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微生物学考试题库超全超多论述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1260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微生物学考试题库超全超多论述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现代微生物学考试题库超全超多论述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现代微生物学考试题库超全超多论述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现代微生物学考试题库超全超多论述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现代微生物学考试题库超全超多论述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微生物学考试题库超全超多论述题.docx

《现代微生物学考试题库超全超多论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微生物学考试题库超全超多论述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微生物学考试题库超全超多论述题.docx

现代微生物学考试题库超全超多论述题

现代微生物学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1.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在微生物学发展早期,学者们是如何逐一克服的?

1.答案主要障碍有以下几点:

个体微小:

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外貌不显:

主要由科赫学派克服的,他们创立了许多显微镜技术,染色技术、悬滴培养技术和显微摄影技术,使人们对细菌等的外貌能清楚地观察到了;

杂居混生:

由科赫等人发明的明胶和琼脂平板分离微生物纯种的方法,克服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杂居混生状态,从而进入了研究微生物纯培养阶段;

因果难联:

把微生物作用的因果联系起来的学者很多,如巴斯德提出了活的微生物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科赫提出了证明某病的病原菌的“科赫法则”等。

2.什么是生物工程(学)?

它由哪5大具体工程组成?

它们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2.答案是一门以现代生物学理论、方法为基础,结合现代工程技术,自觉操纵遗传物质,定向改造物种,大量生产有用代谢产物或发挥微生物独特生理功能的新兴技术。

包括:

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反应器工程。

相互关系:

遗传工程是主导,微生物工程是基础。

前两工程主要发挥改造物种的作用,后三个工程主要发挥大量商业化生产的作用。

(注:

也可用表解法回答)

3.微生物学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重大贡献?

为什么微生物可以发挥这种作用?

3.答案贡献:

以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解决了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重大争论问题(应举一例);是分子生物学的3大来源或3大支柱之一;遗传学研究对象的微生物化促使经典遗传学迅速发展为分子遗传学;微生物是基因工程的支柱;高等生物研究和利用中的微生物化趋向方兴未艾;微生物学中的一套独特实验技术迅速成为现代生命科学各领域的共同技术。

原因:

(可选择以下任一)5大共性(见《教程》第9或11或13页);10个原因(见《教程》第220页);4个理由(见《教程》第405页)

(1)比面值大;

(2)生化转化能力强;(3)快速自我复制;(4)多样性(物种,遗传,代谢,生态)。

4.试列举微生物学中3项最重要的独特技术,并分别说出其创始人、基本原理及其对发展微生物学的贡献。

4.答案显微镜技术:

由列文虎克等创始。

他制造的单式微镜通过光学放大原理使人眼的分辨率从mm水平提高到μm水平,从而使原来无法见到的微生物世界显露其原形。

由此开创了微生物的形态和分类方面的研究。

无菌技术:

由巴斯德等发明,其原理是利用物理、化学因素来杀死、抑制或阻留微生物。

由巴斯德设计的曲颈瓶试验不但创立了胚种学说,而且为消毒、灭菌无菌等技术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纯种分离技术:

由科赫等创建。

其原理是通过稀释的方法,将原先呈杂居混生状态的众多微生物个体进行分散,然后让每一个分散的个体繁殖成一个个单菌落以达到纯种分离的目的。

此法使人类真正认识了各种病原体,并促进纯种发酵技术的建立和微生物学的研究。

5.简述微生物学在那几方面的突出贡献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几十年。

为什么?

5.答案消毒灭菌技术;免疲学技术;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

消毒灭菌技术:

由于微生物的消毒灭菌技术使婴儿避免了破伤风等细菌的感染,婴儿的成活率极大提高;免疲学技术:

微生物免疫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使象天花等疾病基本消灭,瘟疫不流行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

抗生素药物的发现和应用,拯救了象患了肺结核、流感等疾病不该死亡的人的生命,使全世界人平均寿命提高了几十年,这是微生物学给人类带来的最大福利。

6.微生物的种类多(即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试以生理代谢类型为例,详细分析其多样性。

6.答案从青霉素生产的角度来看

微生物变异的有利方面:

1943年,产黄青霉的发酵单位是每毫升约8单位青霉素;由于长期育种等原因,当前已超过8万单位毫升。

微生物变异的不利方面:

若生产菌保藏不善或长期任意移种不加纯化或复壮,就会引起生产性状退化。

从青霉素的应用角度来看:

长期广泛应用的结果,会使原来对它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逐步产生强大的耐药性变异株,给医疗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例:

1943年时,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制菌浓度仅为0.02μg/ml,若干年后,有的菌株的耐药性已提高于1万倍之多。

7.分别以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例,简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7.答案经染色后,大肠杆菌为阴性反应,枯草杆菌呈阳性反应。

此结果与两者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

枯草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且多层紧密牢固,厚约20~80nm;肽聚糖的含量约占细胞壁干重的40%~90%,脂多糖含量仅0.1%~0.4%。

当染色过程中用乙醇脱色时,由于脱水而引起肽聚糖层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保留于细胞中而不易脱色,因此菌体呈紫色。

而大肠杆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约2~3nm,结构疏松且单层或双层;肽聚糖含量仅5%-10%,而脂多糖含量却高达11%~22%。

当染色过程中用乙醇脱色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加,结晶紫-碘复合物被抽出而脱色,再用复染液染色,于是菌体染上了复染液的颜色而呈红色。

8.何谓细胞壁缺陷细菌?

按其形成方式共分为哪几种?

8.答案细胞壁是细菌的基本结构之一,但在某些情况下可导致细胞壁缺损以致无壁,这类无壁或壁部分缺损的菌株统称为细胞壁缺陷细菌。

按其形成方式,缺壁菌株大致分为四种:

支原体:

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

L型细菌:

实验室条件下自发突变形成

原生质体:

实验室条件下,以人工方法彻底去壁

球状体:

实验室条件下,经人工方法除去部分细胞壁

9.何谓细胞膜?

如何证明其存在?

试简述细胞膜结构。

9.答案细胞膜是内侧包围细胞质,外侧紧贴细胞壁的一层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柔软且富于弹性的半渗透性薄膜,是细菌的基本构造之一。

可通过选择性染色、原生质体破裂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证明其存在,较大的细菌还可用质壁分离法证明。

它的结构与其化学组成密切相关。

尤其是极性类脂,它有一个带正电荷且溶于水的极性头部(磷酸端)和一个不带电荷不溶于水的非极性尾部(烃端),在水溶液中很易形成高度定向排列的双分子层,相互平行排列于膜内。

头部朝向膜外表面呈亲水性,尾部埋藏于膜的内侧,呈疏水性;不同的内嵌蛋白和外周蛋白可在磷脂分子层的液体中作侧向“漂浮”运动。

10.试述Singer和Nicolson1972年提出的细胞膜液态镶嵌模式的基本内容。

10.答案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电子显微镜下呈明显双层结构,由磷脂分子两层整齐排列而成。

磷脂的组成:

主要为极性类脂——甘油磷脂,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及含氮碱组成。

磷脂分子的结构:

由带正电荷且溶于水的极性头部(磷酸端)和不带电荷不溶于水的非极性尾部(烃端)构成。

磷脂分子在水溶液中很易形成具高度定向排列的双分子层,极性头部朝向膜内外两个表面,呈亲水性,非极性尾部埋藏在膜内侧,呈疏水性。

内嵌蛋白和外周蛋白在磷脂双分子层液体中作侧向“漂浮”运动,使膜具有了流动性。

11.如何初步判断并进一步证明某细菌是否具有鞭毛?

11.答案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因此可通过如下方法初步判断:

采用光学显微镜或暗视野显微镜观察细菌的水浸片或菌悬滴。

如果发现运动性细菌者,可能具鞭毛(注意与布朗氏运动的区别)

采用半固体琼脂穿刺接种或平皿点种,培养一定时间后,若具鞭毛者,其菌群沿穿刺线呈假根状扩散生长或从接种点向周围很快扩散生长。

通过肉眼便可直接观察。

证明其有无鞭毛:

电子显微镜观察:

结果直接、可靠;

进行鞭毛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亦可以清楚看见。

12.何谓细菌鞭毛和菌毛?

各有何生理功能?

12.答案鞭毛:

某些能运动细菌的表面,往往具有一根或数根由细胞膜伸出的细长而波曲的毛发状丝状体结构,主要由蛋白质组成。

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或经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可清楚看见。

功能: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包括趋避运动)。

菌毛:

某些细菌细胞表面的一种较鞭毛短、细且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附属物,也起源于细胞膜处。

生理功能:

普通菌毛,能使菌体较牢固地粘连在物体(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粘膜)的表面;

性菌毛,能帮助不同性别菌株间传递DNA片段或者是某些噬菌体的吸附位点。

13.细菌芽孢为什么具有极强的耐热能力?

13.答案芽孢耐热的本质,目前一般以“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解释。

结论:

皮层膨胀,核心失水,芽孢耐热;

     皮层收缩,核心充水,芽孢不耐热。

原因:

芽孢抗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及水分的透性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高,从而使皮层有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核心部分的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膨胀,而核心部分的生命物质却形成高度失水状态,因而具高度耐热性。

皮层膨胀的原因在于其含有大量交联度低、负电荷强的芽孢肽聚糖,离子浓度很高,当芽孢处于阳离子浓度低的条件下,皮层周围的负电荷在静电排斥力作用下,使皮层吸水膨胀。

皮层收缩的原因:

当芽孢在高浓度阳离子条件下,芽孢衣透性改变,多价阳离子与皮层中的单价阳离子交换而进入皮层,与肽聚糖上的电负性基团形成复合物,使皮层收缩。

另有人用DPA-Ca的螯合作用,使芽孢中的生物大分子形成了稳定性凝胶来解释。

14.简述芽孢萌发的几个阶段。

哪些因子可促进或抑制芽孢萌发?

促进芽孢萌发有何实践意义?

14.答案芽孢萌发可为三个阶段:

活化、出芽和生长。

活化:

可通过短期加热或低pH、还原剂或化学萌发剂等处理而引起;处理后的芽孢应立即接种培养。

出芽:

由于芽孢衣中蛋白质结构的可逆性变化,使芽孢透性增加,酶活动加强,芽孢衣上的蛋白质逐渐降解,外界阳离子不断进入皮层并使之膨胀、溶解、消失。

此时外界的水不断进入核心,使其膨胀,酶类活化,细胞壁开始合成。

于是芽孢由休眠体转变成具代谢活力的营养细胞。

生长:

在适宜条件下,营养细胞迅速生长繁殖。

促进芽孢萌发的因子:

L-丙氨酸、Mn2+、表面活性剂、葡萄糖以及适当加热、低pH和还原剂处理等。

抑制因子有:

D-丙氨酸、重碳酸钠等。

当芽孢萌发为营养细胞后,耐热力降低,即使在没有加压蒸汽等条件下,也可用较为简易的方法将有害细菌杀灭。

15.谈谈你对链霉菌属的认识

15.答案形态结构:

能形成分枝发达的菌丝体,单细胞;按其结构和功能又可分为:

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孢子丝最后分化为孢子;孢子丝的形态和着生方式因种而异,具有一定分类鉴定的意义。

细胞壁为I型,含L-DAP等。

G+、腐生、好氧

菌落特征:

较小而不蔓延,质地致密、表面呈紧密绒状或坚实、干燥多皱;不易挑起,挑起后也不易破碎;当孢子大量形成后,菌落则呈现粉状、绒状或颗粒状的典型的放线菌菌落。

繁殖方式:

主要形成分生孢子,菌丝片段也可繁殖。

与人类关系密切:

是抗生素的主要产生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具重要作用。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16.综述曲霉的基本特征(菌丝特征和繁殖方式)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16.答案①菌丝特征。

为多细胞霉菌;菌丝发达,有隔膜;菌丝体分两部分:

营养菌丝体和气生菌丝体;气生菌丝分化出分子孢子梗,梗的顶端膨大成顶囊,其上有小梗可产生分生孢子;由小梗、分生孢子及顶囊共同组成孢子头;孢子头形状和颜色是菌种鉴定依据。

②繁殖方式:

以分生孢子进行无性繁殖。

绝大多数种类至今还没发现有性阶段,属半知菌类。

③与人类关系:

有益方面:

是发酵工业和食品加工工业的重要菌种。

用于制酱、酿酒及多种酶制剂、有机酸的生产,

有害方面:

除引起果蔬、粮食霉腐外,主要是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真菌毒素。

17.综述青霉菌的基本特征(菌丝特征和繁殖方式)及与人类的关系。

17.答案①菌丝特征:

青霉菌为多细胞霉菌;菌丝发达,有隔膜;菌丝分营养菌丝体和气生菌丝体;气生菌丝顶端分化成分生孢子梗,孢子梗上产生小梗和分生孢子;孢子头形态、构造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②繁殖方式:

以分生孢子进行无性繁殖。

绝大多数种类至今还没发现有性阶段。

③与人类关系:

有益方面:

是青霉素的重要生产菌并可用于灰黄霉素、酶制剂及有机酸的生产;

有害方面,引起食品、果蔬及粮食的霉腐。

18.简述酿酒酵母、裂殖酵母、路德类酵母生活史及其特点。

18.答案①酿酒酵母:

营养体是单倍体或二倍体。

子囊孢子发芽成单倍体,及单倍体芽殖;性别不同的两细胞接合,质配、核配成二倍体细胞;二倍体细胞出芽繁殖;二倍体细胞经减数分裂成4个子囊孢子;子囊成熟,孢子释放。

②裂殖酵母:

营养体是单倍体

两单倍体接合、质配、核配成二倍体;二倍体核减数分裂成子囊孢子;子囊成熟,孢子释放。

单倍体孢子裂殖,进行无性繁殖。

③路德类酵母:

营养体是二倍体。

二倍体细胞芽殖进行无性繁殖;二倍体细胞内的核减数分裂形成子囊孢子;单倍体子囊孢子在子囊内接合成二倍体细胞。

19.真菌的繁殖方式有哪些?

为什么有性繁殖在真菌分类上显得更为重要?

19.答案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主要以孢子进行无性繁殖,其次是菌丝片段;有

         性繁殖以各种有性孢子进行有性繁殖,少数类型以准性生殖进行繁殖。

有性生殖过程对分类的重要性:

有性过程有质配、核配、减数分裂,无性过程无此循环;

有些真菌不产生分化的性器官,由营养菌丝代替;

有些真菌产生性器官分化;

有些真菌两性细胞结合,随即形成厚壁休眠孢子,如卵孢子、接合孢子,

有些真菌两性细胞结合后,先行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非休眠孢子。

有性孢子形成过程可以体现低等和高等真菌之间的差异。

第四章病毒与亚病毒

20.在病毒中,何谓侵染性RNA?

何谓非侵染性RNA?

请指出4类RNA病毒(+RNA,±RNA,-RNA,逆转录病毒)中哪一类是侵染性RNA,哪一类是非侵染性RNA,并说明其理由。

20.答案侵染性RNA:

病毒RNA具有mRNA活性。

非侵染性RNA:

病毒RNA不具有mRNA活性。

正链RNA病毒中的+RNA:

是侵染性RNA,大多数具有mRNA活性

负链RNA病毒中的-RNA:

是非侵染性RNA,其-RNA无mRNA活性。

病毒粒子携带有RNA转录酶。

双链RNA病毒中的±RNA为非侵染性RNA,无mRNA活性,病毒粒子携带有RNA转录酶。

逆转录病毒中+RNA是非侵染性RNA,其+RNA必须在病毒粒子中所带的逆转录酶作用下,逆转录产生-DNA,-DNA复制成±DNA,此dsDNA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上,再转录产生病毒mRNA。

21.试述5类不同核酸类型的病毒的6种mRNA合成方式。

21..答案双链DNA病毒:

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

正链DNA病毒:

+DNA-DNA,再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

双链RNA病毒:

病毒粒子携带转录酶

部分双链RNA病毒:

以半保留方式转录,以-RNA为模板合成mRNA。

部分双链RNA病毒(呼肠孤病毒)以全保留方式转录。

以-RNA为模板合成mRNA。

正链RNA病毒:

病毒粒子携带转录酶

以+RNA作为mRNA或+RNA-RNA,-RNA合成mRNA

负链RNA病毒:

病毒粒子携带转录酶

以-RNA为模板合成mRNA

逆转录病毒:

病毒粒子携带逆转录酶,+RNA逆转录为-DNA,-DNA复制成±DNA,然后整合到染色体上,再转录出mRNA。

22.当用λ噬菌体(或与λ同源噬菌体)和T4噬菌体(λ非同源噬菌体)分别感染E.coliK12(λ)溶源菌时,各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试说明其机理。

22.答案用λ噬菌体感染E.coliK12(λ)时:

感染结果:

新感染的λ噬菌体DNA虽可进入溶源菌,但不能增殖,也不导致溶源裂解,溶源菌对λ噬菌体表现不敏感性称为免疫性。

机理:

这是由于溶源菌中存在着过量CI阻遏蛋白,它们可与±DNA两个操纵基因结合,从而阻止进入细胞的±DNA进行转录与复制。

用T4噬菌体感染E.coliK12(λ)时:

感染结果:

T4噬菌体DNA在E.coli细胞中进行正常转录、复制和增殖并能裂解宿主细胞,即E.coliK12(λ)对T4不具免疫性。

机理:

溶源菌中存在的过量CI阻遏蛋白不能与进入细胞内的T4DNA的操纵基因结合,故可进行转录与复制。

23.试述溶源菌的主要特性。

23..答案遗传稳定性:

溶源菌的子代细菌均具溶源性。

自发裂解:

在溶源菌的分裂过程中,有10-2~10-5个细胞发生自发裂解。

诱导裂解:

溶源菌在外界理化因子的作用下,会发生高频率裂解。

免疫性:

溶源菌对其本身产生的噬菌体或外来的同源噬菌体不敏感。

复愈:

在溶源菌的分裂过程中,约会有10-5个体丧失其前噬菌体;成为非溶源性细菌。

溶源转变:

少数溶源菌由于整合了温和噬菌体核酸而使自己产生了除免疫性以外新表型的现象。

24.试述动物病毒增殖过程的特点。

24.答案1.吸附:

①大多数无吸附结构,有些有包膜病毒以刺突进行吸附。

②宿主细胞表面一般有病毒特异受体。

2.侵入:

①吞饮,②膜融合,③病毒粒子与宿主细胞膜上特异受体相互作用,④以完整病毒粒子进行细胞。

3.脱壳:

①侵入后衣壳就破损,②衣壳在吞噬泡中溶解,③不需要全部脱壳,④先部分脱壳,然后再彻底脱壳。

4.装配与释放:

①无包膜DNA病毒:

在核内装配,细胞裂解后释放。

②无包膜RNA病毒;在细胞质内装配,细胞裂解后释放。

③有包膜DNA病毒;在核内装配通过细胞通道或出芽释放。

④有包膜RNA病毒:

在细胞质中装配,以出芽方式释放。

25.何谓朊病毒?

试述朊病毒的化学本质、结构特点及其研究意义。

25.答案1.朊病毒:

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形成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疏水蛋白质。

2.化学本质:

是蛋白质,因此对蛋白酶、氨基酸化学修饰剂或蛋白质变性剂敏感。

蛋白质纯度越高其侵染性越强。

3.结构特点:

呈杆状颗粒且丛状排列。

4.研究意义:

①理论上对分子生物学发展有重大影响,②实践上对揭示某些疑难病(如疯牛病等)的病原带来新的启示。

第五章微生物营养与培养基

26.微生物培养基pH值的调节有哪两种方式?

试述其内容要点。

26.答案内源调节和外源调节

内源调节:

由于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如有机酸会改变培养基原有的pH值,如不适当加以调节,则会抑制或者杀死菌体。

在培养基配制时应考虑其pH值的调节能力,通过培养基内在成分发挥的调节作用,称为pH的内源调节,如采用磷酸缓冲液的方法,可以使培养基中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得到中和,获得pH6.0~7.6间的一系列稳定pH值;另外,加入不溶性CaCO3可以不断中和由于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有机酸。

外源调节:

按实际需要不断流加酸液或碱液到培养液中,或流加适当的碳源(如糖)、氮源(如尿素)到培养液中以调节培养基的pH值。

27.用于固体培养基中的凝固剂有哪几种?

各适合于何种培养基?

其中哪一种为最好,为什么?

27.答案3种:

琼脂、明胶、硅胶。

琼脂:

为大多数固体培养基的凝固剂,如肉汤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等,一般用量为1.5%~2%。

明胶:

多用考查微生物有无产蛋白酶能力的明胶柱培养基。

由于明胶为蛋白质性质,可作为一些微生物的氮源,凝固温度低,耐加压灭菌性差,故一般固体培养基少用。

硅胶:

是无机凝固剂,多用于分离自养菌的硅胶平板。

由于琼脂无营养价值(为聚半乳糖硫酸酯),极难被微生物分解,较少的用量和很强的耐加压灭菌性能,这些均优于明胶和硅胶,是微生物培养基制作中最优良的凝固剂,故为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凝固剂。

28.按培养基功能的不同可将培养基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试举例说明之。

28.答案1).基础培养基(minimummedia)在一定条件下含有某类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也称为基本培养基。

2).加富培养基(enrichedmedia)在普通培养基(如肉汤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制成的一类营养丰富的培养基。

用来培养营养要求比较苛刻的异养型微生物。

Eg.培养百日咳博德氏菌(Bordetellapertussis)需要含有血液的加富培养基。

这些特殊营养物质包括血液、血清、酵母浸膏、动植物组织液等。

3)增殖培养基(completemedia)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一些某种微生物特别喜欢的营养物质,增加这种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逐渐淘汰其他微生物,这种培养基称为增殖培养基。

常用于菌种筛选。

Eg.要分离出能利用石蜡油进行发酵的酵母菌,只需在配方里使用石蜡油作碳源。

4)选择性培养基(selectedmedia)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

例如,在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氯霉素可以抑制原核微生物的生长,这种培养基用于分离真菌。

5)鉴别性培养基(differentialmedia)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需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的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最常见的鉴别性培养基是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即EMB(EosinMethyleneBlue)培养基。

例如,试样中的多种肠道菌会在EMB培养基上产生易于用肉眼识别的多种特征性菌落,因而易于辨。

例如E.coli强烈分解乳糖而产生大量的混合酸,

菌体呈酸性,菌落被染成深紫色,从菌落表面的反射光中还可看到绿色金属闪光(似金龟子色)。

第六章微生物营养代谢

29.青毒素的制菌机制如何?

为何它对休止细胞无效?

29.答案青霉素是肽聚糖单体五肽尾末端D-丙氨酰-D-丙氨酸的结构类似物,它们两者可相互竞争转肽酶的活力中心。

当转肽酶被青霉素结合后,可使前后两个肽聚糖单体间的肽桥交联反应受阻,无法合成具正常机械强度的肽聚糖,从而形成了细胞壁缺损的细胞(如原生质体、球状体等),极易在不利条件下裂解。

青霉素的作用机制在于抑制肽聚糖的生物合成。

由于休止细胞不进行肽聚糖的生物合成,故青霉素也就无法显示其抑菌效果了。

30.什么叫反馈抑制?

试用变构酶的理论来解释反馈抑制的机制。

30.答案反馈抑制是指某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过量时,这个产物可反过来直接抑制该途径中第一个酶的活性,以促使整个反应过程减慢或停止,从而避免了末端产物的过多累积。

变构酶理论认为反馈抑制系统中的第一个酶是一种变构酶(即变构蛋白),它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立体专一性不同的接受部位,其中之一是能与底物结合并具有生化催化活性的部位,称作活性中心,另一部位是能与一个不能作底物的代谢产物(即效应物)相结合的变构部位,也称调节中心。

酶与效应物间的结合,可引起变构酶分子发生明显而又可逆的结构变化,进而引起活性中心性质的改变。

反应途径的末端产物因降氏了活性中心对底物的亲和力,发挥了抑制剂的作用因而导致了反馈抑制。

30.何谓操纵子?

何谓诱导型操纵子?

30.答案操纵子是一组功能上相关的基因,由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结构基因三部分组成。

诱导型操纵子是指一种当存在诱导物(一种效应物)时,其转录频率为最高,并随之转译出大量透导酶、出现诱导现象的操纵子,例如乳糖操纵子。

第七章微生物生长及控制

31.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湿热灭菌的效果?

试简述之。

31.答案灭菌物体含菌量的影响:

含菌量越高,杀死最后一个微生物个体所需时间越长。

天然原料含菌量高,化学试剂含菌量少。

灭菌锅内空气排除程度的影响:

空气排除不净,虽压力增高,但实际温度达不到,不能最后杀死芽孢。

灭菌对象的体积:

不宜进行大容量培养基的灭菌。

灭菌对象的pH值影响:

pH6.0~8.0时微生物不易死亡,pH<6.0时易死亡。

加热与散热速度:

灭菌彻底与否与预热速度快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