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光伏发电发展比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9579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风电光伏发电发展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风电光伏发电发展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风电光伏发电发展比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风电光伏发电发展比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风电光伏发电发展比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风电光伏发电发展比较.docx

《中国风电光伏发电发展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风电光伏发电发展比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风电光伏发电发展比较.docx

中国风电光伏发电发展比较

在先后经历了五、六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的风电事业已经被提升到第三大能源的地位,中国的光伏发电也大有紧随其后,全面复制之势。

可回望2011年的中国风电、光伏发电事业却呈现盛极而衰,疲态凸显的状况。

在短短十年的发展中,二者有如“孪生兄弟”,如影随形,你追我赶,让我们意外地看到他们惊人的成长,憧憬着他们令人振奋的未来,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总有些重大的问题在制约他们的健康成长。

本文定义的新能源主要是指区别于传统能源之外,近些年规模化发展新的能源形式,风电、光伏发电构成了中国新能源的主要部分。

本文试图通过风电、光伏发电发展状况的比较,努力发现中国新能源发展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同的方面

行业性质相同。

中国的风电、光伏发电目前既是国家补贴政策扶持的新能源行业,又是资金和劳动密集型加工行业,未来它更应该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

二者的行业本质是一样的,是能源,能源行业的重要形态是规模,巨大市场需求,巨额资金推动。

二者同时又是新能源,新能源在发展初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

新能源投资是当今世界投资规模仅次于互联网,投资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而中国又是世界这个领域的后起之秀,已经成为世界新能源发展的翘楚。

从投资规模看,2010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增长30%,总量达511亿美元,成为迄今为止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数额最大的国家。

2010年,中国风力发电新开工重大施工项目378个,项目总投资额接近3000亿元人民币。

而光伏行业共有6家企业成功上市,融资总额为72.5亿元人民币;从享受国家扶持政策看,2011年,估算风电行业享受国家扶持资金总额在100亿元左右。

12月1日国家将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从0.4分提高一倍至0.8分,照此推算,到2012年底这部分基金收入可达300亿元人民币,将主要用于解决风电、光伏发电的国家补贴资金。

同时也为讨论已久的国家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出台,打下充分的经济基础;从安排劳动就业看,无论中外都是把这二者视为大量安排劳动就业的行业。

2009年初,奥巴马总统上台后为挽救处于金融危机中的美国经济,计划未来十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新能源研究,特别强调这将创造500万个就业机会。

几年来,美国失业率在10%左右持续徘徊,这也是奥巴马始终给予光伏行业极大支持的原因之一。

2009年,中国的风电行业为社会提供了15万个工作岗位,预计到2020年可提供50万个就业机会。

2011年仅江苏省光伏行业就业人数就达17万人。

但从长远来看,劳动密集型不应当成为成为这两个行业的代名词,只有风电和光伏发电真正成为技术密集型行业之时,才是新能源大规模替代传统能源之日。

发展速度惊人,发展规模世界第一。

中国风电、光伏发电起步于2000年,规模、高速发展于2005年,短期顶峰于2010年。

2010年中国(不包括台湾地区)新增安装风电机组12904台,有一小时安装2台之说,装机容量18.93GW,同比增长73.3%,累计装机容量达44.733GW,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

有三家风电设备生产企业进入了世界十强,五家企业进入前十五强,中国的风机产量和新增装机容量均占全球总量的1/3。

2011年中国光伏发电产品产能30GW,是全球的60%,世界十大光伏产品生产企业中中国就占六到七家,世界光伏电站安装量为21GW,中国的产品供应就占50%以上。

中国有着世界最大的多晶硅、多晶硅片、光伏组件生产企业,有着世界上市值最大的光伏企业。

预计到2020年,中国风电和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将达到180GW,相当於过去40年其它国家装机容量总和。

中国的风电、光伏发电事业取得的成就令世人尊重,2012年初在阿布扎比举行第五届世界未来能源峰会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中国政府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并极具创新性,是主动采取切实行动,发展思路清晰。

未来市场增长空间巨大,短期内光伏发电增速快于风电。

据专业分析,化石能源的开采峰值是2020年到2030年(见附表),随着传统能源供应的日趋紧张,防治污染、节能减排压力的日益紧迫,对新能源的追求已经时不我待,除非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未来几十年人类对风电、光伏发电的发展抱有极大的希望并提出乐观的要求。

有报告预测,到2017年,全球在风电项目的投资将从2011年的770亿美元增至1530亿美元。

这6年间,新装机的累计投资额有望达到8200亿美元,全球风电装机总容量,包括陆上和海上项目,将从2011年的236GW上升到563GW。

国家能源局2011年12月15日公布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15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0GW,年发电量1900亿千瓦时;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5GW,年发电量200亿千瓦时。

按照2011年风电50多GW、光伏发电3GW的总装机容量计算,未来四年风电有1倍,光伏发电有5倍的增长空间。

即使如此,到2015年风电、光伏发电的总水平也只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强,实现国家规划比例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到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15%”,这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底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对世界做出的承诺。

“十二五”规划纲要则进一步提出,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11.4%。

更为重要的是,从2015年到2020年是中国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加速时期,是大规模商业运作的开始,其市场空间可以想象。

这两年受多种原因影响,国内安装市场,风电发展速度明显减缓,而光伏发电速度加快。

2011年太阳能技术的投资总额激增36%至1366亿美元,这几乎是风力发电749亿美元投资的两倍,风力发电投资比上一年下降了17%。

未来何种新能源将成为主导力量,人类目前还不能做出定论。

但从材料和能量的获取角度看,未来光伏发电应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知道在人类已知的世界中,作为晶体原料的硅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的元素之一,在地壳中的丰度仅次于氧,为25.8%。

而太阳照射在地球一小时的能量如果得以全部获取,则可保证人类目前一年的需求。

终端市场发展模式都是集中、规模化为主。

在风电、光伏发电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受地域的自然条件、政策影响不同,形成了分布式和集中、规模式发展两条不同道路。

欧洲是前一种发展模式的代表,中国和美国则成为后一种发展模式的代表。

中国的风电从一开始就实行大规模集中上网的发展方式,2007年开始,国家确定了要建设8大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甘肃酒泉基地,提出建设“陆上三峡”,根据规划,到2015年酒泉将建成风电装机1271万千瓦,真正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光伏发电从2009年开始,国家先后推出《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和《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两个重要文件,鼓励分布式发展和集中、规模发展同步进行。

但从2009年第一个大型光伏电站敦煌电站开始,大规模,集中上网模式在中国西部异军突起,特别是到了2011年青海省推出“9.30”后更是集中爆发。

仅2011年青海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应在1GW,占全国50%。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既有日照条件好,土地成本低的因素,又有建国以来养成大跃进的习惯思维。

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发电在西部,用电在东部这种模式成立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有巨大的智能电网与其相匹配。

同时我们更应该注意,美国集中、大规模式发展和我国有着重要的不同,美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相对平衡,光伏电站建设规模第一的加利福尼亚州恰是其新经济发展的代表区域,光伏发电量就地消纳。

目前这种大规模西电东用模式已经问题凸显,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实行分布式发展模式已经得到国家更多重视,一段时间内,定将更加快速发展。

行业目前处于残酷的整合期,市场将迅速向规模优秀企业集中。

风电从2011年初,光伏发电从年中开始,二者在经过几年高速发展之后,受市场空间,供求关系,政策调整多方面影响,全面进入产业调整、企业整合时期。

调整的幅度各有不同,光伏发电行业可以“惨烈”一言概之。

国内风机整机制造商总数已近百家,总产能已达29GW,但2011年风电装机容量仅为16GW。

价格持续下跌,从2008年的6500元/千瓦,降到2009年的5400元/千瓦,再到2010年跌破4000元/千瓦,如今,更有风机报价开始低于3500元/千瓦,较3年前几乎腰斩,行业利润大幅下滑,华锐风电、金风科技、湘电股份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了48.3%、45.0%和43%,一些小型风电企业纷纷倒闭。

光伏发电供大于求矛盾在2008年就已突出,只是因2009年开始,各国为了扭转金融危机影响,普遍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德国、意大利光伏扶持政策突出,市场不断放大,使得中国光伏业产能不减反涨,加之各地政府的推波助澜,在2011年初达到顶峰,生产企业家数从不足百家猛增至目前五百家左右,加剧了供求关系的失衡。

随着中国经济的放缓,欧洲光伏补贴政策的下调,致使光伏产品价格在6月份和11月份出现两次疯狂的下调,下调总幅度达60%。

仅以多晶硅原料为例,年初时接近80美元一公斤,到年底达到25美元一公斤。

融资规模也大幅下降,当年只有3家光伏企业实现上市,融资总额仅为5.44亿美元,比上一年下降了一半多。

2011年,中国太阳能上市企业市值缩水300亿美元以上。

市场的起起落落,是市场的自然法则,其结果将是规模小,竞争力不够的企业被淘汰,市场向规模优秀企业加速集中,风电、光伏发电事业加速发展。

2011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龙虎榜中,华锐风电以3.7GW左右位居榜首,金风科技、国电联合动力分别以3.6GW和3GW左右位居二、三名,而排名第四、五位的明阳风电和东方电气新增装机只有1.5GW和1.1GW左右,第一梯队与第二梯队差距进一步加大,风电整机制造继续向国内龙头企业集中。

2011年二季度,光伏产品前六大制造商的市场份额累计达55%,远远超过上年同期26%的水平。

预计未来十年,中国的风电、光伏发电企业各自数量也就保持在十多家水平,但其能量和市场规模将超乎我们的想象。

国内市场发展格局都是民营资本做产品,国有资本做电站。

中国的风电、光伏发电产品生产能力、大型企业数量世界第一,而这些世界级的企业全部为民营资本。

正是这些民营企业在两个行业发展的初期,凭借相对较低的进入门槛和中国人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在加工行业的特殊竞争力,在完全市场化条件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用十年时间走过国外几十年的发展之路,开创了中国的风电、光伏发电产品生产事业。

2000年光伏发电行业经典代表,无锡尚德的施正荣在无锡市政府的支持下,以40万美元现金和160万美元技术股为基础,开创了引领中国光伏产品撑起50%以上世界需求市场的时代。

但在国内市场,早期受资金、并网等原因影响,民营企业对光伏电站建设几无建树。

2009年中国第一个20GW光伏电站——敦煌光伏电站则是由国家投资总公司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投资3.83亿元建设,开始了国有资本大举进入光伏电站的时期。

在风电市场也基本是这一格局。

从2011年开始,或因掌控市场利润点,或因市场逆转加速减少库存原因,风电、光伏发电站的建设开始出现民营产品生产企业向终端市场转移的格局,但总体比例较低,未来也难改民营企业做产品,国有企业做电站的格局。

初步形成了政府补贴格局下的新能源上网电价体系,开始向市场化运作过渡。

新能源的制造相对传统化石能源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分散性和不稳定性,造成的结果就是早期的产出效率低,制造成本高,没有政府补贴就没有新能源事业。

风电、光伏发电的发展过程就是国家对发电站建设和对上网电价通过补贴实现新能源培育的过程。

2009年7月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文件规定,全国按风能资源状况和工程建设条件分为四类风能资源区,固定电价制度确定了陆上风电的基准价格,相应设定0.51—0.61元/千瓦时的风电标杆上网电价。

而光伏发电产品生产企业在2011年以前,几乎百分之百依靠世界光伏电站安装大国的政府扶持政策培育。

2011年国内光伏电站市场开始规模建设,特别是8月份《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的出台,开始了光伏产品生产企业分享国内市场机会的时代。

《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规定对非招标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实行全国统一的标杆上网电价。

2011年7月1日以前核准建设、2011年12月31日建成投产、尚未核定价格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统一核定为每千瓦时1.15元。

7月1日及以后核准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以及2011年7月1日之前核准但截至2011年12月31日仍未建成投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均按每千瓦时1元执行。

可以说,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的诞生奠定了风电、光伏发电的生存空间,国家关于上网电价的规定则为风电和光伏发电提供了发展空间。

没有价格,就没有市场,有了市场就有价格的竞争,价格调整的空间越大,市场的空间越大,中国风电、光伏发电良性循环,规模发展的时代正在到来。

关键设备和技术仍需进口,核心竞争力正在逐步提高。

风电、光伏发电产品的生产事业是作为世界新能源产业链的加工环节进入中国的,其早期发展的结果就是关键技术和设备对境外的依赖。

据《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0》介绍:

风电已经有一套比较健全的风机制造供应链,包括几乎所有主要部件的制造生产基础设施,但是某些关键零部件还需进口。

前不久中国最大的风电产品生产企业华锐风电与美国超导的知识产权之争就是一个缩影。

在光伏产品生产行业则有原料、设备、市场“三头在外”之说,从产业链看:

多晶硅原料提纯的核心技术和设备生产还主要依赖国外;铸锭设备的国产化率和单机产能已经较高,但国产设备的稳定性与国外最先进设备性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切片设备、组件设备基本还需进口。

随着中国风电、光伏发电业的高速发展,在生产能力、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的同时,技术研发和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生产能力也在提高。

风电大功率产品的生产能力已经走在国际前列,中国已经率先生产出5MW的风电机组,6MW的已在研发之中。

光伏发电产品的核心技术——光电转换率在实际的规模生产中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个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家不可能成为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没有没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行业不可能真正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还是我国成为新能源强国的制约,国家应加大对这一方面的重视,加速促进风电、光伏发电行业向技术密集型转移。

发展过程都曾先后经历过野蛮生长、一拥而上的乱象。

正是因为风电、光伏发电行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国家扶持政策基础之上的,不是完全市场化的经济行为,使得投资规模与最佳效果相互影响的传导效用大为衰减,容易出现计划缺失,形成不必要的浪费。

回望中国风电、光伏发电的发展过程,历史镜头展示着相同的画面:

2010年初的甘肃小城瓜州和2011年中期的青海边城格尔木,中国西部的荒原上,都曾出现几十家电场同时上马,各大公司跑马圈地,占地为王的疯狂现象,也都出现到西部的机票一票难求,专业人才一人难求的局面。

在西部地区风电、光伏发电站建设过程中,均出现专业安装队伍严重短缺,没有专业培训和经历的施工队伍仓促上阵,谁给的报酬高就给谁干的乱象。

使用期限不少于25年的光伏组件支架的安装未达标准,甚至没有统一标准,对此,2011年11月中央电视台经济台播放的《谁能为光伏带来光明》给出了真实的写照。

它带来的结果就是2011年屡有发生的风电场事故,酒泉基地问题的65%是因为风机馈线电缆头施工安装不合格造成。

缺少规划,行政办法,一拥而上的短期行为必将对中国新能源事业的发展带来后患。

新的时期正在开始,扶持政策到了谨慎时期。

2011年对中国风电、光伏发电行业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持续的高速发展,问题的集中暴露,行业的惨烈竞争,光伏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市场上攻乏力,都在显示一个初创行业以追求数量为代表的阶段结束,一个经过调整,实现新能源的经济性,强调规模稳健发展,以追求质量为代表的时期正在到来。

对此,以德国、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光伏发电安装大国也纷纷做出佐证,抑制安装量大规模增长,一致提出下调补贴幅度,德国能源部甚至提出到2017年停止补贴。

回顾中国风电、光伏发电的发展过程,国家对政策与市场相互结合、促进的掌控是成功的,既低成本的培育了世界规模最大的风电、光伏发电事业,又未因市场的冲动过分影响政策的稳健性。

2011年在风电经历了低电压穿越、风电机组脱网等事件之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和措施,一方面收回了地方政府50MW以下风电场的审批权,另一方面要求所有风电场进行低电压穿越能力改造。

强制性的政策迫使风电建设再上台阶。

虽然国家当前对光伏发电的扶持政策明显重于风电,但2011年国内光伏发电市场的急剧放大,可能出现的问题都使得政策的出台颇显谨慎,如2012年1月10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在2011年度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表示,实施“十二五”第一批规模为300万千瓦的太阳能光伏开发计划。

分析人士据此指出,这意味着继风电之后,光伏发电也列入国家统一规划。

总之新能源的发展是一个全新的事业,政策的出台事关重大,允许试错,但绝不允许出现大错,在风电、光伏发电开始进入一个全新阶段的时刻,选择谨慎的态度一定优于操之过急。

不同的方面

境内、外市场发展顺序不同。

纵观中国风电、光伏发电十年发展过程,风电是墙里开花墙里香,光伏发电是墙里开花墙外香。

更准确地说是国内政策、市场培育了中国风电事业,是国际,特别是欧洲国家的政策、市场培育了中国的光伏产品生产事业。

风电是先在国内依托政策和市场高速发展后,尝试性进入国际市场。

201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44GW,成为世界第一安装大国,发电量已经占到全国发电总量的1.5%,此时羽翼丰满的中国风电整机开始出口,向4个国家出口了33台,共计43.3MW,只是国内安装量的千分之一。

光伏发电则是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是先红透国外后倒逼国内市场,2010年中国光伏产品企业产量的95%以上是出口,占据了世界光伏终端市场的50%以上的空间,而同时国内光伏电站装机容量仅为0.6GW。

2011年受政策鼓励,装机容量达到3GW。

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史不仅不同于风电,也不同于中国大多数行业发展的轨迹。

许多国内企业的生产规模上已经成为世界级企业,但鲜有那个国内世界级企业能像光伏企业这样从一诞生就带有国际化的基因,没有那个行业能国像光伏行业这样成为具有绝对国际影响力的行业,更没有那个行业拥有光伏行业如此多国际级企业家、经营团队、眼界、思维和市场,这是中国企业界一个特例,是值得研究和应当给予特别重视的国家财富。

早期资本融资市场不同。

由于发展背景的不同,中国风电和光伏发电在早期融资的资本市场选择上也形成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风电发展是依靠国内资本市场融资为主,自我发展期较长,这也形成了风电发展早于光伏,但批量上市融资却晚于光伏的历史。

除了早期已经上市的东方电气,风电企业都是近几年实现上市融资的。

世界排名第二的华锐风电国内上市时间是2010年初,金风科技是2007年底,这两年发展迅速的国电联合动力则是融入国电科环于2011年12月30日在香港整体上市。

光伏产品企业从一开始就完全依靠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从2005年11月无锡尚德在美国上市开始,先后共有11家中国光伏企业在美上市,而且基本是在2008年以前完成。

全球市值最大的光伏企业保利协鑫2006年进入多晶硅生产行业,2008年在美国独立上市不成功后,2009年在香港通过并购上市。

资本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也是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一环,特别是由于发展的历史长短不同,境外的资本市场运行更加成熟、严格,境内资本市场依托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市场更加活跃。

据此,不同资本市场环境下长大的中国风电和光伏企业,在未来的新能源事业发展过程中,谁将更具发展潜力倒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国内市场,风电行业成熟度优于光伏发电。

行业成熟度应当包括如下内容:

管理体制,行业标准,生产能力,消费对象和社会舆论等方面的成熟水平。

中国的光伏发电是外向型经济,国内市场发展有限,风电发展目前基本是内向型经济,二者相比,在国内市场,风电无论从管理政策,行业标准,产品安装量,发电量等方面的成熟度都要优于光伏发电行业。

特别是伴随风电安装市场迅速放大,各类问题的集中暴露,使得管理者的意识和管理水平,管理文件的出台和系统化,都是光伏发电国内市场无法比拟的。

从规模上看,到2011年风力发电站的建设规模为60GW,并网容量超过45GW,年发电量达到800亿千瓦时。

光伏电站建设规模不足4GW,并网规模2.14GW,年发电量尚未统计。

从行业管理体系上看,从2003年9月颁布《风电场厂址工程地质勘查技术规定》开始,到2011年12月颁布《关于加强风电场安全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中国风电行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行业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

相比之下,光伏发电的管理文件屈指可数,行业标准还在建立之中,明显处于初创阶段,与其迅速增长的国内市场不符,更与其世界第一的巨大产能不符,应当尽快实施“补课”。

中国作为世界级的新能源生产大国,应当建立世界级的新能源发展战略、世界级的的行业管理体系和行业标准,应当具有引领世界新能源发展的责任感。

真正成为规模化商品的时间可能不同。

发展新能源的终极价值在于替代传统能源,而实现这一终极价值的前提是新能源必须成为规模化的商品,新能源产品的价格必须超越传统能源价格的竞争力,具体说是和煤电一样实现平价上网。

在当前扶持政策条件下,受投资成本,规模效应,发展成熟度等因素影响,风电平价上网的时间应当早于光伏发电。

从投资成本看:

建设10MW电站,按照当前水平,风电投资金额约在0.8亿元,光电投资金额约在1.5亿元。

从每千瓦时的电价成本看:

风电已经可实现0.6元人民币,而光伏发电还在1元以上。

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发布了我国首个风电发展综合规划——《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专家透露,2020年前陆地风电的成本将与煤电持平。

按照2011年8月发布的《中国光伏发电平价上网路线图》,中国的光伏发电有望在2014年实现工商业用电平价上网,2018年实现居民用电平价上网,2021年实现发电侧平价上网。

境内市场问题集中暴露的时间不同,短期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有不同。

2011年对风电发展来说是问题集中爆发的一年:

产能过剩致使行业面临整合,低压穿越造成大面积“脱网”,并网困难造成“弃风”现象严重,施工事故屡有发生。

并网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环节,2011年2月电监会首次对外发布了《风电、光伏发电情况监管报告》,对未收购风电电量进行了统计。

报告显示,全国风机发电三成弃风。

去年全年风电并网发电量增加,特别是内蒙古西部电网风电并网发电量一度占全网总发电量的18%。

但平均发电利用小时数却在降低,并且与往年相比存在扩大趋势。

到2011年8月底,全国共发生193起风电脱网事故,并且大规模脱网事故(一次损失风电出力50万千瓦以上)由2010年的1起升至12起。

一边并网难,一边却因低压穿越等问题造成“脱网”现象也极为严重。

2月24日,中电酒泉风电公司桥西第一风电场出现电缆头故障,导致16个风电场598台风电机组脱网。

国家电监会认为此次事故是近几年中国风电“对电网影响最大的一起事故”;4月17日,甘肃瓜州协合风电公司干河口西第二风电场因电缆头击穿,造成15个风电场702台机组脱网。

同日,在河北张家口,国华佳鑫风电场也发生事故,644台风电机组脱网;4月25日,酒泉风电基地再次发生事故,上千台风机脱网。

由于光伏发电的国内市场开发刚刚起步,除了建设中的问题外其他问题尚无集中显现,但可以预测,风电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光伏发展都不可回避。

有统计发现,国内已上网光伏发电平均实际可利用小时数为1500小时,与2200小时的可利用光照时长的理论值相差700小时,反映出目前光伏发电也渐渐出现因无法并网而造成的“弃光”,众多业内人士甚至担心这一现象未来可能表现得比风电更加突出。

风电、光伏发电虽然都处于供求失衡,行业整合的大背景下,但二者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不相同。

风电的主要问题是短期国内市场增长空间有限,应大举向国际市场进发。

光伏发电是如何继续保持国际市场份额不变,有效扩大境内市场空间,同时如何确保以上发展战略的强大资金支持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