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一模试题附答案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1178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一模试题附答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一模试题附答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一模试题附答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一模试题附答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一模试题附答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一模试题附答案2.docx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一模试题附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一模试题附答案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一模试题附答案2.docx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一模试题附答案2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一模试题附答案

(2)

一、选择题

1.下列史实,可以通过下图所示著作了解的有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②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

③蔡伦改进造纸技术④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下面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其中一项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B.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D.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官府奖励

3.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上述反映了丝绸之路的

A.背景

B.内容

C.时间

D.作用

4.“连接亚欧风物,融汇东西文明”——“一带一路”勾画了开放包容、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蓝图。

在西汉时期,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是

A.霍去病B.卫青C.蒙恬D.张骞

5.2016年11月,中央开展监察制度的试点改革。

两千多年前,我国的秦王朝在中央设立的官职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B.太尉C.郡守D.御史大夫

6.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

这得益于()

A.秦朝疆域辽阔B.秦朝统一货币C.秦朝统一文字D.秦朝统一度量衡

7.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大兴土木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

8.“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李冰B.蔡伦C.祖冲之D.毕昇

9.《舌尖上的中国》解释了我国各地的美食,中原地区开始吃上石榴、核桃应该是在

A.秦朝B.西汉C.东汉D.三国时期

10.如果你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

①焚书坑儒

②书同文,车同轨

③颁布“推恩令”

④张骞出使西域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11.清朝赵翼说过,“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自此例一定,历代作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

”这里“此例”是指()

A.纪传体通史B.国别史C.纪传体断代史D.编年体

12.对大泽乡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秦朝的统治B.因秦朝的残暴统治而引起

C.领导人是陈胜吴广D.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

13.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

那么中原人开始吃上石榴、核桃等食物应该是在(  )

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

14.下列关于秦末农民战争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②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③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芒④灭秦以后,他们建立了新兴的东汉王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5.造成东汉末年衰败的政治原因是

A.北方各族人民因战乱大量南迁

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大

16.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形象。

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

B.太尉

C.御使大夫

D.郡守

17.《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色……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下列对“天下响应”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

C.大批贫民流离失所D.首领黄巢的精心策划和组织

18.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出土了一张又薄又软的纸,纸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

据考证,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这充分表明(  )

①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做出巨大贡献 ②经济、实惠、轻便是我国古代造纸所追求的目标 ③造纸的目的是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 ④考古发现的纸是宦官蔡伦所造

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②③④

19.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大一统局面的开创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就史料的真实性和史学研究而言,下列选项中价值最大的是

A.史书B.人物传记C.历史课本D.文物

21.郭沫若先生特别赞赏司马迁的文学才华。

他说:

“司马迁这位史学大师实在值得我们夸耀,他的巨著不仅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古代的史诗,或者说它是一部历史小说集也可以。

”司马迁的这部著作是

A.《春秋》B.《诗经》C.《史记》D.《汉书》

22.下边的示意图反映的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下列表述最贴切的是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形成“光武中兴”的局面

C.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D.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

23.下面时间轴示意图,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史记》这部史学名著中能查阅到

A.A

B.B

C.C

D.D

24.如下图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单位:

万人),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以德化民,勤俭治国B.罢兵归农,休养生息

C.颁推恩令,削爵夺地D.减轻刑罚,裁减官员

25.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指南针传入欧洲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④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故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在《史记》记录范围内。

①、②项正确,A符合题意;③、④项,蔡伦为东汉人,李春为隋代造桥匠师,其所处时代都在西汉武帝之后,不可能出现在《史记》中。

故③、④项错误。

BCD不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故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不符合史实,A符合题意;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符合史实,排除C;汉文帝和汉景帝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故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和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官府奖励符合史实,排除BD。

故选A。

3.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体现了丝绸之路的作用和影响,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说法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D。

4.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丝绸之路,所以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是张骞,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5.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6.C

解析:

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朝为消除战国齐国文字的差异,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C项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秦朝的措施,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

A项不合题意;秦朝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是经济方面的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D两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7.C

解析:

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8.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的信息,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的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为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促成这一变化;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造纸术的相关知识,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原材料廉价易得,便于推广。

造纸术的改进为人类提供了书写的材料,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保存和传播,至今依然影响着人类的社会。

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线,丝绸之路开通,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而西域物产如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豆等物种也经河西走廊传入中原,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汉武帝统治时期”,结合所知识可知,焚书坑儒发生在秦始皇统治时期,故①不符合题意。

书同文,车同轨是发生在秦始皇统治时期,故②不符合题意。

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使得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故③符合题意。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故④符合题意。

汉武帝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故⑤符合题意。

③④⑤符合题意,故选C。

11.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司马迁、发凡起例,创为全史”,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故A符合题意;国别史、纪传体断代史、编年体与题干无关,故BC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刘邦推翻了秦朝的统治,A项符合题意;大泽乡起义因秦朝的残暴统治而引起;领导人是陈胜吴广;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

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沿着汉朝开辟的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冶铁、凿井、造纸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石榴、核桃等食物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时期不是石榴、核桃传入中国的时期,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1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秦末农民战争的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故①正确;②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故②正确;秦未农民战争的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芒,故③正确;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经过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故④错误。

故选①②③组合,排除BCD,A符合题意。

故选A。

15.C

解析: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故C符合题意;A项北方各族人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是东汉末年衰败的表现;B项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说法错误,东汉的都城在洛阳;D项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大说法不符合史实,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6.C

解析:

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太尉掌管军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7.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

黄巾起义的首领为张角,黄巢是唐末农民大起义的首领,故D错误,符合题意;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农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故AB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8.A

解析:

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材料,可以判断反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纸的发明便利了世界文明的传播,由东汉便宜的纸原料取代西汉昂贵的纸原料,反映经济、实惠、轻便是我国古代造纸所追求的目标,选项①②符合题意;而选项③④不符合史实,因为纸的目的是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宦官蔡伦造纸是历史记载的;因此只有选项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

19.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

之后建立的汉朝进一步加强了这种统一趋势,到了汉武帝时期,秦汉大一统达到了鼎盛。

故选C。

20.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头史料等类型。

其中实物史料是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遗迹、遗址、出土文物等;文字史料指人物传记、史书、报刊、等;就史料的真实性和史学研究而言价值最大的是文物。

D项属于一手资料。

D项符合题意,ABC属于二手资料,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2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著有《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符合题意;《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A不符合题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B不符合题意;《汉书》,由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图示反映了东汉时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时代特征。

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

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权力膨胀。

皇帝长大以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如此反复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故A项正确。

刘秀统治时期形成“光武中兴”的局面,B项不符合题意。

C项和图片信息无关,C项错误。

图示反映了皇帝不甘心被外戚摆布,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D项错误。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点睛】

本题属于图片型选择题,需要提取图片有效信息,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掌握东汉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与影响。

23.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西汉时期封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中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陆续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故C符合题意;以德化民,勤俭治国、罢兵归农,休养生息、减轻刑罚,裁减官员是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措施,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图表信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是解题的关键,从关键词“汉武帝”的措施,排除西汉初年统治者的措施。

25.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①指南针传入欧洲是在南宋时期,②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③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是在隋唐时期,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在北宋时期,因此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③④①。

故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