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事迹稿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94374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人事迹稿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感人事迹稿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感人事迹稿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感人事迹稿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感人事迹稿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感人事迹稿件.docx

《感人事迹稿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人事迹稿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感人事迹稿件.docx

感人事迹稿件

感人事迹稿件

1.【我身边的感人事迹演讲稿】

地震中的感动感动有许多种,对一件事情的感动,对一句话的感动,对一个微笑的感动……我就被今年的一件大事所感动.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以四川汶川为中心的8.0级地震.汶川是四川省的一个宁静的小镇,背靠青城山,西邻都江堰和成都,然而,在14:

28分,这里往日的平静,却被这突如其来的地震所打破.三天后,解放军战士进入了这个小镇.他们发现了汶川中心小学,学校已被水泥板死死的压住,他们只好用吊车把水泥板吊起来.然而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的危险,几乎等于送死,当时的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然而此时,几个刚才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虽然几个战士听见了撤退命令但是仍然不顾个人的安危,转头又要往废墟里钻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钻的战士马上被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们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孩子,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

我还能再救一个!

看到这个情形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眼睁睁的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后来,那几个小孩子还是给挖出来了,但是却只有一个还活着,看着那些个年轻的战士抱着那个幸存的小女孩在雨中大叫着跑向救援所在的帐篷的时候,那个战士已经泣不成声.看到这里,我的泪水已经情不自禁的留了下来.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无私无畏的战士们,他们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在大雨倾盆下,用自己的生命来保证人民群众的安全;多么感人的事迹,多么无私的举动,他们放弃休息,为受灾的人们抬起一块块沉重的水泥板,给灾区人民带来了生的希望;多么感人的行动,多么无私的奉献,他们体现了中华儿女坚强不屈,甘于奉献的精神,他们用爱拯救了受灾群众.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自己,我们不必在烈日炎炎中抢救群众,不必在洪水中抢救伤员,也不必在废墟中艰难挺进.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我们在学习上不也需要有这种拼搏、顽强的精神吗?

学习不是一天就能学会的,要学会有恒心,有毅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功!

他们的形象将深深地印在受灾人民的心中,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在汶川大地震中我们英雄子弟兵的这种舍生忘死,救死扶伤的精神使山河为之哭泣,大地为之动容,他们的这种精神也让我深深地敬佩,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这就是我在地震中的那份久久的感动。

2.感人事迹演讲稿

汗ing政治家、奥运金牌者?

贡献突出?

没点感觉。

科学及还值得佩服: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袁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

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

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

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

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

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他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对试验田里的退化植株仔细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不仅论证“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而且从其第一代的良好长势,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现象,试验结果使他确信,搞杂交水稻的研究,具有光明的前景!

可是,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

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

这样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

这是一个难解的世界难题。

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亲本,是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

中国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子资源,是水稻的自由王国,“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袁隆平迈开了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去寻找这从未见过、而且中外资料没见过报道的水稻雄性不育株。

时间一天天过去,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驼背弯腰地、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14天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

袁隆平欣喜若狂。

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他和妻子邓则,又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

成熟时,分别采收了自然授粉的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种子。

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撰写出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1966年《科学通报》第17卷第4期上。

文中还预言,通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从中获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使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的性状)和恢复系(恢复雄性可育能力),实现三系配套,使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大面积、大幅度的增产。

这篇重要论文的发表,被一些同行们认为是“吹响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进军号角。

又经过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提高雄性不育率关、三系配套关、育性稳定关、杂交优势关、繁殖制种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并组织了优势鉴定。

1975年又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获大面积制种成功,为次年大面积推广作好了种子准备,使该项研究成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

1975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

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39.6%,而总产量占18.5%。

10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面积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280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群众交口称赞靠两“平”解决了吃饭问题,一靠党中央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杂交稻,人们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亿万中国农民的心里话。

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震。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0世纪80年代初期,面对世界性的饥荒,袁隆平心中再一次萌发了一个惊人的设想,大胆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课题,试图解决更大范围内的饥饿问题。

1985年,袁隆平以强烈的责任感发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探讨》一文,提出了选育强优势超高产组合的四个途径,其中花力气最大的是培育核质杂种。

可是多年的育种实践,却没有产生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组合。

他便果断迅速地从核质杂种研究中跳了出来,向新的希望更大的研究领域去探索。

袁隆平凭着丰富的想象、敏锐的直觉和大胆的创造精神,认真总结了百年农作物育种史和20年“三系杂交稻”育种经验,以及他所掌握的丰富的育种材料,于1987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高瞻远瞩地设想了杂交水稻的二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

这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理论发展的又一座新高峰。

在袁隆平的战略思想指引下,继湖北石明松1973年在晚粳农垦58自然群体中发现一株不育的光敏核不育材料之后,1987年7月16日,李必湖的助手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

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

3.令人感动得想哭的小短文中文的,不要爱情的,50

有一天,我在书上看了一个非常感人的真实故事,这个故事至今使我记忆犹心、难以忘怀.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5岁的儿子一起到公园玩.当时,动物园的管理人员正在准备将黑熊搬到室内过冬,已经将笼子外侧的铁丝网拆除了一部分.当这位母亲带着儿子走到饲养黑熊的铁笼前时,调皮的儿子趁母亲不注意,竟迈过刚刚卸下的铁丝网!

而后,他走近内侧铁笼,将手中的一块糖果隔着铁笼伸到黑熊的嘴里.在那千钧一发的关头,母亲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一只手喂给黑熊,然后用另一只手来护住儿子的小手.尽管旁边的工作人员急忙奔上前来救助,用木棍将黑熊击打开了.但是,那位母亲的双手仍被咬得惨不忍睹,一只手的肌腱已经断裂,而儿子的手因为有了母亲的保护,伤得较轻.故事中的那位母亲因为用了自己的双手保护了儿子,所以儿子才脱离危险.世上有许多母亲为了保护孩子而不顾自己危险的感人故事.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困难或危险的时候,都会有含辛茹苦的母亲用她那弱小的身体给了我们最有力的守护.纪伯伦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母爱是无私的,她将永远罩临着我们,伴随我们一生.母爱是多么的伟大啊。

4.感人事迹演讲稿

汗ing政治家、奥运金牌者?

贡献突出?

没点感觉。

科学及还值得佩服: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袁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

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

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

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

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

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他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对试验田里的退化植株仔细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不仅论证“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而且从其第一代的良好长势,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现象,试验结果使他确信,搞杂交水稻的研究,具有光明的前景!

可是,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

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

这样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

这是一个难解的世界难题。

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亲本,是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

中国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子资源,是水稻的自由王国,“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袁隆平迈开了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去寻找这从未见过、而且中外资料没见过报道的水稻雄性不育株。

时间一天天过去,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驼背弯腰地、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14天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

袁隆平欣喜若狂。

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他和妻子邓则,又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

成熟时,分别采收了自然授粉的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种子。

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撰写出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1966年《科学通报》第17卷第4期上。

文中还预言,通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从中获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使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的性状)和恢复系(恢复雄性可育能力),实现三系配套,使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大面积、大幅度的增产。

这篇重要论文的发表,被一些同行们认为是“吹响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进军号角。

又经过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提高雄性不育率关、三系配套关、育性稳定关、杂交优势关、繁殖制种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并组织了优势鉴定。

1975年又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获大面积制种成功,为次年大面积推广作好了种子准备,使该项研究成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

1975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

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39.6%,而总产量占18.5%。

10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面积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280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群众交口称赞靠两“平”解决了吃饭问题,一靠党中央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杂交稻,人们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亿万中国农民的心里话。

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震。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0世纪80年代初期,面对世界性的饥荒,袁隆平心中再一次萌发了一个惊人的设想,大胆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课题,试图解决更大范围内的饥饿问题。

1985年,袁隆平以强烈的责任感发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探讨》一文,提出了选育强优势超高产组合的四个途径,其中花力气最大的是培育核质杂种。

可是多年的育种实践,却没有产生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组合。

他便果断迅速地从核质杂种研究中跳了出来,向新的希望更大的研究领域去探索。

袁隆平凭着丰富的想象、敏锐的直觉和大胆的创造精神,认真总结了百年农作物育种史和20年“三系杂交稻”育种经验,以及他所掌握的丰富的育种材料,于1987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高瞻远瞩地设想了杂交水稻的二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

这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理论发展的又一座新高峰。

在袁隆平的战略思想指引下,继湖北石明松1973年在晚粳农垦58自然群体中发现一株不育的光敏核不育材料之后,1987年7月16日,李必湖的助手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

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

5.我的感恩故事演讲稿(80分)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去看待生活中的种种,只要心怀感谢,人生就会过得幸福而充实。

一个青年丢掉了工作,身在异乡的他四处寄求职信,但都石沉大海。

一天,他收到了一封回信,回信人斥责他没有弄清楚该公司所经营的项目就胡乱投递求职信,并指出求职信中语句不通顺,借此把青年好好地嘲笑了一番。

青年虽然有些沮丧,但他觉得这是别人给他回的第一封信,证实了他的存在,而且回信人在信中的确指出了他的不足。

为此,他还是心怀感恩地回了一封信,里面对自己的冒失表示了歉意,并对对方的回复和指导表示了感谢。

几个星期后,青年得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录用他的正是当初回信拒绝他的公司。

这是我身边发生的一个真实故事,我一直以该青年为榜样,正是他那颗感恩的心,打动了用人单位。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愈加美好。

同样的一枝玫瑰,有人说:

“花下有刺,真讨厌!

”有人说:

“刺上有花,真好!

”看到刺的人,挑着毛病、盯着不足,他们注定是不快乐的。

而那看到花的人,则有着感恩的心,尽管刺扎手,但那些刺上却有着芬芳的花朵,于是他能感受到幸福。

所以,拥有感恩心的人是幸福的。

我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发现美,不光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充满爱的心。

我想说,感谢爱你的人吧,正是他们的关心、鼓励和支持才让你感到了生活的温暖和充实;感谢讨厌甚至恨你的人吧,是他们让你的生活曲折多彩,让你面对挫折时变得更坚强。

这种爱就是一种感恩,爱世间万物,感激世间万物,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打量”万物,那上面定有细微之处让你心怀感恩。

感恩———幸福的真谛!

点评:

本文作者告诉了我们:

感恩不仅会使人获得物质上的幸福(获得工作),更使人获得精神上的幸福,因此,感恩是“幸福的真谛”。

事例典型,善于分析,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2逆境,一样心怀感恩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你的灶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你是否依然怀揣着感恩的心相信未来?

当残淡的斜阳孤独地徘徊在高原的脊梁,当阴冷的高原风煽动微弱的翅羽,你是否依然怀揣着感恩的心相信光明?

于是,我一直在思索:

何为感恩?

张骞怀着对汉武帝的感恩毅然出使西域,两次沦落匈奴,忍辱负重,却始终不忘肩头使命,最终开辟了丝绸之路,名垂青史。

勾践怀着对百姓的感恩奋发图强,卧薪尝胆,休养生息,最终报仇雪恨,为后人所颂扬。

雷锋怀着对救苦救难的共产党的感恩而刻苦学习,克服困难,工作兢兢业业,生活艰苦朴素,乐于助人,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使得“钉子精神”发扬光大。

中国女排姑娘们怀着对千万中国球迷的感恩,团结一致,绝地反击,终于让沉默了十几年的中国女排在一记重扣以后重新崛起。

……回顾历史,综观现实,有许许多多在逆境中感恩的例子就萦绕在我们周围,需要我们去细细体会。

记得聋哑盲人海伦·凯勒在她的自传中这样写道:

“我感谢大自然给予我温暖的阳光,我感谢父母给予我敏感的触觉,我感谢我的老师给予我美妙的知识……”这样一位重度残疾的少女,就是怀着感恩的心面对原本不公的天赋,她甚至感谢上天给予她的不幸,因为正是不幸使得她比常人更加坚强,更加不屈不挠。

她克服了重重困难,奇迹般地成为了一名伟大的文学家。

也记得蛙泳皇后罗雪娟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取100米蛙泳金牌后,这样说道:

“我感谢我的父母、我的教练以及憎恨我的敌人。

是的,敌人,正是赛场上的对手给予了她前进的动力,给予了她压力,更给予了她必胜的信心。

我们何不像罗雪娟那样,怀着感恩的心,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位对手?

是的,停止抱怨生活、工作或是身边的人吧,当你真正怀揣着感恩的心去生活,你会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感谢亲爱的父母给你做的早餐,感谢大自然给予的阳光和雨露,感谢老师教会了你知识,甚至感谢你的对手让你克服了又一个困难……在逆境中怀揣着感恩的心,明天就会更加美好。

点评:

一、逆向思维,富有创意。

苏轼说过:

“文章最忌随人后。

陆游也说过:

“文章最忌百家衣。

”作为思维成果的展示的作文首先需要的是思维创新,本文对逆境心怀感恩,不同于一般的考场作文,创意好。

二、材料丰富,内容充实。

仅文中所引古今中外的事例材料就不少于6个,使得分析有理有据,充分显示了考生开阔的视野,丰厚的积淀。

3恩情无限,真诚回馈上帝造物时,便将恩情的嫩芽撒播于人类的心田。

于是恩情温暖人世,恰若暖阳普照大地,细雨滋润禾苗,春风轻抚桃花;于是大地万物勃发,禾苗细芽吐露,桃花醉人飘香。

这便是感恩的馈谢。

我深感恩情无限,所以我要真诚回馈这个世界。

放学回家,推开家门,迎面是母亲的微笑,父亲的开怀。

不丰盛的饭菜饱含的却是浓郁的家的味道。

父母并不会急切地追问我考得如何,只是耐心地听我絮絮的诉说,眼神中满含着关切。

终于谈到了我的学习,为此我总有着深深的不安,可父母总会拍拍我的肩头,毋需多言,手心的力量分明表达了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我努力点着头,灯下父母的眼神蕴含着无尽的期望与关怀。

这。

6.感动人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母爱无垠》。

前几天,在我慢慢思虑该怎样用我笨拙的文字描绘出母爱的深厚,或者用一个词来形容母爱的真挚,再或者用简洁的语言来向您倾诉我对母爱的理解时,不经意间,我看到一篇名叫《母爱无言》的文章。

细细品读后,我忽然明白,母爱像天空般无边无际,如大海般广阔无垠,沐浴着爱的阳光,洋溢着无言的亲情,我们才是快乐的,才是幸福的。

它是爱的最高境界。

于是,我改动了一个字,成为今天的演讲主题。

首先,我想先向大家讲述这样两个有关母亲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一位游子与他的母亲之间。

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儿子旅行包的带子突然被挤断。

眼看就要到发车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

解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脸都涨红了。

儿子问母亲,您怎么回家呢?

母亲微笑着说,不要紧,慢慢走。

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腰带珍藏在身边。

多少年来,儿子一直都在想,他母亲没有腰带是怎样走回几里地外的家中的。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犯人同他的母亲之间。

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经过乘坐驴车、汽车和火车的辗转,探望服刑的儿子。

在探监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籽。

葵花籽已经炒熟,老母亲全磕好了。

没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小雀舌。

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葵花籽,手开始颤抖。

母亲亦无言语,撩起衣襟拭泪。

她千里迢迢探望儿子,卖掉了家里的鸡蛋和猪崽儿,还要节省许多开支才凑足路费。

来前,在白天的忙碌后,晚上在煤油灯下嗑瓜子。

磕好的瓜子肉放在一起,看他们像小山一点点增多,没有一粒舍得自己吃。

十多斤瓜子磕亮了许多夜晚。

服刑的儿子垂着头。

作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正是奉养母亲的时候,他却不能。

在所有探监人当中,他母亲衣着是最褴褛的。

母亲一口一口磕的瓜子,包含千言万语。

儿子“扑通”给母亲跪下,他忏悔了。

这是两个多么令人刻骨铭心的心理历程啊!

这母爱深入骨髓,融入血脉,牵动着每一根神经,令风云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

真挚深切的母爱散播在空气中,令人悴然心动。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

时间、空间改变了许多,而唯一不变的,是那一刻永恒的爱心,这颗爱心中所蕴含的柔情似一根红丝带,飞过高山峻岭,飘过江河湖海,牵系着颗颗炽热的心,撒播着深切永恒的情。

母爱的深,母爱的醇,母爱的浓,母爱的久,令其他任何一种情感都逊色三分。

也许,在座的一些朋友们会像我一样,有一位很普通的母亲。

她没有骄人的面孔,没有华丽的外衣,没有出色的工作和事业。

她也许只是一个小职员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她应做的工作,拿着她应得的薪水;也许她一闲下来,就整日里唠唠叨叨让你好不心烦;也许你会觉得,她只在乎你的成绩而不在乎你学习以外的品行;也许你会觉得,她的卑微会让你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后面有许许多多的“也许”可以倾诉,但是也有许许多多的“假如”在等待你的倾听。

假如,她在十月怀胎时,并没有选择你,你还会在蓝天下抒发你对世界的热爱吗?

你还会在教室里诵读你喜爱的文章吗?

你还会在游戏中体会生命的真谛吗?

或者,你还会在某个夜晚或白天与她因一点小事而争论不休吗?

我记得有一次在我与母亲争吵过后,我对父亲说起母亲的种种错误以及对我的不理解。

父亲这时很严肃地说了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即使你的母亲有千错万错,她终归是你的母亲。

这句话终于让我觉醒!

是啊,她让我有了生存的权利,让我们享受了来到这世界上的幸福和美好,我们应该满足了,应该对她感恩戴德并终身报答。

何况,她并没有将幼小的我弃置一旁,并且还教我说话,穿衣,让我接受教育,让我获得欢乐。

相比之下,那小小的唠叨又算得了什么呢?

那善意的批评又算得了什么呢?

血总浓于水,情莫过于亲。

母爱如一股涓涓细流,虽无声,却能够滋润干涸的心灵。

它平凡,却在平凡中孕育着一份惊人的伟大!

有时,母爱是一剂特效药,可以拯救那病入膏肓,行将就木的灵魂;有时,母爱又是人生海洋上的一座指路明灯,引导我们走出迷途,追随光明。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份沉甸甸的母爱,有谁能够掂出它的分量,又有谁能够真正偿还呢?

母亲,生命来自您,含辛茹苦,风霜雪雨的交织中有您不倦的身影;快乐来自您,始终如一,锅碗瓢盆的交响里有您不断的叮咛;无私来自您,全心给予,岁月织就的白发里有您不变的期待;幸福来自您,笑对艰难,沧海桑田的变迁里有您温暖的笑脸。

是否可以,为您扶起倒掉的酱油瓶子,做一次自己每天都会享用的早餐,让您在清晨就闻到它的香甜;是否可以,为您按摩劳累的双肩,将饭后的碗筷用清水洗刷,让您在饭后可以清松地休闲;是否可以,为您摘掉鬓边的白发,用名牌的护肤品将您装扮,让您在美丽的妆容中绽放笑颜;是否可以,放弃一些自己玩乐的时间,挽着您的手,快乐地享受一次美好的春天。

7.名人真情故事演讲稿三分钟

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谢伶雪

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叫:

一面镜子

一个年轻人正值人生巅峰时却被查出患了白血病,

无边无际的绝望一下子笼罩了

他的心,他觉得生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拒绝接受任何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