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
《畜牧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牧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畜牧学概论复习资料
畜牧学概论复习资料
专题一动物营养
营养:
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营养物质:
又称营养素、养分,食物中的有效成分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
一、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分类
常规饲料分析方案:
概略养分分析方案
1.水分
总水分:
自由水〔游离水、结合水〔束缚水〕
自由水〔游离水〕:
含于动植物体细胞间、与细胞结合不严密、容易挥发的水。
结合水〔束缚水〕:
与细胞内胶体物质严密结合在一起、形成胶体水膜、难以挥发的水。
初水的测定:
方法:
将新鲜饲料样品切细,放置于饲料盘中,在60-70℃烘箱中烘3—4小时,取出在空气中冷却30分种,再同样烘干1小时,取出,待两次称重相差小于0.05g时,所失重量即为初水。
计算公式:
吸附水的测定:
方法:
测定初水后的饲料、经自然风干的饲料或谷物饲料〔一般含14%左右的吸附水〕,放入称量皿中,在100-105℃烘箱内烘干2—3小时后取出,放入枯燥器中冷却30分钟,再重复烘干1小时,待两次称重小于0.002g时,即为恒重,失去的重量为吸附水。
计算公式:
2.粗灰分(Ash)
粗灰分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主要为矿物质氧化物或盐类等无机物质,有时还含有少量泥沙,故称粗灰分。
3.粗蛋白质〔CP〕
粗蛋白质是常规饲料分析中用以估计饲料、动物组织或动物排泄物中一切含氮物质的指标,它包括了真蛋白质和非蛋白质含氮物(Non-proteinNitrogen,缩写NPN)两局部。
测定方法:
凯氏定氮法测出饲料样品中的氮含量后,用N×6.25计算粗蛋白质含量。
4.粗脂肪〔EE〕
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的乙醚浸出物,包括真脂肪和溶于乙醚的有机物质
5.粗纤维CF
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常规饲料分析方法测定的粗纤维,是将饲料样品经1.25%稀酸、稀碱各煮沸30分钟后,所剩余的不溶解碳水化合物。
纤维素:
由β-1,4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同质多糖,其化学性质稳定,只有在一定浓度的H2SO4作用下,才可到达水解的目的,营养价值与淀粉相似。
半纤维素:
葡萄糖、果糖、木糖、甘露糖和阿拉伯糖等聚合而成的异质多糖,能被稀酸或稀碱所水解。
木质素:
一种苯丙基衍生物的聚合物,它是最稳定、最坚韧的物质,是动物利用各种养分的主要限制因子,所以它在植物中不是一种营养成分,其含量的多少影响着饲料的营养价值。
6.无氮浸出物NitrogenFreeExtract,NFE
无氮浸出物主要由易被动物利用的淀粉、菊糖、双糖、单糖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组成。
常规饲料分析不能直接分析饲料中无氮浸出物含量,而是通过计算求得:
无氮浸出物%=100%-〔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
二、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根本功能
1.作为动物体的构造物质
2.作为动物生存和生产的能量来源
3.作为动物机体正常机能活动的调节物质
三、水与动物营养
水的生理作用:
1.水是动物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2.水是一种理想的溶剂;3.水是一切化学反响的介质;4.调节体温;5.润滑作用
四、蛋白质与动物营养
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
1.蛋白质是构建机体组织细胞的主要原料
2.蛋白质是机体内功能物质的主要成份
3.蛋白质是组织更新、修补的主要原料
4.蛋白质可供能和转化为糖、脂肪
日粮中蛋白质缺乏或过多对畜禽的影响:
1.日粮中蛋白质供应缺乏,畜禽会动用体内贮存的蛋 白质,使体内出现氮的负平衡
2.长期缺乏蛋白质营养,会产生贫血症和抗病力减弱
3.蛋白质长期缺乏,引起代谢过程紊乱
4.低蛋白质营养水平饲养的动物,发育缓慢,水肿,消瘦
5.长期缺乏蛋白质种公畜的精液品质下降,母畜性周期失常,胎儿发育不良,产生死胎、弱胎,幼畜初生重下降
6.蛋白质过多时,会因排出过多的蛋白产物而加重肝、肾的负担
夸希奥科〔红小孩〕蛋白质缺乏综合征
蛋白质严重缺乏,尤其是必需氨基酸缺乏引起的综合征,常见于热带地区的不兴旺国家,以6个月至5岁小儿多见,常发生于断奶后以淀粉为主食者.
临床表现:
开场为食欲减退、面色苍白、生长发育缓慢、精神不振或易激惹、肌肉无力、活动减少等病症,后出现水肿,可为全身性或仅限于局部,一般先见于四肢,渐及全身。
毛发稀少而细、枯槁、渐变黄色或红棕色,易折断和脱落.
氨基酸与蛋白营养
蛋白质的质量是指饲料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能满足动物新陈代谢和生产对氮和氨基酸需要的程度。
实质是指氨基酸的组成比例〔模式〕和数量,特别是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和数量,愈与动物所需一致,其质量愈高。
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及条件性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
必需由食物或饲料提供的氨基酸
成年非生长单胃动物〔8种〕:
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
生长猪〔10种〕:
赖氨酸、色氨酸、组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精氨酸和蛋氨酸
生长鸡〔11种〕:
前面10种+甘氨酸
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及条件性必需氨基酸
半必需氨基酸:
在一定条件下能代替或节省局部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
条件性必需氨基酸:
指在特定的情况下,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精氨酸:
生长早期,合成的量却不能满足需要
组氨酸:
妊娠母猪必须由饲粮提供
脯氨酸:
幼仔猪(1-5kg)需要饲粮提供
非必需氨基酸
指可不由饲粮提供,动物体内的合成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的氨基酸,并不是指动物在生长和维持生命的过程中不需要这些氨基酸。
限制性氨基酸
指一定饲料或饲粮的某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低于动物的需要量,而且由于它们的缺乏限制了动物对其他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其中缺乏最严重的称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相应为第二、第三、第四……限制性氨基酸
氨基酸不平衡
指饲粮氨基酸含量与动物氨基酸需要量比拟,比例不适宜。
氨基酸的互补
指在饲粮配合中,利用各种饲料氨基酸含量和比例的不同,通过两种以上饲料蛋白质配合,相互间取长补短,弥补相互氨基酸的缺陷,使饲粮氨基酸的平衡更理想。
五、脂类与动物营养
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脂类的供能贮能作用
1.脂类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
2.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
3.脂肪是动物体内主要的能量贮备形式
脂类在体内物质合成中的作用
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
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使饲粮的净能增加,这种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肪的增效作用。
脂类在动物营养生理中的其他作用
1.作为脂溶性营养素的溶剂;2.脂类的防护作用;3.脂类是代谢水的重要来源;4.脂类也是动物必需脂肪酸的来源
必需脂肪酸
高度不饱和或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fattyacid,PUFA):
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EssentialFattyAcids,EFA):
但凡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应,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安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
DHA介绍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acid,简称DHA〕
化学名称二十二碳-4,7,10,13,16,19-六烯酸〔全顺〕,属n-3系列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中的一种功能性脂肪酸,简记为C22:
6ω3。
它大量存在于人脑细胞中,是人脑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占大脑脂肪酸的25-33%,因此,又称为脑黄金。
主要功能:
1.大脑神经视觉细胞中重要的脂肪酸成分
2.加速骨骼增长,防止骨质疏松
3.减少妇女产后神经衰弱及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4.降低血脂总胆固醇、血液黏度、血小板凝聚力
5.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成年人外周血液单核细胞的增殖,阻止肿瘤细胞的异常增生
花生四烯酸ARA
ARA有帮助脑部开展、提高视觉敏锐度、酯化胆固醇、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液黏度、提高免疫力等一系列生理活性
六、碳水化合物与动物营养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
1.碳水化合物的供能贮能作用
2.碳水化合物在动物产品形成中的作用〔合成乳脂、乳糖及非必需氨基酸的原料〕;3.碳水化合物的其它作用
寡糖糖苷构造性碳水化合物糖蛋白质糖脂
寡糖的生理作用
理论前提:
不同的微生物通过特异性识别作用,只能选择性地定植于某一特定的器官或部位。
这种特异性识别是通过微生物外表的凝集素和宿主细胞外表的某些寡糖介导完成的。
产品:
甘露寡糖(MOS)、果寡糖〔FOS〕
应用:
含寡糖的饲料进入动物体内后,胃肠道中的致病菌就会与之结合,从而不能在肠壁外表定植,这样它们就会随食糜一道排出体外,从而保护了动物免遭这些致病菌的侵害;
糖苷的生理作用:
解毒作用
构造性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
1.透明质酸具有高度粘性,润滑关节;
2.硫酸软骨素在软骨中起构造支持作用;
3.几丁质是许多低等动物尤其是节肢动物外壳的重要组成局部;
七、矿物质与动物营养
必需矿物质元素
定义:
各种动物都需要,在体内具有确切生理功能和代谢作用,日粮供应缺乏或缺乏会导致缺乏症和生化变化,补给相应的元素,缺乏症即可消失的元素都叫必需矿物质元素。
证明动物一般都需要钙、磷、钠、钾、氯、镁、硫、铁、铜、锰、锌、碘、硒、钼、钴、铬、氟、硅、硼等19种矿物元素。
已发现铝、镉、砷、铅、锂、镍、钒、锡、溴等8种矿物元素存在实验性缺乏症,估计可能是动物必需的矿物元素。
分类:
常量矿物元素和微量矿物元素
常量矿物元素:
指在动物体内含量高于0.01%的元素,主要包括钙、磷、钠、钾、氯、镁、硫等七种。
微量矿物元素:
指在动物体内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目前查明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锌、铜、锰、碘、硒、钴、钼、氟、铬、硼等十二种。
矿物质的主要功能
1.矿物质是构成体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
2.矿物质可以调节血液、淋巴液的渗透压,使体液渗透压恒定,保证细胞获得营养,以维持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
3.矿物质可以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
4.矿物质可以影响其他养分在体内的溶解度。
钙磷缺乏
一般常见缺乏症表现:
食欲降低,异食癖;生长减慢,生产力和饲料利用率下降;骨生长发育异常,已骨化的钙、磷也可能大量游离到骨外,造成骨灰分降低、骨软,严重的不能维持骨的正常形态,从而影响其它生理功能。
典型缺乏症:
八、维生素与动物营养
维生素的特点
维生素是动物机体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
1.需要量少,通常以μg、mg计
2.是有机物,与微量元素不同
3.参与代谢调节,不构成体组织,也不供应热能,在体内起催化作用,促进主要营养素的合成与降解,其中有些V是辅酶的组成局部
维生素分类
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
溶于脂肪及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包括维生素A、D、E、K。
这类维生素中的大局部能在体内贮存,短时期供应缺乏不会对畜禽生产力和安康产生不良影响,而长期超量却会产生有害作用。
水溶性维生素:
溶于水,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B族维生素包括硫胺素〔维生素B1〕、核黄素〔维生素B2〕、烟酸和烟酰胺、维生素B6、泛酸、叶酸、生物素、胆碱、维生素B12、及肌醇等。
B族维生素几乎都是辅酶或辅基的组成局部,参与机体各种代谢。
水溶性维生素很少或几乎不在体内贮备,因此,短时期缺乏或缺乏就会影响生产和动物安康。
维生素A
维生素A是含有β─白芷酮环的不饱和一元醇,有视黄醇、视黄醛和视黄酸三种衍生物,其中以反式视黄醇效价最高。
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体中,植物中不含维生素A,而含有维生素A原(先体)─胡萝卜素。
功能:
维生素A与视觉、上皮组织、繁殖、骨骼的生长发育、脑脊髓液压、皮质酮的合成以及癌的发生都有关系。
视觉功能〔夜盲症〕
维生素D
维生素D有D2(麦角钙化醇)和D3(胆钙化醇)两种活性形式。
麦角钙化醇的先体是来自植物的麦角固醇;胆钙化醇来自动物的7-脱氢胆固醇。
先体经紫外线照射而转变成维生素D2和D3。
功能:
促进肠道钙磷的吸收,提高血液钙和磷的水平,促进骨的钙化。
在肝脏形成的25-羟胆钙化醇是维生素D的贮存形式。
维生素E〔生育酚〕
存在α-、β-、γ-和δ-四种具有维生素E活性的生育酚,其中以D型α-生育酚活性最高。
功能:
1.生物抗氧化作用;
2.通过影响膜磷脂的构造而影响生物膜的形成;
3.促进十八碳二烯酸转变成二十碳四烯酸并进而合成前列腺素;
4.维生素E和硒缺乏可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5.细胞色素复原酶的辅助因子;
6.参与细胞DNA合成的调节;
7.降低镉、汞、砷、银等重金属和有毒元素的毒性;
8.节约硒,减轻因缺硒而带来的影响;
9.涉及磷酸化反响、维生素C和泛酸的合成以及含硫氨基酸和维生素B12的代谢等
维生素E缺乏
反刍动物主要表现为肌肉营养不良。
犊牛和羔羊出现白肌病。
猪表现为公猪睾丸退化、肝坏死、营养性肌肉障碍以及免疫力降低。
家禽表现为繁殖功能紊乱、胚胎退化、脑软化、红细胞溶血、血浆蛋白质减少、肾退化、渗出性素质病、脂肪组织褪色、肌肉营养障碍以及免疫力下降等。
判断:
当血浆中生育酚的浓度低于0.5ug/ml时,说明维生素E缺乏,0.5-1ug/ml说明临界缺乏。
九、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营养需要〔营养需要量〕:
指动物在最适宜环境条件下到达一定的生产水平时,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最低需要量。
饲养标准
定义:
系统地表述了经实验研究确定的特定动物(包括不同种类、性别、年龄、体重、生理状态、生产性能、不同环境条件等)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需要量或供应量的定额数值,经有关专家组集中审定后,定期或不定期以专题报告性的文件由有关权威机关公布发行。
一个完整的饲养标准应包括两个主要局部,即动物营养需要量和常用饲料营养价值表。
饲养标准
特点:
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广泛的指导性,但是也具有灵活性。
美国全国科学研究委员会〔NRC〕、英国农业科学研究委员会〔ARC〕
饲养标准指标
1.采食量:
干物质或风干物质采食量
2.能量:
消化能(DE)、代谢能(ME)或净能(NE)
3.蛋白质:
粗蛋白质(CP)和可消化粗蛋白质(DCP)
4.氨基酸:
一般列出局部或全部EAA的需要量
5.脂肪酸:
一般都列出亚油酸的需要量
6.维生素:
一般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顺序列出
7.矿物元素:
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顺序列出
维持的营养需要
维持:
指动物生存过程中的一种根本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成年动物或非生产动物保持体重不变,体内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保持恒定,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过程处于动态平衡。
维持需要:
指动物在维持状态下对能量和其他营养素的需要。
维持需要的意义和作用
维持需要在动物营养需要研究中的意义:
维持需要是动物的一种根本需要,是研究其他各种生产需要的前提和根底。
维持需要对动物生产的指导作用:
合理平衡维持需要与生产需要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减少维持消耗,可提高生产效率。
本章小结
本章根据饲料常规分析方案介绍了饲料的化学组成,以此为根底,详细阐述了各类营养素的营养生理功能和相应的缺乏症等。
最后,介绍了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的概念及应用和维持的相关知识。
专题二饲料
一、饲料的分类
国际饲料分类
我国饲料分类法
将饲料分成青绿饲料类、青贮饲料类、块根块茎瓜果类、干草类、农副产品类、谷实类、糠麸类、豆类、饼粕类、糟渣类、草籽类、树实类、动物性饲料类、矿物质饲料类、维生素饲料类、添加剂及其他饲料类。
●青绿饲料
青绿饲料:
指天然水分大于45%的新鲜牧草、草原青牧草、野菜、鲜嫩藤蔓枝叶、未成熟的谷物植株及水生植物等。
紫花苜蓿、白三叶、苏丹草、黑麦草
青绿饲料的营养特点
水分含量高;具有良好的适口性和可消化性;增进动物的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含有丰富、优质的粗蛋白质;含有多种维生素;钙、磷丰富;粗纤维含量少
青绿饲料的利用
方式:
放牧和青割;重点:
掌握好刈割期
适宜刈割期:
一般以抽穗或开花前期的青绿饲料的营养价值较高
应用青绿饲料时必须防止中毒
1.亚硝酸盐中毒:
“饱潲症〞新鲜饲喂
2.氢氰酸中毒:
饲喂前晒干或青贮
3.其他有毒有害物:
甜菜茎叶含有草酸盐;荞麦含有对光具有光化学效应的叶红质等
●粗饲料
粗饲料:
指在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的含量大于或等于18%,并以风干物形式饲喂的饲料。
主要包括:
干草和农作物副产品——秸秆、秕壳、荚壳等。
干草
干草:
指青绿植物在结实之前刈割下来晒干制成的,枯燥后仍保持青绿色,包括豆科干草、禾本科干草和野杂干草等。
调制方法:
1、自然枯燥法:
先将割下的青草堆在地面曝晒,当水分降到50-60%时,再将草堆成堆,继续枯燥至水分含量在14-15%时堆成垛保存。
2、人工枯燥法:
人工枯燥法又可分为低温和高温两种枯燥方法。
低温法是采用45-50℃在室内经数小时烘干而成。
高温法那么是采用500-1000℃的热空气脱水6-10s而成。
干草营养特点
豆科干草的营养价值优于禾本科干草;人工枯燥的优质青干草的营养价值较高;阳光晒制的干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2
秸秆
指农作物在籽实成熟并收获后的剩余副产品即茎杆和枯叶,包括禾本科秸秆和豆科秸秆两大类。
秸秆营养特点:
1.在饲料干物质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物质,且木质化程度较高
2.蛋白质、脂肪、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均很少,能量价值很低
3.除了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都很贫乏
●青贮饲料
青贮饲料是一种贮藏青绿饲料的方法,它是将铡碎的新鲜植物体,通过微生物发酵和化学作用,在密闭条件下调制而成。
青贮的原理及方法
实质:
通过控制高水分饲料的发酵作用,特别是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饲料发生腐败变质,以改变饲料性质的调制过程。
常规青贮〔一般青贮〕
原理:
在厌氧条件下,利用乳酸发酵产生乳酸,使青贮物中的pH值下降到3.5-4.2时,所有微生物都处于被抑制状态,从而到达长期保存青饲料营养价值的目的。
方法:
将原料切成0.5cm的长度,边切碎边压实,创造厌氧的条件。
装填的原料应该高出窑面1m左右,外表覆盖一层塑料布,并立即用土严密封埋。
青贮原料具备的条件
①适宜的水分,即60-75%的水分含量;
②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豆科植物采用此法那么不适宜〕;
③原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能太高。
●外加添加剂
常用的青贮添加剂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促进乳酸菌发酵的物质,如糖蜜、乳酸菌制剂等;另一类是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如甲酸、甲醛等。
通过外加添加剂,可以促进乳酸菌的生长和增殖,或使青贮原料的pH迅速降至3.8-4.0,从而到达调制优质青贮饲料的目的。
青贮饲料的营养特性
青贮过程中的营养损耗:
总损耗为8-27%
青贮饲料的主要营养特性:
具有良好的适口性,其反刍动物的采食量、有机物质消化率和有效能值均与青贮原料相似,青贮饲料的维生素含量和能量水平较高,营养品质较好。
但是,青贮饲料的氮利用率常低于青贮原料或同源干草。
青贮饲料的品质评定
青贮饲料的利用
青贮后经过40-50天即可开窑取用,但开封后切不可将青贮全部暴露在空气中,每次取用按需要量取,取后封口压实。
取出的青贮应尽快喂完,切勿放置过长,以免变质。
●能量饲料
指在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的含量低于18%,并且粗蛋白质的含量低于20%的饲料。
消化能一般在10.5MJ/kgDM以上。
玉米
玉米是畜禽饲粮中最好的和主要的能量饲料,通常可占到饲粮总量的50-70%。
营养特性:
1.粗纤维含量低,无氮浸出物(淀粉)含量丰富,消化率高
2.适口性好
3.维生素B1丰富,还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
4.蛋白质含量低,且蛋白质品质较差
5.Ca、P含量缺乏,且维生素D缺乏
大麦
营养特性:
1.大麦含蛋白质稍高,几种必须氨基酸较高
2.含粗纤维较高,而无氮浸出物与粗脂肪较低
3.富含维生素B5外,其他维生素都很缺乏
优点:
对于肥育后期的猪,大量饲喂大麦可提高猪胴体的品质,生产出较优质的猪肉和较硬的体脂。
缺点:
含抗营养因子——β-葡聚糖,饲喂量不宜超过饲粮的30%,否那么会导致雏鸡生长不良
麦麸
小麦加工成面粉过程中的副产品,包括小麦种皮、胚和糊粉层。
营养特性:
1.含纤维较高,因此能量较低
2.粗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组成比拟好
3.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但核黄素含量较低,且维生素A、D的含量很少
4.麸皮含钙少,含磷多,但其中大局部为植酸磷,动物的利用率很低
应用:
在生长育肥猪和产蛋鸡日粮中不宜过多,对于种用母猪,特别是妊娠期和分娩前后的母猪和生长鸡的日粮中可高些。
常用于母畜产后调节消化道的机能。
●蛋白质饲料
指饲料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大于或等于20%,且粗纤维含量低于18%的饲料。
饼粕类饲料
指大豆或油料作物籽实提取大局部油脂后的剩余副产物,其中,用榨油机压榨加工成大块饼状的称为油饼,而用溶剂浸提油脂后的剩余物,呈小片状或颗粒状的称为油粕。
营养特点:
1.蛋白质含量均较高,且品质一般较好
2.残留有一定量的油脂,含脂量相对较高
3.每一种饼粕饲料均含有不同的抗营养因子或有毒成分
大豆饼粕
营养特性:
1.蛋白质含量丰富,且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
2.大豆饼粕中钙、磷含量缺乏,且钙、磷比例不适宜
3.大豆饼粕中维生素B12缺乏
4.在生的或熟度不够的大豆饼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皂角苷、血球凝集素和脲酶等抗营养因子
应用注意:
对生的或熟度不够的大豆饼粕需要做适当的热处理。
大豆饼粕一般用量宜控制在饲粮的25%以下
棉仁饼粕
棉籽饼是棉籽压榨出油后的残渣
棉仁饼是棉籽去壳压榨出油后的残渣
不利营养特性:
1.赖氨酸含量相对较低,但精氨酸含量又过高,导致二者发生颉抗作用
2.最不利因素是其中含有毒素——棉酚
当棉仁饼粕中游离棉酚的含量在0.02%时无毒性,在0.02-0.05%时有轻微毒性,而高于0.15%时那么为强毒性。
饲喂量:
生长肥育猪,其用量以不超过日粮的10%为宜
成年反刍动物的日粮中棉仁饼粕的用量以不超过20%为宜
对于3-4月龄以前的犊牛那么不宜饲喂棉仁饼粕
防毒措施:
①在日粮中参加铁剂,一般可拌入1%的硫酸亚铁;②加热;③用低棉酚棉籽。
菜籽饼粕
营养特性:
1.蛋白质含量与棉籽饼粕相当,一般为35-39%,但其蛋白质品质相对较低
2.粗纤维含量较高,其能量价值相对较低
3.含有较多的植酸,对动物具有抗营养作用
4.具有辛辣味,适口性差
5.含有潜在性有毒物质硫葡萄糖苷
选择饲喂“双低〞〔品种的芥酸含量低于1%,硫甙含量低于30μmol/g〕菜籽饼粕或严格限制菜籽饼粕的饲喂量。
生长肥育猪菜籽饼粕的喂量占日粮的10-15%以下为宜;繁殖母猪的喂量以不超过5%为宜;产蛋鸡以不超过7%为宜;生长鸡不超过5-10%;反刍动物以不超过15-20%为宜。
鱼粉
由未腐烂的全鱼或鱼类食品加工后所剩下的下脚料为原料,经过枯燥、磨碎而成。
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