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脉络知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9232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脉络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史脉络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史脉络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史脉络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史脉络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脉络知识.docx

《中国古代史脉络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脉络知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史脉络知识.docx

中国古代史脉络知识

 

shuiyue0215

zl19860215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通史

中国古代史通史概讲

通史坐标

 

通史综述

先秦时期:

华夏族的形成和华夏文明的全面奠基。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

封建国家的长期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隋唐时期:

封建社会的繁荣鼎盛。

宋元时期:

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明清时期:

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一、先秦时期(从远古时期到公元前221年)

[史实要点]

时期

政治

经济

文化

选修

远古

禅让制、公天下

耒耜、刀耕火种、

原始文字、绘画

制陶、养蚕

土地制度:

井田制;

耕作方式:

奴隶集

夏商

世袭制、分封制、

体耕作;生产工具:

商代甲骨文、西周

西周

宗法制

金石并用;手工业:

金文

青铜;商业“工商食

官”

井田制瓦解、封建

诸侯争霸、分封制

土地私有制确立;

《诗经》、《离骚》、

春秋

铁犁牛耕;重农抑

崩溃、改革变法、

儒家创立和发展,

孔子、商鞅变法

战国

商;铸铁柔化处理

郡县制雏形

百家争鸣、司南

技术;都江堰、郑

国渠

[阶段特征]

先秦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

是国家产生和完善,中华民族形

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1.政治上,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1)夏、商时期初步建立了地方管理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

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3)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

2.经济上

(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

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3.思想文化上

(1)“家争鸣百”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

(3)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二、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

220年)

[史实要点]

政治

经济

文化

选修

秦: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秦:

修灵渠、驰道,统一度

小篆、隶书、楷书;“焚书

郡县制、中央集权;汉:

郡量衡;汉:

田庄、牛耕普及、

秦始皇

国并行、察举制、中外朝、

坑儒”;造纸术;董仲舒新

耦犁、犁壁、丝绸之路、水

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汉赋

刺史制、推恩令、独尊儒术排、“市”、王景治黄

[阶段特征]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

1.政治上:

大一统政治体制在全国确立。

秦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割据称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所开创的大一统的政治体

制,到了汉代得到进一步巩固、完善和发展,并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这一体制的核心是皇权的至高无上性、无可分割性和世袭性。

2.经济上

(1)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秦代,国家统一,度量衡、货币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3.思想文化上:

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文学方面,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

(2)科技方面,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医学、造纸术、地动仪是主要标志。

(3)思想方面,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经受了打击并实现复兴,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解题探究]2013北·京高考)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

(单位:

座)

时间

东汉后期

唐朝前期

区域

黄河流域

765

669

长江流域

342

611

 

(2)概述上表所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

答案

(2)变化:

从东汉后期至唐朝前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总体有所增加。

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

黄河

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

原因:

①这一时期,北方战乱频仍,人口大量南迁,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

②人口南迁加

速了南方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县城数量增加。

③隋唐时

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县城总体数量增加。

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从公元220年至公元907年)

[史实要点]

时期

政治

经济

文化

选修

魏晋

均田制、翻车、灌

王羲之、宗教画、

孝文帝

南北

钢法、草市

佛教盛行

改革

农业:

筒车、曲辕

犁;

唐诗(李白、杜甫)、

手工业:

南青北

隋唐

三省六部

火药用于军事、文

白、唐三彩;

唐太宗

时期

制、科举制

人画鼻祖王维、印

商业:

坊市制、柜

刷《金刚经》

坊和飞钱、海上丝

绸之路

[阶段特征]

1.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1)政治上,南方士族地主占有特殊地位,是南方割据政权的社会基础;北方少数民族大量

迁入中原地区并建立政权,民族融合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2)经济上,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但也有短暂恢复期;北方大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使南方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长期分裂、战乱导致商品经济水平低。

(3)文化上,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

在农学、数学、思想、书法、绘画方面都有突出成就。

2.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1)政治上,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典章制度先进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经济上,隋和唐前期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曲辕犁出现,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手工业和商业繁荣。

(3)文化上,隋唐文化在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领先世界,兼收并蓄。

[解题探究]

(2012江·苏高考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

科举

 

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

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

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

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

 

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只要

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

释其存在的持久性。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

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

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答案

(1)选官制度: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进步性:

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

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2)功能:

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借鉴价值:

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

 

四、宋元时期(从公元907至公元1368年)

[史实要点]

政治

经济

文化

选修

宋:

二府(参知政事、枢

宋词、元曲、元杂剧;程

密院)三司;知州、通判、市打破时空限制、交子、

朱理学;指南针用于航

王安石

转运使;

瓦肆;棉花的推广;经济海、活字印刷、火药改进、

变法

元:

行省制、中书省、宣重心的南移

三大发明西传、木活字、

政院、枢密院

转轮排字盘、青花瓷

[阶段特征]

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

1.政治上,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

(1)宋代积贫积弱,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最终元朝实现了大统一,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另一方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

宋朝中央

设立“二府”、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削弱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2)元朝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经济上

(1)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2)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3)手工业生产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

(4)商品经济活跃,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纸币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空前水平。

3.文化上

(1)科学技术发展出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发明与外传。

(2)宋代哲学思想——理学有了较大发展。

(3)宋词、元曲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

 

(4)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

[解题探究]

(2013·川高考,节选四)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

用与局限。

答案特点:

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

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

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

作用:

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

局限:

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

五、明清时期(从公元

1368年至公元1840年)

[史实要点]

政治

经济

文化

选修

明:

废丞相、权分六部;内

小说、京剧、心学、八股取

阁制;

商帮、会馆、资本主义萌芽士;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康熙帝

清:

军机处、密折制

王夫之;西学东渐

[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阶段,基本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1.政治: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明朝废除丞相、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①坚决同分裂叛乱势力作斗争,正确制定和实施民族政

策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②坚决反击外来侵略,维护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③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了,边疆地区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

2.经济: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1)从明朝中后期起,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2)中国的农耕文明开始衰落,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对外关系

(1)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中西差距进一步拉大。

(2)西方殖民势力东来,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

4.文化

 

(1)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中西方差距拉大。

(2)儒家思想活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3)八股取士与文字狱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

(4)文学艺术繁荣,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解题探究]

 

请回答: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与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答案

(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

示例:

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了民主政治风格。

(2)概括综合。

示例:

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

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因素有

 

()

 

①宗法观念②自然经济③皇权专制④理学思想

 

⑤社会习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的特征。

由家庭关系判断①正确,由夫为妻纲判断④

正确,由男耕女织判断②正确,由男尊女卑、夫唱妇随、男主外女主内判断⑤正确;③材料

未体现,故答案为C。

2.“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经》的

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

”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扩大统治阶级基础

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稳定社会统治秩序

答案

D

解析

从“进入政府”“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

”等关键词句推知,科举制为封建政权培养了大

批“顺民”,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因此,

D项说法最切合题意。

3.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

“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

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

点是

()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题干有两层含义,一是君主专制的刚性,

即君主的“私天下”,地位至高

无上;另一个是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即官僚都以天下为己任,志在治天下,所谓的

“公天

下”,D项符合题意。

4.“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

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

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

”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

A.隋朝长安

C.北宋东京

B.唐朝长安

D.明朝苏州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限制,坊市制被打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早可能是北宋。

故选C项。

5.《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金观涛、刘青峰著)在“历史的奇观:

超稳定系统”栏目中认为中国史是从秦汉开始到晚清政权覆亡,王朝更迭不已,然而其轨迹

几乎始终摆脱不了一个简单循环的怪圈,你认为其根源在于()

A.专制体制和封建割据B.小农经济和皇权专制

C.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D.大河流域和封闭环境

答案B

解析无论王朝怎样更迭,其小农经济的根基未曾动摇,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更加强化,

 

B项符合题意。

6.1656年,清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并严惩一切“私下诸番互市者”。

这一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

 

A.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

B.直接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C.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D.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严禁

“商民

船只私自下海”,其最大的影响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之后,导致中国近代被

动挨打,故选C。

7.历史复习课上,老师出示了一组关于百家争鸣时期学术思想的问题,其中学派与评价对

应正确的是

①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

平等、互利、博爱

②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

真实、自由、宽容

③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

公开、公平、公正

④关注文化,留

下的是文化价值:

仁爱、正义、自强

A.①道家

②儒家

③墨家

④法家

B.①儒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墨家

C.①墨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儒家

D.①法家②墨家③儒家④道家

答案

C

解析①体现了“兼爱”的思想,属墨家;②体现了“无为”思想,属道家;③体现了以法律为准绳的思想,属法家;④中的“仁爱”思想属于儒家。

8.有学者指出:

“中国存在两种宗教权威——天和祖先,一方面是天地组成的宇宙领域,另

一方面是人类关系构建的社会领域。

皇帝为了取得绝对主权宣布两种权威均归他所有。

”与

古代中国皇帝的绝对主权和

“两种宗教权威”有关的是

()

①西周的宗法传统

②先秦的法家思想

③汉朝的儒家学说

④明清的思想批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题干考查古代皇帝掌握两种宗教权威的具体措施。

宗法制的实施,法家、儒家思想的

完善发展,都有利于皇帝实现对两种权威的取得,因此正确答案选

A。

9.下表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

形成表格所示数据的原

因不包括

天文历

法、气象学

数量

22

25

25

9

25

7

7

8

8

A.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支持

B.发展农业的需求

C.传统科学注重应用学科

D.科举取士的促进

答案

D[来

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农学”数量多,说明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技术,重视农业。

这和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发展农业生产等相关联,与科举取士无关。

故选择D项。

10.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

动力。

公元前6~前5世纪中国、希腊政治发展的特点分别是

 

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

()

A.从诸侯国家走向统一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建立起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奠基

 

C.官僚政治趋于完备

/确立三权分立机制

D.专制皇权正式确立

/居民参与公民政治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公元前6~前5世纪中国和希腊不同的政治文明。

注意题干中特定的时

间信息“公元前6~前5世纪”。

11.说到人生追求与感慨,我们也许会吟诵: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蜀道之难,难于上

青天”“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这里依次引用的文

学形式是

()

A.楚辞、汉赋、唐诗、元曲

B.宋词、唐诗、楚辞、元曲

C.元曲、楚辞、唐诗、宋词

D.唐诗、宋词、楚辞、汉赋

答案B

解析“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北宋晏殊《蝶恋花》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佳句;“蜀道之

难,难于上青天”是出自唐朝李白的诗歌《蜀道难》;“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自屈原的《离骚》;“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出自元代马致远著名的小令《天净沙·秋思》。

12.(德)利普斯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认为:

“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

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这段材料表明中国造纸术的西传()

A.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

C.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D.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的复兴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知识普及”“书籍的开端”等信息,可知造纸术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非选择题

13.2013年6月8日全国多地参加高考的学子在当地孔子像前拜孔祈求高考顺利。

孔子作为中国主流思想天空中站在最顶端的人,其思想至今仍闪烁着智慧光芒。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政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

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摘编自《论语》

苏格拉底认为,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