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杨执一神道碑 考改正最新且换照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415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杨执一神道碑 考改正最新且换照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唐杨执一神道碑 考改正最新且换照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唐杨执一神道碑 考改正最新且换照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唐杨执一神道碑 考改正最新且换照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唐杨执一神道碑 考改正最新且换照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杨执一神道碑 考改正最新且换照片.docx

《唐杨执一神道碑 考改正最新且换照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杨执一神道碑 考改正最新且换照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杨执一神道碑 考改正最新且换照片.docx

唐杨执一神道碑考改正最新且换照片

唐杨执一神道碑考释

李小勇

(顺陵文物管理所,陕西咸阳712035)

摘要:

本文着重论述了新出杨执一神道碑碑文与《全唐文》录文的相异之处,介绍了杨执一在武周末年至开元初期这一历史时期对唐王朝的重要贡献,以及碑文的撰书者与书丹者的相关情况,阐述了该碑出土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唐杨执一神道碑考释

唐杨执一神道碑于2010年夏初,出土于咸阳国际机场附近,现收藏在咸阳市渭城区顺陵文管所。

1951年,在顺陵区域内的底张湾附近曾出土过杨执一[1]及其夫人独孤氏[2]的墓志,同时出土的还有两具石棺及墓门等,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3]。

该碑出土时,正面朝上,距地表深度约1.5米。

碑身断为两截,碑座已佚,碑身下端有突出的方榫。

碑体左侧完整,右侧略有残缺,致使第一行叙述墓主人官衔及身份的个别文字缺失。

碑断裂处缺损一至两行文字,右侧下半部个别文字磨灭漫漶,其余清晰可辨。

碑身通高300厘米、宽104厘米、厚30厘米,碑额高85厘米,碑榫长62厘米。

碑额阴刻篆书“大唐故河东忠公杨府君之碑”3行,行4字。

碑文系隶书,30行,满行65字,共1864字。

碑额浮雕六只栩栩如生的蟠螭,线条清晰,碑身两侧为唐时流行的线刻蔓草纹。

碑文由张说撰文,梁昇卿书丹,制于唐开元十五年(727)十一月。

现转录碑文如下(转行以“」”表示,敬称空格字数以“○”表示,文字不清处以“□”表示):

大唐故冠军大将□□□□□□□□□□□大夫持节朔方道行军节度大总管关内支度营田蕃落□□□遣大使□□□禄大夫并鄜州刺史赠户部尚书上柱国河」东郡开国忠公杨府君□□□□□□特进并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集贤院大学士上柱国燕国公范阳张说撰○○○尚书兵部郎中安定梁昇卿书

若夫孝在扬名,忠归令德。

事□□□,气概生焉;时逢屯难,勋业成焉。

桃李灼灼,不自言于蹊迳;松柏青青,不受令于霜雪。

穷独善而无挠,达兼善而无矜。

子曰:

君子哉!

若人,」斯吾河东公之谓也。

公讳执□,字太初,弘农华阴人也。

汉太尉震十九代孙,隋司空观王雄之曾孙,郓州弘农公□之孙,潞州湖城公思止之□,□□□书相国执柔之」弟,观公侍中恭仁,公之伯祖也;安□公尚书令师道,公之叔祖也。

在隋则二代五公,在○○○唐则一门三相。

公台辅□庆,□□明之□;□□□□,□□□之气。

□□毅深」于城府,蕴规略长于襟带。

戏为军□,敌国之势幼成;请学兵书,长城之望早集。

年甫十六,先君捐馆,七日绝饮,三年泣血。

□□有制,□□□□□□;□□□□,□□忧其死」孝。

清门祖德,贵胄能贫。

太夫人在□,有致力之养。

非躬艺黍稷,不以供甘旨;非手树桑麻,不以荐丝纩。

年逾一纪,勤不□□,□□安□□□,□□□君之□,□□□□□,□」策金门,干当代之○○○○○圣□,论天下之成败。

秦皇览奏,屏左右而与谋;汉帝闻言,膝前席而不觉。

一见拔玉□□□,再见□□□直长,三见□□□□。

□□□□,□」触权嬖,为易之兄弟所嫉,左授伊□府果毅。

又上封章,○○○○○帝用嘉纳,加游击将军右卫郎将,历清道率,换右卫中郎押千骑使。

总□□□,□□□□,□□协心五」王,戡剿二竖,奋飞北落。

推戴○○○○○○○中宗,嗣唐配天,不失旧物,以匡复勋,拜云麾将军右鹰扬将军,封弘农县公。

□未充庸,且有后命,增冠军大将军右□卫将军,」进河东郡公,邑二千户,赋四百室,□之铁券,恕其十死;又赐天马瑞锦,珠胎宝爵,丝纹五百,缣素三千。

分三土之上腴,处五等之高列,琱戈□□,□□于钩陈;玉□□□,侍」祠于清庙。

岂知衅结梁鲁,政回艳□,里克纳惠而为戮,苌叔成周而见咎。

彼五绩之摧颓,此三黜之屯踬。

出为常州刺史,以太夫人羸老,乞避卑湿,特降中○○○○○旨,」转牧晋州。

驸马都尉瑯琊王同皎,□贤地切,休戚图深,安刘之策未遂,钟室之灾先及:

吏扇纷狱,公陷关通。

贬徙沁州刺史。

不知事仍长□。

夜魂九逝,非北首而□归;书户」重扃,异南冠而同絷。

果能推分荣□,忘怀生死,人不堪其忧,公不改其操。

久之,尽削官封,放还侍母。

梁山雨雪,不隔曾氏之思;王畿风景,来就潘园之养。

寻而大勋不废,天」道复反,归既夺之井邑,起故时之□军,擢卫尉卿,复初封爵。

岩岩剑阁,蜀之险要,嗷嗷飞雁,人未安居,饥渴仁明,辑绥凋弊,又授公剑州刺史,蔚彼黍苗,乐我膏泽。

内忧远」讣,殒绝绝时,于是搏膺星奔,徒□□路,雨不接乘,夜不解裹,□心过礼,朝流钦叹。

有命夺情,除汾州刺史知团结兵马,哀诉不允,金革无违。

中国简稽而有备,单于遁逃而」远迹,诏征为凉州都督兼左卫将□河西诸军州节度督察九姓赤水军等大使。

公富以农政,和以师律,章信蕃部,赫怒军容。

断匈奴之臂,碛路安而不警;张汉家之掖,雪」山开而无寇。

遂兼御史中丞,○○○玺书劳俫,缛赏稠叠。

又转牧原州,未发,复授凉州都督,改右卫将军,使悉如故。

寻移许州刺史,未到,以单于款关,授右卫将军检校胜」州都督兼处置降户使。

怀柔以德,□落宜之,征还本官,又兼原州都督。

旋属降户反叛,河南俶扰,边城耸蹙,诸将无功,强循连率夏州,按察关内,羽书日夜,俾迁群牧。

公按」甲待敌,确乎不动,虏骑畏威,竟无□掠。

向使回避行于一步,则攘窃启于万端,十将耗五,数年未复。

既而强公追丑,朝端遥赏,征拜左威卫大将军,进检校右金吾大将军,」寻而即真,禁卫肃然,异于他日也。

○○○○○○○○皇上哀庶戮之不辜,念群胡之自孽,大军之后,荆棘生焉,乃命公兼御史大夫,为朔方元帅。

公刚肠疾恶,擒奸摘罪,曩」将之所弥缝,宿吏之所干没,匿□□廪,一征百万,矫枉过正,众口嚣然。

改右卫大将军,无何,复右金吾大将军。

金刀更新,骲鞘仍旧,岩廊益峻,徼道增清。

又改金紫光禄大」夫鄜州刺史,人宽吏急,犹前政□。

享年六十有五,开元十四年正月二日薨于官舍。

阖境发丧,列城望祭,古之遗爱,何以加焉?

○○○○○天子伤之,乃下○○○诏曰:

故」金紫光禄大夫并鄜州刺史上□国河东郡开国公杨执一,夙负名义,早著勋庸,居内外之职,备文武之任。

忠勤匪懈,诚节无渝,奄焉殂没,情深悲悼。

可赠户部尚书,归赠」成丧,有加恒数。

惟公以孝敷闻,□忠特达,以干述职,以能典兵,凡领郡十五,将军十二,再杖节钺,三执金吾,一至九卿,二兼独坐;俨有直色,侃无媚辞,银艾复乎旧意,珪爵」传乎祚胤,全志节于夷险,与福□而始终。

谥曰:

忠公,朝之令典。

夫人新城郡夫人独孤氏,左威卫大将军赠益州都督卿云之女也。

妇德母仪,中外师范,开元四载,先公」即穸。

以今十五年九月合□于咸阳之洪渎川,礼也。

其孤濯、汪、□、汲、汶等,衔恤靡诉,讬词畴识,感称伐之垂文,哀劬劳之冈极。

铭曰:

○○○○○○○○○○○○○」

堂堂杨公,神密气雄。

苦身难□,正国危忠。

落彼狡童,树此帝功。

昔称关西,今也河东,观王华裔,珠著玉统,重世牧京,三朝○○○○○匡帝。

韡韡七德,诜诜六艺。

公之亢宗,」□为世济。

凉镇西隅,朔临北□。

○○○○○○天子授斧,将军剖符。

青蛇入笥,白兽衔珠。

去持玉节,来执金吾。

转余爪士,守于鄜○○畴。

明察号神,仁恩名子。

武都石折,文昌」□死。

素盖归飞,黄泉已矣。

□□卷阿,哀荣孔多。

尚书鼓吹,太平□歌。

碑流雨迹,松引风过。

独传茅土,长誓山河。

○○开元十有五年岁在丁卯十一月己亥二旬戌午建

一、碑文与《全唐文》录文对照及误刊字补正

按,碑文在《全唐文》中有收录,题为《赠户部尚书河东公杨君神道碑》[4]。

通过对比可知,《全唐文》录文与碑文的内容基本相同,但个别处有错讹或脱录现象。

例如《全唐文》录文中未说明杨执一的字、职官,而以“某”字代替。

杨执一神道碑的碑文应以原石为准,对于碑文中的漫漶及缺损部分,可由《全唐文》录文予以补正。

唐杨执一碑原石碑文与全唐文录文出入对照表

行数

原石碑文

全唐文录文

大唐故河东忠公杨府君之碑

赠户部尚书河东公杨君神道碑

4

公讳执一,字太初,弘农华阴人也

公讳执一,字某,宏农华阴人也

4

汉太尉震十九代孙,

4

司空观王雄之曾孙,郓州弘农公□之孙

司徒观王雄之曾孙,郓州宏农公□之孙

5

恭仁公之伯祖

恭仁公之伯父

5

师道公之叔祖

师道公之叔父

7

贵胄能贫

势胄能贫

10

封弘农县公

封宏农县公

11

珠胎宝爵,丝纹五百

珠盘瑶爵,彩纹五百

12

政回艳□

政出艳□

12

苌叔成周而见咎

苌叔城周而见咎

13

附马都尉瑯耶王同皎

附马都尉瑯琊王同皎

13

书户

昼户

15

岩岩剑阁

岩岩剑山

16

殒绝绝时

殒绝逾时

16

□心过礼

□心通礼

18

遂兼御史中丞

遂摄御史中丞

19

河南俶扰

河朔俶扰

19

强循连率夏州

强修连率夏州

19

俾迁群牧

俾还群牧

20

既而强公追愧

既而强公追丑

20

朝端遥赏,征拜左威卫大将军

朝端廷赏,征拜右威卫大将军

21

乃命公兼御史大夫

乃命公摄御史大夫

23-24

天子伤之,乃下诏曰:

故金紫光禄大夫并鄜州刺史上□国河东郡开国公杨执一

天子伤之,下诏曰:

故官某

25

有加桓数

有加中数

25

凡领郡十五

凡领郡十四

25

俨有直色

俨有直道

25

银艾复乎旧意

银艾复乎旧德

26

珪爵传乎祚胤,全志节于夷险

珪爵传乎祚允,全忠节于夷险

27

以今十五年九月合□于咸阳之洪渎川

以今十五年六月合□于咸阳之洪渎川

27

哀劬劳之冈极

哀劬劳之罔极

27

其孤灈、汪、□、汲、汶等

其孤灈、汪等

28

观王华裔,珠著玉统,重世牧京,三朝匡帝

观王之裔,珠华玉丽,重叶尚主,三朝嫔帝

29

天子授斧

天子授钺

30

独传茅土,长誓山河

独封茅土,长誓山河

二、碑主郡望考

碑主杨执一(662~726年),字太初,弘农华阴人,其先祖为东汉太尉杨震,出自隋朝观王杨雄一系,为“雄之曾孙”。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外祖为隋炀帝时纳言杨达,其兄长为杨雄。

由此可推知,武则天和杨执一的血缘关系是表姑与侄儿的关系。

弘农华阴杨氏宗族源远流长,在两晋、南北朝时代逐渐发展为名门望族,至隋、唐则达到极盛。

正如碑文所说“在隋则二代五公,在唐则一门三相”。

杨执一的祖父为杨续,官至郓州刺史,其父为潞州湖城公杨思止,其兄为户部尚书相国杨执柔,杨雄之子观公侍中杨恭仁为其伯祖,杨雄另一子安德郡公尚书令杨师道为其叔祖。

其中杨恭仁为唐武德朝宰相,杨师道为唐贞观朝宰相,杨执柔为武周朝宰相。

杨执一的世系从杨震长子杨牧一系。

现列简表如下:

 

三、碑主生平事迹及其妻、子考

杨执一由于出身于贵族,从小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之自己勤奋好学,从而能够熟识各种经籍学说,尤长兵书。

在为人处世方面,他具有胸襟磊落、性情练达、耿直直率的性格。

年逾一纪(12岁),就敢于向翰林院上书献谏。

“年甫十六”,其父杨思止卒,在平原郡太夫人高氏[5]的教诲下,杨执一既有孝养其母的“安亲之心”,又有忠君爱国的“事君之节”。

初以左玉钤卫兵曹参军入仕,后因不满张易之兄弟的所作所为,从而遭到张氏兄弟的嫉恨,被贬官为河南府伊川府果毅。

后因其武功关系,他被提为游击将军、右卫郎将、押千骑使等职。

神龙元年(705)因协心“五王[6]”(指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五人)参与神龙兵变,“戡剿二竖”(指参与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推戴中宗”,恢复李唐社稷之勋功,被唐中宗封为云麾将军、右鹰扬卫将军,进爵为弘农县公。

又进封河东郡公,加冠军大将军,特“赐铁券,恕其十死”。

神龙二年(706),驸马都尉瑯琊郡公王同皎[7]因武三思“专权任势”,与周憬等人谋欲“劫杀三思”,不料谋泄,反遭中宗斩杀。

在此事件中,杨执一本未参预其事,反倒遭到武三思父子诬陷,遭“贬徙沁州刺史”,直到最后“尽削官封,放还侍母”。

景龙四年(710)中宗念其功绩,复其勋爵,拜为卫尉卿,任剑州刺史。

开元初年唐玄宗任命杨执一为汾州刺史知团结兵马。

开元二年(714)玄宗任杨执一为凉州都督兼赤水九姓本道支度营田等使。

二月,后突厥可汗默啜遣其子同俄特勒及其妹夫火拔颉利发等兵将围北庭都护府,都护郭虔瓘在杨执一等将领协同作战下,设计击杀了同俄特勒,火拔颉利发等人被迫投降唐朝[8]。

八月,吐蕃大将坌达延、乞力徐等率众十万,进犯临洮,进而攻入兰州以及渭州之渭源县,掠取牧马。

玄宗以薛纳为代理羽林将军,任陇右防御使,以右骁卫将军郭知运为副使,与太仆少卿王晙、杨执一等将领率兵击之,前后经过近乎半年的艰苦战斗,最后“大破贼众”,先后斩杀吐蕃军数万人,缴获军器械、牛羊无数[9]。

这两起历史事件,在贺知章所撰《杨执一墓志》中载曰:

“于是降颉利发,破乞力徐,玺书慰勉,相继道路”。

据《两唐书》内容可考,此处“颉利发”即“火拔颉利发”。

《两唐书》等史籍未载杨执一参与这两起战事的功绩,当补记之。

开元三年(715)之后至开元十二年(724)的十余年间,杨执一深得唐玄宗的器重与信任,先后被委任为凉州、原州、胜州等地的地方长官,同时还兼任着“河西诸军州节度督察赤水九姓本道支度营田[10]等使”职务。

由于这些地域均为唐朝的河西边塞之地,后突厥及吐蕃常常越境来掠取牲口和财物等,导致唐廷与他们的战事屡有发生。

杨执一面对着这种复杂多变的局势,他一方面率领部队积极参与唐廷在河西地区对后突厥和吐蕃的部分战争;另一方面他还十分注重军民用“富以农政“的生产方式来促进社会发展,并用“怀柔以德”、“和以师律,章信蕃部”的策略来安抚各民族共同团结。

在对待后突厥部三姓葛罗禄等降户们身上,他作为“处置降护使”更是做了大量的民族矛盾化解工作,并且取得了他们的一致信任和拥戴,从而使得河西边塞地区商贸交流“关塞相望”,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人皆屈膝佩服,疆塞长久安宁达“殆五六年矣”,为唐王朝开元初年间河西边塞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例如开元九年(721),兰池州突厥族都督康待宾因族人苦于赋税反叛,并煽动众突厥降户一起攻占夏州。

唐玄宗即诏陇右节度使、羽林将军郭知运与朔方军总管王晙等率军征讨[11]。

当时杨执一在原州都督任上,他在接到夏州刺史强循[12]的紧急通报后,临危不乱,“按甲待敌,确乎不动”,使得反叛的降户们竟“虏骑畏威,竟无来掠”,从而为原州人民避免了一场大的祸乱。

这起事件,史籍未载杨执一、强循的事迹,当补记之。

开元十二年(724),杨执一任朔方元帅兼御史大夫之职,官至正二品。

不久,又改金紫光禄大夫、行鄜州刺史。

开元十四年(726)正月二日病逝于鄜州任上的官舍,享年65岁。

杨执一夫人名独孤开(668~716),原姓李氏,字正真,陇西成纪人。

曾祖李屯,北周开府仪同三司。

祖李楷,隋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并、益、原三州大总管、汝阳郡公,因其在隋开皇中有功,赐姓独孤氏。

其父独孤卿云,唐右威卫大将军、上柱国袭汝阳郡公,赠益州大都督。

杨执一在神龙初年,为“武三思所构,常任泌州刺史,不许东西”。

碑文云“非北首而无归”,正是杨执一当时从仕的情形。

夫人“幽愤而作”,亲自奔走为其夫“激扬枉直,词理凄辩”,最终使得“执事者感而贤之,杨君竞以迁职”。

碑文撰者张说以“妇德母仪,中外师范”8字对其一生作了全面概括。

开元四年(716)三月三十日,独孤夫人早于其夫杨执一十年卒于长安平康里之私第,享年48岁。

开元十五年九月二人合葬于“咸阳之洪渎川”。

杨执一共有五个儿子,碑文载“其孤濯、汪、□、汲、汶等”。

结合杨执一墓志,可推断其第三子为杨泂。

杨濯[13],隋州刺史。

杨汪[14],唐殿中侍御史。

杨泂、杨汲、杨汶等三个儿子,虽地位不显,史籍不载,但从其第四子杨汲为杨执一书丹的墓志书法来看,杨汲的楷书可谓端庄遒劲,大有欧阳询之遗风。

四、撰、书者略考

碑文撰者张说[15],字道济,其先范阳人,后徙家河南洛阳。

张说为唐朝名臣,两唐书均有传。

他一生历高宗、武周、中宗、睿宗、玄宗五朝,三为宰辅。

永昌元年(689),武则天在洛阳城南门亲自举行制科考试,张说的应对排名第一,武则天授其太子校书,后任左补阙。

长安二年(702),张说修成《三教珠英》后,迁右史、内供奉,兼知考功贡举事,擢拜凤阁舍人。

长安三年(703),张说因不附张易之兄弟做伪证陷害魏元忠,被贬官流放钦州。

中宗立,召为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兵部二侍郎,以母丧免。

睿宗即位,迁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

开元元年(713)因其献策玄宗诛杀太平公主之功,被佂拜为中书令,封燕国公。

开元十年(722),张说在担任朔方节度大使期间,有康待宾余党康愿子等举兵造反,张说率兵追讨,在木盘山擒获康愿子,俘虏三千人,平息叛乱。

开元十三(725),玄宗任命张说为集贤院学士,同年玄宗封禅泰山临行前,任命其为右丞相兼中书令。

开元十七年(729),复拜其为尚书左丞相。

开元十七年(730)十二月,张说病逝,享年64岁。

张说撰诗文,颇负盛名,《旧唐书》称他:

“为文俊丽,用思精密,朝廷大手笔,皆特承中旨撰述,天下词人,咸讽诵之。

尤长于碑文、墓志、当代无能及者”。

他一生著作宏富,除参与修撰《三教珠英》、主持改撰《开元五礼仪注》以外,他还主持编撰了《大唐六典》。

后人收集他的诗词、文赋、表奏、碑文、墓志,总成文集30卷。

碑文书丹者梁昇卿,两唐书无传,生卒、籍贯均不详。

他虽史籍简略,实则为唐开元年间名噪一时的书法大家,他平生涉学工书,尤精八分。

开元中为奉天县尉,擢侍御史内供奉,迁祠部员外郎、户部郎中,后官至广州都督、太子右庶子,约天宝初年卒。

其传世的书迹有泰山摩崖《东封朝觐颂》(已毁)、《御史台精舍碑》等。

宋代赵明诚《金石录》中收录梁昇卿的隶书作品有《唐杨元琰碑》、《唐郭知运后碑》、《唐萧灌碑》、《唐同州刺史解琬碑》、《唐赠兖州都督裴守真碑》、《唐光禄少卿郑曾碑》、《唐太子宾客庞承宗碑》、《唐监察御史李希倩碑》等。

据考证,梁昇卿书写的碑刻墓志约有19种[16]。

另外,《全唐诗》收录有《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南出雀鼠谷》一诗,其背景是开元十三年(725)十一月,唐玄宗东封泰山后,南出山西雀鼠谷,张说献诗,玄宗作答,群臣奉和,梁昇卿亦和诗一首,成为梁昇卿今唯一可考的存世诗作[17]。

杨执一碑由张说撰文,梁昇卿书丹,并非出于偶然。

张说和杨执一性格皆秉性放达,不畏权贵,他们一生共历高宗、武周、中宗、睿宗、玄宗五朝,面对跌宕起伏的朝政,他们也曾因功劳或富贵荣耀一时,但同时也有着被贬官的不堪经历,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由同事又成了知音。

杨执一死后,身居相位的张说为其撰写了名垂千古的碑文,这既说明他们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又是对杨执一戎马一生的总结和肯定。

据《金石录》记载,《唐郭知运后碑》和《唐萧灌碑》同为张说撰文,梁昇卿书丹。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他们两人也经常性合作,一个文采横溢,一个书法一流,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而在张说去世后,其墓志书丹者亦为梁昇卿,于此可见其关系,实非一般[18]。

五、结语

总之,杨执一神道碑的出土是迄今发现的又一通较为完整的唐代隶书碑刻。

碑面字迹清晰,碑文可读,这对于进一步研究唐代隶书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

碑文以华丽的辞藻和丰富博雅的典故,详细记述杨执一的生平事迹以及武周至唐代开元初期部分重要历史事件,可弥补这一时期的阙漏。

另外,此碑以隶书书体入碑而为重,书丹者梁昇卿以其独到的“八分体”书法,使得此碑结构端庄严谨、笔画劲健有力、技法娴熟中又不缺形态浑美,虽大气拙朴却又抛钩相宜,隶法纯正却又清新遒丽,气势非同一般,无论品读或细观,皆令人品味无穷,流连忘返。

(杨执一神道碑照片1)

 

(杨执一神道碑照片2)

 

(杨执一神道碑局部照片)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承蒙顺陵文物管理所岳文科所长的倾力支持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田有钱先生的大力指点,谨致谢忱!

[1](唐)贺知章:

《大唐故金紫光禄大夫行鄜州刺史赠户部尚书上柱国河东忠公杨府君墓志铭并序》,(周绍良主编)《全唐文新编》第2部第2册(总第6册),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第3396—3398页。

又见赵超、周绍良主编: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336-1338页。

[2](唐)王丘:

《冠军大将军行右卫将军上柱国河东郡开国公杨君亡妻新城郡夫人独孤氏墓志铭并序》,(周绍良主编)《全唐文新编》第2部第2册(总第6册),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

第3709—3710页。

又见赵超、周绍良主编: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181-1182页。

[3]贺忠辉:

《唐〈杨执一墓志〉记事考补》,《碑林集刊》第二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73-79页。

[4](清)董浩等编:

《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020—1021页;又见周绍良主编:

《全唐文新编》第1部第4册(总第4册),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第2587—2588页。

[5]刘向阳、李小勇:

《新见〈唐高惠墓志〉考释》第57-63页,《文博》2014年第1期。

[6](后晋)刘煦等撰:

《旧唐书》卷七《中宗传》、九十一《桓彦范传》、《敬晖传》、《崔玄暐传》、《张柬之传》、《袁恕己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141页;2927-2942页。

又见(宋)欧阳修、宋祁等撰: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桓彦范传》、《敬晖传》、《崔玄暐传》、《张柬之传》、《袁恕己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4309-4326页。

[7](后晋)刘煦等撰:

《旧唐书》卷七《中宗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141页。

又见(宋)欧阳修、宋祁等撰: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一《王同皎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5507-5508页。

[8](后晋)刘煦等撰:

《旧唐书》卷一百零三《郭虔瓘传》、一百九十四上《突厥传上》,中华书局,1975年,第3187页;5172页。

又见(宋)欧阳修、宋祁等撰: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三《郭虔瓘传》二百一十五《突厥传上》,中华书局,1975年,第4543页;6047-6048页。

[9](后晋)刘煦等撰:

《旧唐书》卷九十三《薛纳传》、《王晙传》,一百九十六上《吐蕃传上》,中华书局,1975年,第2984-2986页;5228页。

又见(宋)欧阳修、宋祁等撰: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薛纳传》、《王晙传》,卷一百三十三《郭知运传》、二百一十六《吐蕃传上》,中华书局,1975年,第4144页;6081-6082页。

[10](宋)欧阳修、宋祁等撰:

《新唐书》卷六十七《方镇表四》,景云元年载:

“置河西诸军州节度、支度、营田、督察九姓部落、赤水军兵马大使,领凉、甘、肃、伊、瓜、沙、西七州,治凉州”,中华书局,1975年,第1861—1862页。

[11](后晋)刘煦等撰:

《旧唐书》卷九十三《王晙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2988页。

[12](后晋)刘煦等撰: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五下《强循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4817页。

又见(宋)欧阳修、宋祁等撰:

《新唐书》卷一百《强循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3946页。

[13][14](宋)欧阳修、宋祁等撰:

《新唐书》卷七十一《宰相世系一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2354页。

[15](宋)欧阳修、宋祁等撰: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五《张说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4404-4410页;(后晋)刘煦等撰:

《旧唐书》卷九十七《张说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3049-3057页。

[16]朱关田:

《梁昇卿书迹考略》,《唐代书法家年谱》,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638-639页。

[17](唐)梁昇卿:

《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南出雀鼠谷》,《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83页。

[18]李献奇:

《唐张说墓志考释》,《文物》2000年10期,第91-9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