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学重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9838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救护理学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急救护理学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急救护理学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急救护理学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急救护理学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救护理学重点.docx

《急救护理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救护理学重点.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救护理学重点.docx

急救护理学重点

1.急救护理学:

急救护理学是研究各类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急诊医学:

是研究现场急救、伤病员转送、院内救护、危重症监护、急诊医疗体系以及药物学、灾难医学等内容的临床独立学科。

3.灾难医学:

是研究当灾难发生时,如何迅速有效地救治众多伤病员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所造成的后果及减灾免难的具体措施。

4.复苏护理:

是针对心搏呼吸骤停的救护。

5.急危重症护理学:

是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急救中的护理实施与护理行为的科学。

6.危重症救护:

是指受过专门训练的医护人员在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急救设备的重症监护室,对上述严重疾病进行全面监护及治疗。

7.创伤救护:

是指对多发伤、毒蛇咬伤、烧伤等意外伤亡进行现场处理和急诊科早期有效的处理,以防止休克、感染或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8.EMSS:

又称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是指由院前急救中心、院内急诊科和监护病房三个部分组成的完整的现代化急救医疗体系。

9.GPS:

是指救护车内的卫星地面跟踪定位系统。

10.   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是指在病人自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这一阶段对病人的救护,其中包括现场处理及途中转运两个阶段的救护。

11.   SOAP公式:

是指现场分检伤病员的步骤。

S指主观资料,O指客观资料,A指评估,P指计划。

12.   分检法:

又称治疗类选法,指根据紧迫性和救活的可能性等决定哪些人优先治疗的方法,最早用于战场上伤兵的检别分类。

13.   分检护士:

指担任分检工作的护士。

14.Ⅰ类伤病员:

指伤势和病情危重,可危及生命或肢体,随时有死亡的可能,需要第一优先处理的伤病员。

15.Ⅱ类伤病员:

指伤势和病情重,需尽快接受治疗,在短时间内暂不处理,不危及生命,需要第二优先处理的伤病员。

16.Ⅲ类伤病员:

指伤势和病情不重,需要检查与治疗,可以在第Ⅰ、Ⅱ类伤病员处理后再处理的伤病员。

17.Ⅳ伤病员:

指来诊时已经死亡,可暂不处理或放置在特定的房间,以免影响其他人抢救的伤病员。

18.首诊责任制:

指第一位接诊医师或者科室对其接诊病人,特别是急、危重病人的检查、诊断、治疗、会诊、转诊、转科、转院等工作负责到底的制度。

19.急诊科:

是医院急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最复杂的科室,是实施院内急救的最主要场所,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救治的必经之地。

20.院内急救:

广义上讲,院内急救的实施地包括医院的急诊科和各专科的重症监护病房。

狭义上讲,院内急救即指以急诊科为实施地的急救环节。

21.ICU:

又称重症监护病房,是指集中先进的医疗设施和专业水平较强的医护人员,应用复杂的监测技术,对重症和大手术后的病人集中进行监测、治疗和护理的场所。

22.ICU综合症:

指病人与外界接触少,导致耳目避塞,引起的精神混乱和忧郁的临床综合征。

23.专科性ICU:

将同一专科的危重病人集中起来进行监测、治疗和护理的场所。

24.综合性ICU:

指医院内唯一跨学科集中各种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和护理的场所。

25.监测系统:

是用来对人体生理或生化参数进行连续、长时间、自动和时时的监测,并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后实现多类别失常信息的自动记录和自动报警的电子系统。

26.心脏电复律:

用一定强度的电流冲击胸壁或直接作用心脏,以抢救心脏骤停和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方法。

27.非同步电除颤:

是指由医护人员手控完成放电,即按下电钮,除颤器将立即放电,电流会落入心动周期的任何时间,用于抢救心脏骤停的一种电复律方式。

28.同步电复律:

是指除颤器在探测到QRS波时,才形成放电回路,放出的电流与病人的R波同步,抢在易损期前完成放电,用于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一种电复律方法。

29.人工心脏起搏:

用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一定频率的电脉冲,剌激心脏产生兴奋,以代替心脏固有起搏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0.同步起搏:

指起搏器发放电脉冲的规律,随病人的自主心律的出现发生改变,以保证起搏心律与自主心律协调一致的起搏方式。

31.非同步起搏:

指起搏器按预定的频率和规律发放电脉冲起搏心脏的起搏方式。

32.起搏综合症:

由于激动传导的顺序因起搏而发生改变,引起心房收缩发生在房室瓣开放之前,导致心房压增高,心排血量减少,出现头晕、头胀、心悸、气短、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临床综合症。

33.起搏阈值:

能引起心肌细胞有效兴奋的最小起搏强度称起搏阈值。

34.感知灵敏度:

是指起搏器能够感觉到来自心脏本身的电生理活动的能力,常以能探测到除极特征电位的最小值为适宜。

35.机械通气:

利用呼吸机维持和辅助病人呼吸的方式。

36.压力切换:

指预先设定一个送气压力值,当呼吸机送气时气道压力上升达到规定预值后,气道压力不再继续上升,送气终止,转为排气的切换方式。

37.容量切换:

预先设定一个送气容量,在送气量达到预定值时不再继续送气,送气自动终止,转为排气的切换方式。

37.控制通气:

指无论病人有无自主呼吸,呼吸机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强制性为病人通气的方式。

38.辅助通气:

指当病人呼吸深度不够时,可触发呼吸机工作,为病人提供吸入气体不足部分,该通气方式称为辅助通气。

40.PEEP:

又称呼气末正压通气,是指在呼气末仍保持对气道有一个正压,以防止病人呼出全部气体的通气方式。

41.同步间歇指令呼吸:

是一种在间隔的时间里由病人自主呼吸触发呼吸机自动产生气流,补充病人呼吸的通气方法。

42.潮气量:

是指一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43.人体酸碱度(pH):

是指血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是反映血液酸碱度的综合指标,正常值7.35~7.45。

44.动脉血氧分压(PaO2):

是指血液中物理状态下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分压力,是反映机体有无缺氧及其缺氧程度的重要指标。

正常值80~100mmHg。

4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是指血液中物理状态下溶解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分压力,是反映肺泡通气的指标。

正常值35~45mmHg。

46.碱剩余:

是指在标准条件下血液中的pH滴定至7.4时所需要的酸或碱的量,它可以反映血中碱的储备情况,是判断代谢性酸碱失衡的重要指标。

47.间断脱机:

是指将呼吸机与气管插管接头分开一定时间,让病人自由呼吸的方法。

48.心脏骤停: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收缩和排血,循环完全停止的一种临床急症。

49.心电-机械分离:

指心脏有电活动,但无有效的机械性收缩的一种心脏骤停。

50.原发性脑损伤:

指心脏骤停后缺氧对脑组织的损坏。

51.继发性脑损伤:

指循环恢复后再灌注对脑组织的损坏。

52.再灌注脑损伤:

是指机体或某一器官经数分钟乃至数小时缺血缺氧,重新获得氧合血液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的缺血缺氧性损害。

53.CVP:

又称中心静脉压,是指血液流经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近胸腔段时产生的压力。

54.体外循环:

指将进入肺循环的血液引流到氧合器中,血液经氧合后再用人工心压送到体循环的一种人工肺循环技术称体外循环。

55.灌注肺:

是指体外循环术后出现的肺部并发症。

其中包括:

肺不张、肺炎、肺水肿、肺栓塞等。

56.血液净化:

是指将血液引流至体外,并通过净化装置来排除体内的代谢产物、毒物及过多的水分,调节机体内环境,从而达到抢救和治疗目的的方法。

57.透析器反应:

又称首次应用综合征。

是指因使用新的透析器病人出现全身瘙痒、荨麻疹、咳嗽、腹部痉挛等,严重时可有呼吸困难、濒死感,甚至心跳停止等,以过敏反应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58.血浆置换:

是指将病人血液引入血浆交换装置,将分离出的血浆弃去,并补回一定量的血浆,以清除病人血浆中抗体,激活免疫反应的介质和免疫复合物的一种救治方法。

59.腹膜透析:

是指经腹腔内置管注入透析液,以腹膜作为半透膜,通过不断更换透析液,以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毒性物质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目的的一种救治方法。

60.动脉血压直接监测法:

指在动脉内置管直接进行动脉血压连续监测的一种方法,为有创血压测量。

61.PCWP:

又称肺毛细血管楔压,是指充气的漂浮导管进入肺毛细血管并嵌塞阻断肺动脉血流时,所测得的肺毛细血管压力。

62.PAP:

又称肺动脉压,是指血液单位面积肺动脉血管壁的侧压力。

63.心排血量:

是指每分钟由心脏排出到外周循环的血量,更能客观判断左心功能的重要指标。

64.心脏指数:

是指在单位体表面积里,每分钟由心脏排出到外周循环的血量,是判断左心功能的重要指标。

65.动脉血气分析:

对采集的动脉血样进行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碳酸氢盐及血氧饱和度分析的过程。

66.动脉血氧饱和度:

指动脉血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与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之比。

67.全血氧含量:

是指氧的化学结合量和物理溶解量的总和。

68.颅内压:

是脑组织对蛛网膜下腔产生的压力,正常成人为5~15mmHg,儿童为3~7.5mmHg。

69.超高热危象:

指高热未及时处理,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受到严重损害,出现抽搐、昏迷、休克、出血、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状态。

70.高血压危象:

指在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的病程中,由于某些诱因使外周小动脉发生暂时性强烈收缩,血压急剧升高,收缩压≥200mmHg,舒张压≥140mmHg,伴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不可逆损害的危急状态.

71.高血糖危象:

指糖尿病病人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代谢失调,使血糖严重升高,出现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的危急状态。

72.低血糖危象:

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引起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73.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简称甲亢危象,是指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在某些诱因作用下,病情急剧恶化而发生的危及生命的状态。

74.溶血危象:

是指在慢性溶血病程中突然出现严重的急性溶血,或具有潜在溶血因素的病人在某些诱因作用下突然发生大量血管外或血管内溶血。

75.中毒:

指某种物质进入人体,在效应部位积累到一定量而产生损害的全身性疾病称中毒

76.毒物:

指引起中毒的外来物质称毒物。

77.急性中毒:

是指机体接触大量或毒性较剧的毒物后,在短时间内发病甚至致死。

78.慢性中毒:

是指小量毒物逐渐进入人体,蓄积到一定程度才出现中毒表现。

79.中间型综合征:

是指在急性中毒症状缓解后,迟发性脑病发生前,因胆碱酯酶受到长期抑制,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功能,使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并进行性加重,眼睑下垂,眼外展障碍和面瘫等临床表现,若不及时救治可迅速导致死亡。

80.阿托品化:

指给予足量阿托品后M样症状消失或者出现口干、皮肤干燥、颜面潮红、心率加快、肺部湿性啰音减少或消失、瞳孔扩大等临床指征。

81.毒品:

阿片和其合成代用品是能使人成瘾的麻醉性镇痛药,俗称毒品。

82.戒断综合征:

指在阿片类药物戒断时出现与药理学作用相反的表现,即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发热、出汗、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肌痛、震颤、肌肉抽搐、瞳孔扩大、血压增高等临床综合症。

83.食物中毒:

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以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非传染性急性或亚急性疾病。

84.化学性食物中毒:

又称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健康人经口摄入了正常数量,在感官上无异常,但确含有一种或几种化学性毒物的食物,导致机体正常生理功能障碍,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的急性食物中毒。

85.生物性食物中毒:

又称细菌性食物中毒。

是指人体摄入了被细菌污染后的食物,而出现了以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非传染性急性或亚急性疾病。

86.集体食物中毒:

指1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成为集体性食物中毒。

87.植物中毒:

是指含有毒素的植物被人食用后引起的中毒。

88.交通事故:

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

89.恶性交通事故:

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的事故。

90.火灾:

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填空题

1.  急救护理学发展的两大历程碑是                      、                   。

2.  急救护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学科特点是                                。

3.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是、、。

4.急救护理的原则是 时效观念;生命第一的原则。

5.急救护理学的任务是

6.灾难救护包括             三个部分的救护。

7.《急救护理学》的课程目标是                              。

8. 《急救护理学》学习目标是:

         、          。

9.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三个基本结构是       院前急救中心;院内急诊科;监护病房    。

10.急救网络的三级结构是                        。

11.急救网络装备的三要素是                   。

12.我国救护车的三种类型是    监护型;普通型;运输型         。

13.救护车在管理中应要求做到                              三定管理。

14.院前急救的三大任务     现场处理;分诊分流;途中转运         。

15.院前急救的三大功能范畴    急救急危重病人;突发事故和灾难救护;大型集会的急救医疗保障

16. 现场伤病员的颜色标记为Ⅰ类-红色;Ⅱ类-黄色;Ⅲ类-绿色;Ⅳ类-黑色。

若被放射污染或传染病污染,需要用 蓝 颜色标记。

17.Ⅰ类伤病员迅速就地处理处理,Ⅱ类伤病员简单处理后及时转运处理,Ⅲ类伤病员待重危病人处理后再转运处理,Ⅳ类伤病员先放置最后

 处理。

18. 担架搬运时伤病员的头部位置在             ,脚部位置在            。

19.ABCBS快速评估方法中A字母分别代表   气道     、B字母分别代表    呼吸             、C字母分别代表     循环       、B字母分别代表    出血         、S字母分别代表    感知觉      。

20.基础生命支持的三个步骤是畅通呼吸道;建立人工呼吸;实施人工循环

21.昏迷病人搬运时体位是 平卧头转向一侧       ,呼吸困难的病人搬运时体位是 取坐位          ,休克病人搬运时体位是中凹卧位 ,脊柱损伤病人搬运时体位是   3人同侧搬运 。

22.从现场到医院护送病人的过程中护士要做到护理好伤病员;平稳安全;与接收医院取得联系。

23.院前急救英美模式是 把病人送到医院     、法德模式是 把医院带到病人家     。

24.急诊科建筑设计的原则是                                     。

25.急诊科应备有的仪器是               、设备是              。

26.急诊科的护理工作主要强调                          的服务态度。

27. 急诊科护士的素质要求包括               、             、                  、             等四个方面。

28.急诊护理中执行医嘱的特点是                           、                             。

29.急诊科的五机是指        、        、         、            、          。

30.急诊科的八包是指     、     、     、      、      、     、     、     。

31.急诊科药品的管理要做到                    、                   、                      。

32.ICU的管理模式包括            、            、              三种。

33.ICU可分为               和              两大类。

34.ICU内空气处理的方法有               和              两种。

35.ICU内空气净化的方法有               和              两种。

36.ICU的四个特点是              、             、                  、            。

37.监测系统是由               和              两部分组成。

38.危重病人最常监测的两个体温是               和              。

39.综合性ICU床位数的设置应占               ;专科性ICU的床位数应占             。

40.ICU内适宜的温度是               ;适宜的湿度是              。

41.ICU内每张床的占地面积一般宜在           ,床间距不小于               。

42.中心监测仪与床边监测仪的通讯方式可分为            、          两大类。

43.临床常用的传感器主要包括           、          、                三种。

44.监测仪按功能可分为  心电监测仪;多功能监测仪    二种类型。

45.手法开放气道的三种方法是:

仰头抬颈法;仰头抬颏法;托下颌法。

46.气管切开的禁忌症是:

严重性出血性疾病;气管切开部位以下的气道梗阻。

47.基础生命支持的三个步骤是 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环。

48.特殊管道通气的两种方法是;鼻咽通气法;口咽通气法。

49.环甲膜穿刺的进针点是               。

50.喉镜镜片的两种类型是          、          ; 三种规格是          、           、          。

51.成人女性气管导管插入深度距门齿     22cm    ;距鼻 25cm           。

52.根据插管的途径分类,气管插管的两种方法是  经口腔插管;经鼻腔插管        。

53.根据是否用喉镜暴露声门分类,气管插管的两种方法是           、          。

54.检查气囊是否有故障的四句话是 一听有无漏气声;二看口鼻有无气体排出;三查套管位置有无改变;四试气囊放气量与充气量能否相等。

55.锁骨下静脉穿刺第一进针点的位置是  锁骨中点内侧1~2cm或者锁骨中点与中、内1/3交点之间;        ;第二进针点的位置   胸锁乳突肌锁骨端外侧缘与锁骨上缘所形成的夹角的平分线顶端外0.5cm处       。

56.选择置管动脉的三大条件是 良好的侧枝循环;管径较大;便于固定和护理。

  。

57.动脉置管最常用的血管有     桡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   ;其中  桡动脉   为首先血管。

58.动静脉插管后常见的三大并发症是  血栓形成;感染;出血   。

59.电复律按照发放电脉冲的形式可分为   非同步除颤;同步电复律  两种方式。

60.电复律按照电极板作用的部位可分为    体外电复律;体内电复律   两种方式。

61.同步电复律的作用是  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非同步电复律的作用是  抢救心脏骤停         。

62.电复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皮肤灼伤  ,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心肌损伤  。

63.电极板放置的常规位置是  左手电极板放置于病人右侧锁骨下方,右手电极板放置于病人左侧腋前线5~6肋间             ,前后位置是 左手电极板放置于病人左侧肩胛骨下方,右手电极板放置于左侧乳头下方             。

64.根据病人自身心搏与起搏之间的关系,将人工心脏起搏分为    非同步起搏;同步起搏    两种方式。

65.临时起搏器是          、         、            三部分组成。

66.起搏器设置的起搏频率为          ,起搏强度为         ,房室间期为         。

67.起搏器功能常用的观察方法有            、           两种。

68.呼吸机的三大作用是   改善通气功能;改善肺换气功能;减轻体力消耗    。

69.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是      正压通气原理        。

70.呼吸机的切换方式有  压力切换;容量切换;时间切换    三种。

71.压力切换的特点是  气量气道阻力影响 ,容量切换的特点是 易造成气压伤 。

72.使用定容型呼吸机应重点观察             ,使用定压型呼吸机应重点观察           。

73.呼吸机通气模式分为   控制通气;辅助通气;控制-辅助通气   三种类型。

74.使用控制通气模式时应注意观察          、             。

75.PEEP的三大作用是 防止肺泡萎缩;治疗肺水肿;改善缺氧     。

76.机械通气时气道内压力最高不超过  40cmH2O   。

PEEP设值不超过 不超过10cmH2O    ,吸/呼比值为     1∶1.5或1∶2 ,潮气量为 10~15ml/kg     。

77.机械通气中最常测定的指标是  动脉血气分析                             。

78.动脉血气分析常用的测定指标有  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实际碳酸氢盐;碱剩余;标准碳酸氢盐

  。

79.判断酸碱失衡的三步法是 分析pH,决定是酸中毒,还是碱中毒;决定是呼吸性酸碱中毒,还是代谢性酸碱中毒;判断两者谁是原发性酸碱中毒。

  。

80.呼吸机保养中提到的“五防”是指      防尘;防水;防热;防震;防潮 。

81.心肺脑复苏的三个主要环节是指  心复苏;肺复苏;脑复苏    。

82.心脏骤停的三大类型是   心室颤动;心脏停搏;心电-机械分离  。

83.心脏骤停的“三无”诊断标准是指  神志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

是通过 大声呼喊病人;听有无呼吸气流;触摸颈动脉有无搏动  三种方式来判断。

84.心肺脑复苏的三个阶段是   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延续生命支持    。

85.基础生命支持阶段的三个步骤是   畅通气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环   。

86.重建呼吸的方法有   简易呼吸器法;机械通气;人工呼吸法     。

87.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呼吸器有     简易呼吸器;呼吸机  两种。

88.胸外心脏按压的机理是 胸泵原理   ;心内按压的原理是  心泵原理   。

89.抢救心脏骤停者首选药物是   盐酸肾上腺素        ,首选给药途径   近心大静脉  。

90.再灌注时脑循环改变的三期是   充血期;延迟性低灌流期;恢复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