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669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3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衡阳市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年上期衡阳市八中高--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题人:

请注意:

时量90分钟满分: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302,共60分)

1.下面演进示意图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

A.经营方式的变化

B.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D.经济结构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从原始农业使用耒耜到汉代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再到隋唐时期曲辕犁的出现,这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因此C选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不是经营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与手工业无关,其他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选项与设问要求不符合,材料反映的现象是土地兼并,设问要求是土地兼并产生根本原因,A选项是土地兼并的原因和表现但是不是根本原因;B选项符合题意,因为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进入封建社会后土地私有制取代了井田制,而土地私有制容易形成买卖,故是导致兼并的根源;C选项不符合史实,在封建社会多数朝代是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办法的,如唐朝的均田制;D选项地权和劳动者分离,是土地兼并导致的一种结果,就是佃农经济,而非土地兼并的原因。

3.根据“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三者的关系示意图(下图)”,下列叙述最准确的是

A.奴隶社会的经济就是小农经济

B.自然经济就

小农经济

C.小农经济是自耕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三者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经济是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就是指以个体家庭为生产、生活主要单位的经营方式;自耕农经济,是指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经营方式;三者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故D项正确。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而奴隶社会的经济就是在井田上耕作,属于集体耕作的模式,排除A。

自然经济不是小农经济,排除B。

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一种,排除C。

4.从该表中可以得出的有效信息是

宋元丰年间诸路垦田情况统计表

北方诸路垦田数字(亩)

南方诸路垦田数字(亩)

开封府界

1,333,167

两浙路

36,247,756

京东路

25,828.460

江南东路

42,160,447

京西路

20,562,238

江前西路

45,046,689

河北路

26,956,008

荆湖南路

32,426,796

陕西路

44,529,838

荆湖北路

25,898,129

河东路

10,226,730

福建路

11,091,453

总计

139,436,841

总计

192,871,270

 

A.南方农业人口已超过北方

B.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C.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加强

D.南方劳动生产率超过北方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与材料不符合,因为材料主要描述的是垦田数量的差异而非人口的差异;B选项表述不准确,因为材料仅仅涉及的农业方面的垦田数量,并未涉及到整体的经济,为此不能体现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已经”表述太过绝对;C选项表达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出抑商的内容,故C选项错误;D选项符合题意,因为材料的主旨是垦田数量南方超越了北方,说明南方在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超过了北方,故正确。

5.下图为《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

画面左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

下列对图片中集市的解读正确的是

A.交易时间不受限制

B.受到政府严格监管

C.交易场所遍及城中各处

D.起源于农村的“草市”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画面左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

”可知在东汉交易必须在制定的地点上进行,这说明政府对集市交易的监管比较严格,B选项符合题意。

交易时间不受到限制是在宋朝以后,A选项排除。

材料强调的是“市”的设置在特定区域,C选项排除。

“草市”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D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市的发展的准确把握。

汉朝时期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市坊分开,指定地点进行交易。

6.下列图片所示文物分别是我国四个地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根据所学知识,按照其制作技术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距今(2019年)(2019年)最近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熟的青花瓷元朝已经出现,不符合题意,故A排除;青铜鼎在商周时期已经存在,不符合题意,故B排除;素纱单衣在西汉时期,不符合题意,故C排除;珐琅彩在清朝,距今(2019年)最近,故D正确。

7.据史料记载;唐代名士柳家曾卖一婢女给宿卫(皇帝

警卫人员)韩金吾家,后韩氏欲将此婢女卖于绢商为妻,婢女宁死不从。

理由是“昔曾伏事柳家郎君,岂忍伏事卖绢郎也”。

这体现了

A.传统

贱商观念

B.鲜明的反封建意识

C.等级制度的强化

D.理学对人性的桎梏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婢女卖于绢商为妻,婢女宁死不从”主要是受到传统重农抑商措施导致对于商人歧视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中是反对嫁给商人,不是反封建,故B错误;C中等级观念不符材料意思;理学思想是北宋时期出现,故D错误。

 【点睛】紧扣关键信息解答选择题:

1.抓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如本题中的“卖于绢商为妻,婢女宁死不从”。

2.注意备选项中的关键词,如唐代名士、C项中的“强化”、D项中的“理学”等。

8.唐代将城市居民按坊居住并进行管理,宋代坊成为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

城市由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开始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

此变化反映出

A.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驱动力

B.商业活动改善了城市的环境

C.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转入松弛

D.下层市民开始主导城市生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唐代时期坊市分界严格,宋代时期坊市分界打破,出现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实质上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城市职能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

B项,题干并未体现商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排除。

C项,题干未提及政府对城市的管理,排除。

D项,题干强调城市适应一般市民的生活需求,而非下层市民主导城市生活,排除。

9.山西太原王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紫禁城”。

王家大院的建造者和主人王氏,是明清著名的晋商,在经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建造了这一豪宅。

该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晋商文化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D.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可知晋商将积蓄用于扩房建屋,而不是用于扩大再生产,不利于资本积累和经营规模的扩大。

因此,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利于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故D项正确。

留下晋商文化属于积极影响,不符合题目要求。

故A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晋商参与的是商品流通环节,属于卖方,而非为商品提供市场,也并未使手工业缺乏市场,故B项错误。

晋商未将财富转化为资本,并未直接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其主要的消极影响是不利于自身的扩大再生产。

故C项错误。

10.阅读下面两幅图,产生从左图到右图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A.纸币便于随身携带

B.封建政府优化商业环境

C.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铜钱不便携带,不能适应大宗交易,而纸币交子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故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排除A,选C;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重农抑商为基本政策,限制商业发展,排除B;明清时期,我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排除D。

11.宋代的盐、茶、酒等是政府专卖的禁榷商品。

与前代禁榷商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全由官方经营不同,宋代把一些不适合官府经营的环节,转让给民间工商业者或普通百姓经营。

材料表明宋代

A.放松对民间商业的限制

B.政府的专卖政策受到了冲击

C.商业管理政策更加实际

D.民营手工业者经营能力提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宋代的盐、茶、酒等是政府专卖的禁榷商品”“与前代禁榷商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全由官方经营不同,宋代把一些不适合官府经营的环节,转让给民间工商业者或普通百姓经营”可知宋代的商业管理体现了官商分利,其管理政策更加实际,故C正确;材料“宋代把一些不适合官府经营的环节,转让给民间工商业者或普通百姓经营”可知政府只是把一些不适合官府经营的环节转让给了民间经营,而不是放松对民间商业的限制,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政府主动把一些不适合政府经营的环节让出,无法得出政府的专卖政策受到了冲击,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政府的商业经济管理政策的变化和灵活性,没有体现民营手工业者经营能力提高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

12.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优越

自然环境

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D.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答案】D

【解析】

材料反映了汉朝中期以前江南经济落后,到南朝时期经济发展较快,耕地面积扩大、农业发展迅速及手工业发达。

这种发展在于北方长期战乱,大量北民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可见先进的生产技术的传播成为促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故选D。

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只是经济发展的条件,而非主要原因,故A错误;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此时南方经济发展只是为经济重心南移提供基础,故B错误;C项在材料信息中无体现,排除。

13.明朝政府下令:

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

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明朝鼓励民间贸

B.明朝造船技术落后

C.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D.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海禁政策。

根据题干“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可知明朝政府禁止远洋,这是海禁政策的表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排除ABC项。

14.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

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

据此可知,清朝

A.康熙时期放弃了“海禁”政策

B.“海禁”政策一度有所放松

C.政府一直厉行“海禁”政策

D.乾隆时期积极开放对外贸易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可知清朝的海禁政策有所松弛,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康熙年间“开放海禁”,不是放弃,故A错误;C项“厉行”错误,康熙年间“开放海禁”,故C错误;乾隆时期实行“独口通商”,不是“积极对外贸易”,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清朝的海禁政策。

题干是对康熙二十三年和乾隆二十二年海禁政策的对比,可以发现海禁政策由松弛到厉行的变化。

15.据资料统计:

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统治者厉行“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导致中国缺乏海外市场无法发生革命性变化,故B项正确。

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不适应工商业发展,是政治体制影响的结果,并非内在原因,故A顼错误。

C、D项不属于中国的内在原因,故C、D项错误。

16.如图中,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航海路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麦哲伦是环球航行,线路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图片④符合题意;D正确;①是迪亚士的航行路线,A错误;②是哥伦布的航行路线,B错误;③是达伽马的航行路线,C错误。

17.“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约四位(在这场运动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

”材料所述的这场运动

A.引起了欧洲阶级关系的变动

B.壮大了工业资产价级的力量

C.使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商贸中心

D.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约四位”可知这是欧洲的“价格革命”,“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所以A项正确,CD项是19世纪工业中期革命的结果,B项是“商业革命”的表现,不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需要按照要求正确区分和运用相关“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两个概念和相关工业革命等历史知识。

18.十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浩渺的太平洋上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

藉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

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

A.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

B.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D.完成了美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答案】C

【解析】

【详解】“十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是中国明清时期,新航路开辟以后“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丰富了中国的农作物品种,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和市镇的发展。

故C项正确。

发生“价格革命”的是西班牙等西欧殖民国家,菲律宾是殖民地,A项不符合史实;中国在19世纪中后期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项不符合史实;D项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是欧洲国家,而不是美洲。

19.1503年,牙买加岛人口达30万,到1548年几乎全部消失;海地岛在15世纪末人口达6万,到1548年时仅剩500人。

这种变化

A.刺激了黑奴贸易的繁荣

B.是世界医疗技术落后的结果

C.反映了殖民扩张的客观效果

D.说明西欧掠夺了美洲劳动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殖民扩张的影响。

依据材料中“1548年”、“牙买加岛”、“海地岛”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西方殖民扩张时期,结合所学可知,美洲人口的锐减正是由西方的殖民掠夺和杀戮造成的,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刺激黑奴贸易繁荣的是大庄园种植经济的发展,材料未体现;B选项错误,这种现象的出现是西方殖民扩张的结果,与世界医疗水平无关;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西方殖民者在美洲进行了大规模杀戮,并非掠夺美洲劳动力。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0.下图所反映的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这一历史现象,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C.亚洲人民遭受动难

D.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中是欧洲殖民者进行贩卖黑人奴隶的三角航程,和其相对应的是B项。

因为事件发生在“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A项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影响;三角航程中遭受悲惨遭遇的是非洲人民,C项错误。

贩奴活动是商业资本主导,满足了资本原始积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自由劳动力,D项错误。

21.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主要通过打败哪三个国家实现的

A.西班牙、法国、葡萄牙

B.荷兰、德国、法国

C.西班牙、荷兰、美国

D.西班牙、荷兰、法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使西班牙从此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走上了殖民扩张道路;l7世纪英国打败了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荷兰;18世纪义打败了法国,从而最终确立其世界殖民霸权。

故D项正确,ABC错误。

22.某校学生根据下表,从不同角度对英国工业革命演进特点进行了探究。

其中认识有误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大事年表(进程部分)

时间

事作

1765年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手摇纺纱机

1771年

阿克莱特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

1779年

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1782年

瓦特发明联动式蒸汽机

1785年

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

1814年

史蒂芬孙制成蒸汽机车

1825年

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

 

A.生产动力:

人力、水力、畜力、蒸汽动力依次发展

B.技术革新领域:

从棉纺织业扩展到交通等部门

C.生产组织管理形式:

从手工工场到大工厂

D.技术进步影响范围:

从一国向多国扩展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来看人力、水力、畜力、蒸汽动力是交叉发展而非依次发展,根据英国工业革命的知识可知技术革新领域的确是从棉纺织业扩展到交通等部门,生产组织管理形式也的确从手工工场到大工厂,工业革命也的确从一国向多国扩展,所以只有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23.1848年,大约有20%的波士顿人乘火车上下班。

208列火车中有118列出入于该城的7个终点站,这些线路呈放射状由市中心区向外伸展,服务于波士顿15英里方圆的地区。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城市职能的变化

B.城市交通设施的完善

C.第三产业的兴起发展

D.经济结构革命性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厂大量规模化聚集,工厂布局及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使交通向城中心汇集,波士顿的交通布局反映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工业迅速发展状况,故D项符合题意。

A项为美国工业革命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而非原因,故排除。

B项,火车运输有利于城市交通设施的完善,因此B项为题干的现象的有利影响,故排除。

C项,题干现象是工业化的结果,并非第三产业,故排除。

24.1800年,欧洲宗主国的人均收入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的人均收入的差距大约3︰1,而到1914年时这一差距增加到约7︰1。

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落后的政治制度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D.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社会动荡不安

【答案】A

【解析】

【详解】“1914年”比一百年前,殖民地和宗主国的差距更大了,这是因为近代以来,世界走向一体化的过程中,宗主国通过殖民扩张,控制着殖民地的经济,国际分工与合作是不公平、不公正的,19世纪的一百年内,先后两次工业革命,使得宗主国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进一步拉大了东西方的差距,所以A项正确。

C项只是宗主国先进的部分原因,B、D项只能用来解释殖民地的落后。

25.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民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造成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洋布洋棉价廉物美

B.政府不让民产之土布土棉出口

C.手工制造的土布、土棉产量太低

D.民众缺乏爱国心,追求洋布洋棉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民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可以看出造成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倾销的洋布、洋棉价廉物美,正确答案为A。

B、C、D项材料没有体现,均排除。

26.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时农民战争更大。

”由此可知,洋务运动

A.突破了君主专制制度

B.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C.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D.迈出“师夷长技”第一步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时农民战争更大”指的是极大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削弱了封建统治和社会结构,减少了中国近代化的阻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所以正确答案是C项。

因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A项错误。

B、D项指的是“开眼看世界”即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不是洋务派不符合题目要求。

27.有一幅对联,上联是“放开肚皮吃饱饭”,下联是“鼓足干劲加油干”,横批是“坐吃山空”,该对联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民众一起在公社吃饭,体现出“共产风”特点,C正确;过渡时期是1949-1956年,A错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是1953-1956年,B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1966-1976年,D错误。

28.如图中四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1956年四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C曲线代表的是何种经济形式

A.自然经济

B.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知识点,旨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把握住图中曲线起止坐标的年代,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认知。

D条曲线开始于19世纪60、70年代,结束于1956年,可知描述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条曲线代表的是封建自然经济,排除A;B条曲线代表的是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排除B;C条曲线代表的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排除D。

故选C。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概况;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经济结构变动·概况

29.“老鼠奸,麻雀坏,苍蝇蚊子像右派。

吸人血,招病害,偷人幸福搞破坏。

千家万户快动手,擂鼓鸣金除四害.”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写

一首诗,记录了1958年春的北京全民杀麻雀事件。

该诗从侧面反映了

A.知识分子对新中国的高度热情

B.左倾错误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C.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劳动积极性高涨

D.社会主义国家重视城市卫生环境建设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老鼠奸,麻雀坏,苍蝇蚊子像右派。

”“1958年春”结合所学可知该诗从侧面反映了1958年的左倾错误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故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全民杀麻雀事件,A项“知识分子”和C项“劳动积极性”错误,故AC两项排除。

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0.195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

“既不能让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

这一规定

A.服从于计划经济体制

B.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固化了社会阶级结构

D.有利于产业结构的稳定合理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既不能让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表明,无论是城市劳动力的增加还是农村劳动力的外流,都必须按照政府计划来进行,说明这一规定服从于计划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