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马鞍山市物流现状分析及问题11最实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89910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马鞍山市物流现状分析及问题11最实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二章马鞍山市物流现状分析及问题11最实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二章马鞍山市物流现状分析及问题11最实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二章马鞍山市物流现状分析及问题11最实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二章马鞍山市物流现状分析及问题11最实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马鞍山市物流现状分析及问题11最实用.docx

《第二章马鞍山市物流现状分析及问题11最实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马鞍山市物流现状分析及问题11最实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马鞍山市物流现状分析及问题11最实用.docx

第二章马鞍山市物流现状分析及问题11最实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二章马鞍山市经济现状分析及问题

Ø2.1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Ø2.2各运输方式现状分析

Ø2.3马鞍山市物流市场客户服务分析

Ø2.4马鞍山市物流现状及问题

2.4.1马鞍山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2.4.2马鞍山市物流现状

2.4.3马鞍山市物流市场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马鞍山市经济现状分析及问题

2.1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位置】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地处北纬31°46′42″-31°17′26″于东经118°21′38″-118°52′44″之间;东临石臼湖与江苏溧水县和高淳县交界;西濒长江与和县相望,南与芜湖市郊、芜湖县、宣诚县接壤;北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毗连,具有临江近海,紧靠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优越地理位置。

马鞍山市最北点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点在黄池镇水阳江中心航道线上,最东点处于石臼湖中心线。

全市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纵距54.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46公里。

马鞍山的交通便利,铁路、公路、水路齐全,航空运输可借助相距38公里的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马鞍山市北距南京市区陆路45公里,水路48.7公里;南到芜湖市区陆路47公里,水路46.7公里。

长江水路东至上海吴淞口396.8公里;西达九江396.1公里、武汉646.4公里。

公路至合肥(经马和轮渡)约150公里。

临江近海,紧靠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为安徽省长江经济带最东边的城市,地理位置优越。

长江马鞍山段江面宽阔,常年可停靠万吨级船舶。

宁铜铁路穿市而过与京沪、皖赣铁路接轨。

尤其市公路205国道北接宁马高速,与著名的沪宁高速相连。

南接芜湖长江大桥,通向大江南北,便利的交通条件对道路运输企业带来了更高的要求。

马鞍山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崛起的新型钢铁工业城市,是全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现辖三区一县。

建市时,马鞍山建成区面积只有0.7平方公里,人口5.65万人,经40年建设,马鞍山已由原来明不经传的小村庄发展为人口122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54.8亿元、建成区面积达38万平方公里的新型工业城市。

【地貌】马鞍山不仅城市生态环境优美,而且地理位置独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独具特色,形成了“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独特的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城市风光。

马鞍山市的地势东高西底,东部丘陵区地表起伏,为市内河流的发源地;西部比较平坦,以平原为主,其间分布着一些山丘。

马鞍山地形在大区域内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在安徽省境内,属沿江平原地形区。

马鞍山市的河流主要有慈湖河、采石河、雨山河、江宁河上游河段、六汾河、锁溪河澄,均属于长江水系。

长江自南向北偏西流经马鞍山西部。

长江马鞍山河段上起东、西粱山,下至慈湖和尚港、石跋河口,主航道长约36公里,其中采石矶至慈湖河口长约16.5公里。

江面最宽处达8.3公里,位于当涂县乙字河与和县姥下河口之间;江面最窄处只有880米,位于东、西粱山间。

由于江心洲和小黄洲的分隔,使长江形成东西两水道。

在江心洲西侧为江心洲水道,东侧为太平府水道。

长江马鞍山河段,由于受东、西粱山和慈姥山、石跋河两组节点控制,两端縮窄,中间展宽。

【资源】马鞍山矿区地处长江下游宁芜——罗河成矿带,是我国七大铁矿区之一。

矿区内铁矿山有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所属南山、姑山、桃冲铁矿及待开发的罗河铁矿,已探明的铁矿产地有31处,伴生矿产地10处,铁矿总储量16.35亿吨,占安徽全省铁矿总储量的57.32%,其中能满足工业开采的约10亿吨以上。

矿床规模以大中型为主,矿体较大,储量亿吨以上的有5处,马鞍山郊区的高村、陶村、和尚桥,当涂县境内的白象山,庐江县境内的罗河是潜力很大的后备矿山。

硫铁矿集中分布在马鞍山郊区的向山、马山地区,纵储量约为2.62亿吨,约占安徽全省磷矿储量的1/3。

钾长石矿主要分布于市郊葛阳山西部,储量达100万吨,是陶瓷、玻璃、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

制造钾肥、硫酸原料的明矾石矿,主要分不予向山地区的大黄山,储量约210万吨,含明矾品位38.7%。

可做水泥工业掺料的石膏矿,分布于市区东南向山,为中型矿床。

此外,还蕴藏可供开采的金、铜等有色金属矿及高岭土、云母等一些非金属矿。

马鞍山市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山场广阔,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适宜于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

市郊有耕地9.12万亩,水田7.23万亩,林地9万余亩,水面5.4万亩,河川径流总量1.13亿立方米,盛产水稻、三麦、豆类、竹木、茶叶、棉花、瓜果、蔬菜、螃蟹、鱼虾等,有各种鱼类70余种。

马鞍山有着如此丰富的资源,这就对物资的流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建造交通物流中心是提高物流效率的有效设施,是顺应马鞍山市经济发展的要求。

【气候】马鞍山市地处亚热带北部,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温和湿润,梅雨集中。

由于马鞍山市处于中纬度偏南位置,形成气候尚的某些过渡特征:

冬、夏两季长,春秋两季短,春秋季是冬夏季交错过程中的季节;冬夏温差较显著;气流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冬季受西伯利亚大陆高压气团影响,盛行偏北的冬季风,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气团影响,盛行从海洋上来的东南风(夏季风);每年春末夏初,雨带停滞江淮地区,形成降水集中的梅雨期。

马鞍山市的气候特征可概括为:

冬季寒冷,春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气爽。

见以下数据资料。

⑴温度:

年平均温度15.7℃,最冷月平均温度2.5℃,最热月平均温度28.3℃,极端最高温度41.1℃,极端最低温度-13℃。

⑵相对湿度:

最冷月平均湿度68,最热月平均湿度80.5。

⑶降水量:

年最大降水量1522mm,一月最大降水量538.5mm,一日最大降水量254.6mm,一小时最大降水量54.8mm,十分钟最大降水量23.2mm。

⑷风:

年平均风速3.3m/s,年最大风速20.3m/s,年极大风速38.8m/s,夏季平均风速3.2m/s,冬季平均风速3.2m/s,基本风压0.35kn/m,全年主导风向及频率1410,最热月主导风向及频率1311。

⑸雪河冻土深度:

最大积雪深度16cm,基本雪压0.4kn/m,最大冻土深度9cm。

⑹大气风压:

冬季大气风压769毫米汞柱,夏季大气风压753毫米汞柱。

⑺日照:

年日照时数2094.6小时,年日照百分率47%。

2.2各运输方式现状分析

 马鞍山历史上襟吴带楚,史载周文王长子太伯在此创始吴国,是古都南京的天然屏障和战略重镇,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

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是安徽省东部的门户,皖南交通的要冲,全市辖三区一县,即金家庄、花山、雨山区和当涂县。

交通物流中心应该通过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使水路运输码头和公路运输货站以及铁路货站集约在一起,使交通物流中心成为综合类交通物流中心,使水路、公路、铁路运输实现了有效衔接,从而可以减少传统物流系统中在这些环节的多次搬运、装卸、储存,如果实行有效的计划,甚至可以大规模地实现驳船、汽车、火车之间的“不落地装卸”。

基于马鞍山独特的地理位置,马鞍山目前主要有公路、铁路和水运三种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运等主要的运输大通道,近几年都有了迅速的发展。

在规划指导下,城市“东扩南进”的框架迅速拉开。

江东达到南北段延伸、红旗南路中段如期完成,湖西南路、九华路、葛羊路东段、健康路、康乐路、重阳路均提前竣工交付使用,313省道三期工程、马濮旅游公路加紧建设。

市政设施维修养护按计划开展,结合畅通工程对湖东路与湖北路交叉口、红旗路与湖南路交叉口进行了渠化改造,对湖东路中段人行道板进行了更新。

马鞍山港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港区岸线顺直,深水岸线2412米,经济腹地也十分广阔,是长江中下游天然良港,对完善和发展城市功能及发挥咱外向型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1月16日下午,马鞍山港外贸码头成功装卸单件重量达61.5吨的超重货物。

该货物系马钢从德国汉堡进口的车轮轮毂轧机设备。

2002年,马鞍山港口拓宽揽货渠道,均衡组织码头装卸生产,并积极推广装卸新工艺实现快装快卸。

主营物资装卸、客货运输代理服务、仓储堆存、保管、水陆货物联运中转;兼营辖区船舶联运、水上货物运输、为内外贸船舶提供综合服务机械修理。

下设各港务公司、轮驳运输公司、货运代理公司、客运站等。

马鞍山区内的铁路运行里程长为98公里,北接南京,南连芜湖,充分体现了马鞍山的地理位置。

就公、水、铁3种运输方式而言,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其发展趋势呈现如下特点货运方面,铁路在中长途运输方面仍将占有一定优势,运量比重逐年上升;公路运量比重逐年略有上升,其“门到门”运输的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在3种运输方式中占主导地位:

水运虽将保持一定的增长势头,但速度不会很快,比重仍将逐年略有减少。

公铁水这三种运输方式在马鞍山起了非常重要的运输作用。

其中铁路承担着物资输送的主要任务。

【火车站】马鞍山火车站主要承担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和马鞍山市地方工业到发货物及旅客行包运输任务,2002年装车66834车398.8万吨,卸车118373车726.5万吨,在南京铁路分局单站装卸车数排在第一位,年运输收入11506万元排在第六位。

马鞍山市2002年铁路运输量见表2-1。

马鞍山市2002年铁路运量统计表

表2-1

项目

指标名称

单位

计划

实际

完成计划

旅客发送量

万人

85.5

89.2

104.9

货物发送量

万吨

390

398.8

102.3

运输收入

万元

12060

11506.1

95.3

日均装车

车/日

179.6

183.1

102

注:

数据来源于2003年《马鞍山年鉴》

【港口】马鞍山港是国轮外贸运输港和集装箱支线港。

港口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15个,最大常年靠泊能力为5000吨级。

港口主要为上市公司马鞍山发电厂等地方企业服务,港口装卸货种主要有钢材、金属矿石、非金属矿石、煤炭、集装箱等,2002年辖区货物吞吐量888万吨,港口营运收入516402万元,比上年增长23.29%;实现理论167.5万元,比上年增加64万元。

马鞍山港2002年的货物吞吐量和出口量分别为869.5万吨和54.8万吨。

以上数据表明马鞍山港的吞吐量增长较快,基本上能适应港口货物的运送要求。

而且说明港口在该市的运输方式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公路运输】马鞍山市地处205国道,314省道也以竣工交付使用,公路交通便利。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道路运输业日益繁荣。

截至2002年底,拥有客运汽车603辆,座位13486个,分别为1987年的3.8倍和2.4倍;各类货运汽车4484辆,吨位18796.84吨,分别为1987年的2.7倍和3.2倍,城市出租汽车从无到有,现有出租汽车2298辆,平均每百人拥有一辆,车辆结构明显改善,高、中档客车,卧铺客车,大吨位货车,以及冷藏、保鲜等专用特种车辆发展很快,已占营运车辆的21.6%,满足了不同层次旅客和货主的需要。

道路运输市场基础设施大大改善。

全市拥有长途、天马等专业客运站7座,社会公用型客运站2座,以及1座面积达8000平方米,具有停车、货运配载等多种功能的客货运输配载中心,形成了布局合理的道路运输市场站场网络。

货运市场各类营运车辆比例基本合理,年运输能力达到30万吨的专业运输企业有7家,集装箱、危险品等专项化运输企业有4家,有形货运市场的建设取得新突破,出现货运代理机构6家,有力地促进了货运市场的发展。

马鞍山市交通基础设施状况见表2-3,马鞍山市2002年公路运输量见表2-4。

马鞍山市交通基础设施状况表

表2-3

一、公路建设数量(条)里程(km)公路等级里程(公里)主要公路

国道137高速13205

省道359二级132105、313、314

县道18287三级94马濮路、澄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