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8461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docx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docx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裕,人均收入快速增长,人们对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和生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突出表现在对健康、养生服务需求的层次和广度的变化上。

未来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扩张,城市社会将呈现老龄化、高密度、高流动、快节奏的特点,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健康服务需求的空前高涨,健康服务业很可能是21世纪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全民素质提高的重要产业,也是前景光明的朝阳产业。

那么,什么是健康服务业呢?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

大多学者认为健康服务业本质上就是医疗卫生业,或者基本从卫生服务、健康经济等角度去研究健康服务产业(舍曼·富兰德、艾伦·C.古德曼,2004;樊明,2002;龚幼龙,2002;胡善联,2003;杜乐勋等,2006)。

我们认为,这种看法过于简单,实际上,健康服务业要比医疗卫生业的范围广泛得多,它是一个典型的复合业。

健康服务产业是以生命技术和生物技术为先导,以健康至上理念为指导,涵盖健康检查、疾病预防、医疗卫生、营养健康、身体养护、健身娱乐、康复治疗与休养、身心与精神疗治等多个领域多产业集合。

一健康服务业:

有着巨大潜力的知识型服务业

1.健康服务业是新兴服务业

对健康服务业的认识与重视,是近几年的事情,是一门全新的服务领域。

无论是居民自身还是地方政府,都是最近这些年才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广阔前景,才把它当做改善民生福利和一个新兴也许未来还是支柱的产业来抓。

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健康服务没有成为一种商业性的行业。

现在涉及健康服务的商业性机构逐渐多起来,但大多包含在医疗机构中或混在其他行业中。

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于2002年8月依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供的《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第八版第四十四类就是医疗服务,其中含有健康(保健)。

而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里也没有独立的健康服务。

世界贸易与信息系统局(SISD)的分类法将全世界的服务部门分为11类,其中有健康与社会服务类。

从上述两种分类看,大多是把健康服务含在医疗服务之中,但没有把健康服务业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加以归类,因此,对健康服务业很难下一个严格的定义。

健康服务包含健康等职业技术过程也包含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的需要的服务过程。

健康服务的对象应当是健康人和亚健康人。

健康服务业是生产或提供健康服务的经济部门或企业的集合。

2.健康服务业是知识型服务业

服务这一特殊商品是由三个生产要素组成:

资本、劳动力、知识与技术(即人力资本),其中知识与技术既属于人力资本的基本要素又是所提供服务的基本内容。

除了直接接触式服务外,大多数的服务都是提供知识或技术的。

尤其是当前世界经济知识化是大势所趋,在服务领域知识密集化趋势明显。

服务业的发展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知识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

所谓知识型服务业也称现代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高增值服务业,其定义为:

以知识为其他产业、企业(组织)或个人提供知识型服务的行业。

按照我们的理解,健康服务产业是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涵盖健康检查、疾病预防、医疗卫生、营养健康、身体养护、健身娱乐、康复治疗等多个领域,是健康师运用健康科学技术和方法为维护和增强人的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所进行的未病先防职业技术活动。

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健康服务业对知识或技术这两个要素是高度依赖的,以生命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在健康服务业的运用将越来越凸显。

北京就已把医疗健康服务业列为首都七大知识型服务产业之一加以重点培育。

3.健康服务业有着广阔的前景,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支柱产业

健康产业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全球市场新崛起的热点产业,美国《财富第五波》一书的作者保罗·皮尔泽预言,全球下一个兆亿产业将是健康产业。

根据人类对健康的需求,未来医学任务也将由以防病治病为主逐步转向以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主,未来的“健康院”有可能逐步取代医院的主要地位。

美国最大的产业是健康服务业,2006年占到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4%,2007年占17%,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一大产业。

如果说谁会对美国的国会施加影响?

可能大家马上的反应是军火商,但其实不是。

真正影响大的是美国健康管理服务业中的巨头公司。

[1]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持续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收入增加一倍,其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将增加1/3)。

中国的医疗健康市场方兴未艾,将会出现一个巨大、潜在、可被实现的卫生市场,这个市场包括医疗健康服务、医药健康用品、医疗保险等与卫生相关的市场。

目前我们把健康产业细分三个行业——健康食品、健康用品、健康服务。

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有一个关于健康产业的报告,2008年健康行业产值5000亿元,其中健康食品1000亿元,健康用品达到2000亿元。

[2]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者对健康的迫切需求催生了这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每一次新的政策转变,都是一次变革的机会。

目前中国医疗市场可能出现与20世纪70年代美国相类似的爆发式增长。

特别是人们经历“非典”后对防病的意识日益加强,对健康服务市场需求不断提高。

中国的健康服务市场的初级阶段已经形成。

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些高收入阶层对较高的医疗服务尤其对防患于未然的健康服务的迫切需求。

从长远看,人们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进入中高收入群体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低收入阶层虽然自身无力消费健康服务业,但政府对民生福利改善的关注以及对低收入群体民生政策的倾斜,也会增加他们对健康服务业的现实需求。

无论是中高收入阶层,还是低收入阶层,对健康关注都会增加。

到了一定阶段后,社会必然发生转型,即从追求财富到追求健康,“财富社会”一定会向“健康社会”转型。

由此可见,健康服务业产业市场是巨大的,前景是极为广阔的,成为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完全是可能的。

此外,我们正在迎来一个“银发世界”,即老龄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

国际惯例以60岁或65岁以上的人口为老龄人口。

1953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59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4%;1982年,65岁及以上人口数达到4991万人,比1953年增长了92.5%,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9%;到2005年,65岁及以上人口数首次超过1亿人,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7%。

从2005年开始,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平均每年提高0.2个百分点,呈现加速上升的势头。

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59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2%。

由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人口生育的高峰期,从2010年开始这些人将开始进入退休年龄,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将进一步提速。

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以800万人至900万人的年均速度递增。

如果按照国际标准,即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达到7%就是“老龄化社会”,达到14%则是“老龄社会”,我国将在2027年进入老龄社会。

由老龄化社会到老龄社会所经历的时间称为“老龄化速度”,德国、瑞典、英国的老龄人口由7%到14%各用了40年、85年、40年;而中国将只用27年完成这个进程。

表1是未来4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的预测。

表1未来4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预测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发展很快,但老龄事业总体上严重滞后于老龄化的需求和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庞大的老年群体在入住养老机构、文化娱乐和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调适、康复护理、紧急救助、临终关怀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呈不断增长态势;另一方面,老年服务产业中诸如医疗服务设施短缺、服务主体过于单一、服务供应严重不足、服务质量相对较低等问题日益显现,与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

面对中国的医疗健康服务市场的巨大市场需求,我们应抓住机遇,适应医疗健康服务市场需求,为实现健康老龄化,大力发展医疗健康服务业,并使之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差距

1.健康服务业总体处于起步阶段,结构单一、市场份额小、知名品牌少、带动相关产业非常有限

现有健康特别是养生市场主要以单一的旅游观光、品尝药膳和消费中医服务为主,并没有真正满足游客和消费者对放松身心和追求精神需求的高层次需要,这种状况既难以实现中医药膳养生和健康服务贴近市场,差异化开发的目标,也不能发挥我国在药膳服务业方面的比较优势,这种普通产品开发的模式也难以使我国与其他具有区位优势的地区竞争。

2.部分大城市健康服务业资源较丰富,但供求矛盾依然突出

医疗与健康资源过度集中在大中城市是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弊病。

即便在健康资源非常丰富的大城市,也很难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更不用说其他小城市或者广大农村地区了。

这里我们以上海为例来分析这一矛盾。

上海拥有一批在生命科学领域全国著名的医科院校和研究机构。

以复旦大学医学院、上海交大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为代表,上海在某些领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如肝癌临床、手外科研究、耳颅底显微外科、角膜保存、神经病诊疗等),且在若干学科确立了全国领先的优势,仅各大医院就集中了17名院士。

可以说,上海在健康服务领域积淀和集聚了世界水平的高等级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

然而相较于健康服务需求的大幅增长,上海的医疗卫生资源则显得越来越供不应求,供需矛盾日渐突出。

一方面,1978年以来,上海的医疗机构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增长远落后于人口的增长。

按常住人口计算,2006年上海每万人拥有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仅为58人,每万人拥有医生数只有24人,比1978年32人/万人的水平还要低,相比纽约700人/万人的水平则更是相去甚远。

上海每千人的病床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为5.76和7.31,上海病床使用率高达93.41%,导致了上海各大医院的门诊人满为患,在集中了上海顶尖医疗服务力量的各三甲医院,门诊和住院的承载量都几近极限,专家资源更是远远满足不了病人的需求。

[3]另一方面,尽管上海诸多大医院都配备了世界一流的设备,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但却缺乏一流的服务和管理,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运营理念,在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上与民众的需求脱节甚远。

这种差距与矛盾,既说明了即便上海这样最发达的城市也亟待发展健康服务产业,也预示着健康服务产业美好的明天和广阔的前景。

3.我国健康产业等相关服务业缺乏专业人才

健康服务业对于服务人员具有较高要求,要求服务人员和专业人才既要懂中医药文化,又要懂外语,还要懂得旅游服务相关技能。

现实状况是我国目前的人才规模和结构难以满足迅速扩大的健康服务市场的需要。

比如,中医在健康康复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中医养生服务人员,很少能理解和表达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专业外语人才更是缺乏。

4.健康服务业产业体系不完整,产业链偏短

健康服务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链应该是比较长的。

它的相关和支持产业主要有医药业、健康体检业、健康调理、康复与维护产业、健康促进产业、健康咨询服务产业、健康数据信息通信服务产业、健康保险业等。

[4]但总体上看,我国目前还缺乏把这些产业链整合的意识和能力。

此外,我国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和宜人的自然环境等优势要素,但缺乏将健康服务业的各种要素整合为服务效率较高、业态完善和积聚式发展的完整产业体系的能力。

我国许多省区在特色医疗技术和诊疗服务方面都很有影响,也拥有一定的研发创新能力,但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使健康产业发展定位难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产业体系不完整,产业链偏短,健康服务业的价值没有很好地深度挖掘和拓展。

三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

(一)主要任务

1.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通过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儿童健康,孕产妇健康,老年人健康等),对城乡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到2011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普及,城乡和地区间公共卫生服务差距明显缩小。

到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机制基本完善,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2.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医院,对社区卫生资源的投入有限,直接影响了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的水平及质量,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居民中的形象和信誉。

加大对社区医疗软硬件的投入,提高社区医院的硬件水平,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队伍建设,加快全科医生的培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政策,鼓励优秀的医疗服务人员下社区。

发挥社区医疗在常见病、慢性病的首诊和公共健康宣传、预防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特别要重视和改善卫生信息化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eHR)的功能和作用,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便捷、优质、经济的健康服务,提高健康(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水平。

建设社区“自助式健康检测室”,让市民享受更便捷、优惠的健康服务,提高相关疾病早发现、早干预,倡导健康自我管理理念。

3.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农合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也面临着很多新挑战,筹资水平还不高,与城镇差距明显,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仍较重;尚未建立起稳定、长效的筹资机制;监管任务艰巨,管理能力薄弱;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筹资标准,实现新农合的农村全覆盖,为农民健康撑起保护伞。

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强乡村医师培养,提高农村医疗健康服务水平。

4.不断完善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建立网络化、全覆盖的社区体育指导机构和社区体育配送服务平台,积极发展各类群众性体育健身团体,大力宣传科学健身方式,开展体质干预。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普及合理营养知识和推广支持性工具,不断优化市民饮食结构。

5.大力推广社区居民健康自我管理

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整体推进、个性发展”的原则,紧紧依托社区和单位开展健康(自我)管理。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大力扶持和积极配合群众性健康自我管理组织,提供更加完善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不断增强宣传教育的渗透力,提升公众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实现自我管理与专业指导的有机结合,提高市民的健康素质。

6.持续深化和推进健康场所建设

随着城镇化进展明显加快,城镇人口密度不断提高,再加上汽车普遍进入寻常百姓家庭,现在健身锻炼场所越来越紧张。

在社区、单位(楼宇、企业、校园等)、家庭等地方,结合场所特点,不断拓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渠道,倡导社会法人和市民个人加强共同维护城市健康的社会责任感,使不同健康场所在健康自我管理方面各具特色,并互为利用,提高学校等公共体育场所的使用率。

(二)重点领域

1.药膳饮食服务业

药膳饮食是中华传统的养生之道,深入百姓人心,适应性强,运用广泛,理应发扬光大。

药膳饮食服务业将药膳与餐饮服务有机结合,针对不同人群的身体差异开发的融传统中医养生理念和现代经营管理方法的新兴服务业。

我国近期应推广药膳饮食服务业,具体包括开发既能汲取丰富营养,又能吸收传统养生精华的餐饮服务;发展为不同消费群体提供药膳餐饮咨询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

依托美容茶、秘制黑小豆黑芝麻、玫瑰花茶、鹿茸血酒系列等养生旅游产品发展健康养生服务产业。

2.养生旅游

养生旅游是适应阳光健康产业的重要形式,是21世纪阳光产业的重要载体。

我国地大物博、很多地方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晰,发展养生旅游前景广阔、空间很大。

养生旅游是生态旅游中最受推崇的方式,包括宗教文化养生、民俗文化养生、山岳峡谷养生、温泉养生等形式,我们以后应该很好地利用起这一优势,拓展健康服务业的内容和业态。

3.运动健康服务业

指对个人运动健身方式进行指导、传输运动知识和增强身体素质的服务业。

未来城市居民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为运动健康服务业发展提供的市场非常巨大,正确规划运动健康服务业不容忽视。

4.亚健康调理与维护服务业

该服务业是指调整亚健康人群身体和心理状态和恢复身体正常机能的服务业。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强度日益增大,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多,各种心理疾病随之而来。

发展亚健康服务业,增强民众心理和身体健康水平,成为中长期健康服务业规划的重点领域之一。

5.健康文化与教育服务业

该服务业是对健康产业进行传播、健康产业从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的服务业。

随着人们对健康产业的需求爆炸式增长,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和正确引导人们的健康消费理念势在必行,因此发展健康文化和教育服务业尤显重要。

6.健康会员服务与增值服务

该服务业是指为部分较高层次消费人群提供的旨在为其提供关于日常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知识咨询、身体健康、健康指标监测和疾病预防治疗为一体的服务业。

随着高收入群体的不断增多,他们对健康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要求健康服务机构提供多元化的、从日常健康保养到生老病死一系列的健康服务,我国在未来中长期健康服务规划中应该加以重视。

7.打造健康产业链

健康服务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有着互为依存、休戚与共的产业链,要积极推动医疗、保险、旅游和健康服务业的互动合作。

要在健康数据信息通信技术管理与服务平台上探索一条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发展模式,推动健康服务业与医疗、保险、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合作和资源共享,建设一个完整的、互动、互补的健康服务产业链。

[5]

四地方政府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经验:

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6]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健康行业也开始进入调整和转型阶段,商业文化信仰问题被提上了日程。

孔子与儒家文化是济宁市乃至整个山东省的文化性地标,是济宁拥有的宝贵财富,而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完全可以成为健康产业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的精神导引。

同时,济宁的医药产业是其传统的优势产业,产业基础实力雄厚,济宁具备了发展健康产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导引,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健康产业相结合,济宁市健康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

为实现济宁建设文化旅游强市和生态宜居名市的发展目标,加快发展高端、特色和需求弹性大的生活服务业尤为重要。

发展多样化的健康服务业能满足不同层次居住人士的需求,有利于增强他们在济宁继续发展事业的信心。

同时也能带动济宁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增强济宁城市的生活品位和知名度。

1.发展现状

总体上而言,济宁的健康服务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基础较好,起点高,发展潜力巨大。

与健康服务业密切相关的医药产业是济宁的支柱产业之一,拥有以山东鲁抗、明治鲁抗、华能生科、方键制药、兖州康泰、泗水西尔康、山东良福等制药企业为主体,集抗生素原料药、成品药、中药生产的产业集群,是国家重点医药生产基地。

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医药企业72家,拥有驰名商标1个,著名商标7个,省级名牌产品8个。

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78.7亿元,利税8.6亿元,利润5.6亿元。

总之,济宁发展健康服务业基础十分雄厚。

目前济宁的健康服务业有异军突起的态势,呈现一些新的特点。

(1)健康产业起点高,模式新,潜力大。

2010年我国首家以“健康文化”为核心的产业基地——孔圣健康产业基地落户济宁任城区,这是我国第一家智慧生态健康园区,以儒家文化为依托建立的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该基地规划设计以“井”字形的九宫格形式渗透着儒家思想的精髓和商业原则,未来将逐步发展成集药品保健品生产、研发、会展、贸易、物流、电子商务、融资信贷于一体的园区,可容纳中药、西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等品种。

该基地的建设具有起点高、模式新等特点,对于济宁健康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位于泗水县泗张镇的万紫千红生态养生旅游度假区在2010年部分项目已经相继开业,该度假区将优越的生态环境、悠久的养生文化与现代休闲度假产业相结合,集出游、休憩、健身、养生、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在园区内充分体现现代能源理念,最大限度地利用光、风、水、地热等能源方式,降低能源消耗。

该度假区同样具有起点高、模式新、潜力大的特点。

在“十二五”期间,济宁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2)围绕医院展开的健康服务业发展迅速。

在医院周边地区的宾馆饭店、家政与陪护服务、鲜花水果礼品店等服务业发展十分迅速,目前住院陪护、月嫂服务、家庭护理等业务初具产业化雏形,发展态势良好。

(3)母婴保健、康复保健、老年托养等服务起步较早,特色鲜明。

济宁市的医院创办了全省首家起跑线母婴教育咨询中心,为育龄妇女提供孕、育、养、教一体化服务,并设立了多家分支机构。

拥有儿童早期发展与保健康复中心,业务辐射省内多个地区。

市中区吸引民间资本创办了老年保健医院、鹿鸣山生态公寓、华汇老年公寓等老年服务机构,以医疗、康复为主体,全面提供保健、护理与托养等一体化服务。

2.存在的问题

目前济宁市健康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化程度偏低。

除了孔圣健康产业基地和万紫千红生态养生旅游度假区之外的其余地区的健康服务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相应的规模,技术科技含量偏低,规模化、集约化企业尚未形成。

(2)缺乏政府引导与政策支持。

相对于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政府对于健康服务业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关的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仍然有待进一步优化。

(3)缺乏完善的行业监管机制,相应的政策法规不配套,市场准入管理缺乏依据,产业发展及监管有待政策法规的推进。

行业运作规范化程度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着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等问题,影响了健康服务业的有序发展。

(4)资源整合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济宁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和实力雄厚的医药产业,宜人的自然环境,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等优势要素,但济宁的多数地区仍没有将这些优势资源高度整合,形成形式多样、集聚发展的完整健康服务业体系。

另外,济宁的健康服务业多数地区仍然存在着服务形式较为单一,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等问题,有待于在“十二五”规划期内进一步深入挖掘,扩展其内涵,丰富其内容。

3.发展定位与策略

将孔孟之乡、儒家文化、运河之都、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实力雄厚的医药产业等多项优势资源高度整合,大力发展济宁的健康服务业,目标是将济宁打造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儒家文化健康产业基地和休闲养生之都。

在规划期内,要紧紧围绕济宁发展健康服务业的优势资源,将其高度整合,深层次挖掘儒家文化与健康产业之间的密切相连的精髓,不断丰富健康服务业的形式,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孔圣健康产业基地、万紫千红生态养生旅游度假区等现有的健康服务业项目,进一步开发微山、曲阜、汶上、泗水、鱼台等地的健康服务业,加强宣传力度,继续坚持定期举办“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中国健康产业儒商高峰论坛”,将健康服务业发展成为济宁未来实现产业转型的支柱型产业之一。

五促进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明确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健康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都息息相关,只有融入了人文科学的服务经济和知识经济才是完整的,才更符合“以人为本”、更适合健康服务业的特征。

知识经济下一步就是人文经济时代。

我们虽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特别是服务经济并不发达,但是中国是个文化大国,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上从未间断的唯一奇观,是人文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稳定性和协调性方面具有优势的中国伦理文化,将对世界文化产生显著的影响。

我国这种后发优势将显现出来,其影响范围将不断扩大。

因此要充分利用中医药先天的文化优势,克服后天服务业一些不足,大力发挥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后发优势,使中国的健康服务业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使中国健康服务走向世界,为全人类健康服务,这是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中国健康服务业的使命。

但是,我们更要从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的战略高度出发,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产业,扩大供给,满足需求。

充分发挥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以及临床医学领域的研发作用,以科技集群推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