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1279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

《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

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骨架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网架结构

B.钠离子进入细胞的过程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

C.DNA和蛋白质参与构成细胞中的染色质和核糖体

D.某些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答案】D

【解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而细胞骨架是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A错误;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B错误;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没有DNA,C错误;某些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垂体细胞膜上受体结合,D正确。

2.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亲代DNA能通过自我复制在亲子代之间表达遗传信息

B.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即是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C.基因的转录既可发生在细胞核中又可发生在线粒体内

D.在烟草花叶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自身的RNA和蛋白质

【答案】C

............

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细胞中两种核酸的分布时常用酒精处理材料,以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

B.利用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来探究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其颜色

C.通过观察半透膜两侧液面高低的变化,来类比分析得出生物膜的流动性

D.通过测定琼脂块切面上NaOH扩散的深度,以反映细胞物质运输的效率

【答案】B

4.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21三体综合征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男性血友病患者的女儿结婚应尽量选择生育男孩

C.原发性高血压属于人类遗传病中的多基因遗传病

D.调査遗传病的发病率需对多个患者家系进行调查

【答案】C

【解析】人类遗传病包括多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A错误;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血友病患者的女儿至少是携带者,其与正常男性结婚的话,后代女孩全部正常,而男孩至少一半患病,B错误;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属于人类遗传病中的多基因遗传病,C正确;调査遗传病的发病率时,需要在人群中随机调查,D错误。

5.下表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培养时间(h)

0

10

20

30

40

50

60

70

酵母菌细胞数量(×1000个/mL)

0.2

0.4

2

5

10

12

12

12

 

A.可用数学模型Nt=N0

表示种群数量

B.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种群增长缓慢

C.可用抽样检测法估算酵母菌细胞总数

D.该酵母菌种群的K值约为12000个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先增加后维持稳定,表现为S型增长,而“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指的是J型曲线,A错误;初始阶段增长缓慢是由于酵母菌种群数量太少,且对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B错误;可用抽样检测法估算酵母菌细胞总数,C正确;该酵母菌种群的K值约为12×1000个/mL×10mL=120000个,D错误。

6.每年的7月〜9月为某品种苹果果实的成熟期。

研究人员在此期间,每隔10天采摘果实测定其中几种激素的含量,结果见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果实的成熟期细胞分裂素含量下降,使细胞有丝分裂减弱,细胞体积增大减缓

B.果实的成熟与脱落酸和生长素的含量增加有关,也可能与乙烯的含量增加有关

C.苹果果实体积增大与赤霉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有关

D.根据曲线可以推测出生长素和脱落酸在苹果果实的成熟期中始终起主导作用

【答案】B

【解析】果实的成熟期细胞分裂素含量下降,使细胞有丝分裂减弱,细胞数目增加减缓,A错误;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据图分析,在果实成熟过程中,脱落酸和生长素的含量增加,因此果实成熟可能与脱落酸、乙烯、生长素的含量增加都有关,B正确;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与苹果果实体积增大无关,C错误;由题图可以看出苹果果实的成熟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D错误。

二、非选择题

7.为研究油茶叶片与果实关系对叶片光合作用及果实产量的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

(1)在油茶叶片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部位)可经卡尔文循环将CO2转化为_____________,后者运输至油茶果实积累,叶片为“源”,果实是“库”。

(2)研究者对油茶植株进行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上图所示。

①进行实验时,Ⅰ、Ⅱ、Ⅲ组要选取相同高度、南面生长的树冠外层枝条作为实验材料,目的是_______。

②Ⅰ、Ⅱ、Ⅲ组结果表明,库源比(果与叶数目比)越小,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越_____________(填“高”或“低”)。

(3)油茶的生长要求有较充足的阳光,否则只长枝叶,结果少,含油率低。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是叶绿体中的_____________(色素),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

一是将水分解为_____________;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基质

(2).含碳的有机物或(CH2O)(3).保证各组叶片得到充足且相同强度的光照(4).低(5).叶绿素(6).[H]和O2(7).ADP和Pi发生反应形成ATP

【解析】试题分析:

据图分析,三组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是叶片的数量(或果与叶数目比),其中Ⅰ组叶片数量最少(或果与叶数目比最大),净光合作用最强;Ⅱ组叶片数量较多,净光合速率较Ⅰ组弱;Ⅲ组叶片数量最多(或果与叶数目比最小),净光合速率最低。

(1)卡尔文循环属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储存能量的含碳有机物。

(2)①进行实验时,Ⅰ、Ⅱ、Ⅲ组要选取相同高度、南面生长的树冠外层枝条作为实验材料,以保证各组叶片得到充足且相同强度的光照。

②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三组实验中,果与叶数目比越小,净光合速率越低。

(3)叶绿体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色素吸收的光能,一方面将水分解为[H]和O2,另一方面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促进ADP和Pi发生反应形成ATP。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并根据对照性原则分析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数量(或果与叶数目比)变化的规律。

8.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全身不适,发热,耳下或下颌角肿大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初次侵入人体后,大多数被吞噬细胞吞噬,该过程属于人体的_____________免疫。

与此同时,吞噬细胞也会摄取、处理病毒,把特有的抗原暴露出来,传递给T细胞,进而产生_______免疫和_____________免疫;其中参与前一免疫的B细胞主要靠产生_____________“作战”,参与后一免疫的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_____________“作战”。

(2)患者咀嚼食物时痛觉产生于_____________,该过程_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人发热时,往往尿量减少,究其原因是由于发热使皮肤温度升高,加大了皮肤水分的蒸发,同时使呼吸活动排出的水分增多,导致__________升高;其升高引起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_________激素增加,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最终导致尿量减少。

【答案】

(1).非特异性

(2).体液(3).细胞(4).抗体(5).靶细胞(6).大脑皮层(7).不属于(8).没有完整反射弧的参与(9).细胞外液渗透压(10).抗利尿

【解析】试题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1)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初次侵入人体后,大多数病毒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引发机体进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中体液免疫过程中,主要通过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作战,细胞免疫过程中,主要通过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作战。

(2)痛觉等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由于患者咀嚼食物时产生痛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

(3)根据题意分析,发热使皮肤温度升高,加大了皮肤水分的蒸发,同时使呼吸活动排出的水分增多,即机体丢失了大量的水分,则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进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最终导致尿量减少。

9.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图1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与水深关系的曲线,图2表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1可知,在近海水域,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数量随水的深度增加而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在远洋水域,从水深30m开始,随水深增加,固定太阳能的数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

生产者的种类也会随水深的变化出现差异,这体现出海洋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2)海洋中的生产者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这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过程。

请在图3中补充完整图2所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_____________(其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请在方框内填写字母,并补充必要的箭头)。

(3)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_____________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4)海洋运输中泄漏的石油及倾倒的污染物因只有一部分能被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成分)分解,从而造成海洋污染,这说明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

(1).先增加后减少直至到0

(2).阳光(3).垂直(4).输入(5).

(6).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7).分解者(8).自我调节

【解析】试题分析:

据图1分析可知:

在近海水域,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在远洋水域,从水深30米处开始,随着水深增加固定太阳能的数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

图2中,A表示无机环境(二氧化碳库),D表示生产者,C、B都表示消费者,E表示分解者。

(1)据图分析,在近海水域,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数量随水的深度增加而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最后降低到0;在远洋水域,从水深30m开始,随着水深增加固定太阳能的数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植物随着水深而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海洋中的生产者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属于能量流动过程中的输入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2中D是生产者,C、B都是消费者,E是分解者,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被D固定,D的能量流向消费者C和分解者E,C的能量流向消费者B和分解者E,B的能量流向分解者E,且所有生物都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热能,如图所示:

(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4)根据题意分析,海洋运输过程中,污染物只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进而造成了海洋污染,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根据箭头关系判断图2中各个字母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的名称,并根据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补充图3的箭头。

10.研究人员培育出了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外源抗虫基因(T)的某转基因雌雄异株植物。

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点如图1所示(p、q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

已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抗虫基因的植株表现为强抗虫,含有一个抗虫基因的植株表现为弱抗虫,没有抗虫基因的植株不抗虫,且1/2的弱抗虫幼苗和3/4的不抗虫幼苗会死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转基因植物雌株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p的一条染色单体上含有基因T的片段与染色体q上的相应同源区域发生交叉互换,则此过程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_____,由此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不含T基因用T0表示,含有1个T基因用T1表示,以此类推)。

如果让该转基因植物雌株与____________杂交,子代出现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则可以证明在雌配子形成过程中未发生上述情况的交叉互换。

(2)已知该植物红花对白花为显性(相关基因用R、r表示)。

若培育的该转基因植物中,有一雄株体细胞中相关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如图2所示,且该植株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请问:

①由一棵普通植株得到该变异植株,涉及的变异类型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②取该变异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成熟红花植株中,强抗虫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答案】

(1).四分体时期

(2).T0或T1或T2(3).非转基因普通雄性植株(4).全为弱抗虫(5).基因重组(6).染色体结构变异(7).2/3

【解析】试题分析:

据图分析,图1中两个T插入了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图2中两个T基因插入了非同源染色体上。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强抗虫含有两个T基因;弱抗虫含有一个T基因,且幼苗有一半会死亡;不抗虫不含T基因,且幼苗3/4会死亡。

(1)根据减数分裂的过程分析,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由于染色体p的一条染色单体上含有基因T的片段与染色体q上的相应同源区域发生交叉互换,则形成的配子可能含有0、1或2个T基因,因此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组成为T0或T1或T2;如果在雌配子形成过程中未发生上述情况的交叉互换,则让该转基因植物雌株与非转基因普通雄性植株杂交,子代全部表现为弱抗虫。

(2)①据图分析,图2中插入了两个T基因,属于基因重组;q染色体一部分片段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②取该变异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成熟红花植株中,RTT:

RT=1:

1,由于RT有一半会死亡,因此强抗虫个体所占的比例为2/3。

11.自生固氮菌能够利用大气中的N2,并将其还原为氨。

某课题小组从土壤中分离自生固氮菌,并制成菌肥施人土壤中以增加土壤肥力。

请回答相关问题:

(1)自生固氮菌能将氮气还原成氨,利用氮元素可合成体内的___________(物质,举出两种)。

(2)在分离土壤自生固氮菌时使用的培养基一般应含有的营养成分有___________,在这种选择性培养基中其他微生物不能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接种固氮菌时可采用平板划线法,在做第二次及其后的划线时,应从___________开始划线。

且每次划线前,都要对接种环作何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平板划线培养可形成自生固氮菌的菌落,菌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选择培养时,能够“浓缩”所需自生固氮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TP、蛋白质、核酸、磷脂

(2).水、碳源和无机盐(3).选择培养基中无氮源,其他生物又无法利用大气中的N2(4).每一次划线的末端(5).灼烧接种环(6).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7).可以让适应这种营养的自生固氮菌迅速繁殖,而不适应的其他微生物的繁殖受抑制

【解析】试题分析:

自生固氮菌是指能在土壤中独立进行固氮的微生物,也就是说,其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氮素不是依靠获取有机培养基中的氮,因此,利用这一原理,我们可以把有多种微生物的稀泥放在无氮培养基中培养,凡是生存下来的微生物也就是能进行独立生存的自生固氮微生物。

(1)自生固氮菌将空气中的氮气还原成氨,进而合成体内含有氮元素的化合物,如ATP、蛋白质、核酸、磷脂等。

(2)自生固氮菌具有固氮能力,可以利用大气中的N2,因此其培养基中必须含有碳源、水和无机盐,但是不需要氮源,而其微生物没有固氮能力,不能利用大气中的N2,因此在这种选择性培养基中其他微生物不能生长。

(3)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每一次划线前都需要通过灼烧接种环的方式灭菌,且在非首次划线时,必须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

(4)菌落指的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在选择培养时,培养基中不含氮源,这样可以让适应这种营养的自生固氮菌迅速繁殖,而不适应的其他微生物的繁殖受抑制,因而能够“浓缩”所需自生固氮菌。

12.某大学科研人员用小鼠ES细胞(即胚胎干细胞)免疫兔,获得大量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从而建立了胚胎干细胞的抗体库。

此类单克隆抗体能够识别ES细胞的特异性分子标志,该标志对于胚胎干细胞的鉴定、分离以及自我更新和分化机制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请依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单克隆抗体所用到的生物技术手段主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制备此单克隆抗体之前,必须对兔注射___________,使兔产生免疫反应。

(2)从兔的脾脏中提取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可形成多种融合细胞,此时需要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在该培养基上___________的细胞不能生存。

(3)上述筛选过程中获得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___________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该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应在含有___________的混合气体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最终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该抗体与传统方法制备的抗体相比,最主要的优点是___________。

(4)通过ES细胞的体外诱导分化,还可以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解决器官移植时存在的___________的问题。

【答案】

(1).动物细胞培养

(2).动物细胞融合(3).小鼠胚胎干细胞(或“小鼠ES细胞”)(4).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5).(专一)抗体(6).5%CO2和95%的空气(7).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8).供体器官不足和免疫排斥

【解析】试题分析: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时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之一,此过程中需要先注射抗原,使生物体产生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再将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并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和大量增殖的杂交瘤细胞,最后经过体内和体外培养获取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的优点。

(1)根据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分析可知,涉及到的生物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在制备此单克隆抗体之前,必须对兔注射抗原(小鼠胚胎干细胞),以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B淋巴细胞。

(2)在促进细胞融合的培养基中存在多种细胞,而我们需要的只有杂交瘤细胞,因此需要使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淘汰掉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融合细胞。

(3)以上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要进行克隆化培养和阳性检测(或专一抗体检测),进而筛选出可以分泌出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培养需要特殊的气体环境,即需要在5%CO2和95%的空气的混合气体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等优点。

(4)通过ES细胞的体外诱导分化形成的组织器官,可以解决器官移植时存在的供体器官不足和免疫排斥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