众多近代工业的技术人员,他们不仅创下了丰功伟绩,还将思想与技术传授给后人,激励着一代代华夏儿女不断成长。

亿载金城:

是台湾第一座西式炮台,由沈葆桢所建,以抗击日本的侵略,加强海防。

城门外上方沈葆桢亲笔题写“亿载金城”。

严复:

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

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

曾经担任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校长。

翻译了《天演论》,毛泽东曾评价他是“向西方寻求真理第一人”。

张之洞:

创办了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为中国第一家近代钢铁企业,也是亚洲第一座近代化的大铁厂,为修建京汉、粤汉铁路做出了贡献。

D区

?

鸦片战争揭开中国近代史的序幕,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把对外贸易的城市限制于广州口岸。

在广州设立对外贸易特区,特区内有13家洋行专门从事对外贸易活动,规定外国商人销售商品必须通过少数特许的公行商人之手。

这样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国家,中国的茶叶大批的装船运往英国,而英国却很难用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

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逆差,因此英国资产阶级不择手段,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以获取白银。

这幅图就是当时广东伶仃洋上中国平底船与英国鸦片商船大肆偷运鸦片的一幅场景。

这边还有英国在孟加拉的鸦片加工厂图片,当时鸦片加工量极大。

8

9

东印度公司总部是英国在东方拓展殖民地的先锋,取得在印度的鸦片专卖权和生产垄断权,大肆向中国走私、贩卖鸦片。

这张是广州总部以及东印度公司的鸦片运输船“红海盗”号。

鸦片的大量输入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据统计,在鸦片战争之前的40年里,

—4亿银元,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库收输入鸦片40多万箱,流失了3

支。

英国走私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