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9818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docx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docx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

【课程提要】

本课是对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教师专业教师标准》的解读,因此,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

(1)理解教师专业标准出台的意义,并和自己的发展结合起来;

(2)理解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和结构,从新时期教师需要履行的职责角度,理解教师需要强化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

(3)了解教师专业标准对于教育改革的意义

本课程立足对教师专业标准的解读,课程分三个部分解读教师专业标准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1.三个维度

2.14个领域

3.各个领域的基本要求

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

1.对教师教育机构

2.对学校

3.对教师个人

4.对公众

三、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不断建构

1.与教育场景结合

2.与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结合

本课程帮助教师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认识教师专业性的新内容。

【课程特色】

作为解读性的讲座,本讲座有两个突出的特色:

(1)将教师所处的场景与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结合起来。

教师专业标准作为一个管理文件,它只是罗列要求,不可能将教师在学校中的问题与教师专业标准联系起来。

通过讲授,标准、要求与教师的生活环境和困惑联系了起来。

(2)整体性与结构联系起来。

教师专业标准是分维度、分领域设置的标准,整体和各个部分是什么关系,各个部分又是什么关系,各个标准背后有哪些思想支撑着提出这些标准,本讲座都一一作了回答。

专业标准是有结构的整体概念,课程在设计时,这一点是非常突出的。

【重难点问题】

重点问题:

1.为什么要教师要有专业标准,它和教师资格要求有什么不同,

2.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有什么差异,

3.以“我”为例,对照教师专业标准,“我”最近应该加强哪种教师专业能力,

4.按照教师专业标准来要求自己,可以帮助“我”解决我工作中遇到的哪些问题,

难点问题:

1.教师专业标准背后,包含着怎样的教师专业能力观,

2.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有什么区别,

3.对照教师专业标准,我们的师范教育课程有哪些不足之处,我们的教师培训又该怎样改进,

【学习要求】

学员在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划分为三类:

一类是知识点的解释,例如,重点问题1,2,以及难点2,对于这些问题,讲座中都有提及,可以根据教师的讲座加以总结即可。

第二类是将讲座的内容与自己联系起来,如重点3,4,对于这些问题,讲座中提出了在工作中不断建构的思想,也列举了一些例子。

但是,由于每个教师的情况不同,需要指导教师引导学员讨论,应该加强哪些能力和技能,如何实现。

除以上两类和讲座内容直接相关的问题外,还有拓展性的问题,例如难点3,这些在讲座中没有详细说明,只是略有提及,需要学员借助参考资料进行讨论和概括。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党的规划纲要,构建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012年2月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下面我就对《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逐条进行解读

一、学生为本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又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情感,有着自己的兴趣取向,有着独立的人格,同时他们有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的工作一定以学生为本,承认差异,并尊重差异,这也正是教育事业的神圣之处。

教师的教育工作又有其特殊性,肩负着德、智、体、美多重任务,这些任务又不是彼此孤立的,他们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尤其是坚持德育为先,德育决定学生的发展方向,决定着学生能否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是否形成正确、健康的心理品质,只有是学生形成坚强,乐观,积极向上,富有爱心,勇于担当的心理品质,才能更好的实现教育的目标。

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完成这诸多的目标,靠强制是不能实现的,要疏导,引导,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认识到: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美丽,每一株小草都有自己的特点,学会等待,时到花自开。

因此,教师应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

尊重学生个性,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

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基于以学生为本,我校各教研组成立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给所有的学生搭建自己喜欢、擅长的平台,给孩子一个热爱学校的理由,英语沙龙、情境表演队、语文课本剧、物化生活小制作、政史地辩论、美术协会、舞蹈队、180人篮球协会、象棋队„„在教育的大花园中,欣赏不同种类、不同花期的花朵竞相开放,是教师最大的快乐。

爱护、信任、期待能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力,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意念支配下进步、向上,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这样学生会和老师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亲其师,信其道”效果。

因此中学教师,要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并根据其形成特点,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教育活动。

二、师德为先

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

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

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有爱便有了一切”。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爱,是一种包容的博爱。

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爱就又了高尚的师德。

高尚的师德不能流于口头,不能只是口号,应体现在点点滴滴的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应使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老师的拳拳爱心,感受到老师的殷切期盼。

有这样一位中学老师,他从初一开始接了一个班,班中有一位学生,上课从来不举手,即使老师点名,她也不发言,已经到了初二第二个学期了,她还是如此,有一天,老师为了让她发言,就想出一“绝招”。

老师首先叫这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而这位学生站起来,头是低下的。

老师说:

“请你抬起头来,往前看,看见了什么,”这位学生轻轻地回答说:

“我没有看见什么,”,“你再仔细看,看见了什么”,学生还是摇摇头,老师就指着黑板问:

“这是什么”,“哦,这

是黑板,”,“对,你的前途就像黑板一样黑”~老师回答说。

老师从他的出发点来说,他是为了关心学生的学习,可是,一句话,不仅伤害了那位学生,而且,伤害了全班学生的自尊心。

也许这位教师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学生走出自我,但他的行为却适得其反,也许是对学生一生的伤害。

所以我要说,高尚的师德不仅应是教师内心的高尚,更应是内心与行动的完美统一。

该标准强调,中学教师要以师德为先,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关爱尊重学生人格;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

在教师专业素养方面,标准要求,中学教师要尊重中学生权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

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师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是指教师的“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师育人能力”和“教师从事服务于教书育人一系列活动的能力”,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能力体系。

这个能力体系才是最能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的能力,我们称之为“教师专业能力”或“教师核心业务能力”,“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完成具体教学任务的能力,它是教师职业能力构成中的核心能力之一,作为教师,应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走教师专业化的道路。

因为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永恒的主题

教师的专业化的发展要立足于教育教学的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寻找和探索适合教学实际的理论,把它转换成“生产力”。

日积月累,滴水成河;河水如涌泉,运用便自如。

所以在实践中我十分注重教育教学案例的积累与反思,持之以恒的记录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以随笔的形式总结教育教学工作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将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与名家,名师成功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已经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对照,反思,查出差距,找到不足,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深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

“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现成真理的人”。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教育的走向,不断走向成功

四、终身学习

当今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在发展,学生的要求也在变化。

同时,教育也

在不断的推新创新。

因此教师要跟上时代,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要持续的成功,唯一的办法

就是学习,不断的学习。

这是评价一个老师优秀与否的很重要的一个视角。

不学习就等于拒

绝成长。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靠二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自

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传统观念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闻道有先后”的

观点,也将被基于新课程教学提出来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

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

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

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

源于我的不断学习,我在与专家和大师的对话中汲取教育的智慧;在与领导和同行的思

维碰撞中生成教育的灵感;在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中创设育人的情景。

让我们将学习写在生

命的旗帜上吧,让我们的人生在学习历程中书写世间最美丽的诗行~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及解读

2012-05-0816:

35:

16|分类:

教研活动|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学生为本

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师德为先

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

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维度领域基本要求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6.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

7.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

不讽刺、挖苦、歧专

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

(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业

8.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

9.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与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11.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德12.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

氛围。

13.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14.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5.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16.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17.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8.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专19.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业20.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五)教育知识

知21.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识22.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23.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24.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25.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6.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

(六)学科知识

27.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28.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29.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

30.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

(七)学科教学知识

31.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

32.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33.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4.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八)通识性知识

35.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6.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37.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九)教学设计38.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39.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40.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41.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

(十)教学实施42.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专43.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业44.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

能4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力46.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47.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48.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动。

49.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

50.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

51.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52.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

(十二)教育教学评价5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54.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55.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56.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十三)沟通与合作

57.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

58(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59.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十四)反思与发展60.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61.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

根据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中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制定中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中学教师入口关;制定中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中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

重视中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中学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

完善中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中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中学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中学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

制定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中学绩效管理机制。

中等职业学校参照执行。

(四)中学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

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说明

史宁中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

为了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基于中学教育教学的本质属性,借鉴国际经验,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和教育发展的需要,研究制定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一、《标准》的基本理念

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确立教师专业化的前提,也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依据。

《标准》提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是中学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中应当秉持的价值导向。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学教师应当用这四个基本理念规范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日常的教学行为。

“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既体现了对中国教师群体长期坚持的基本追求,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是传统与变革的有机结合。

“终身学习”的理念更多地包含了信息社会背景下对教师专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二、《标准》的基本内容

《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即“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

“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各个维度下,确立了四至六个不等的领域;在每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三至六项不等的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从教师对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育教学和对待自身发展四个方面,确定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四个领域,提出了十八项基本要求。

这些基本要求指向于造就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合格教师,既体现了对“学生为本”理念的细化,比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等,也体现了对“师德为先”理念的细化,比如依法从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等。

“专业知识”维度,从中学分科教学的实际出发,依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中学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确立了国内外学界基本形成共识的教师知识构成的四个领域,即“一般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提出了有关中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十八项基本要求。

体现了对中学教师把握“专业知识”三个方面的要求:

在学科知识方面,中学教师不仅要知道所教学科的内容,并且要“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等,这是为了保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让学生感悟学科的基本思想;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提出“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等,是要求中学教师能够把一般教育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并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在通识性知识方面,提出“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等,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中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更好地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是在素养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

“专业能力”维度,从“教学设计”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二十五项有关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涵盖了中学教师应有的四方面基本能力。

一是教学能力,这是中学教师的主要工作,因此“标准”对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是以教学能力为中心的,其中涉及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

二是开展班级管理和其他教育活动的能力,这些工作是“教书育人”使命所决定了的教师教学以外的基本工作,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三是人际交往能力,因为教师工作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教师必须能够有效地与学生交流,此外,拥有与同事、家长、社区等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是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

四是自我发展能力,因为在终身学习社会中,教师只有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三、《标准》的基本性质

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但是该法律以及此后的法律文本、相关政策都没有对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标准》是我国关于中学教师专业要求的第一份政策文本。

《标准》的定位是“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

这意味着《标准》的规定超越于对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具体要求,是对所有中学教师的一般性共同要求。

从《标准》的前言和实施建议两个部分中的相关规定中可以看出,《标准》既具有“评价”标准之性质,也具有“导向”标准之特征。

作为“评价”标准,它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是评价教师和教师教育质量的依据,是进行教师管理和教师教育管理的抓手。

作为“导向”标准,它是“引领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