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五单元 17 原毁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91106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1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五单元 17 原毁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五单元 17 原毁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五单元 17 原毁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五单元 17 原毁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五单元 17 原毁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五单元 17 原毁 含答案.docx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五单元 17 原毁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五单元 17 原毁 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五单元 17 原毁 含答案.docx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五单元17原毁含答案

◆17    原 毁

《原毁》通过对比古今君子责己待人的不同态度,批判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毁谤风气,并明确指出“怠与忌”就是产生“谤”的根源。

自己就是一个起点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片有待开垦的新大陆。

前提是,你要信任你自己,你要在自己身上安顿下来,发现人也可以活在自己身上,依赖自己,从自身汲取力量。

你不能因为痛恨这个环境而痛恨自己,你不能因为别人否定你,你就一而再、再而三否定自己;你也不能因为没有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多吸纳和肯定,于是就自我排斥,自我贬低。

你不必感到重要的事情正在你身外发生,重要的东西正在离你越来越远。

对于你来说,没有比你存在于这儿更加重要的事情了,没有比你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更加重要的了。

你无须将自己嫁接在别人身上,寄生于别人篱下,从别人那里寻找起点和力量。

你原来也是有力量的,你是你自己的起点,也是这个世界的有力起点之一。

不要恐惧自己身上的力量突然丧失,担心哪一天自己身上的河水干涸,自己的大地枯萎,种子不能发芽,灵感不知去向。

你的根基正是在你自己身上,你心灵中肥沃的土壤正有待开发。

于是,大作家托马斯·曼在流亡瑞士期间,为自己列了一个清单,其中包括:

让自己深入内心地沉静工作……在动乱、政变、威胁之中,平静和坚持不懈地从事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在没有其他路标时,自己做自己的路标,保持勇敢与耐心。

假如你没有力量,这个世界上便没有力量;假如你退缩,这个世界便没有前进。

当一个人体验自己,体验到自己身上的好东西,他才能体验到别人身上的好东西。

他将自己当作宝贝,他也能够将别人当作宝贝。

相反,他若是习惯于践踏自己,自暴自弃,那他就会倾向于践踏他人,无视他人。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赏读:

先去实践想要说的话,等到做到了然后才把它说出来。

君子对说大话做小事或者说空话不做事的行为感到羞耻。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

 赏读:

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

 赏读:

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赏读:

自己要站得住脚,也要设法让别人站得住脚;自己要事事行得通,也要设法让别人事事行得通。

作者视窗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唐朝中期,文坛上出现一场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像巨浪一样摧毁了骈文的沙堡,这个运动的领袖就是韩愈。

在科举路上,他曾当了三次重考生,在当官的生涯里,他廉洁、耿直、敢讲真话的优点,而使他数度被贬至鸟不生蛋的地方,有次更险些被皇上杀头。

虽然他是如此倒霉,但在文学的领域里,他却委实有着重大的贡献。

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

他既立业又立言,大力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功绩光耀千古。

这个人,就是韩愈。

写作背景

韩愈所生活的中唐时代,在封建士大夫中滋生了一种嫉贤妒能的恶劣风气,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则务求宽容,即所谓“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为正视听,引起当权者注意,并采取措施纠正这股歪风邪气,韩愈奋笔写下这篇《原毁》。

本文与《原道》、《原性》、《原人》、《原鬼》合称“五原”,是韩愈较系统全面地阐述自己思想观点的纲领性论文。

基础梳理

1.通假字

(1)恐恐然惟其人之有闻也通______,________。

(2)强者必说于言同______,________。

答案 

(1)“惧” 恐惧 

(2)“悦” 高兴

2.古今异义

(1)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

古义:

……………………………………………………………………. 

今义:

……………………………………………………………………. 

(2)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

古义:

……………………………………………………………………. 

今义:

……………………………………………………………………. 

(3)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

古义:

……………………………………………………………………. 

今义:

……………………………………………………………………. 

(4)多才与艺人也。

古义:

……………………………………………………………………. 

今义:

……………………………………………………………………. 

答案 

(1)古义:

一般人、普通人。

今义:

大家,许多人。

(2)古义:

虽然这样,即便这样。

今义:

表转折的连词。

(3)古义:

曾经试着。

今义:

试验,试。

(4)古义:

有技能的人。

今义:

戏曲、曲艺、杂技等演员。

3.一词多义

(1)病

(2)善

(3)乃

(4)其

答案 

(1)缺点 患病 担心 

(2)擅长 好事 交好 (3)却 是 你的 (4)他 那些

4.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故人乐为善:

………………………………………………………………………. 

②详,故人难于为善:

……………………………………………………………… 

③恐恐然惟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 

④己未有善:

…………………………………………………………………………. 

⑤即其新不究其旧:

………………………………………………………………… 

(2)形容词作动词

①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 

②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 

(3)名词作状语

①早夜以思:

……………………………………………………………………………. 

②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

………………………………………………………. 

答案 

(1)①好事。

②好事。

③好事。

④长处。

⑤现在;过去。

(2)①擅长。

②擅长。

(3)①从早晨到夜里。

②对外;对内。

5.文言句式

(1)外以欺于人:

…………………………………………………………………………. 

(2)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 

(3)懦者必说于色矣:

……………………………………………………………………. 

(4)而以圣人望于人:

……………………………………………………………………. 

(5)某良士,某良士:

……………………………………………………………………. 

答案 

(1)状语后置句,被动句。

(2)判断句。

(3)状语后置句。

(4)状语后置句。

(5)判断句。

6.文白对照

结构图示

原毁

重点突破

一、“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答案 这句话肯定了“古之君子”“责己”和“待人”的原则——“重以周”和“轻以约”。

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文章开篇点出此句,为后面的论述作了有力的铺垫。

二、“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则不然”此处何意?

答案 这句话揭示了现在的君子“毁谤”的具体表现:

要求别人全面,要求自己却很少。

谴责了嫉贤妒能的恶劣行径,与第一段的第一句话形成鲜明对比。

“则不然”揭示“今之君子”的嘴脸,“责人”“待己”恰与“古之君子”相反。

三、文中所举两次“语于众”的例子旨在说明什么问题?

这一问题所造成的后果(危害)是什么?

答案 当你称赞或批评一个人时,人们不是以这一称赞或批评的正确与否作出反应,而是按照与某一个人的关系而定。

应者(要好的人、无利害冲突的人、畏惧他的人)与不应者表现不一样。

由此形成恶劣的社会风气——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四、文章最后一段中说“其国家可几而理”,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答案 最后一段阐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杜绝毁谤提高到治国之道的高度来认识:

韩愈把希望寄托在“将有作于上者”,即统治集团中有所作为的领导者身上,要他们破除世俗的偏见,不以社会的毁誉取人。

这表达了韩愈个人的愿望,也表达了以他为代表的依靠自己的努力而奋斗进取的下层知识分子的愿望。

五、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在第三段,那么,文章为什么要从“古之君子”说起,它与中心论点又有什么内在关联?

答案 先从“古之君子”谈起,远远写来,却又处处暗示古之“毁”不兴的缘由。

第二段“今之君子则不然”仍未涉及“毁”,但在对他们言论的描摹上,字字句句扣在“原毁”的轨迹上。

前两段准备好了箭与靶,第三段水到渠成,引矢破的,点明了“毁”字。

先提出中心论点,“毁”根源在于“怠”与“忌”,又从众人对“良士”“非良士”的反映来透视世风,证明当时“毁风”的猖獗。

技法赏析

《原毁》与其他“四原”都属“正言垂教”“文从字顺”的议论文体。

立论鲜明,论证有力,说理透彻,举例精当,平易而不浅露,朴实而不枯淡,展现了韩文格调的又一风貌。

具体地说,有如下几方面的特色。

1.古今对比,褒贬鲜明。

《原毁》歌颂古之君子对人对己的正确态度,批判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错误做法。

是非曲直,褒贬抑扬,不取含蓄委婉的措辞,而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表达,旗帜十分鲜明,还运用鲜明对照的手法来强化这种褒贬态度。

对比成为说理的主要方法。

“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构成贯串全篇的对比。

古之君子,责备自己很严格很周全,要求很高,对待别人很宽容很随和,毫不苛求;今之君子要求自己很低,要求别人却很苛刻。

段与段、层与层都采用对比写法。

古之君子责己“重以周”而待人“轻以约”,今之君子则相反。

古今君子的具体行为,“责己”与“待人”、“责人”与“待己”,“重”与“轻”、“周”与“约”都构成具体的对比。

逐项对比,使问题的正反两面都得到淋漓尽致的阐发,作者的爱憎褒贬之情也愈益强烈。

2.形象勾画,生动有力。

为了增强论证的说服力,文章还用了形象勾画的方法。

如在第一段说理分析中,穿插古之君子责于己的话:

“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这是着眼于语言的描述。

还有行为的粗线勾勒,如: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也有对情景的生动描摹,写作者当着众人之面评论某人为良士或非良士,众人或表态或不表态,其心情都是忌妒,文章对此作了生动的心理分析。

由于寓理于形,把理论性同形象性结合起来,论证显得更为严密有力。

3.善用排偶,舒卷自如。

文中有的是工整的对偶句,如,“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有的是略有变化的对偶句式,如“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全篇几乎都用对偶、排比句式敷衍而成。

不仅用对偶、排比,排比中还包含对偶。

如“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为常见的“单行”句式,“某良士,某良士”为反复句式,“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为排比句,“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为对偶句。

这样错综配合,庄重中露活泼,统一中见多样,一致中呈变化,避免了平板呆滞,富于语言的魅力,也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写作迁移

角度 《原毁》的积极意义

题目:

韩愈的《原毁》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请你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一千多年过去了,韩愈所反对的那种宽以待己、严于律人、求全责备的为人处事观点,在当前仍然大有市场。

现在,有很多人无论什么事,时时处处用自身的好恶、个人立场、个人的观点去评价社会、评价某些事物和别人,而不是客观地、辩证地、发展地去认识事物、看待他人。

韩愈提出的观点实际上就是全面看问题,这是认识事物最根本的要求,以偏概全,一叶障目,就会犯主观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