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程招聘直通车第一至第七部分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2361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程招聘直通车第一至第七部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苏程招聘直通车第一至第七部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苏程招聘直通车第一至第七部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苏程招聘直通车第一至第七部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苏程招聘直通车第一至第七部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程招聘直通车第一至第七部分答案.docx

《苏程招聘直通车第一至第七部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程招聘直通车第一至第七部分答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程招聘直通车第一至第七部分答案.docx

苏程招聘直通车第一至第七部分答案

专业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基础课程改革基本理论

第一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选择题

1、A2、B3、ABCD4、ABCD

二、简答题

答: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三、案例分析

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之一是减负的要求。

新课改实施前课程目标的理想与现实产生严重的偏离;课程内容偏多偏难,学生课业负担多,素质教育没有落到实处。

考试方式单一,结果处理不当。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来发展而不是学习的机器。

新课程寻求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而不是单纯的完成既有的知识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容量是无量的,而对学生而言,全部学完是不可能的,更多的寻求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手段。

第二章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

一、选择题

1、D2、ABC3、ACD4、C

二、简答题

1、综合;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相结合;分科

2、综合实践活动

3、模块

三、案例分析

新课程的课程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这位父亲的观点必然导致一个结论:

做题就比不做强,多做就比少做强。

这正是“题海战术”的“理论依据”。

许多教师都是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的。

再往下推论,就会逻辑地得出一个大家不便说破的“真理”——只有加重学生负担,才能考得好成绩。

片面地强调“熟能生巧”,闭着眼睛不承认“多能生厌”;只看见了眼前收获的分数,看不见孩子浪费了多少精力在做无用功,剥夺了孩子的游戏权甚至休息权。

这是符合人性的教育吗?

凡是错误的做法.都来源于错误的教育理念和错误的逻辑。

要改正错误,先要“刨根”。

新课程确定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按照新课程的目标的要求我们也许暂时无法把孩子从应试教育中拯救出来,但是我们起码可以把孩从“最笨拙的应试教育”中拯救出来。

第三章国家课程标准

一、选择题

1、C

二、填空题

1、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国家管理;评价课程

2、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判断题

四、案例分析

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与方法在内容上是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共涉及8个维度44个项目。

集中表达了学会学习、学会方法、可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等理念。

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客观过程与方法;二是主体的过程与方法;三是规定性的内容和方法,这三个方面是掺杂在一起的。

第四章新课程的学习方式

一、选择题

1、ABCD2、ABCD

二、填空题

3、合作学习

三、简答题

1、略

2、答: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

四、案例分析

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三中学习方式不唯书、不唯上,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

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是交往和审美的过程。

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可以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第五章新课程的评价

一、选择题

1、BCD2、B3、ABC

二、简答题

1、略(参见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这一部分内容)2、略

三、案例分析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大抵都是以学习成绩为出发点和归宿。

新课程的倡导的是多主体评价。

多主体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

首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社个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

其次,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最后,多主体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能够使用多种方法,系统地收集关于学生的理解力与其他能力发展的信息;测验、考试安排恰当,内容合适,信度和效度高;能够及时有效地对测验和考试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补救措施;不通过评价给学生排名次;能够通过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等。

第六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选择题

1、ABD

二、填空题

1、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2、优先性原则、适应性原则3、教材、教师

三、简答题

1、略

2、略(参考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这部分)

四、案例分析

两个学生都偏科,两个学生都不善于背书,两个老师都在帮助学生背书,两个名师都很耐心。

结果却不同。

第二位老师是否成功,不清楚,起码他没有失败,下一步还有办法;第一位老师则是碰丁一个钉子,下步棋不好走了。

二位老师差距在思维方式。

在第二位老师看来,至少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功夫不到;一种是他如此背法,肯定与其他人不一样,也就是说他的智力类型与别人不向。

而在第一位老师看起来,则只有一种可能性——努力不够。

从案例看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而新课程提出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

第七章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

一、填空题

1、国家;地方;学校

二、选择题

1、ABCD2、A

三、1、略

四、案例分析

我国新近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步确立起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成学校课程的整体。

这种体制试图通过明确三级课程行政管理主体的权责,来统筹多种改革角色的力量,进行各个层面的课程开发和课程管理。

在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上,改变过去国家管理过于集中的做法,通过实行有指导的、逐步的放权,有效提高课程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适应性。

“有指导的”是指在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标准、评价功能等反映社会主义教育性质的重大问题上,与中央保持一致,并在尊重学生、尊重身心发展规律、建立机制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在课程管理、教材编写与管理等方面通过制定有利于激发地方积极性的政策,实现课程管理权限的下放。

“逐步的”是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不懈的工作,应该考虑到有些地方或有些教师不适应新课程的问题,以及课程研究开发人员缺乏和经验积累不足等问题。

 

第八章校本课程开发

一、选择题

1、B2、ABCD

二、判断题

1、∨

三、简答题

四、案例分析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

校本课程开发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校本课程开发要善于利用现场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置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中来理解。

上述材料中学校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基地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参加实践的重要课堂,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的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利用当时当地的资源开发特色课程,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一、填空题

1、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二、简答题

第十章教师专业发展

一、选择题

1、A2、ABCD3、AC

二、简答题

1、略

2、略

三、案例分析

新课程下教师发展的涵义:

(一)教学是一门专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二)教师的发展要以终身学习的思想指导,教师是持续发展的个体(三)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求得教师结构的丰富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为宗旨

国家对教师的职业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学历的要求、教师资格证书的要求等。

但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在于教师的素养即教师上好每一节课。

教师职业的条件有: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三)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而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如何上好课: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了解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包括学科间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等。

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包括了解学科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等四、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包括领悟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

具体要求为: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第十一章课程改革实践与反思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教师的发展:

1、先进的理念。

新课程的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深深的触动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内心深处的教育理念。

2、尊重实践者。

新课程的实践充分尊重每一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3、从小处着手。

从实际出发,从具体问题入手,于细微处深入钻研,教师能够真正解决自己的问题,不断感受成长的快乐。

4、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区域性、大规模推进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保障。

5、文化重建。

建设学习型组织,形成民主、协商、合作的教研文化,是教师团队在实施新课程的艰难历程中得益保持自信、乐观和不懈追求的根本动力。

新课程最为本质的追求是通过课程改革,建立一种新的课程文化,新的课堂文化新的教研文化,新的管理文化;希望藉此在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教师同僚之间、管理者与教师之间,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开放、科学、平等、对话、协商的建设性新型伙伴关系;希望通过课程改革影响学校,通过学校向全社会注入一种先进的文化元素。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论

一、选择题

1、D  2、ABCD

二、填空题

1、教与学 2、着眼于改进行动

三、简答题

(一)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1、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

2、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3、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1、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

2、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而不是用以解决一切特定问题的固定公式。

因此,教师在应用—般原理和方法的同时还需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自己的特定问题。

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选择题

1、C 2、C 3、B

二、填空题

1、行为规范学习2、效果律 3、学习者是否理解所学习的材料

三、案例分析题

(1)应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进行表扬和批评。

(2)对抗型的师生关系,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的开展。

教师应注重建立和谐信任的师生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老师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学生。

基于此的表杨和批评才能落到实效。

(3)教师对经常受到表扬的学生,要改变激励的方式,以强化和促成其优良的行为。

对于很少受到表扬的学生,教师应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其也有成功和受到表扬的机会。

对于不热衷学习的学生,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分析其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并力求改善之,而不是浮泛地开展表扬和批评。

(4)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家庭环境等等,从而做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批评,对于有自卑感或无安全感的学生,教师应多一些“关切”,少一些批评和指责。

第三章学习的影响因素

一、选择题

1.D  2.A  3.D4、D5、A6、D

二、填空题

1、接受学习  2、认知结构  3、学习者是否理解要学习的材料

4、课堂社会环境  5、民主的  

三、案例分析

1、

(1)根据行为心理学中的联结反映理论,外部的强化是学习成功的一种重要条件,强化又分为正强化(积极强化)和负强化(消极强化)。

案例中老师“特殊的礼物”是一种正强化,促进了小明的听课态度的转变。

(2)根据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与学生的学业努力成正比这一理论。

案例中的学生误以为老师将这个最大的一张卡片发给他,是对他有一种特殊的期许和赞扬,这就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使得他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讲。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我们知道作为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孩子,教师对他们的关注程度会影响一个孩子的学业和态度。

(3)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教师利用反馈信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奖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案例中所体现的正是教师利用对学生表现进行及时的奖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学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2、第一,教师角色的变化。

首先,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了知识体系的建构者,教师的职能由“教”变成“导”。

他们引导学生选择学习的内容,构建自己的信息体系,充当促进者的作用。

其次,教师由课程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研究者。

第二,学习者心理状态的变化。

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没有了面对面的接触,学习者之间可以采用匿名的交流方式,这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帮助学习者克服畏惧和羞涩的心理。

第三,学习者情感体验的变化。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本身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可以操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学习内容。

因此,学习过程会使学习者体验到一种控制感与成就感,这种体验会促使他们继续在学习和探索中不断完善自己。

第四章知识的学习

一、选择题

1、D 2、C

二、填空题

1、非概括性2、概括性3、有意义材料的机械学习 

三、案例分析题

(1)总体来讲,学生学习的课文《要下雨了》属于陈述性的知识。

教师让学生回家将故事讲给自己最喜欢的人听,按照教育心理学的概念讲,就是“复述”,这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2)学生学习的课文内容本来是外在于其生活的,但教师让其将故事讲给最喜欢的人听,就使其与学生的生活发生了联系,使学习的内容对学生产生了意义。

(3)教师让学生回家向爸爸妈妈问下午前其他动物的表现,其实是对已学习了的知识的拓展,有有利于激发学生提问的意识。

(4)总之,教师的该项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致使其还想让老师布置新的作业。

第五章技能的学习

一、选择题

1、ABC

2、C

二、填空题

加里培林

三、材料分析

妈妈说他们的动作技能很熟练是不恰当的,篮球属于操作技能,英语技能属于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与心智技能相比,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执行具有外显性,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是心智活动方式。

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

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四、简答题

1、操作的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

第六章品德和态度的形成

一、选择题

1、ABCD  2、ABCD 3、D

二、判断题

1、×2、√

三、案例分析题

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

“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

“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

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

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第三是心教不诚。

教育不过是为了不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给学生的理由。

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

由此可见,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

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第七章教师心理

一、选择题

1、ABD 2、ABCD  

二.填空题

1、√2、√3、√

三、案例分析题

基本态度:

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

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

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

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

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

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

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第八章课堂管理

一、选择题

1、ABCD

2、A

二、填空题

1、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

2、课堂情境结构课堂教学结构

三、简答题

1、答:

课堂管理就是指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课堂纪律就是指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

2、答:

1、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

一般说来,课堂行为往往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课堂行为是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的额实现相联系的行为,而消极的课堂行为准则是那些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

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不可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剥夺学习权利等惩罚手段。

2、采用行为矫正以及心理辅导来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第九章教学测量与评价

一、选择题

1、ACD

2、B

二、填空题

1、形成性

2、标准化

三、简答题

(一)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1、信度2、效度3、区分度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

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

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3、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作为教学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第三部分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C2、D

二、填空题

1、人脑、人脑2、1879年、冯特3、试验法、调查法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

一、单选题

1、B2、C

二、填空题

1、感觉2、感觉对比3、恒常性4、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二、简答题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第三章注意

一、单选题

1、B2、B3、C4、C

二、填空题

1、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与监督功能

2、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

第四章记忆

一、选择题

1、A2、B

二、填空题

1、识记、保持、再现2、先快后慢

二、简答题

1、简要分析复习在记忆中的作用

(1)给信息再加工提供机会

(2)重新考虑与寻找材料之间的关系(3)增加信息加工的深度

2、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和识记者的态度

3、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和记忆的准备性

三、材料分析

1、抓住要点记忆2、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3、科学组织复习4、优化记忆方法

第五章思维

一、单选题

1、D2、A3、D4、ABCD

二、填空题

1、功能固执2、间接性、概括性3、头脑风暴4、分析与综合、比较、系统化与具体5、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三、判断题

1、×2、∨

四、简答题

1、具有幽默感

1、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2、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3、喜欢幻想

4、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5、有独立性

五、材料分析

材料一:

1、鼓励学生“胡思乱想”2、训练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3、鼓励学生多方位猜想4、鼓励学生自圆其说5、鼓励学生展开联想

 

第六章情绪与情感

一、单选题

1、D2、A3、A4、B5、B

二、填空题

1、心境2、趋避3、果断性

二、简答题

形成适宜的情绪、丰富良好情绪的经验和正确对待挫折与困难

三、材料分析

1、让学生了解焦虑的害处2、引导学生找到问题根源3、别让学生的焦虑情绪一直持续4、让学生的身心松弛下来5、让学生的生活充实起来6、让学生保持足够的运动量7、让学生学会倾诉8、改善学生饮食习惯

第七章需要与动机

一、单选题

1、D2、D3、B

二、填空题

1、需要2、精神需要3、生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4、引发功能、激励功能

三、简答题

1、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争;正确指导学习成绩的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提供成功的学习经验,增强学习的自我效能

四、材料分析

1、确立学习目标,激发求知的需求2、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家校共建,拓宽教育空间4、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第八章能力

一、单选题

1、A2、A3、A

二、填空题

1、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二、简答题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1)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

(2)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能力与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