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手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91364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5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践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实践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实践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实践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实践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践手册.docx

《实践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践手册.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践手册.docx

实践手册

 

“大思政”视角下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手册

 

盐城工院素质中心思政教研室编制

2015.09.20

 

前言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思政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高校思政课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实施方案》明确要求: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

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认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体现和理论践行,是培养大学生“知行合一”品质、铸就社会人格的融合点,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校在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推进“大思政”视角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

主要做法有:

一是建立“大思政”下的思政实践联动教学机制,素质中心(思政部)、学工、团委等部门紧密合作、各有分工;二是调整思政课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课时,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现有3个学分48个学时用于实践教学;三是开展“三位一体”为内容的实践教学活动:

(一)开展学工、团委等部门牵头组织的“以校园文化为中心开展系列校园实践活动”;

(二)开展素质中心(思政部)牵头组织的“以校外实践基地为依托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三)开展以二级院(系)牵头组织的“以校企文化合作开展职业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四是采取“大思政”联合考评机制,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考核途径;五是“大思政”的实践活动充分体现我校素质教育的“双基”特色——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基本素质提升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职场素质拓展是我校素质教育的特色。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也围绕这一特色进行设计,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实践教学之路。

该手册坚持“立足教材遵循课程标准”原则,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采用“模块化内容与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活动设计。

每个实践活动均采用主题实践方式编写,力求体现“大思政”机制的联动性、教学目标的素质性、教学内容的延展性、教育方向的领航性、实施方案的可行性、活动开展的自主性、考核方式的合理性。

本手册可以供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实践教学来用,也可为学工、团委等部门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该手册由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浦爱东、贾妍春、裴华尉、王权担任主编;马新民、杜丽华、沈慧、陈凤琴、顾东雅、王健、张伟担任副主编;李建国、杨娟、陈杰担任主审。

由于编写组水平所限,错误在所难免,期待读者和使用者批语指正。

该手册是2014年学院重点课题《“大思政”视角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的成果之一。

 

编者

2015年10月

 

“大思政”视角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16号文件指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教社政【2005】5号文件也强调: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

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这些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素质中心思政部根据上述文件精神要求,在学院党委领导下,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定位,联合相关部门,融合三支队伍,创建校、内外实践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融合,创新考核体系,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开展“大思政”视野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探究,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为形成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打下良好基础。

二、形成机制

构建形成了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由素质教育中心牵头,学工处、团委、宣传部、二级院(系)等部门密切合作,创建校、内外实践基地,开展“大思政”视野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实践机制。

三、教学目的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感受民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加深对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品德、增强法治观念,在实践中拓展能力、增长才干、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观点和立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在实践中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教学原则

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始终遵循以下原则:

1.协同性原则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素质中心思政部联合学工、团委、宣传、二级院(系)等部门对大学生实践活动方案进行联合设计,分工合作,协同指导。

2.针对性原则:

教学实践活动的选择,必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职业发展和地方文化资源实际,围绕课程标准拟定实践项目,不搞形式主义。

3.时效性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以及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各种思潮涌入国内,学生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

实践教学要反映当下的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特征。

4.实效性原则: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必须始终围绕如何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内化为自身的品行,增强“三个自信”等问题来展开,以实效性作为判断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五、基本要求

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根据实践手册中的要求,掌握并理解课程的基础理论,选定实践活动的内容、对象、方法、时间等,制定实践计划。

实践过程中,及时整理实践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得出结论,最终完成实践报告的撰写。

具体要求如下:

1.指导老师:

由“大思政”范围的思政任课老师、团总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等担任指导教师。

2.具体组织:

素质中心、团委、学工处、二级院(系)、班级等部门和单位是活动的组织者。

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分别按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项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项目》开展实践活动。

活动选择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进行。

3.安全责任:

实践活动中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组织者和指导老师有提醒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高度重视安全,谨防意外发生”的义务。

集体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由组织者按照学院规定的程序履行审批手续;学生个人自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必须由指导老师书面批准后至少三人结队进行。

4.实践成果:

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根据实践情况选择其中3个(每个系列主题活动中各选一个项目)项目完成实践报告。

禁止他人代写、禁止下载复印、禁止抄袭,正文字数须在1500字左右(个别项目字数有具体要求的,按该要求执行)。

5.写作要求:

实践报告写作过程中,学生态度要端正,积极运用多种方法获取材料,及时与指导老师、同学沟通和研讨,虚心接受意见并认真修改。

实践手册及报告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以班级为单位由班长或学习委员收齐交任课教师进行批阅。

六、考核方法

1.学生实践成绩由指导教师考核,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如在学校举办的文艺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的作品,再分别加5、3、1分。

2.实践考核成绩计入该课程成绩,占总成绩的40%。

思政课的任课老师根据本门课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40%)、实践成绩(40%)、平时表现(20%)等所占比例总评得出本门课的总评成绩。

3.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考核资格,成绩直接以零分记:

①缺勤超过实践时间的1/3及以上者;

②实践期间违反纪律要求,造成严重安全责任事故或恶劣影响者;

③未按时提交社会实践报告或没有填写《社会实践考核手册》者;

④社会实践报告严重抄袭或非本人完成者;

⑤有其它情形者,如思想和内容有违国家的法律、方针政策等。

4.在综合考核的基础上,任课老师按所教学生总数的十分之一的名额推选优秀的实践报告,参加由素教中心或学校其它部门(如宣传部、学工处、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评比活动,获奖作品将刊登在校报或发布在素质中心思政部网站上,获奖选手优先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素质教育中心、团委、学工处

 2015年09月

 

目录

 

上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项目

下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项目

附件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书

附件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报告书

 

上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项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于一体的课程。

课程的性质、任务决定了这门课除了具有严谨理论性,还具有鲜明实践性和具体针对性的特点,特别强调的是道德的自我践行和自我修养。

高职“基础课”教学应该是在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下,围绕专业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实践教学,遵循人的素质养成的基本轨迹,围绕“思想·道德·法律”三大修养从序列化的项目设计入手,编制系列主题实践活动。

强调从学生主体的接受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出发,让学生在实践实训过程中感悟理论、体验生活,使其在沟通合作能力、目标执行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上获得提升,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职业“归属感”与职业“自信心”。

实践教学设计遵循以下基本理念:

1.突出职业性。

以服务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为主旨,从职业理想的设计、职业榜样的树立、职业角色的定位、职业法规的遵循、职业行为的实施五个方面,形成课程实践实训环节项目设计的内在主线。

指导学生通过专题调查、法律咨询服务、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观察课堂所学内容与自身专业对应行业、职业岗位之间的联系,从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

2.体现地方性。

充分利用地方各类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地方名人、劳模事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注重体验性。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体验职业岗位、体验人生,注重情感体验和道德体验的内化,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真、善、美,假、恶、丑,让学生知荣明耻,真正体验到人在社会中应担负的责任和使命,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和高危行为,形成正确的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

4.强调探究性。

采用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步入社会、走进企业,在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的互动式实践实训中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解和反思理论知识,经过思考、归纳,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项目设计

实践主题

项目名称

对应教材模块

一、“爱国主义教育”系列主题活动

1.“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活动

“思想”修养

2.“技术立身职业报国”主题演讲活动

3.“红色盐阜”——我体验

二、“青春践行价值观”系列主题活动

4.我的一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

“道德”修养

5.追寻职业榜样——“劳模”人生轨迹评议

6.社会公德情况调查或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素质要求调查

三、“令行禁止,警钟长鸣”系列主题活动

7.参加法制报告会或观看法制教育视频有感

“法律”修养

8.模拟法庭——《劳动合同法》案件审理

9.市看守所现场警示教育

项目1:

“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活动

【活动目的】

为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激励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广大青年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及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通过本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确立青年大学生对祖国的自尊、自信、自强的进取心,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

【活动要求】

1.征文内容应紧扣主题,语言生动,情感自然,积极向上。

2.征文形式灵活,体裁不限,字数在1000——2000字之间。

3.征文须为作者本人原创,严禁抄袭、剽窃。

4.文章用方格信笺纸誊正,注明院系、班级、姓名。

【参赛方式】

1.本次征文活动由思政部联合团委、学工等部门共同组织或由素质中心思政部、各二级学院单独组织实施。

2.以班级为单位,认真组织全体学生开展征文活动。

3.每班至少报送5篇优秀稿件到相关组织部门。

项目2:

“技术立身职业报国”主题演讲活动

【活动目的】

职业立身技术报国——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训。

一个好的校训,能够帮助高职生走出心理误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坚定信念,从而沉下心来,埋头学习,刻苦训练,努力掌握一技之长,学以致用。

“职业”体现了专业的分工,是个人谋幸福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载体,是人立身之本。

“职业”包含了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一个人职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个人价值不断实现的过程,对职业的忠诚,在职业中拼搏,有了职业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体现了一种精神追求。

“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有着高尚的道德品行应是永远的承诺。

职业与技术是密不可分的,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必须依赖于职业技术。

掌握一种技术,熟练一门技艺,不仅为职业助力,也是为社会造福。

推动技术进步与创新,更是报效祖国的表现。

通过本次活动,是广大学生树立“职业立身”的人生观,产生不竭的求知欲望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牢记“家国一体”的社会观,将家庭的兴衰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为实现远大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活动步骤和要求】

1.素质中心或团委牵头,由各二级院(系)团总支组织发动。

2.参赛学生查找资料,理解校训的内涵、意义与作用。

2.解读校训对自己坚定专业思想、促进专业发展与实现职业报国的意义。

3.撰写演讲稿。

4.各班推选优秀选手参加院系组织的演讲比赛,由团总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思政教师等担任评委。

5.获奖作品酌情加分。

项目3:

红色盐阜——我体验

【活动目的】

通过参观,旨在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增进学生对史实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同时,勉励大学生学习和继承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牢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发学习的理想和抱负。

【活动步骤和要求】

1.任课教师布置参观的目的、任务及相关注意事项。

2.素教中心联系学工处、团委等部门,集体组织参观;或利用假期,单个进行自主参观。

因学生个人原因引发的安全问题或事故,责任自负。

原则上不同意学生在校期间个人单独参观。

3.参观结束后,须提交有关活动的图片资料和一篇心得体会

项目4:

我的一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参与或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旨在让学生感受普通劳动者的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培养学生形成踏实、吃苦、敬业的品格。

【活动步骤和要求】

1.本次活动由素质中心思政部、团委、学工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2.任课老师、辅导员老师对学生提出做志愿者的目的和要求。

3.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在校内开展义务劳动或其它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在充分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开展社区服务、街头宣传等青年志愿者活动。

4.青年志愿服务的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根据实际情况由班级或各小组自定。

5.指导教师妥善合理安排好活动的组织及过程,因学生个人原因引发的安全问题责任自负。

6.活动结束后,每位同学提交活动的图片资料和一篇心得体会或感想(内容详实具体,包括时间、地点、人员、活动内容以及感受)。

项目5:

追寻职业榜样——“劳模”人生轨迹评议

【活动背景】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要求每个公民都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未来着想,并懂得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着想,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个人与其自身的关系。

因此,要注重培养受教育者躬行实践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包括责任感在内的优良品质的养成。

【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以弘扬劳模精神为主线的“学劳模、赶先进、比贡献”活动,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价值理念;培育争第一、创一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时代新风;形成尊重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职业观念。

【活动形式】

开展“追寻职业榜样——劳模人生轨迹”征文、摄影、书画比赛等系列活动,通过回顾劳模的成长历程、读书、学习先进人物等过程,培养职业道德情感。

【活动步骤】

1.本次活动由素质中心思政部、团委、学工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2.开展专题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劳动模范、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利用举办学习园地、板报,撰写心得体会、印发专刊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先进模范人物;

3.每人为自己寻找、树立一个“职业道德的榜样”,回顾劳模的成长历程,开展“追寻职业榜样——劳模人生轨迹”征文、摄影、书画比赛等活动;

4.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两本书——《致加西亚的信》和于丹《论语》心得,培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精神,将“愉快学习、高效工作,快乐生活”的理念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工作之中;

5.选出优秀的参赛作品,利用网络资源,开办“追寻职业榜样——劳模人生轨迹评议”专题活动网页,登载先进事迹和学习交流材料。

项目6:

参加法制报告会或观看法制教育视频有感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使青年学生了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作案过程及违法后果等,以此为鉴,吸取教训。

教育学生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进一步了解法律、认识法律,增强法律意识,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活动步骤及要求】

1.根据学工处的计划安排,由学工处、素教中心思政部、任课教师、指导老师等部门和人员联合组织开展。

2.上述相关部门联系盐城市的司法机关,邀请法律专业人士来学院开设讲座或由违法犯罪青少年来校现身说法;或者由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的有关视频资料并开展讨论。

3.活动结束后,每位同学写一份心得体会

项目7:

模拟法庭——《劳动合同法》案件审理

【活动背景】

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高职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高职院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高职法治校园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学生法制观念的强与弱对文明校园建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要从高职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职业角色出发,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

【活动目的】

能够初步学会并运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职业生活、家庭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相关支撑知识】

合同法的基本内容;民事诉讼程序。

【活动方式】

教师组织学生对新《劳动合同法》案例开庭审理进行模拟实践。

【活动步骤】

1.活动由素质中心思政部牵头组织,由任课教师、辅导员、团总支书记等担任指导教师。

2.模拟法庭活动的准备,包括案例准备、角色准备、道具准备、法律文书准备、其它准备等;

3.庭审内容和有关环节的准备;

4.专家点评和教师综合评价。

下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项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核心课程,实践教学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分模块编制系列实践项目。

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大学生既要重视参与研读马列著作、观看经典影视等校内实践活动,更要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参观访问、工学结合、社区宣传服务等实践锻炼。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及精神实质,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提升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在实践中,还可以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毅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增长才干,奉献社会服务社会,增强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创新精神。

实践教学设计遵循以下基本理念:

1.突出思想性。

《概论》课程的两大理论成果涉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内容十分广泛,思想极其丰富。

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从实践中来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两大理论成果的精华,使学生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承继者和接班人。

2.注重时效性。

《概论》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以及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各种思潮涌入国内,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

这些变化必然会反映到青年人集中的高校中来,也会反映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来。

因此,《概论》课程教学中的社会实践要讲究时效性,实践活动要反映社会现实的发展,体现时代特征。

3.强调探究性。

采用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步入社会、走进生活,在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的互动式实践实训中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解和反思理论知识,经过思考、归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4.体现地方性。

特色文化是地方文化无形资产的浓缩,其重点在于强调地方特色、体现地方特点。

盐城有着“四色”文化的特色,也是盐城区别于另一地方的文化标识,“四色”文化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群众认同度高、参与性强。

《概论》课程的实践方案,充分利用地方的“新四军纪念馆”、“海盐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地方名人、劳模事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盐城的地方文化色彩,激发学生对“四色”文化的自豪和参与热情,形成发展地方文化的强大推动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项目设计

实践主题

项目名称

对应教材模块

一、“我的中国梦”系列主题活动

1.观看央视《百年潮·中国梦》政论片

总论

2.“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活动

二、“我与伟人同行”系列主题活动

3.“走进伟人”视频观赏

毛泽东思想

4.毛泽东诗词朗诵会

三、“复兴路上”系列主题活动

5.辉煌巨变——结合家乡发展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环球瞭望——国内国际时事新闻评论

7.百花盛开——家乡特色文化漫谈

8.时代先锋——当代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的寻访和学习

项目1:

观看央视《百年潮·中国梦》政论片

【活动目的】

《百年潮•中国梦》对中国梦的内涵、中国梦的产生背景、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国梦与世界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集中而深刻的阐释,对于阐释中国梦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该片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重要战略构想,充分反映“中国梦”释放的强大号召力和感染力。

“百年潮,中国梦!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该片既有历史维度的纵向展示,又有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的横向对比,看了这部片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中国百年梦想的历史变迁,从兴盛到衰败,再到民族复兴,深刻体会中华民族百年逐梦的艰辛。

既是对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最大的普及”,是激励中国人全身心投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