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管理员三级复习笔记.docx
《通信网络管理员三级复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网络管理员三级复习笔记.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信网络管理员三级复习笔记
1.计算机系统结构通常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
2.指令和数据均以二进制形式存储于同一个存储器中。
3.通常将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系统软件通常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实用程序等。
比较常用的应用软件有:
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WPS等;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Lotus1-2-3等;图形处理软件,如AutoCAD、3DS、Painbrush等;课件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等;多媒体处理软件,如MediaPlayer、RealPlay等。
4.TCP/IP体系结构共有如下四层:
①应用层:
应用着许多著名的协议,如邮件传输协议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远程登录协议Telnet等。
②运输层:
又称主机到主机层。
该层传输的数据单位是报文(Message)或数据流(stream),可使用的协议有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协议UDP。
③网际层:
主要功能是使主机能把数据报文独立传向目标(可能经不同网络),主要协议是网际协议IP,该层传输的是分组(Packet)。
④网络接口层:
该层内容较少,主要是与其他网络的接口协议。
5.IP协议是网络的主要协议,它主要功能是:
无连接数据报传输、路由选择和差错控制。
6.网络设备是指网络连接所需的设备或部件,包括网卡、集线器、中继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等。
7.路由器是一种特殊用途的计算机,路由器既属于局域网也属于广域网。
8.连接互联网的方式可分为:
通过普通电话拨号上网、通过局域网上网和专线接入上网三种。
9.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是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指的是对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
10.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为数据的建立、使用和维护配置的软件。
它建立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
11.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数据库的定义功能;
②数据存取功能;
③数据库运行管理;
④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1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①传染性 ②潜入型 ③可激发性 ④破坏性
13.计算机病毒的症状
主要症状有:
①屏幕显示异常。
②系统启动异常。
③机器运行速度明显变慢。
④经常出现莫名其妙的死机现象。
⑤文件莫名其妙的被删除。
⑥文件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⑦磁盘的重要区域被破坏,如引导区、文件分区表等被破坏,导致系统不能使用或文件丢失。
⑧扬声器发出尖叫声、蜂鸣声或乐曲声。
⑨磁盘卷标被改写了。
⑩汉字显示不全。
○11调入汉字驱动程序后不能打印汉字。
14.按照病毒的传染方式,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磁盘引导区性传染的病毒 ②系统程序型传染的病毒 ③一般应用程序型传染的病毒
15.将若干台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及传输介质互连起来,按某种通信协议实现计算机间信息传输与交换的系统,称之为计算机通信网。
16.早期的计算机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采用批处理的工作方式。
同时,为了适应终端与计算机的连接,出现了多重线路控制器(multilinecontroller),它使得一台计算机可以和许多台远程终端相连接。
17.ISO在1984年正式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的正式文件,即著名的ISO7498国际标准(我国的相应标准是GB9387),通常人们将它称为OSI参考模型,并记为OSI/RM(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ReferenceModel),或简称OSI。
18.计算机通信网由一系列计算机和终端、具有信息处理与交换功能的节点及节点间的传输线路组成。
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将计算机通信网分成两大部分:
即用户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19.用户资源子网由主机、终端及终端控制器等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
20.通信子网是由网络节点(即交换机,也叫通信控制处理机)及连接它们的传输链路组成。
21.计算机通信网的主要功能归纳起来一般有以下几点:
①数据传输。
②提供资源共享。
③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④能进行分布式处理。
⑤对分散对象提供实时集中控制与管理功能。
⑥节省硬、软件设备的开销。
⑦方便用户,易于扩充。
22.按网络覆盖的范围可将计算机通信网分成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
23.根据网络的所有权性质,可将计算机通信网分成公用网和专用网。
24.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划分,可将计算机通信网分成星型网络、环型网络、树型网络、网状型网络等。
25.网络协议就是为进行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①语义(Semantics)。
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26.OSI七层模型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PhysicalLayer,PH)、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DL)、网络层(NetworkLayer,N)、传输层(TransportLayer,T)、会话层(SessionLayer,S)、表示层(PresentationLayer,P)和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A)。
27.只有在主机中才可能需要包含所有七层的功能,而在通信子网的IMP中一般只需要最低三层甚至只要最低两层的功能就可以了。
28.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校验、确认和反馈重发等手段,将不可靠的物理链路改造成对网络层来说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29.物理层位于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它直接面向实际承担数据传输的物理介质(即信道)。
物理层协议规定了与建立、维持及断开物理信道有关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的和规程性的特性。
其作用是确保比特流能在物理信道上传输。
物理层的电气特性还规定了DTE-DCE接口线的信号电平、发送器的输出阻抗、接收器的输入阻抗等电气参数。
EIARS-232C接口标准
30.数据链路层的作用是对物理层传输原始比特流的功能的加强,将物理层提供的可能出错的物理连接改造成为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使之对网络层表现为一条无差错的链路。
数据链路层最基本的服务是将源机网络层来的数据可靠地传输到相邻节点的目标机网络层。
31.而对于传输层来说,控制的则是从源到最终目的之间端对端的流量。
32.网络层将数据设法从源端经过若干个中间节点传送到目的端,从而向传输层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
网络层的目的是实现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透明传送,具体功能包括路由选择,阻塞控制和网际互连等。
网络层是网络节点中的最高层,所以网络层将体现通信子网向端系统所提供的网络服务。
33.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通信,既是七层模型中负责数据通信的最高层,又是面向网络通信的低三层和面向信息处理的高三层之间的中间层。
传输层是OSI七层模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层,是唯一负责总体数据传输和控制的一层。
传输层要达到两个主要目的:
第一,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通信;第二,向会话层提供独立于网络的传输服务。
34.一般包含OSI参考模型中的低三层功能,即涉及通信子网的内容。
35.局域网常用的拓扑结构有总线、环形、星形三种。
36.网桥——在数据链路层上实现网络互连。
37.Internet采用了目前最流行的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凡是使用TCP/IP协议,并能与Internet的任意主机进行通信的计算机,无论是何种类型、采用何种操作系统,均可看成是Internet的一部分。
38.用户接入Internet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中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有LAN、ADSL、拨号IP等。
39.TCP/IP是Internet的核心,利用TCP/IP协议可以方便地实现多个网络的无缝连接。
40.TCP/TP的第二层相当于OSI的网络层,该层负责将分组独立地从信源传送到信宿,主要解决路由选择、阻塞控制及网际互连问题。
这一层上定义了互联网协议IP、地址转换协议ARP、反向地址转换协议RARP和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等协议。
41.TCP/IP共分五层。
与OSI七层模型相比,TCP/IP没有表示层和会话层,这两层的功能由最高层——应用层提供。
42.TCP/IP的主要特点如下:
①高可靠性。
②安全性。
③灵活性。
④互操作性。
43.数据链路层不是TCP/IP协议的一部分,但它是TCP/IP赖以存在的各种通信网和TCP/IP之间的接口
44.IP协议的主要功能有:
无连接数据报传送、数据报路由选择和差错控制。
45.FTP使用TCP作为其传输控制协议,工作时建立两条TCP连接,一条用于传送文件(端口号20),另一条用于传送控制(端口号21)。
46.DNS使用端口号53。
47.发展下一代电信网基本思路都是共同的,即具有统一的IP通信协议和巨大的传输容量
48.目前这一代的电信网无法适应下一代电信网的要求,同样,目前这一代的IP网也无法适应下一代电信网的要求。
其网络体系结构缺乏扩展性,网络可靠性和可用性很差(可用性仅25%)
49.近几年来,我国公用数据通信网也获得很大的发展,先后建立了分组数据网(X.25)、数字数据网(DDN)、帧中继和ATM宽带数据网。
50.ATM多业务接入交换机来提供ATM、FR、X.25和DDN等数据业务的汇集。
ATM的英文全称为“asynchronoustransfermode”,中文名为“异步传输模式”
51.目前最流行的IP传送技术有三种,即IPoverATM、IPoverSDH和IPoverWDM。
SDH(SynchronousDigital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 (
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
波分复用)
52.随着IP业务成为网络的主要业务和应用协议,IPoverWDM将逐渐成为网络的主导形式
53.下一代网络在功能上可分为如下四层:
①接入和传输层 ②媒体层③控制层④网络服务层
54. 现有IP网络的特点及不足
(1)现有的IP网络具备NGN网络的一些特点
传输资源与AAA服务器和呼叫控制分离;在限定范围内业务具有可携性;基于分组传输方式来支持各种业务(数据和话音)。
(2)存在的缺陷
不能保证某些业务或应用的QoS;地址不足;软交换上无增值业务所需的业务控制服务器(ServiceControlServer);尚未实现跨网的业务可携性等。
55.NGN在功能上可分为四个平面:
接入平面、传输平面、控制平面和业务/应用平面。
其中,控制平面是整个网络的核心。
56.TMN(电信管理网TelecommunicationsManagementNetwork)通过吸收其它两种结构的某些思想而不断完善,在电信网络管理领域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57.在TMN管理框架内,网管标准化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网管接口问题。
58.基本业务处理
1)业务开发与运营层包括:
业务规划与发展(ServicePlanningandDevelopment)、业务配置(ServiceConfiguration)、业务问题处理(ServiceProblemManagement)、业务质量管理(ServiceQualityManagement)、计费帐务处理(RatingandDiscounting)等处理过程。
2)网络与系统管理层包括:
网络规划与发展(NetworkPlanningandDevelopment)、网络提供(Networkprovisioning)、网络资产管理(NetworkinventoryManagement)、网络维护与恢复(NetworkMaintenanceandRestoration)、网络数据管理(NetworkDataManagement)等处理过程。
59.电信运营图定义了三个基本的面向客户的端到端(end-to-end)的服务:
业务实现(Fulfillment)、业务保障(Assurance)、业务计费(Billing)。
60.根据不同的通信业务,通信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八种类型:
(1)单媒体通信系统:
如电话、电报、传真等;
(2)多媒体通信系统:
如电视、可视电话、会议电话、远程教学等;
(3)实时通信系统:
如电视、电话等;
(4)非实时通信系统:
如电报、传真、数据通信等;
(5)单向传输系统:
如广播、电视等;
(6)交互传输系统:
如电话、电播电视(VOD)等;
(7)窄带通信系统:
如电视、电报、低速数据等;
(8)宽带通信系统:
如点播电视、会议电视、远程教学、远程医疗、高速数据等。
61.有线通信的传输媒质可以是架空明线、电缆和光缆。
根据电磁波波长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中、长波通信、短波通信和微波通信等类型。
62.长途电缆采用0.9、1.2mm的铜线,也用1.8、2.0mm的铝线。
63.从理论上讲,一对光纤可同时传送150万路电话或者2000套电视信号。
64.光纤是非导电材料,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
65.微波是指频率在300MHz到300GHz范围内的电磁波。
66.形成一次群信号,如A律13折线
67.据统计传送话音时电路利用率仅为36%。
68.通信网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以下五种不同的种类:
①按业务种类可分为电话网、电报网、传真网、广播电视网以及数据网等。
②按所传输的信号形式可分为数字网和模拟网。
③按服务范围可分为本地网、长途网和国际网。
④按运营方式可分为公用通信网和专用通信网。
⑤按组网方式可分为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
69.通信网的基本结构主要有网形、星形、复合形、总线形、环形、树形和线形网。
70.较有代表性的网形网络是完全互连网。
网内任何两个节点之间均有线路相连。
如果有N个节点,则需要n(n-1)/2条传输链路。
71.具有N个节点的星形网至少需要N-1条传输链路。
72.树形结构主要用于用户接入网或用户线路网中
73.传统通信网络由传输、交换、终端三大部分组成。
74.垂直描述是从功能上将网络分为应用层、业务网和传送网
75.业务网也就是用户信息网,它是现代通信网的主体
76.业务网包括固定电话网、移动电话网、IP电话网,数据通信网、智能网、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和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77.支撑网包括信令网、同步网和管理网
78.信令网由信令点(SP)、信令转接点(STP)以及连接它们的信令链路组成。
79.传统电话网一般采用的A律13折线PCM编码技术,一路电话的编码速率为64kbit/s
80.IP电话平均每路电话实际占用的带宽仅为4kbit/s,IP电话采用的编码技术节省了带宽资源,这是IP电话通话费用下降的一个原因。
81.网管中心设备按作用可以分为计算机系统、显示告警设备和操作终端三个部分
82.计算机系统是网管中心设备的核心,备有网路监测、控制的程序软件和数据库,存储了有关网路结构、路由数据、设备配置、交换局容量、迂回路由顺序等有关数据以及交换局和电路群负荷忙闲等级的门限值等。
83.传统的网路管理思想是将整个电信网路分成不同的“专用网”进行管理。
84.可以利用电信管理网进行管理的各种通信网有:
①公共交换网和专用网,包括基于ATM的B-ISDN;
②传输终端(复用器、交叉连接设备、通路变频设备等);
③数字和模拟传输系统(电缆、光纤、无线通道、卫星链路等);
④故障恢复系统;
⑤数字和模拟交换网;
⑥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以及ATM交换网;
⑦信令终端和系统(包括数据转接点和实时数据库);
⑧PBX和用户终端;
⑨ISDN用户终端;
⑩相关的附属系统(测试、电源、空调、告警等设施)。
85.TMN的应用功能是指TMN为电信网及电信业务提供的一系列管理功能,主要划分为五种管理功能,即性能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
86.当使用TMN以后,预计可以有以下收益:
①增强了网路管理功能的自动化;
②具有共同协议的专有设备的标准化及国际标准设计的接口;
③用于管理不同应用系统的计算机终端和相关数据链路的合理化,提供传送信息的经济手段;
④增强了网路设计能力和更准确的规划;
⑤能实现用户业务的端到端的管理,提高用户的满意程度;
⑥降低支持系统的费用;
⑦能使每个工作站终端接入到若干个信息系统中;
⑧可以方便地存取预先收集到的网路管理信息;
⑨能提供经济的传送信息的手段。
87.目前而言,中国电信的网络运行基础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用户话务特性分析
●网络业务流量流向分析
●网络服务等级分析
●网络资源利用状况分析
●网络安全可靠性分析
●专题分析
88.三个基本的面向客户的端到端的服务——FAB:
即业务实现、业务保障和业务计费
89.话务量的大小取决于在一定时间里发生了多少呼叫,每次呼叫各占用交换设备多长时间。
有三个因素影响话务量的大小;第一,考察时间的长短。
考察时间越长,在这段时间里发生的呼叫数就越多,话务量就越大。
第二,呼叫强度,也就是单位时间(如一小时)里发生的呼叫数。
显然,单位时间内发生呼叫数越多,话务量就越大。
第三,每次呼叫占用(或通话)时长。
每个呼叫占用时间越长,其话务量也就越大。
90.当线束容量m一定时,允许的呼损越大,线束利用率越高。
例如,m=m0=const,如果E1当线束利用率保持不变时,呼损越大,需要的线束容量越小。
例如,η=η0=const,如果E1m2>m3。
当线束的呼损一定时,线束容量越大,其利用率越高。
随着线束容量的增大,线束利用率的提高越来越慢。
91.支撑网包括No.7信令网、数字同步网和电信管理网
92.话务测量模型测量对象可包括以下部分:
●用户线群;
●电路群;
●公共控制单元;
●辅助设备;
●目的地;
●公共信道信令链路;
●STP;
●公共信道信令点;
●公共信道用户/应用部分。
93.话务量的预测常用的方法有几何平均数预测法、线性回归预测法、指数曲线回归预测法。
94.话务控制的一般原则主要有四条:
①充分利用一切可使用的电路;
②使所有可用电路尽量承载具有较高成功概率的呼叫(ETR话务优先);
③当所有电路均被利用时,优先疏通占用网路资源较少的话务(直达话务优先);
④防止交换机拥塞和拥塞扩散。
95.按话务控制的策略可分为扩展性控制(ExpansiveControl)和保护性控制(ProtectiveControl)。
96.按话务控制的对象进行分类可分为电路群控制、路由控制及目的码控制。
97.中继资源管理控制
1.禁止迂回话务溢入(ART)控制
2.禁止迂回话务溢出(ARF)控制
3.跳越(SKIP)控制
4.暂时迂回路由(TAR)控制
5.预留及选择性电路预留(SCR)控制
98.进行话务量控制有两种策略,一是扩散策略,二是保护策略。
99.话务控制要素
1.控制对象——受控网络实体
①电路群;②目的地;③交换机;④智能网节点。
2.话务特性
①话务类别(如:
直达/迂回、HTR/ETR、优先/非优先);②业务类别(如:
传输媒体需求、主叫类别、承载业务、ISUP优先权指标);③话务源(如:
用户发出、转接、重选路由,来自其它网络的话务)。
3.操作参数
100.通信网按其所能实现的业务种类来分有电话通信网、数据通信网、广播电视网。
101.对通信网一般提出三个要求:
接通的任意性与快速性;信号传输的透明性与传输质量的一致性;网络的可靠性与经济合理性。
102.对电话通信网的三项要求是:
接续质量、传输质量和稳定质量。
稳定质量是指通信网的可靠性,其指标主要有:
失效率(设备或系统工作t时间后单位时间发生故障的概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平均修复时间(发生故障时进行修复所需的平均时间)等。
103.数字中继电路开通及时率考核指标:
全年累计90%。
104.数据专线电路开通及时率考核指标:
全年累计95%
105.网络接通率考核指标:
全年累计91%。
106.信令链路完好率
107.用户拨号上网成功率考核指标:
80%
108.平均百门用户申告障碍历时考核指标:
500分钟。
109.设备重大障碍次数
(1)定义:
包含交换设备、传输设备、数据设备、电源设备重大障碍的发生次数。
其中:
①交换设备重大障碍是指交换机系统瘫痪10分钟以上;因设备原因引起到某一局向信令路由全阻;交换机计费系统故障导致不能计费,话单丢失,重复计费。
②传输设备重在障碍是指长途传输系统2.5Gb/s及以上速率电路因设备故障造成中继电路中断超过90分钟或本地网传输系统155Mb/s及以上速率中继电路中断超过120分钟的障碍。
③数据设备重大障碍次数是指本地网数据设备发生重大阻断而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的次数。
本地网数据重大障碍包括以下情况:
本地分组网节点、DDN网节点、ATM网节点阻断30分钟以上,或影响本地网30%以上用户正常使用超过30分钟;本地IP网络设备全阻超过30分钟,或某一局向影响30%以上用户拨号上网(包括普通拨号用户、ISDN用户、ADSL用户和城域网方式接入的用户)超过30分钟。
④电源供电系统重大障碍是指因电源供电系统设备故障造成交换、传输、数据等设备非正常工作超过10分钟以上。
(2)考核指标:
全年0次
110.目前网管系统基本上是采用接口机采集数据后,逐级上传处理分析的方式。
111.应用服务器负责实现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应用功能,并且根据数据库处理后的数据形成业务报表
112.网管系统应当具备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帐务管理和安全管理的功能。
113.新系统正式使用应符合入网技术要求,并执行验收制度。
114.本地交换网网管系统主要数据:
本地网交换网络故障数据;本地网交换网络测试数据;本地网交换网络使用量数据;本地网交换网络性能数据;本地网交换网络告警数据。
115.长途交换网管系统主要数据:
长途交换网络故障数据;长途交换网络测试数据;长途交换网络使用量数据;长途交换网络性能数据;长途交换网络告警数据。
116.长途电话网网管监控系统其主要功能覆盖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话务监测;
②话务控制;
③话务分析统计;
④告警监视和统计;
⑤操作维护;
⑥区号路由管理;
⑦合法用户的漫游。
117.电信业务分为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
118.基础电信业务其中包括:
①固定网络国内长途及本地电话业务;
②移动网络电话和数据业务;
③卫星通信及卫星移动通信业务;
④互联网及其它公共数据传送业务;
⑤带宽、波长、光纤、光缆、管理及其它网络元素出租、出售业务;
⑥网络承载、接入及网络外包等业务;
⑦国际通信基础设施、国际电信业务;
⑧无线寻呼业务;
⑨转售的基础电信业务。
2.增值电信业务
增值电信业务是指利用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提供的电信与信息服务的业务。
(1)增值电信业务的种类
①电子邮件;
②语音信箱;
③在线信息库存储和检索;
④电子数据交换;
⑤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
⑥增值传真;
⑦互联网接入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