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docx
《财政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
导论
§1.财政概念
一.生活中的财政现象
问题1:
国家凭什么向我们征税?
问题2:
公共设施应该由谁来修建?
为什么?
二.“财政”的由来-----舶来品
国计度支理财
三.概念
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社会集中性经济活动,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特殊的有机组成部分。
§2.财政学历史发展过程
五.“创新”——社会主义国家
一.萌芽时期的财政学
荀子曰:
萌芽时期财政学的特点
观点零散,不成体系;以巩固国家政权为出发点
二.成型时期的财政学
标志--亚当·斯密《国富论》发表(1776年)
特点:
A将国家界定为非经济组织B重视质的研究C重视财政收入的研究
三.成熟时期的财政学
标志--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1936年)
特点:
A将政府界定为经济组织
B重视量的研究
C重视财政支出的研究
D重视财政学的实用性
四.多元化时期的财政学
标志--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等流派的兴起
特点: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政府财政政策多元化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越来越强
五.创新时期的财政学
标志--苏联十月革命的爆发
特点--与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观点相同
§3.财政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政府职能与财政职能
§1.政府的职能
一.确定政府职能范围的理论依据----公共产品理论
(一)社会产品的分类
1.私人产品2.公共产品3.半公共产品(混合产品)
(二)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的区别
1.产品效用的可分割性不同
(1)私人产品---效用具有可分割性
(2)公共产品---效用有不可分割性
2.产品使用的排他性不同
(1)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
(2)公共产品---不具有排他性
3.产品使用的可阻止性不同
(1)私人产品---具有可阻止性
(2)公共产品---不具有可阻止性
(三)两种产品的供应途径
1.私人产品----市场供应
2.公共产品----政府供应
(四)半公共产品的特点
1.产品效用----既具有可分割性又具有不可分割性
2.产品使用----具有排他性
3.产品使用----具有可阻止性
(五)半公共产品供应途径----政府与市场合作
二.政府职能的履行情况
(一)发达国家政府职能履行情况
(二)发展中国家政府职能履行情况
三.政府职能履行中存在的问题---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2.财政的职能
一.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一)含义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各种财政手段,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实现社会资源利用总体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可选择的资源配置机制
1.市场配置机制
2.计划配置机制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途径
1.市场为主2.财政为辅
(四)财政履行资源配置职能的原因
1.市场在公共产品的资源配置上存在失灵现象
2.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存在盲目性
(五)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内容
1.在政府与非政府部门之间配置资源
2.在政府部门内部配置资源
3.对市场的资源配置状况进行调节
调节市场资源配置状况需注意的问题---梅佐乔诺陷阱
作为发达国家中少有的存在地区差异的国家,意大利政府给予不发达的南方地区亦称梅佐乔诺地区许诺很多优惠政策,南方也有过增长快过北方的时候,但最终并未因为得到了大量补贴而形成真正的竞争力。
梅佐乔诺陷阱的成因:
区域发展战略失误
它为落后地区提供了赶超所需的物质资源,却没有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本和体制保障;提供了发展的外部推动力,却没有建立起自身的发展激励机制;来自外部输入的物质资源短期内促进了经济总量的增长,却由于这种增长没有遵循该经济体的比较优势,因而所形成的产业结构并不能保证增长的可持续性。
二.财政的收入再分配职能
(一)财政收入再分配职能的含义
财政的收入再分配职能是指通过各种财政手段,对社会的财富分配状况进行调节,使之达到公平分配的目的。
(二)对公平分配的不同理解
1.市场的理解----生产要素贡献论----经济公平
2.社会的理解----分配结果的差距合理化----社会公平
(三)财政履行经济稳定发展职能的目标
---社会公平
---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终极目标)
(四)财政收入再分配的内容
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
2.规范工资制度
3.对市场分配进行调节
(1)税收调节手段
(2)转移性支出调节手段
(五)职能履行中存在的问题----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六)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思考
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建立的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基尼系数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最佳的平均状态,在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超过0.4为警戒状态,达到0.6则属于危险状态。
我国的收入结构是“倒丁字型”,高收入到中等收入者的分布形成一条竖线,而低收入阶层是下面的一条长横线,这种收入分配状况甚至比金字塔型分布还要糟糕。
金字塔型分布中,中等收入者比我们还多一些,从金字塔型转为橄榄型,完成起来会更容易些。
而现在我们从倒丁字型转为橄榄型,任务更加艰巨。
三.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一)财政经济稳定发展职能的含义
财政经济稳定发展职能是指通过各种财政手段的调节,使社会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二)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含义
1.经济稳定的含义与衡量指标
(1)含义
(2)衡量指标
A通货膨胀率
B失业率
2.经济发展的含义: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稳定发展职能的目标----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四)财政能够履行职能的原因----财政收支是供给与需求的形成过程
1.收入过程--供给的形成过程
2.支出过程--需求的形成过程
(五)履行经济稳定发展职能的手段
1.自动稳定器调节手段
2.相机抉择稳定器手段
四.财政职能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五.政府失灵问题
(一)政府失灵的表现
1.政策目标未能实现
2.政策目标实现的代价过大,副作用过多
(二)政府失灵的原因
1.政府政策目标与公共目标的差异
2.政府部门的运行低效率
3.政府部门信息的不完全性
(三)政府失灵的纠正
1.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提高政府部门的效率
3.加强社会监督
六.政府与市场共同失灵
(一)表现
1.政府做不了或做不好的事情市场也绝对做不了或做不好
2.市场做不了或做不好的事情政府同样绝对做不了或做不好
3.政府和市场都做不了或做不好的事情,若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也做不了或做不好。
(二)原因及解决方法
1.政府或市场本身的不完善
---完善政府职能或市场机制来解决
2.政府和市场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
---只能通过非市场和非政府的制度安排来弥补政府和市场的缺陷
---“第三部门”(非政府组织,NGO)
第二章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
§1.财政收入分类
一.对财政收入概念的理解
静态的财政收入
动态的财政收入
二.财政收入的分类
(一)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
1.税收----主要收入
2.非税收收入
(1)收费收入
(2)国有资产收入
(3)罚没收入
(4)国债收入
2006年我国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95.7%。
2007年,我国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总额的88.9%;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总额的比重为11.1%。
(二)按财政收入的管理分类
预算内收入
预算外收入
财政收入(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
政府收入(财政收入+制度外收入)
(三)按财政资金管理方式分类
§2.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的影响因素及我国的实证分析
一.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二.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略)
三.我国当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分析和判断(略)
§3.我国当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分析和评估
§4.财政收入形势构成和预算外资金分析
第三章税收原理
§1.什么是税收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二.税收的“三性”
(一)无偿性
(二)强制性
(三)固定性
§2.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一.税收术语
(一)纳税人
1.含义——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与个人。
2.纳税人、负税人、义务扣缴人的区别
(二)课税对象
1.含义——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依据。
2.课税对象与税目的区别与联系:
税目是课税对象的细化
(三)税率、
1.含义——指对课税对象的征税比率
2.税率的种类
(1)比例税率
①含义——指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
②比例税率的特点
A一视同仁B计征简便
③适用范围——收入功能强的税种
(2)定额税率
①含义——指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而不规定征收比例。
②特点
A计征简便B税额不受价格变化影响C具有累退性
③适用范围—管理要求较强的税种
(3)累进税率
①含义—指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②累进税率的种类
A全额累进税率——指把课税对象的全部按照与相对应的税率征税。
B超额累进税率——指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分别规定税率,分别征收,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同时使用几个税率。
③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
A计算繁简程度不同
B累进幅度不同
④适用范围----
A全额累进税率--限制性强的税种
B超额累进税率--公平性要求强的税种
二.税收分类
(一)按课税对象的不同分类
1.商品课税
2.所得课税
3.财产课税
4.行为课税
(二)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①直接税——税负不易转嫁
②间接税——税负易于转嫁
(三)按计税依据分类
①从价税
②从量税
§3.税收原则
一.税收公平原则
(一)税收公平的含义
1.普遍纳税
2.税负公平
(二)衡量税负公平的标准
1.受益原则
2.税收负担能力原则
(三)衡量税收负担能力的标准
1.收入
2.消费
3.财产
(四)税负公平的内容
1.横向公平
2.纵向公平
税收公平性比较
美国:
50%的工薪阶层承担联邦税的5%;10%的高收入人承担60%;1%的最高收入者承担30%
中国:
20%的高收入人承担的个人所得税不到10%
新加坡,占人口总数20%的富人交的个人所得税占政府所得税总数的93%。
二.税收效率原则
(一)税收效率的含义
1.税收征收效率---以最少成本获取最多收入
2.税收经济效率---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最小化
(二)贯彻税收效率原则的途径
1.提高税收征收效率的措施
(1)重视税源的选择
(2)征收制度明确简化
2.提高税收经济效率的措施
(1)注重税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2)保持税收中性
①税收中性的含义:
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A国家征税使社会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
B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
2税收超额负担的含义:
税收的超额负担----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带来的税款以外的负担。
§4.宏观税负理论
一.宏观税负的含义
(一)宏观税负的含义
宏观税负----指国民经济的总体税负水平。
(二)宏观税负的衡量标准
1.国民经济税收承担率
当年税收收入总额
税收承担率=———————X100%
当年国内生产总值
2.税收弹性
当年税收增长率
税收弹性=————————
当年国民经济增长率
中国税收从1999年的1.1万亿元上升为2007年的4.6万亿元,扣除物价因素的年均增长率为16.2%,远高于真实GDP年均9.8%的上升幅度。
16.2%
税收弹性=—————=1.65
9.8%
3.税收边际倾向
△T
税收边际倾向=—————X100%
△GDP
二.最佳税率理论---拉弗曲线
1.当税率为零或100%时,税收收入为零
2.获取一定量的收入有低税率与高税率两种选择
3.高税率或低税率对财政收入没有影响,但对经济有影响
4.高税率导致税收优惠泛滥破坏税负公平性
5.客观上存在一个最佳税率
三.宏观税负理论的验证及应用
(一)世行专家的论证及建议税率
世界银行给出的最佳税率参考值(1987年)
1.人均GDP260美元-------13%
2.人均GDP750美元-------20%
3.人均GDP2000美元------23%
4.人均GDP10000美元------30%
(二)发达国家的政策实践
1.20世纪80年代的世界性减税浪潮
2.目前布什政府的减税政策
10年内减税1.6万亿美元(国会将其缩减为1.35万亿美元)
A全面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并简化税率级次。
最低税率从15%降至10%
B遗产税的免征额由减税前的67.5万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100万美元及2009年的350万美元。
2010年取消遗产税,届时将只保留赠与税。
福布斯杂志公布的税收痛苦指数中国:
2002年位居第三,2004年第四。
2005年的统计结果仅次于法国(174.8),位列全球第二。
2006年则排到了法国(166.8)和比利时(156.4)之后,成为世界上税负第三高的国家。
2007年中国继续成为亚洲经济体重税收最重的国家,全球排名第三,税负痛苦指数是152。
2009年中国税收痛苦指数仍然排名全球第二。
税收痛苦指标又称税负压力指数。
通过将一国主体税种的最高边际法定税率直接加总得到。
据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的研究,以1995年为起点,截至2007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6倍,而国家财政收入则增长了6倍左右!
从总体上看,我国宏观税负低于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IMF出版的《政府财政统计年鉴》(2008)对2007年全部有数据的53个国家的宏观税负进行了计算。
这53个国家宏观税负平均为39.9%,其中24个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为45.3%,29个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35.5%。
按这一口径计算,2007年至2009年,我国宏观税负分别为24%、24.7%和25.4%,不仅远低于工业化国家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我国共有法定的22个税种,此外,各级政府尚拥有预算外收费、土地出让金、社保收费等收入。
如果将上述政府收入一并计算,我国的真实宏观税负已经达到30%以上,甚至摸高35%
如果把各种隐性、显性的税加在一起,不少企业家认为我们的平均税负在4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60%左右。
----北大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夏业良
2009年9月份的《中国税务报》发表的研究报告认为我国宏观税负目前仍处世界较低水平。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2010年9月10日发布《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09/2010》。
报告测算显示,按全口径计算的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2009年达到32.2%,全年政府收入超过10万亿元,当年税收收入只有6.3万亿元。
国内税费比例保持在1∶0.6左右。
换句话说,企业在上交1元税收的同时,还会被征收0.6元的费用。
如果将这一费用简单代入上述研究报告,中国的宏观税负超过32%,高于18个发展中国家宏观税负水平(28.9%)。
美国《商业周刊》刊载克瑞斯•法热尔的文章称,在上个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爱尔兰实行减税政策。
个人所得税的边际税率从1984年65%降至2000年的42%;公司所得税率从1986年的50%降至2003年的12.5%。
从1997年到2007年,爱尔兰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一直超过7%。
在经合组织30多个成员国中,增长速度最快。
被外界称为“凯尔特虎”和“爱尔兰奇迹”。
但现在,爱尔兰正面临经济和金融灾难,该国包括援助银行在内的政府预算赤字,竟然占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2%。
爱尔兰债务危机至少说明两点:
一是供给经济学在欧洲完全失败;二是银行的私人债务危机可以引发本国甚至其他国家的公共债务危机。
§5.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一)含义
税负转嫁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变动商品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他人的一种经济行为。
税收归宿指转嫁后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二)税负转嫁机制的特征
1.税负转嫁与价格密切相关
2.税负转嫁是物质利益的再分配过程
3.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
二.税负转嫁的方式
(一)前转方式
(二)后转方式
(三)其他转嫁方式
三.税负转嫁的一般规律
(一)税负转嫁的前提----价格随供求关系变化由浮动
(二)制约税负转嫁的因素
1.税种
2.课税范围
3.生产的垄断程度
4、纳税人的经营目标
5.商品的供求弹性
四.研究税负转嫁理论的意义
(一)有利于了解不同纳税人在竞争中的地位
(二)有利于税收政策的制定
(三)有利于加强税收征管
第四章税收的经济效应
§1.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
假设前提
市场上只有两种可供选择的商品----粮食和衣服
税收的经济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应。
一.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二.税收的替代效应
指国家对某种商品征税而产生的对社会消费行为与消费选择的影响。
§2.税收的经济影响
一.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一)影响收入与闲暇的因素
人们对休闲与收入的偏好
放弃一定量的休闲时间所获收入的多少(即工资率)
与劳动无关的收入的水平
(二)假设前提
劳动力的个人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只有劳动收入
市场工资率比较稳定,不因课税而发生变化
劳动力的工作时间相对固定
(三)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
政府征税会直接减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使其为维持既定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而增加劳动时间,减少闲暇。
(四)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
政府征税会使劳动和闲暇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劳动收入下降,闲暇的价格相对降低,促使人们选择闲暇以替代工作。
(五)不同税种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对非劳动收入征税,对劳动收入免税,不会改变工资率,它只是平行地移动预算约束线,对收入与闲暇的选择不产生扭曲性影响。
●对劳动收入征收比例税,会改变工资率,改变税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从而产生替代效应。
●对商品课税会使一定量货币工资的购买力减少,实际上改变了工资率,对收入与休闲的选择产生扭曲性影响。
(六)税收政策追求的目标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最大化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最小化
二.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一)税收对居民储蓄的收入效应
1.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因素
(1)个人收入总水平
(2)储蓄利率
2.假设前提
●一个人的一生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工作消费和储蓄
●第二个时期---退休、消耗前期的储蓄
●所得税采取比例税率
3.税收对个人储蓄的影响
(1)个人所得税的储蓄效应
A对利息免征税----只有收入效应
个人所得税减少了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迫使纳税人降低第一时期的消费和储蓄水平。
(2)利息所得税的储蓄效应
●对储蓄收益征收改变了第一时期消费与第二时期消费的相对价格
----第二时期消费的价格变昂贵
----第一时期消费的价格变便宜
结果----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益----减少了第二时期的收入----促使纳税人增加第一时期的消费,减少储蓄
4.结论
(1)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主要通过个人所得税、利息税来实现
(2)在对储蓄利息不征税的情况下---收入效应
(3)对利息征税的情况下---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三.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一)税收影响投资的原理
1.影响投资的因素
(1)投资收益
(2)投资成本
2.假设前提
●假设投资量Q
●毛收益为R
●企业所得税税率为t
●毛收益率为:
r=RQ
●净收益率为:
r(1-t)
●假设市场利率为I
●则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必要条件为:
r(1-t)≥I
税率是影响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
3.税收对投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企业所得税的收入效应
如果纳税人在政府征税后选择增加投资来维持其利润收入,则税收起到的是收入效应
(2)企业所得税的替代效应
如果纳税人在政府征税后选择以消费取代投资,则税收起到的是替代效应
4.税收影响投资的因素
(1)企业所得税税率
---税率越低,税收的收入效应越大
---税率越高,税收的替代效应越大
(2)税前抵扣水平
---抵扣水平越高,税收的收入效应越大
---抵扣水平越低,税收的替代效应越大
(3)税收优惠措施
---享受优惠措施越多,收入效应越大
---享受优惠措施越少,替代效应越大
第五章税收制度
§1.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
一.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
简单直接税→间接税→直接税→直接税间接税并重
二.我国税制的演进(自学)
§2.商品课税
一.商品课税的特征与功能
(一)商品课税的特征
1.课征普遍
2.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
3.税负易于转嫁
4.征收管理成本低
(二)功能:
获取财政收入
二.我国现行商品税的税种
(一)增值税
1.增值税的概念
增值税是对增值额课征的税。
2.对增值额的理解
(1)理论上的增值额
(2)税收实践中的增值额
①对一个商品而言的增值额②对一个企业而言的增值额
A生产型增值税
课税对象=收入总额–流动资金支出
B收入型增值税
课税对象=收入总额–流动资金支出–固定资产折旧
C消费型增值税
课税对象=收入总额–流动支出–固定资产原值
3.增值税的优点
(1)克服传统商品税重复征税,税负不公的弊端
(2)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保持中性作用
(3)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
(4)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2005年国内增值税总的收入超过了1万亿元以上,占整个税收比重46%。
2006年国内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项流转税共完成19909亿元,增长20.2%,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为52.9%,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
2007年,我国增值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达43.6%。
§3.所得课税
一.所得税的概念
所得税是对所有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总称。
所得额是指社会成员从当年国民收入总额中分到的那部分份额。
二.所得税的特征与功能
(一)特征
1.课征普遍、税源充足
2.税额与流转额的内部构成有关
3、税负不易转嫁
4、税收征管难度大、成本高
(二)功能
1.筹集财政收入的工具
2.促进公平分配和稳定经济的杠杆
二.我国现行所得税税种
(一)企业所得税
(二)个人所得税
(三)土地增值税
§4.资源课税与财产课税
一.特征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