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1917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城子密州出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城子密州出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城子密州出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城子密州出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城子密州出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城子密州出猎.docx

《江城子密州出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城子密州出猎.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城子密州出猎.docx

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掣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江城子”是这首词的_______,“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________。

词牌名题目

2.“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体现在哪些地方?

是上阕的文眼,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狂”字贯穿全文。

“狂”的表现:

劲装出猎;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自比孙郎。

3.应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狂”?

作者的“狂”其实是报效国家,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是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4.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

“”。

倾城

5.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

左牵黄,右掣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6.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

(2分)

示例:

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岗。

(意思对即可。

2分)

7.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架着苍鹰,戴上锦缎帽,穿上貂鼠裘。

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小山冈。

8.仔细看课文插图,回答问题。

①从词中找出与图中A、B、C、D箭头所指的相对应的词句写在下面。

(2分)

ABCD

②图中有的地方同词中的某些词语或客观事实不相符,请指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

(2分)

①依次为A:

右擎苍,B:

:

锦帽,C:

貂裘,D:

左牵黄。

(每处05分)

②图中没有画出“卷”的情态,因为人物的衣饰,乘坐的姿势,马的尾巴,马奔跑的情态等都没有体现出马儿快速奔跑的情态。

(如学生答图中苏轼的胡须与苏轼当时38岁的年龄不相符也对)(此题2分,找到问题1分,答出理由1分)

9..

(1)仔细观察右边这幅图,图中所展示的画面是词中的哪一句(1分)

(2)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

“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是:

(2分)

(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

是怎样体现豪放的?

(1分)

9.

(1)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或“千骑卷平岗”);

(2)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体现的态度:

表面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敬佩(或:

对苏轼政绩的肯定)(能从“实质”上说对,即可给满分);

(3)示例:

“狂”:

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

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

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

10.“亲射虎,看孙郎”这个典故的含义是什么?

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1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分)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1分)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

12.、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2分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13、作者引用“射天狼”的典故,其目的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要亲赴边疆,抵御外侵,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

(表达自己报效国家、御敌建功的决心)

14.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3分)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

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意思相近即可)

15.词的结句的意思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16..这首词的下阕运用了两个典故,请你找出其中一个典故的相关诗句,并说说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①用典故的句子是: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这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②用典故的句子是: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分)这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2分)。

17.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2分)

答案:

2.密州出猎(或:

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渴望报效国家(或:

渴望建功立业)

18.这首词上阙描写了打猎时的,下阙抒发了作者企望为国杀敌的。

壮观场面报国情怀

19.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下阕重在。

叙事(描写)抒情(2分)

20.本词表现作者过人的胆略与勇气的句子是,表现作者希望再为朝廷重用,以实现宏大的报国之志的句子是。

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1.词中“鬓微霜,又何妨!

”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

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分析:

“鬓微霜”说明词人年纪大,“又何妨”说明词人不服输、不服老的心理,表明了词人希望被重用,能征战沙场,为国立功的心愿。

答案:

表达诗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

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22.从词风上看,本词属于派。

豪放

23.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24.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

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

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试题整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词的上片描述军旅生活。

一、二句写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早晨醒来时听到了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

三至五句每句写一事:

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

2、词人虽白发苍苍,但仍然眷恋疆场,愿意为国杀敌立功的理想可以从两个细节中看出,这两个细节是: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或者说:

挑灯看剑,梦回连营。

3、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4.“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分)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5、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示例:

士兵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甘情愿的战斗乐曲。

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6.《破阵子》中“五十弦翻塞外声”一句的意思是:

琴瑟中弹奏着塞外的曲调。

7、“吹角连营”与“霹雳弦惊”描绘了什么样的场面?

军队驻扎的壮阔场面和激烈的战斗场面。

8、

(1)赏析:

沙场秋点兵

秋天的苍茫大漠,辽阔无边,黄沙飞扬,军容整齐,肃穆威严,战鼓隆隆,战马嘶鸣。

将军身披战袍,豪气满怀,正在检阅军队,指挥战斗。

整个画面给人豪壮肃杀的景象,其中一个“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一种肃杀的气氛。

(2)赏析“沙场秋点兵”一句的表达效果。

五个字紧凑有力,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情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渲染出战争浓烈的气氛。

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将士出征增添了肃杀之气。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2分)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2分,每点1分)

9、表现战斗激烈而又顺利的诗句是: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直接表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里的“天下事”指的是:

北伐金人,统一国家。

(或: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生前身后名”指生前死后都为国家民族建立不朽功勋的美名

10.“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用了比喻的修辞手,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11、

(1)赏析:

可怜白发生

“可怜白发生”这五个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只是一种追忆。

另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作者由梦境返回现实,情绪一落千丈,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未遂的抑郁、愤慨。

(或:

凝聚着作者万千感慨,词意急转直下,作品就在这力重千钧的转笔中收尾,有如重锤猛击在铜钟之上,震荡着读者的心。

其中“可怜”两字极为沉痛,为壮志难酬表现出极大的惆怅和愤慨。

(2)词的末尾一句“可怜白发生!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分)

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身先老(白发生),空怀一腔报国之志的悲愤之情。

(意思相同即可,1分)(或:

表现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和作者痛苦无奈的感情(1分),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1分))

1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13、“可怜白发生”的慨叹与前面的豪壮格调形成巨大反差,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3、作者有心为国家出力,希望收复祖国山河,但却不被朝廷重用,心中非常痛苦(报国无门的失望之情)(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14、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看剑、吹角、分炙、、、等。

奏乐点兵杀敌

15、这首词的上片描述了看宝剑、、等军营生活;下片描写了场面。

听号角分麾下炙战斗

16、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从内容(题材)上看:

写的是军营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

从思想感情上看:

表达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从语言风格上看:

语言豪放、壮美而不“纤巧”。

从塑造的形象上看,塑造了一位爱国失意的将军形象。

17、这首词塑造了一个的人物形象。

18、本首词是豪放词的代表作,结合作品内容、风格,说说豪放词的特点。

17、忠勇(爱国)失意的将军(壮士)18、豪放词:

本词写的是军中的生活情景,骑马狂奔,沙场点兵都是豪壮之举,风格雄浑、豪放;婉约词:

生活范围狭窄,情感抑郁低沉,风格委婉、秀丽。

19、这词表达了作者(用原文填空)的雄心壮志,根据你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这种雄心壮志指的是。

20.理想与现实往往是矛盾的。

这首词中,作者在理想与现实中各是怎样的形象呢?

请分别加以概括。

1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收复失地,统一中原,并使自己名垂青史。

20.理想中(或梦境中):

雄姿英发,驰骋沙场,忠恿无比,气概豪迈的将军形象。

现实中:

隐居乡间,忧虑国事,为报国无门而苦闷,为壮志难酬而悲愤的诗人形象。

21.这词首融与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2分)梦幻(梦境、理想)、现实

22.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

23.理解性默写

(1)辛弃疾虽然年事已高,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奋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感受到,由此,我们不禁联想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1分)。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分)

(2)展现醉态和梦境情景的句子是哪句?

(3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3)写官兵同甘共苦,战歌雄壮,再现军中壮观、热烈场面的句子是:

,,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4)刻画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反映了作者杀敌立功愿望的句子是:

(5)道出词人最高理想,反映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句子是哪句?

(3分)

(6)尽吐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的句子是:

(3分)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6)可怜白发生。

(7)表达作者爱国激情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直接表达词人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词句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8)能点明是在夜间的词是“”,能点明作战季节的一词是“”字。

挑灯秋

(9)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战斗情绪的两联是“”“”。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0)表现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

可怜白发生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的一个字是“异”,突出塞下秋景孤寂荒凉的特点。

2.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限2个字)。

(1分)雁去

3、《渔家傲》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

“异”字是整首诗的关键,统领全部景物,全词围绕“异”字分别写了大雁南飞、边声四起、孤城落日等三个方面的景象。

“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渲染出西北边地的荒漠,也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4.“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

(2分)

与中原不同的孤寂荒凉

5."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2分)天冷、声杂、城孤。

6.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7.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

(2分)

【答案示例:

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已是夕阳时刻,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禁闭的城们隐隐中透出将士们内心的无奈.】

8.“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试加亦描述。

(2分)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紧闭城门,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9.“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分)突出塞下孤城与内地景象的不同,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10.“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

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3分)

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1分)

11.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2分)

答案:

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全分)

12.“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描写的景象,与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哪两句诗相似?

请写出来,并谈谈二者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3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同的意境:

“长河”句,萧条荒凉;“大漠”句,雄浑壮美。

1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了词人和征人的矛盾心理:

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无法归家,因为还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14、朗读:

燕然未勒/归无计(勒:

刻石记功。

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15.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怎样的心理?

(2分)

因尚束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所以虽思乡却难回的矛盾心理。

(2分)

(2)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一简要分析。

(4分)

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

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16.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1分)

答案: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答对其中一点得全分,若答"交代时令特征"或"借景抒情"、"渲染气氛"之类的内容,也得1分)

17、请简要分析,“羌管悠悠霜满地”在这首词中的作用。

答案:

一是时间上是上阙“长烟落日”的延续。

二是借景抒情,写出守边将士们寒夜守边的艰辛,抒发了他们因未建功立业,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18、“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他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这里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19、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

(2分)睡觉

20、“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

抒发了他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

21.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

(2分)

答:

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之情。

2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言之成理即可)评分:

本题2分,答对一个方面得1分,意思对即可。

2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言之成理即可)

24、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答对一种表达方式给1分,后一问意思接近即可给2分。

共4分)

25.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下阕写,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分)边塞秋色思乡之情

26.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2分)

答案:

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

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

27.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答案:

对家乡的怀念和忠贞的爱国情谊】

28、《渔家傲》一词的感情基调是慷慨悲凉、意境壮阔。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塞下秋景;下片抒情,抒发身处边塞的征人热爱国家、思念家乡、壮志难酬的感慨。

29、结合诗歌表达的情感,发挥想象,说说“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传达出的人物的心理活动。

(提示:

这是要求大家对将士们来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可以写将士们思念家乡而又无法还乡的惆怅;可以写将士们对杀敌立功,保家卫国,衣锦还乡的向往;还可以写对朝廷软弱的愤懑。

(一)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1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三四句的诗意。

望穿秋水

2这首词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上?

情感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你觉得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表现了盼亲人不归的失望与怅惘。

情感上经历了希望-失望-肠断的过程。

艺术上清新淡雅、朴实自然。

3.这首不到30字的小词,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是从写到;就景物而言,先后写了、、、、白蘋洲等。

就人物情感变化而言,由希望到以至最后的。

(6分)3.清晨黄昏楼、帆、斜晖、江水失望肠断(前两空和后两空,每空1分,中间1空,共2分,共6分)

4.本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内)。

(4分)

4.(画面形象.具体3分;语言简洁优美1分,共4分,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5.阅读温庭筠的《望江南》,然后答题。

①从“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词中女子等等远行爱人归来的时间之长。

①梳洗斜晖

②“_______________”一词,写出了词中女子一次次失望之后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②断肠

6、词的第一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答案:

3分。

只要答出三点就给满分。

①“梳洗”点明了时间是早上。

②“梳洗罢”隐含着女主人公盼归的急切。

③一个“独”字,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孤独。

(3分)

7.表达作者盼望之且、相思之苦、忧愁之深的句子是什么?

(4分)18.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段白频洲。

《武陵春》习题总汇

1、上片中,“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

(2分)

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形象的比喻把无形的愁形象化、具体化,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

(两层意思各1分)(或:

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

(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

3、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作者只恐怕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的沉重的哀愁。

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哀愁,比作可用小船来承载的具体的东西,说自己的愁重的连船都载不动,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突出了内心哀愁的沉重。

4、《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描摹愁思的句子是:

5、“只恐双溪舴艋舟”中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6、这首词的上片,首先交代的是季节特征,已是时节。

“日晚倦梳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

下面叙述的是和。

“”和“”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浓重哀愁。

7、下片的“”、“”、“”三个词表现了词人产生了去泛舟消愁的念头而又怕舟轻愁重否定了自己计划的感情变化过程。

8、“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感情的变化过程,请赏析。

“闻说”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也拟”作者也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从而去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办法。

不过作者转而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上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作者却把它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哀愁重的连船都载不动。

9、本词中,作者通过哪两个外在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

试作简要分析。

通过“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浓重的哀愁。

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哀愁如此之重,她无心梳妆打扮,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

10.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

10.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

示例1:

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

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

示例3:

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11.

(1)这首词所写的时令是“晚春”,从词中哪个语句看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词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