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材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1487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培训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校本培训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校本培训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校本培训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校本培训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培训材料.docx

《校本培训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培训材料.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培训材料.docx

校本培训材料

集体备课如何帮助别人

集体备课能集中大家的智慧,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的教研水平。

集体备课时大家该如何帮助别人呢?

首先大家要了解该课的内容,其次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帮助人:

1、教案设计是否体现新理念:

上课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案中大部分内容是对知识的分析与讲解,很少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也很少有对学生活动内容的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一般对知识列几条提纲,更多的是学性分析,问题设计,并且有对不同学生回答的预测。

2、问题设计:

体现新理念的教案,必定重视学生的问题。

要发现学生的问题,教师必须要提出问题。

教师提的问题是否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好奇,能否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这是成功设疑的基本要求。

这主要看问题是否充满着智慧。

3、教法设计:

教案主要不是对知识的理解,而是对教学时间的大体安排,是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因此,要看教学方法是否单一、是否灵活、是否有实效性。

4、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是否考虑到层次性,生成性、开放性。

还要根据上课学生的表现,有针对性地出题,而不是能完全事先想好。

 

校本培训讲稿

——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几种“课堂教学”类型

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有如下学习环节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指导学生完成:

活动的主体的确定、方案的制定、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策略性问题的解决、对活动成果进行总结整理、交流展示、升华情感体验等。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堂教学”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

实践活动开题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激发兴趣、选定主题、确定活动的方案。

课堂教学基本内容包括: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唤起学生对感兴趣问题的研究欲望,确定要进行实践研究、开展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按照主题内容的一致性和相近性给学生分组;指导各小组讨论制定活动方案,包括:

活动的目标、活动的步骤、活动要创造的条件、活动所采用的基本方法、小组内成员的分工、预想困难和问题,作出策略预想等。

老师对学生制定方案情况进行可行性评判和指导。

第二种类型:

活动策略指导课。

活动策略指导课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开题课后的实践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和策略问题来进行指导。

通过教师的观察、调查反馈,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自己不能解决的新问题、所设想的问题解决策略施行受阻等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困难、困惑、问题,给予策略性指导。

教学内容一般包括:

提供必备的知识来源,提供并组织学生展开学习领会为解决问题必备的知识;提供必备的学习设备、条件(如图书馆、微机室),指导学生学习资料学习研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研究实践中所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调控指导;教给学生一些必需的学习策略等。

通过活动策略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后面的研究实践。

第三种类型:

成果总结整理课。

学生通过研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成果。

这些成果用什么方式来呈现?

这是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来进行指导的。

指导学生总结、整理研究成果,需要跟具体的、能够实现其研究、实践的生活与社会价值的背景联系起来,因此,教师要做的事情首先是为学生创设这种“背景情境”,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果总结整理出来以后有什么样的生活和社会价值。

然后,根据学生研究内容的类型,来确定实践成果的表现形式:

制作实物成品或者模型;写出调研报告、小论文、提出建议;作出数据统计、绘制图表;写书信或者心得体会;编演剧本;办手抄报等等。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成果总结整理过程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尽最大可能,总结整理出自己满意的“显性成果”。

成果的总结整理,可以由小组合作完成,也可以学生自己完成,具体情况根据学生活动成果的实际来确定,因此,教师的指导采用针对学生个人和团体来进行两种情况。

需要说明的事,教师的指导主要表现为引导学生发现、提出整理成果所遇到的困难,组织学生展开研究讨论;对学生研究讨论如何总结整理的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点拨、提示。

第四种类型:

展示分享课。

展示分享,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评价的过程。

评价的目的不是给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定性、定质,而是通过展示,互相分享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己实践活动的在生活和社会中的价值意义,增进自我成就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成就欲望、社会角色感,增进积极的情感体验。

展示分享课要安排在能够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研究成果的生活和社会意义的情境下进行。

具体方式可以采用:

作品展示、交流、互相评议、请家长、社会人士来进行鉴定等方式来进行。

展示分享课课后,应该有一个实践延伸的过程:

要让学生的成果切实与生活、社会现实互动起来,在生活和社会现实中,真实地发生其意义,实现其价值,得到生活和社会的回应。

前面提到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的几种类型。

应该提出的是: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亲历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的,是为学生“亲历生活和社会实践,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服务的,上课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去实践、探究、创新。

课堂教学的四种类型并不一定局限于四十分钟,根据学生的实际,可长可短,以达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准。

同时,四种类型的课堂教学也未必一定安排在“课堂”中进行,根据学生实践研究的实际情况,有些内容也可以安排在学生的具体实践活动当中。

 

习作批改现状及改进策略

(一)习作批改是提高习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破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无数人阅无数人不如名师点拨”

“仅有充分的积累没有名师的点拨,成长往往会受到阻力”

“教师的习作批改对学生来说正是起到名师点拨的作用”

(二)当前习作批改现状

•        一、包办代替太多:

•        面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总是直接帮助订正,而且特别有耐心,从标点到字到词到句一个也不放过,总是一一加以订正。

•        其结果是学生的习作被改的面目全非,久而久之让孩子对习作生出恐惧之心。

•        二、批改时间太长:

•        时间越长学生的期望值越低。

•        时间越长批改的功效越弱。

“ 美国专家实验:

将一个班学生分成3组,A组每日通报学习情况,B组每周通报学习情况,C组每月通报学习情况。

其结果是:

A组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学习习惯越来越规范,学习能力越来越强;B组次之;C组最差。

 ”

•        三、要求太高:

•        喜欢用“审判官”的眼光看孩子的习作,用优秀习作的标准,用文学的思维比对孩子的习作。

•        《课程标准》: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已的意思。

低年段——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快乐地写

中年段——能不拘形式地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地写

高年段——能根据习作内容需要分段表述—— 学会写

•        老师如果以“欣赏者”角度去欣赏孩子的习作,你一定能发现其中的优点。

并在在欣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修改久而久之孩子的习作就能不断的达到“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要求

•       四、批改时随意性太大:

部份教师在批改习作时喜欢想当然,少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多是凭兴趣、凭感觉删改。

•        请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人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语)

•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主持过一项调查:

发现经常遭到心灵施暴的孩子在智力和心理发展上比经常遭到体罚的孩子更低下。

于是就得出一个结论:

“心灵施暴可以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完全毁灭。

举例:

一位学生写20年后的我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20过去了。

我参加了NBA里数一数二的球队湖人队” 

教师在“湖人队”下重重地划了一道线并反问(什么球队?

)。

教师

由于自身知识上的盲点而严重伤害的学生。

  更让人痛心的是那位教师最后给那位学生下了一道封杀性的批语 :

“习作写你20年后参加球队,文中层次不清,交待也不清,连最起码的什么球队也没说清楚。

最后比赛也没有什么感受”

  像这样全盘否定的批语其实就是一场心灵施暴。

也许在不经意之间,我

们有许多老也很有可能犯下同样的错误。

(三)习作批改建议

一、尊重原作:

•        批改学生的习作时要充分尊重孩子们的劳动成果,力求保持学生习作的原意,不要轻意地用教师的思维去代替学生的思维,不要用老师的表达习惯去代替孩子的表达习惯。

•       只要学生写的是真话,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表达的是真情实感,只要“其意义不谬误”,“字句基本通顺”,哪怕有的是幼稚可笑的,甚至有些重复,也不必大删大改,弄得面目全非。

•       小学生习作是“无拘无束地”用自己习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的,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习惯和方式。

二、坚持多批少改:

教师批改时“多批注,少越俎代疱”要成为习作批改的方向。

•       教师的任务是帮孩子发现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       改的任务在学生。

学生可依据教师的提议或指明的方向着手修改。

•       为了使孩子改有目标,改有方向教师的批语应该做到“指向明确、启发到位、鼓励具体,当然“充满人性化和个性化”是基本前提。

•       批语切忌空泛化,抽象化。

•       写评注是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最好平台;   

•       写批注是对学生尊重的具体表现;   

•       有效的批注是帮助学生提高习作能力的重要渠道;  

  善意的建议永远比生硬的命令更易于被人接受;

例:

一位学生在自我介绍中写到“我长着一双月牙儿般的眉毛,眉毛下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我的鼻梁不高,鼻子底下长着一双(还有一张)不太爱说话的嘴巴。

……”

 师批语:

“孩子,嘴巴也是一双吗?

三、重视互批互改:

•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阶段目标中提出: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的要求。

•       互批互改的过程是相互学习,自我反思的过程,是合作探究的过程,是推已及人的过程,放手的过程。

•       孩子们只要明确了改的方式,他们是有能力参与到互改中来的。

•       互批要要力求让学力相近的孩子或者差距不大的孩子进行互动,可以是两两互动也可以是多人互动。

•       放手但不放任

四、争取面批面改。

•       面批面改是习作批改重要手段之一,对特定对像而言面批面改最有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        面批面改是师生沟通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桥梁,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

•        面批面改对于教师的指导而言最为具体最有针对性。

•        面批面改节省时间又及时高效

•        面批面改是尊重差异的具体体现。

•        面批面改也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最好方式之一。

五、重视二次作文

•        教师批改习作的目的是什么?

•        批改学生习作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叶圣陶:

“教师改作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甚微,即功夫同于虚掷”。

“只要要求到位孩子是愿意二次作文的,也是有这个能力的。

六、规范修改符号

 

 

教师如何进行课后反思

 

近年来,课后反思已悄然成为小学教师工作的一部分。

大部分教师已越来越重视写课后反思,并认识到对其工作的促进作用。

小学教学课后反思,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回顾,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强化正确认识,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总结规律,进而解决问题,最终促进教师学会教学、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教学思想。

一、课后反思的现状

通过各科教师的学期的备课笔记等检查情况看,对待课后反思的情况有以下四种:

(一)教案型。

是“只见教师,不见学生”,写的都是教师的教学思路及实施步骤,与“教学设计”并无大的差异,只有把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再抄一遍而已,固而我们称之为教案型。

(二)空洞型。

是一些结论性的干条条,比如“要尊重学生”、“要适时引导”“要放开一些”等等,大而空,放在哪一个课堂上都适用,过段时间再回头翻开来看的时候,自己也不知所言何物。

(三)无借鉴型。

这一类是反思者所选择的反思点不典型。

对反思者来说,不是自己最有反思价值、感悟最深切的教学过程;对其他读者来说,不是大家需要的、有借鉴意义的,如果找不到或挖掘不出有价值的反思点,反思意义提不起来,即反思没有更多的意义。

(四)有感而发型。

写的是学生课堂活动及表现,有感而发,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提炼升华出理性的东西,与“传统教学”的价值有区别,对以后的教学实践起到指导或借鉴的作用。

当然,我们所追求的是第四类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借鉴意义的课后反思。

二、如何进行反思

(一)对教学环节的反思

1.教学目标的反思。

课堂教学目标是单位教学时间内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

对教学目标的反思,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看目标是否体现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和意图。

二看目标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符合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三看目标是否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2.教学内容的反思。

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教学内容的联系性和贯通性。

教师应该反思教材编排体系和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性。

多思考本章和本节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前移或这后移不行吗?

在具体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应反思新旧知识之间的连贯性,用旧知识作为铺垫,来引导启发学生学习新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

二是要反思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课堂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内容太深、课堂费时多,课后占用时间也增多,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更加累,结果事倍功半。

课堂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必须建立在使学生能够接受限度的基础上,否则,会出现吃不饱,吃不了的情况。

3.教学过程的反思。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对教材处理和时间分配的反思。

教学内容往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生活经验在课中临时改变,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因材施教,把教材上处于静止状态的知识信息变为输出状态的知识信息,使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是对教学方法选择的反思。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应因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而变。

教者应根据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新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法,“以内容定法,以学生定法,以过程情境定法和变法。

”同时,教者应注意哪些课题是适合探究的,哪些课题是适合展示的,哪些课题是适合实验操作的,哪些课题是适合讲解的。

把这些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三是对教师点拨艺术的反思。

在学生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是旁观者,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在何时在何种程度上作出自己的评价,自己的这些点拨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何时给出自己的看法会导致学生的积极思考,都必须值得反思和记录的问题。

4.教学效果的反思。

课堂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主阵地,提高教学效益从来就是学校和老师的共同追求。

因此,有必要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深刻的反思,用新课程理念重新审视课堂评价标准,构建新的课堂效果评价体系。

我信认为,新的课堂评价标准以追求优质高效为目标,具体表现在:

一是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否体现预设和生成的统一。

课堂设计既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又必须留有余地,为课堂生成提供机会。

二是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三维目标的统一,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作为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

三是教学过程是一个重视知识生成的过程,重视学生个体体验的过程,要用精心设计的情景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

四是要把学生与老师交流互动的状况作为衡量一节课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对教学行为的反思

1.反思师生的显性行为。

教师的显性行为包括表达行为、板书行为、媒体显示行为等。

表达行为要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用词恰当。

板书要做到合理、适时。

媒体的显示要合理,操作要规范、熟练。

学生的显性行为包括注意力、参与程度、交往能力、思维发展、情绪调控等。

教后反思时,要看教者是否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是否想方设法调动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

要看教师是否能从说话者转为倾听者,采用以听觉为中心的交流模式,倾听学生的想法、需求、情感、思想、心理、差异、与人的关系,“在倾听中教育”,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

2.反思教师“讲”的行为。

目前,老师们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

因为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

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滥用多媒体课件,名曰“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想方设法追求课堂活动的热热闹闹,千方百计在教学形式上作文章,而不顾及教学的实效。

新课程并不排斥老师讲。

问题是怎样讲。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由此可见,教学并不是一概地反对老师讲,而是主张“精要地讲”,有利于培养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讲。

我们不能当讲的不讲,该挖掘体会的不去挖掘体会,这样的教学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也不得学生的发展。

课堂上的“兵教兵”运用得当,固然有效,但教师大多还是能见学生所未见,思学生所未思。

教师要履行好“平等中的首席”这一职能,恰当而精要的“讲”还是少不了。

3.反思教师“提问”的行为。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在课堂上这样问学生:

“你读懂了什么?

”“读了这一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充分体现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体验,老师们不再追求答案的唯一。

但稍作观察、分析和归纳后,你又会发现不少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作“万能钥匙”,不根据课文的特点,不分时间场合,不顾班级的实际,一味地使用。

结果,学生所思所见十分肤浅,教师又缺乏进一步的指导,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4.对课堂合作学习行为的反思。

按照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必定是信息量流通的最佳过程的原理,合作学习无疑是一种极佳的教学方式,它能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

但如果运用不当,合作学习的这些作用就无法发挥。

因此,领会合作学习的精髓,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应当成为大家反思的重点。

眼下,我们会发现有些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很多,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低。

如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用两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少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实思维含金量很低;有的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如何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导……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是准确掌握合作学习的规则,二是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三是要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

(三)对教学问题的反思

1.对教师、教材问题的反思。

在教学中,每堂课都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教材内容处理不妥,有些教学方法运用不当,有时师生活动不够协调等,如果不及时地查漏,就无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每次课后都应该仔细地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多积累“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地寻找“治疗”的方法,对于不理想的课认真反思,并到学生中征求意见,找出弥补不足,矫正偏差的有效途径,记于课后,使自己在今后上同类课时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对学生问题的反思。

现在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千奇百怪,防不胜防。

教师不是万能的,不是百科全书,不要把自己神化,碰到疑难的问题,在学生面前无需掩饰,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承认“我不知道”远比告诉学生一个错误的答案更好,但如何解决不知道的问题的方法,教师必须最清楚的,而且要告诉学生该如何去做。

教师可以发动学生一起寻找资料,进行验证,以解决疑难问题。

3.对学生学习困难的反思。

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知识难点、知识缺陷、思维障碍、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等记录下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补救,同时也为再教时确定学生的难点,揣测学生的学习心态提供依据。

总之,可写的反思内容很多,只要教师有心去挖掘,把这些反思写在课后记上,可以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的材料,也可以时时提醒教师不要轻易扼杀学生的不同看法、想法。

只有不断查找不足,才会在下次教学时有的放矢,减少失误,让学生多多体会“优”的喜悦,起到正反馈作用,才能不断走向成熟。

同时把这些课后反思性评价加以整理、推广应用起来,让更多的人少走弯路,使整个教学质量有个“质”的飞跃。

但同时我们要注意在写反思时要注意:

所写的课后反思要短小、精悍、及时。

 

课堂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课前做到“全、静、稳、慢”

1、所谓“全”,有两层意思,一是完全,就是不要把应该在课堂上完成的任务,拿到到课前去做,或者是板书,有人愿意提前把课题或目标提前写到黑板上或者提前上课都是不好的。

“全”的第二层意思是,一节课要完整,就是准时上课,及时下课,提前上课或者是拖堂都不行!

上课前可巡视,可与学生交谈,或者利用特殊的手段营造一下氛围,如:

放放音乐等。

拖堂表面上看起来是“好心”,但实际上未必能够得到好报,甚至有时候还会带来负面效应。

请看这则轶闻:

著名作家马克?

吐温有一次在教室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

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是没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

到了牧师终于结束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

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走了两元钱。

心理学的观点认为:

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长而引起心理极度烦躁或逆反心理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下课拖堂是产生这一效应的主要方式之一,它往往导致学生心不在焉甚至是反感。

尤其是现在你要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拥护,就要尊重学生的休息权。

你要是一个讲求效率的教师,为了使教学内容“落地有声”,时间一到必须“嘎然而止”,哪怕教学内容没有进行完。

2、所谓“静”,也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上课铃声停止后再说“上课”,不要铃声响着,教师就很紧张、很急促地说“上课”,学生马上“起立”师生问好、坐下,一下子空气紧张起来。

等到上课铃声停止后,再进行有关的内容。

上课铃一面响着,你一边布置任务或提问问题,学生根本听不清楚。

其二,一定等到学生坐稳,教室安静下来之后,再进行课堂教学的内容,有的教师还没等学生坐稳,就开始进行课堂内容,桌子板凳还在响着,学生根本没有听到老师讲的什么,上课效果不好。

3、所谓“稳”,就是教师的心情要沉着,情绪要稳定,不论是平时还是有听课的外人的时候,都要平心静气,稳住“阵脚”。

以便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不然教师情绪不稳定,或者面部表情紧张会直接影响到学生。

4、所谓“慢”,就是说课堂刚开始的时候,节奏要慢一些,不要太快,因为学生刚进入课堂心情还没有稳定下来,节奏太快学生跟不上,尤其是中下游的学生,开始先慢再逐步地加快上课节奏。

二、关于课堂导语

我先举两个有关导语的例子:

要进行《颐和园》一课,上课后,老师问,同学们暑假期间都到过哪些地方旅游,学生回答,青岛、烟台、北京,老师接着说,今天我们学习《颐和园》,这是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