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项复习中国近现代外交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9044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6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项复习中国近现代外交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项复习中国近现代外交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项复习中国近现代外交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项复习中国近现代外交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项复习中国近现代外交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项复习中国近现代外交史.docx

《高中历史专项复习中国近现代外交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项复习中国近现代外交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专项复习中国近现代外交史.docx

高中历史专项复习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

注:

囊括大纲版和新课标版。

本专题含知识归纳、规律小结、热点冷点、高考题例、新题预测五个系统而实用的构成部分。

一.知识归纳

(一)大纲版

1.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

被动开放

(1)晚清外交:

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领土、贸易、关税、领海、司法等主权受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成立总理衙门专管外交、通商和洋务事宜。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

《中法新约》第一次使列强取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特权。

《马关条约》使众多列强可向中国输出资本,列强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维新派希望列强支持中国变法。

义和团运动以“灭洋”为口号盲目排外。

《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2)南京临时政府外交:

南京临时政府发布《告各友邦书》,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来换取列强对革命的支持。

(3)北洋政府外交:

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掌握清政府全部统治大权并最终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最后以基本接受“二十一条”来取得日本对其称帝复辟的支持。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走上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中共的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都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有关。

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4)南京国民政府外交:

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发动政变,篡夺了大革命果实,并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国共对峙时期,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

抗战时期,英美苏等国谴责蒋介石破坏中国抗日大局,英美等国取消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企图实现控制中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

2.新中国: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过渡时期:

面对两大阵营尖税对立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采取“一边倒”(倒向苏联)等外交方针(还包含“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团结世界各国人民),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记忆:

①尊重主权②不侵犯,③不干内政④等⑤和平),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探索时期:

针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的霸权主义,中国的外交方针是“两只拳头打人”(同时对付美苏)。

(3)文革时期:

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

此时期中国取得的另两项重大外交成果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关系正常化。

此时期外交方针是“一条线、一大片”(联合大致相同纬度线国家,含巴基斯坦、伊朗、欧洲、美国等,团结亚非拉一大片,共同对付苏联),打破了从50年代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

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渐形成“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

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团结和合作。

(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实行“无敌国外交”,调整外交方针:

⑴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⑵奉行不结盟政策(不与大国结成军事政治同盟);⑶重视发展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⑷积极建设睦邻友好关系;⑸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为香港回归创造了有利条件。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二)新课标版

1.中国近代外交

(1)鸦片战争:

战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

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辛丑条约》规定,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3)辛亥革命:

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保路风潮。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列强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并在舆论上为袁世凯撑腰。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919年初,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一息传到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列强开始寻找新的代理人,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5)抗日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抗战前期,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胜利,但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制造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

1941年初,日军在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村进行大屠杀。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七三一部队”。

1940年下半年,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为确保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

(6)解放战争:

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取得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

2.中国现代外交

(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把它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新中国刚成立,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等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但建国第一年中国就与17个国家建交。

为了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顶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步世界外交舞台:

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召开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会上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周恩来鲜明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中国与更多的亚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3.中国现代外交

(二):

开创外交新局面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但由于美国的抵制,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

在广大发展中国国家的支持下,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美国代表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2)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朝鲜战争停战以后,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中国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基本隔绝。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随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尼克松即将访华的公告,震惊了整个世界。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

中美双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邀请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许多西方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

(3)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后,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还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与会成员达成广泛一致,形成“上海共识”。

上海亚太经济合作会议,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孜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在上合组织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二.规律小结

1.中国近现代外交,经历了由闭关锁国——被动开放——独立自主、和平共处、自力更生——主动开放,融入世界的转变。

2.中近现代外交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弱国无外交,必须发展强大,才能在外交上取得丰硕成果;必须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坚持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3.中国近现代不同时期的外交方针与政策,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政权性质紧密联系的。

4.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时和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中国初期,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5.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使我国打破了长期的外交僵局,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新时期我国外交致力于维护世界与周边和平环境,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三.热点冷点

1.中国近现代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概况,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2.中国近现代不同时期的外交特征与政策和当时历史背景的联系,是高考的冷点。

3.注意对比中国近现代外交在前提、基础、目的、性质方面的不同点,突出“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

 

四.高考题例

01.(2005广东历史5)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开始于

A.1840年B.1843年C.1858年D.1860年

02.(2005天津文综21)1861年,进入天津口岸的各类洋布折银3250582两,占当年天津口岸进口总值的64.8%;鸦片折银948480两,占进口总值的18.9%。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进口货物中洋布占主要份额B.中国近代商业贸易落后

C.西方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D.鸦片贸易合法化

03.(2007全国一卷文综18)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突显

04.(2006全国一卷文综12)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D.维新变法运动兴败的过程

05.(2006全国二卷文综14)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其目的是

A.打破列强的外交封锁B.换取列强的支持

C.尽快稳定国内政局D.争取列强严守中立

06.(2006广东历史13)1943年1月,美英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11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

上述史实说明

①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②美英认识到应该平等对待中国

③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英平起平坐的大国④中华民族的抗战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07.(2007广东历史1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08.(2007全国一卷文综22)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主要目的是

A.团结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使中国尽早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支援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反美斗争

C.表明中国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不与美苏结盟

D.团结第二、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

09.(2008宁夏文综30)表2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年份

棉布

金属和矿物

机械

1870

28.0

5.8

1880

24.9

5.5

1890

20.2

5.7

0.3

1900

21.5

4.7

0.7

1910

14.7

4.3

1.5

表2反映出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B.西文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10.(2008广东文科基础23)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l29种之多,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只有12种;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l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11.(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1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收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收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12.(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19)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

“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

”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A.淞沪会战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平型关战役

13.(2009年福建文综22)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域发表演讲,指出: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4.(2009年四川文综17)邓小平说: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

”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有

①废除了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②促成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③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④参加了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2009年江苏历史11)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

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6.(2009广东文科基础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高考资源网C.不结盟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7.(2009年北京文综40题第

(2)、(3)小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图15)。

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

(8分)

(注:

本题要求只选三次建交高峰中的一次,若选答多项,只评阅所答第一项。

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扩展,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

(3)读图16,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

(8分)(历史或地理角度皆可)

高考题例答案及解析:

01.B材料中描述的是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永久居住和领事裁判权等,由此可判断。

02.C洋布等商品在进口总值中所占比重较大,正好可说明商品倾销。

03.D这种冲突正好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

04.B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外交日益适应列强需要。

05.B识记课本相关知识。

06.B②③项表述有问题。

07.C这种明显转变是指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08.D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突出反霸权主义的主要目的。

09.C轻工业和重工业成品和原料进口下降,机械进口增加,正好可说明这一点。

10.D联系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1.B从废除“夷”字的本质上思考。

12.C从题中材料“不重地得失……诱敌深入……敌分散……予敌主力重大打击”综合判断。

13.B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国际背景思考。

14.D①项为1943年,在新中国成立前。

其余三项在新中国成立后。

15.C③项“参与维和”在题中材料不能体现。

16.B针对旧条约和旧协定,只能是“另起炉灶”。

17.答案要点:

(2)(结合国际形势、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成就回答)

选答1(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选答2(1972年):

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选答3(1992年):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3)(综合历史和地理知识回答)扩展过程:

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逐步开放东部沿海地带,随后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从而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五.新题预测

01.近代历史上,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军事、经济侵略,披着宗教外衣的文化侵略者打着“传播基督福音”对中国大肆侵略。

与此无关的是D

A.《天津条约》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D.《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02.“倘遇有(中英人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事官(即驻华领事)照办。

”这一规定B

①出自《南京条约》的附件②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③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被废除④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废除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03.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这里的“转折”是指B

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邦关关系正常化D.苏联的实力超过了美国

04.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被称为打破中日两国交往坚冰的“破冰”之旅。

对此处“破冰”的理解正确的是B

A.结束两国间战争状态B.结束两国间不正常状态

C.促进两国东亚事务合作D.推动两国经贸文化往来

05.图5为《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出现该趋势的原因是:

B

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②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③中美关系趋向缓和④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06.下列各砸。

反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特点的是D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07.胡锦涛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他(周恩来)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以下对周恩来的贡献表述不正确的是D

A.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参加日内瓦会议,发挥积极作用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D.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08.2007年在中国举行12.13—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日前夕,12月8日日本《产经新闻》头版头条标题竟然为“大屠杀是蒋介石的虚构”。

作为学生的你,为驳斥这一观点,你应该拿出强有力的证明材料,予以驳斥。

这些材料应包括D

①当年受害幸存者的控诉材料②当年驻南京外国记者的记载

③侵华日军老兵的战争回忆录④当时留下的新闻照片和报道等

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09.2006年6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埃及时曾说,非洲人民对中国有“德”。

我们中国人讲究“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

有“德”主要是指D

A.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B.支援中国的“一五”计划建设

C.与中国共同奉行不结盟政策D.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0.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这离不开正确的外交思想的指导。

下列外交活动与外交方针政策不成对应关系的是C

A.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一边倒”方针

B.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的政策

C.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结盟”政策

D.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取得重大成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周恩来“具有的这种儒家精神的美德,使他赢得了中国人民对他的永久爱戴。

群众对他的热爱,在中国的政治上也变成了一股绝无仅有的力量。

”这种“儒家精神”是指B

A.强调宗法等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